開盤了,該如何應對疫情陰影下的股市?

儘管在春節休市之前,已經感覺到疫情對於市場會造成短期的衝擊提前降低了倉位,但對於疫情本身還是比較樂觀的態度,萬萬沒想到疫情事態的演變得如此的殘酷,武漢封城,春節假期延長。這個難忘的春節是第一次碰上,也希望是最後一次。

大A股明天就要開盤了,有幾個中肯的建議。

1 下跌無可避免,做好短期控制風險的準備。

接下來要面對的下跌並不是節假日外盤以及恆指下跌,內盤補跌這樣簡單的邏輯。

要明確的一個事實:疫情對於市場的壓制因素從風險偏好下滑過渡到企業盈利下滑。

疫情防控工作持續的時間是比較長的,它並不會隨著新冠病毒的致死率並不高,只有1-2%,但是傳染性特別強,官方公佈的數據中確認加上疑似的病例在很短時間內已經突破了3萬例,超過了非典時期。在宏觀經濟產業鏈中,疫情防控首先影響的是下游消費為主的行業(餐飲,商貿零售,影視,旅遊等),繼而是會影響到中游製造業。

開盤了,該如何應對疫情陰影下的股市?

瑞幸咖啡一週跌了20%。

在疫情出現後,中小企業往往是受傷最深的。小企業的財力,實力有限,抵抗風險能力更弱,中小企業的這種特性也使得其所對應的股票指數彈性更大,會在下跌趨勢中跌幅更大。這在2003年4月-5月非典全面爆發的期間就有所體現。非典疫情的爆發階段裡,中證500指數的下跌幅度是最大,上證50則是相對抗跌。

所以在開市之後首先要做的是建立衍生品空頭對沖的倉位,買入期指IC,IF的空單,或買入300ETF的認沽期權。如果覺得開市的跳空幅度太大,進場的價位難以接受,也可以考慮把IH的多單或者是50ETF的認購期權加上。

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期指或者期權的對沖頭寸至少是保持到4月末,也就是一季報的風險基本上釋放完全的時候。

如果不打算用衍生品來對沖,建議是把股票的倉位換成指數ETF,

降低賬戶的波動幅度,後期再通過指數定投的方式把倉位逐步加回來。不要急於搶快速下挫之後的反彈。

2 穩定情緒,保持獨立思考,不信謠傳謠

極端疫情伴隨著的是極端行情,股市短期的波動會明顯加劇。疫情的走向,以及對於一些對沖政策的預期會使得消息面多空交織,各種情緒在盤面上迅速放大。在休市期間,已經看到了許多大v的各種多空論戰。


從財經媒體職業角度看,大v肯定是要在關鍵時候發聲的。為了以後做經典案例的回顧,驗證觀點,收割流量。

這些看空看多的觀點看來看去除了徒增自己焦慮的情緒,對於指導自身的操作沒有任何作用。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這個時候最需要做的是穩定自己的情緒,通過一些客觀的數據來指導操作才是合理的。


從情緒驅動的角度看,要關注疫情什麼時候結束,不知道會不會和非典一樣,在天氣變暖之後就消失。疫情結束之後再全力做多也未嘗不可。關於疫情的走向,建議是多關注專業的醫學科研團隊最新發表的R0值數據(基本增生速率Basic reproduction rate,R0)。在非典的集中爆發期R0值一直在2-3.5區間波動,尾聲階段R0值下降到0.4以下。現在的新冠病毒R0值在3.1左右,形勢依然嚴峻。

開盤了,該如何應對疫情陰影下的股市?


從基本面業績驅動的角度,要關注二季度湖北的GDP是否有明顯的反彈(兩個參考基準:湖北省2019年一季度GDP是9100億,二季度是9700億),而拿到這些數據已經是7月份的事情了。


哪怕是放棄上半年,把握好下半年的行情,全年的收益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就好比在2019年雖然科技股的如火如荼,但機構實際上在上半年都沒有上車,是等8月份中報出來之後才全面抱團,最後的4個月時間才是公募全年平均40%+的收益的來源。

很多投資者有個交易上的誤區就是想抓住每一個看似可能的高拋低吸的波段,把每根k線都吃到,不想放過任何賺錢的時機。但決定賬戶最終收益的並非你有多高的高拋低吸勝率,而是你能否在持續性短,確定性高的行情中重倉把握機會,而在平淡的行情中竭力控制住回撤。


現在能控制好回撤,也就是在為全年的收益做貢獻。


3 如果實在想買,可以買哪些行業?

醫藥,醫護設備相關的股當然可以買,比如生產抗生素的儘管和抗肺炎病毒沒什麼關係,但市場從炒作規律來看就認這個邏輯,會成為短線博弈的焦點。疫苗研發的也會受到熱捧。當然還有做口罩的,做防護服的,甚至是做雙黃連口服液的避免不了一波短炒。有倉位可以去做,贏面還是很高的,操作難度也不大。

但我個人而言,心理層面是很難接受這種市況下去做醫藥板塊,我眼見好友發病7天每天燒到38.5以上無法被確診收治,獨自關在家裡隔離度日如年。我也幻想過,是不是春節假期還沒完,火神山醫院沒派上用場,疫情就結束了。可惜現實都是很殘酷的。

如果要選確定性相對較高,並且心理層面也能接受的板塊,就推薦互聯網醫療板塊。

這次新冠病毒疫情體現了互聯網醫療發展的必要性及便利性。微醫、平安好醫生這些問診平臺超百萬的諮詢量反映了用戶習慣正逐步養成。疫情會促使實體醫院意識到互聯網入口的重要性,加大互聯網醫院建設投入。從長期來看,依託實體醫院、針對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是非常有價值。這個賽道很多不錯的企業,建議長期關注。



開盤了,該如何應對疫情陰影下的股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