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罰站,老師被家長打進醫院,報警合適嗎?對此你怎麼看?

蒸汽雞



作為一名工作20多年的語文老師,實在害怕看見老師被打的情況。

我有一個就是體育老師,他跟我談起過上體育課的苦惱。體育課不可能一整節課都都讓學生跑步,做操,總還得留一點兒自由活動時間。 最難管的就是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就像脫韁的野馬。即使給他規定了遊戲的區域,他們總是會在規定區域內追逐打鬧。 體育老師最擔心的就是這樣的情況發生。

1.體育老師為什麼會讓孩子“罰站”?

請注意這個“罰站”,我打上了引號,因為在體育課上孩子們幾乎都是站著上課不存在罰站的。 因為孩子們太過興奮,在追逐打鬧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磕傷碰傷的現象,一旦出現磕傷碰傷,部分家長又會來找老師扯皮,所以體育老師往往就會攪鬧疼的非常厲害的孩子站著休息一會兒,讓太過興奮的神經,稍微能安靜一下,免得發生不安全事故,這其實完全是為孩子們著想。

2.體育老師的罰站在學生和家長的心目中就成了體罰。

體育老師讓孩子站著休息一會兒,不忙去打鬧,但是學生完全不能理解老師的這種行為。學生不能理解也就算了,誰知道家長也一樣糊塗,也同樣不明白孩子追逐打鬧的過程中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也根本不會理解老師為什麼這樣做。

於是乎家長就覺得孩子受了體罰受到了不公平待遇,這可是我家的寶貝怎麼能讓孩子受委屈呢?於是家長就氣沖沖的來到學校,找到體育老師就一頓拳頭。實在不敢想象這樣的家長會帶出什麼樣的孩子?


3.家長無理取鬧什麼時候才能罷休?

五蓮二中的楊老師因為學生逃課,用課本打了孩子被誤認為是體罰。 家長毫不善罷甘休,不止一次地到學校,到……局胡攪蠻纏。最後差點兒丟了工作性。幸好……局撤銷了對楊老師的追加處罰;安徽周老師,因為勸不要打架,結果被誤認為是體罰, 家長要老師當眾道歉,還要賠償醫藥費。老師受不了家長的無理取鬧,最後選擇結束生命;這個問題中的家長因為孩子上體育課追逐打鬧,被老師罰站,把體育老師打得輕微腦震盪。

我們的教師隊伍中有的老師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依然只有選擇忍氣吞聲。 這實在不是教育應該有的現狀。 家長可以找老師理論,但是千萬不要無理取鬧,無理取鬧就成了“校鬧”。

4.既然學校不能給體育老師一個好的交代,那麼只有讓警察來處理。

老師被家長打,學校的門衛在幹什麼?學校的領導又在幹什麼? 被打傷住進醫院,如果還不能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話,老師是不是又要丟掉性命呢?

這個時候老師只能選擇報警,不要再去想著事情被鬧大對誰都不好,只要老師處理得當,相信會得到廣大網友的支持與理解;也不要想著會受到各方面的壓力;老師都被打了,差點連性命都丟了,如果還不保護自己,那老師不就成了傻子?

從這幾次事例來看,家校矛盾在一次次發酵,如果再不進行緩解,家校矛盾可如果越來越嚴重就會對孩子的教育非常不利。

老師根本就不敢管學生,而學生又需要老師的管理。 這個矛盾必須得到解決。 老師們在保護孩子的時候必須要保護好自己,不要拿自己的工作與信譽去做賭注。老師,你真的輸不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兩個星期前,我女兒被她們老師打了兩棍子,週末放假回來跟我,我問我女兒為什麼要打你,其實我知道老師打你肯定是你不對,老師打你都是為你好,你要感恩老師,老師就像父母一樣打你都是為你好,

我跟我女兒解釋,你爸爸我小時候讀書學習好隨時被老師打,你爸爸我錯被老師打,沒錯被老師打,老師都是希望你好,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wjfyzs


沒讓老師道歉就不錯了,學校也只會息事寧人,老師也怕丟了飯碗,領導怕丟了烏沙,體罰的老師自是不對,罰站要算體罰,那就沒有任何懲戒了,自古學習還是學藝就沒有不懲戒的,所以造就出一代代的大師,如果再不為老師正名,再不為老師立信,沒有了師道尊嚴,老師會越來越缺,小時候經常被老師打,那時淘,不打真不長記性,後來當老師,跟我的老師一個單位,看她格外親切。我和中學班主任的女兒一班,他媽打我們,我們也就是跟她抱怨兩句,她媽下手狠,其實她也捱打,懷念啊!


朗潤書院


這孩子的家長會有後悔的一天,說實話,現在的熊孩子真不好管,家長太嬌慣,小孩特別會察言觀色,我的三歲多一點的小孫女由我們和親家換著帶,在我們身邊,自己吃飯,而且聽話,在她姥姥身邊完全是另外一個孩子,稱王稱霸,吃飯的時候從來都是讓她姥姥喂,想幹嘛就幹嘛,慣的不成樣子,我兒媳婦因為這個都和她媽發過脾氣,前幾天去她姥姥家住了20多天,剛剛回來,馬上就是一個懂事的小寶寶,所以,正確的教育對孩子非常關鍵,作為家長不能一味寵愛孩子,要讓他們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像前面說的這個家長太失敗了,孩子犯錯誤被老師懲戒罰站你都接受不了,有一天被判刑的時候,我看你們還能去打法官嗎?


謹言慎行否則封號


這都不報警,難道還指望家長給老師道歉、賠償嗎?多餘問。老師罰站學生確實違規,但自有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處理他。這個孩子遲早被他家長毀掉。我孩子讀一年級,開學時,我給老師買了根戒尺,我說:老師我孩子不聽話可以用戒尺抽他手,或者其他傷害不大的懲罰,罰站,罰掃地都可以,實在屢教不改,我會接回家裡教育。


愛尚歐爸


孩子和成人不一樣,孩子自覺意識不行,所以老師適當的使用一些手段,或者輕微懲罰,還是允許的,比如罰站木板打手,但是打左手,右手還要寫字,照屁股上踢兩腳,我覺得這都很正常,如果孩子學給我說老師打他,我也會按老師的懲罰再懲罰孩子一遍,絕不護短。而且第二天還得主動找老師道歉,我就是這麼做的,最起碼的尊重必須有,給孩子也得做出個表率。


楓葉飄飄83071905


這讓我想起來剛上班,教初二數學時,班主任是我的師兄,他教英語。他教課認真,對學生管理嚴格,就是脾氣暴躁。

有一天,我的課,有幾個孩子上課回來晚了,我還沒有表態,班主任氣呼呼的衝進來,每人賞了兩腳,抱著籃球的孩子,球被甩出很遠,他們是下課玩球沒有及時回來,我當時,沒有上前阻攔,覺得孩子們確實該打。可其中有一個孩子不服,和班主任犟嘴,結果又多捱了幾下,我看大事不好,趕緊出面協調,可為時已晚,孩子摔門而出,逃之夭夭。

班主任負責聯繫家長,我正常上課。當我回到辦公室才知道,家長已經來過,而且把班主任打了,雖然打的不重,但傷了老師的心,班主任沒有選擇報警也沒有住院,在家休息兩天平復一下心情就上班了,但從此不再管這個孩子。


本來智商很好,有希望考上高中的孩子,結果什麼都沒考上,家長靠關係找了份工作,不好好工作出去賭博,一次就輸掉30多萬,逼得老父親60多歲還出去打工掙錢還債。也許這就是老天的懲罰吧。

孩子犯錯,老師罰站被打進醫院,選擇報警來維護權利吧。這樣的家長教育不出好孩子的,不讓老師教育孩子,將來走入社會,會有人替老師教育的。


元氣女神


合適!

學生犯錯誤,老師罰站,如果時間並不長,這是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明確允許的,也是明文要求的。老師做得合情合理又合法,而且又體現了對學生的高度負責。

這一點,沒有任何爭議!

家長惡意打老師,直至把老師打進醫院,傷害老師的身體健康,危及老師的生命安全。

這是違法又犯罪的刑事行為!

因此,家長報警,合適合情合理又合法!

家長還應該——

第一——

向人民法院起訴,依法追究這位惡家長的刑事責任!

第二——

讓這位“校鬧”家長賠償醫藥費和精神損失費。

第三——

讓這位家長去學校給老師賠禮道歉,消除負能量影響;並在當地市民網絡上發文公開承認錯誤!

希望公安和法院——

一定要依法辦事,不徇私情,嚴肅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

希望學校和教育局——

站在老師一邊,勇於擔當,堅決維護老師的合法權益,為老師伸張正義,讓邪惡勢力及其行為受到應有的懲處,並以儆效尤!


孫老師談孩子教育


必須報警立馬報警!

這個時候就不應該再去考慮對學校或者是對學生有什麼樣的影響,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如何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用法律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如果一件事情鬧到了法律出面都無法解決的地步,那這件事情一定是違背社會公正的,家長去打老師如果不用法律去維護老師的合法權益,只怕會有更多的人以為老師是軟柿子隨意欺負。

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遭遇到什麼樣的事情,我們一定要相信法律一定是站在公平正義這一邊的,所以我們不要哦害怕和顧及其他的事情只要我們是合理合法的就大膽的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

如果有人阻止我們用法律去維護合法權益,那這個人一定是不合法不合理的。


宇宙最好老師


編者按:小學三年級學生體育課調皮,體育教師讓其罰站,其實這是一個正常的教育行為,但是這樣的教育行為卻被學生家長衝進學校到教師辦公室並打傷教師住院,這完全是另一種不同於教師教育的行為,這是一種違法行為,完全可以報警而不需要考慮學校或者家長的影響。



1、教師教育學生方式恰當

體育教師罰站不聽話的學生屬於正常的教育行為,新出臺的《教育懲戒法》規則,以及各種教育法律規定教師有權對學生做出一定的懲戒,比如可以罰學生站一節課。因此,教師懲戒學生是有根據的,也符合相關教育法規,是教師正確行使教育權的提現,而學生應該接受這樣的懲戒,為其遵守教學秩序養成良好習慣。

2、家長不顧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直接進入學校毆打教師是違法行為。家長本身是成年人,做事情要有分寸。而且,即使是教師存在教學上的失誤,也應當站在和教師共同教育的基礎上和教師協商教育孩子的方式等問題,而不是直接以拳腳相加,給孩子做一個很壞的榜樣。

3、教育法律要完善,教師權利要保障。教師也是普通人,從事的職業也不是什麼特殊的行業,充其量就是一個普通的專業技術從事者,拿著微薄的薪水,幹著吃力不討好的教育工作。因此,面對有權有勢的家長唯有法律制度的保障才能安心履行職責,不能讓一些法盲家長毆打而寒了廣大教師的心。

最後,我還是想說,時代不同了,識時務者為俊傑,在工作中能不體罰學生儘量不體罰,能忍則忍,明哲保身,只有保住飯碗才能談高尚的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