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技術領域最高榮譽的獲得者

我國科學技術領域最高榮譽的獲得者

我國有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分別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的最高等級獎項,2000年正式設立,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主辦。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科技成就卓著、社會貢獻巨大的個人,由國家主席親自簽署、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近年來獲得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大咖”。

師昌緒 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師昌緒(1920—2014),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新中國成立時美國明令禁止回到“紅色中國”的35名中國學者之一,著名物理冶金學家、材料科學家、戰略科學家。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材料科學研究與工程應用工作,在國內率先開展了高溫合金及新型合金鋼等材料的研究與開發,其成果大量應用於我國飛機發動機。

他組建了中國科學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領導建立了全國自然環境腐蝕站網,為我國材料研究與工程應用提供了大量基礎性數據。

獻身科學,讓祖國強大起來

我們現在提倡“科教興國”,必須培養年輕人對科學感興趣,對科學有好奇心,讓這些人長大了從事科學。科技的發展,就要靠我們下一代,靠我們的年輕一代,年輕的一代如果對科學技術都不感興趣,我想中國不可能強盛。

——師昌緒

王振義 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王振義(1924—),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血液學專家。他在60餘年的從醫生涯中,為醫學實踐和理論的創新作出了重大貢獻。

他成功實現了將惡性細胞改造為良性細胞的白血病臨床治療新策略,奠定了誘導分化理論的臨床基礎;確立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的“上海方案”,闡明瞭其遺傳學基礎與分子機制,樹立了基礎與臨床結合的成功典範;建立了我國血栓與止血的臨床應用體系研究。

做人最本質的東西

做人要有不斷攀高的雄心,但又要有一種正確對待榮譽和自我約束的要求和力量,對名利看得很淡,對事業看得很重……我相信做人最本質的東西:胸膺填壯志,榮華視流水。

——王振義

謝家麟 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謝家麟(1920—2016),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我國粒子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為我國粒子加速器從無到有並躋身世界前沿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世紀50年代,他帶領團隊建成我國第一臺高能量電子直線加速器,跨越式地趕上國際先進水平。80年代,他領導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設計和建設。90年代,他提出開展自由電子激光研究的863項目建議,奠定了我國自由電子激光發展的基礎。

只要把精力放到一件事上,就不會無作為

如果一個人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這是可以原諒的,因為存在機遇和能力的問題,但是如果不能成為普通的“一磚一瓦”,這是不能原諒的,因為只要把精力放到一件事上,就不會無作為。

——謝家麟

吳良鏞 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吳良鏞(1922—),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築學家、城鄉規劃學家和教育家,人居環境科學的創建者。長期從事建築與城鄉規劃基礎理論、工程實踐和學科發展研究,創立了人居環境科學及其理論框架。

他運用人居環境科學理論,成功開展了從區域、城市到建築、園林等多尺度多類型的規劃設計研究與實踐,在京津冀、長三角、滇西北等地取得一系列前瞻性、示範性的規劃建設成果。他是新中國建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為城鄉建設領域培養了大批骨幹人才。

讓人們詩意般、畫意般地棲居

探索中國人如何能有一個更好的居住環境,更好地生活、學習、研究和工作——這是我莊嚴的責任,也是應盡的義務。我畢生追求的就是要讓全社會有良好的與自然相和諧的人居環境,讓人們詩意般、畫意般地棲居在大地上。

——吳良鏞

鄭哲敏 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鄭哲敏(1924—),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著名力學家,我國爆炸力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力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

他闡明瞭爆炸成形的機理和模型律,解決了火箭重要部件的加工難題,發展了一門新的力學分支學科——爆炸力學。

他與合作者一起提出了流體彈塑性模型,堪稱爆炸力學的學科標誌。在穿破甲研究方面,他帶領團隊開創性地提出了射流開坑、準定常侵徹、靶板強度作用的相關理論,為我國相關武器的設計與效應評估提供了堅實的力學基礎。

在一遍又一遍的錯誤中尋求突破

科研有突破的那一刻很快樂,但是更多的時候很苦、很枯燥,在一遍又一遍的錯誤中尋求突破,在反反覆覆的試驗中總結創新。

——鄭哲敏

王小謨 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王小謨(1938—),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雷達專家,我國現代預警機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多年來,他致力於雷達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20世紀60年代以來,他瞄準國際雷達技術前沿領域,多次主持研製新型雷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90年代以後,他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基於二維有源相控陣體制的三面陣揹負罩新型預警機工程方案,主持完成了數字陣列雷達預警機地面樣機技術攻關,並指導團隊完成了技術攻關、系統集成和試驗試飛方案等重大工程研製事項,為我國多型預警機的研製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個根深蒂固的信念——報效國家

搞科學、搞雷達、搞預警機,為什麼要搞?是個人興趣還是想升官發財?都不是。我們這代人,有一個信念根深蒂固,就是怎麼報效國家。我這輩子就幹了一件事,研製雷達,然後負責將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應用到預警機上,把設計變為現實。

——王小謨

張存浩 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張存浩(1928—),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學家,我國高能化學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20世紀60年代,致力於固-液和固體火箭推進劑及發動機的研究,首次提出固體推進劑燃速的多層火焰理論。

70年代,開創了我國高能化學激光的研究,主持研製出我國第一臺氟化氫/氘化學激光器。80年代以來,開拓和引領了我國短波長高能化學激光的研究,為推動我國化學激光領域的快速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率先開展化學激光新體系和新“泵浦”反應的研究,以雙共振多光子電離光譜技術研究分子激發態光譜和分子碰撞傳能動力學,取得了多項國際先進或領先的研究成果。

科學需要民主,需要無私付出

我只是在專業基礎相近的領域有一定限度的洞見,我願意在這些範圍內作深一點的思考。最好的方法是讓不同學科的人在一起討論,通過無私地付出,形成統一的學術見解。

——張存浩

程開甲 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程開甲(1918—),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我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為我國核武器事業和國防高新技術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20世紀60年代,他建立發展了我國核爆炸理論,系統闡明瞭大氣層核爆炸和地下核爆炸過程的物理現象及其產生、發展規律,成為我國核試驗總體設計、安全論證、測試診斷和效應研究的重要依據。80年代,他開創了我國抗輻射加固技術研究領域,為提升我國戰略武器的生存與突防能力提供了技術支撐。

更重要的是拼搏精神、進取精神

說起羅布泊核試驗場,人們都會聯想到千古荒漠,死亡之海……我們艱苦奮鬥的傳統不僅僅是生活上、工作中的喝苦水、戰風沙、吃苦耐勞,更重要的是刻苦學習、頑強攻關、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是新觀點、新思想的提出和實現,是不斷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

——程開甲

于敏 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于敏(1926—2019),核物理學家,中國“氫彈之父”。他長期主持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為我國核武器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世紀80年代以來,他帶領團隊在二代核武器研製中突破關鍵技術,使我國核武器技術發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對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沒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于敏

趙忠賢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趙忠賢(1941—),物理學家,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之一,長期從事低溫與超導研究,探索高溫超導電性研究。研究氧化物超導體BPB系統及重費米子超導性,在Ba-L-Cu-O系統研究中,注意到雜質的影響,並參與發現了液氮溫區超導體。

趙忠賢及其合作者都取得了重要成果,獨立發現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和發現系列5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並創造55K紀錄。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祖國和前輩們已經為我們奠定了好的基礎,讓我們擁有與發達國家同臺競技的機會,我要珍惜這個時代。人生機遇很多,努力“幹”才有機會碰上運氣,“見異思遷”不行。

——趙忠賢

屠呦呦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屠呦呦(1930—),中藥學家、2015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極為艱苦的科研條件下,她帶領團隊與中國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並從《肘後備急方》等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全球數億人受益。

目前,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複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藥物,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藥劑列入其基本藥品目錄。由寄生蟲引發的疾病困擾了人類幾千年,構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問題。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應用在治療中,使瘧疾患者的死亡率顯著降低。

中國科學家集體的榮譽

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獲得諾貝爾獎是個很高的榮譽。青蒿素研究獲獎是當年研究團隊集體攻關的結果,是中國科學家集體的榮譽,也標誌中醫研究科學得到國際科學界的高度關注和認可,這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中國科學家的驕傲。

——屠呦呦

王澤山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王澤山(1935—),火炸藥專家,含能材料專家,長期從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學與科學研究,是我國發射裝藥理論體系的奠基人。

他系統地研究了發射藥及其裝藥理論;發明低溫感技術,顯著地提高了發射效率,使發射威力超過國外同類裝備的水平;研究和解決了廢火炸藥再利用的有關理論和綜合性處理技術,實現了變廢為寶,減少了安全隱患,降低了公害,獲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發明了一種種高密度火藥裝藥技術,已推廣應用。

一輩子只想做好一件事情

國家把(火炸藥)這件任務交給我,我就要把這件事做好,有恆心、專心致志、有擔當地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如果國家給我的任務沒有做好,我就會覺得恥辱。

——王澤山

侯雲德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侯雲德(1929—),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病毒學專家,中國分子病毒學的先驅和奠基人之一。他研究過干擾素和中藥黃芪的抗病毒感染作用,在國內首先研製成功臨床級人白細胞干擾素,建立人白細胞干擾素基因無性繁殖系,研製成功人α1型基因工程干擾素,並將其投放市場。

他從事醫學病毒學研究達50年,在干擾素等細胞因子及痘苗病毒基因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對我國醫學分子病毒學、生物技術的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道固遠,篤行可至;事雖巨,堅為必成

雙鬢添白髮,我心情切切。願將此一生,貢獻四化業。

——侯雲德

劉永坦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劉永坦(1936—),中國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研製了新體制對海探測雷達,突破多項關鍵技術,解決了在強海雜波、大氣噪聲及電臺干擾背景下信號處理和目標檢測問題,並建成了中國第一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站。

在逆合成孔徑雷達研究中,發展了運動補償理論,並針對大寬帶信號提出了全系統的補償技術,成功地實現了對運動目標的雷達成像。他陸續攻克了制約新體制雷達性能發揮的系列國際性技術難題,使我國新體制雷達核心技術“領跑”世界,在保衛祖國海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強大作用。

只要國家需要,我們就一定要幹好

我始終堅信,黨和人民的需要是最強大的動力,只要國家需要,我們就一定要幹好,正是這種信念牽引著我們一路爬坡過坎,不放棄,不動搖。

——劉永坦

錢七虎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錢七虎(1937—),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著名的防護工程專家、軍事工程專家、教育家。他在國內首次應用動力有限元法對防護門進行應力分析;在國內提出將運籌學應用於防護工程的破壞概率確定、抗力論證及方案比較,開創了我國國防與人防工程的軟科學研究;建立了我國的三自由度土中結構相互作用計算理論及防護結構概率設計理論;主持實施了世界最大藥量的多層多列條形裝藥峒室大爆破工程——珠海炮臺山大爆破,主持了“21世紀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戰略及對策”的國家諮詢課題研究。

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如果一個人追求個人名利,那關注點始終是在個人幸福的方向;如果一個人樹立的是基於國家的價值觀,那關注的就是國家、民族和人民。年輕人一定要將個人命運與祖國、人民的命運結合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並朝著這個方向踏踏實實前進。

——錢七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