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經典」陽明心學:不動於心,一代大儒的風度

「研讀經典」陽明心學:不動於心,一代大儒的風度

陽明心學:不動於心,一代大儒的風度

研讀經典

「研读经典」阳明心学:不动于心,一代大儒的风度

★★★★★

《明史》這麼評價陽明:“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也有人評價陽明用兵兼有周亞夫和諸葛亮的長處:“部署嚴肅,如亞夫之細柳堅壁;從容整暇,如孔明之羽扇綸巾”。

陽明顯赫的功業為後人所認可,後人卻鮮知陽明的功業是出自他的學問。其實,在陽明受命巡撫南贛之前,好友王文轅就預見陽明此行必立事功,他的依據是:“吾觸之不動矣。”換言之,陽明已經可以做到不因譭譽得失而動其心了,想不成功都難。正是因為不動於心,他才能在統帥軍隊時處變不驚、指揮若定,以臨時召集的一萬餘軍隊一舉挫敗寧王蓄謀幾十年的叛亂。

弟子錢德洪在《平濠記》中記載了許多陽明指揮若驚的故事:寧王起兵時,陽明正前往福州調節糾紛,他剛行進到豐城縣地方。國難當前,他沒有退縮,毅然決定返回平亂。回程前,看到下屬雷濟著急出發,陽明問,要帶的東西都準備好了麼?雷濟回答好了,陽明笑了笑說,還缺一個重要的物件。雷濟等人反覆思量,不得其解。這時,陽明找出羅蓋傘來,問:“現在情勢複雜,敵我不分,沒有這個信物,地方官怎麼會相信你呢?”說罷,把它放到了船上。果然,第二天到達吉安後,城門戒嚴,外來船隻一律不得隨便舶入,這時雷濟拿出陽明提前預備好的羅蓋傘,守城士兵知道是長官來了,就放他們進入。雷濟經此一番,大為佩服陽明這種處事不驚、思慮周詳的風度。

不動於心,看似簡單,卻不容易。曾有人羨慕陽明的功績,前來詢問陽明用兵支術和成功訣竅,陽明只是淡淡的說:“用兵何術?但學問純篤,養得此心不動,乃術耳。凡人智能相去不甚遠,勝負之數,不待卜諸臨陣,只在此心動與不動之間。”換言之,興兵打仗沒有什麼訣竅,不過是要學問精粹,通過養氣、集義等方法養心,以達到寵辱不驚、不動於心的境地。很多時候,雙方勝負之數,往往只在於雙方將領和軍士心的動與不動而已。

所以明末學者施邦曜在評價陽明這段經歷時,說道“先生應變之略,有素定於中者”。當軍事紛爭時,陽明仍從容與弟子講學,前方探子來報,聞說前軍失利,弟子有恐懼之色,陽明神色自若,聽完報告後,重新拾起前面的話頭,接著講;過一會兒,又有人報告獲勝消息,弟子有喜色,陽明依舊神色自若,聽完報告後,繼續前面的話題。這就是施邦曜所說的素定於中者

養得此心不動打仗是如此,做其他事情也是這樣。不動於心,是陽明成就事功的訣竅所在,也是一代大儒的風度。

「研读经典」阳明心学:不动于心,一代大儒的风度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研读经典」阳明心学:不动于心,一代大儒的风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