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圍股市都大跌了,原油暴跌超過25%,A股怎麼辦?

這個週末,輕輕鬆鬆的休息兩天,早上打開行情軟件,看到原油史詩級暴跌、外圍股市繼續大跌的消息。一片陰雲密佈之勢裹挾之下,我大A今天也大跌了。

全球性的恐慌不斷蔓延,是不是金融危機已經提前來到了?很多股市大V又開始炫耀提前空倉了。那普通小散怎麼辦?需不需減倉、甚至清倉避險呢?

經營股票,其實和開車有很多相通之處。

炒短線像在城市裡開車,技不如人就會每天都有各種磕磕碰碰。所以,在城市開車,重要的是有一套熟練的必備之技能,還有對周圍環境把控。看到紅燈,要習慣性減速,如果遇到堵車,熟練的車技繞去更暢通的車道。

對應股市上,超高車技就好比短線超高敏感度,懂得預判炒作熱點、對周圍環境的把控好比切換題材或是感知風險,最終做到進退自如。

而價值投資好比在高速公路上開車,重要是對自己車況大致瞭解和車速的把握。試想,一臺故障頻頻、破陋不堪的報廢車,誰敢高速行使?

價值投資對買入的公司,就好比對車況的大致瞭解,就會盡力避免爛車、爛公司,大致就不會有風險了。對倉位的把控,就好像車速表即使220邁,你也會保持在120邁以下的安全車速,而且目視前方,不能只看到車前幾米的地方。

顯然,大多數人並不具備短線超高技術的素質,卻在追漲殺跌中樂此不疲,即使在正常行情下,短線選手追漲殺跌一樣可能虧損,還談什麼避險呢?在這樣撲朔迷離的行情中,清倉肯定好過於持有股票,至少不會再虧了。

但是,假如足夠長的距離,同樣目的地,是走城市道路,還是走高速快一些呢?這就是為何有些人短線水平很高,最終還是很難跑贏價值投資選手的原因。

我一直主張持有業績高成長的好公司,把控好車速,也就是把控好倉位,在終點未到之前的高速上,一路上很多出口,很多風險,但我們不必理會,堅持最初的目的地。

更何況,如果每一次風險都要回避,你避得過來嗎?

上一次,我國新冠爆發,大盤直接低開-8%,你如果避險,就會被市場無情拋棄,後面的大漲反覆打臉。

再上一次,兩國貿易戰,人民幣貶值,很多人為中國經濟擔憂,卻沒有想到會有一輪波瀾壯闊的科技股翻倍大行情。

崛起的中國,你越擔心什麼,他就越克服什麼。你擔心美國科技封鎖,一大批世界級中國科技公司陸續崛起;你擔心疫情控在中國蔓延,一個多月就幾乎被控制住了。

反而,海外一片惡化不斷升級,中國反轉成世界公共衛生和資金的綠洲,把一手爛牌打成好牌。

所以,每一次風險之下,又會有另外一些機會。在比如今天的原油大跌,是因為歐佩克和俄羅斯減產協議沒達成,沙特一氣之下,增產減價,逼迫產油成本更高的俄羅斯和美國停產。油價暴跌,這裡面就有個機會,直接利好用油大戶航空、海運、化工等行業,這是小機會。沙特將俄羅斯和美國重新拉回談判桌,油價觸底反彈,退縮風險解除,這是大機會。

再比如今天科技股大面,很多股票都跌停了,但我持有的通宇通訊今天還漲停了(後也被大盤拖下水),凱倫股份、正邦科技、新開源、華友鈷業都是紅的,所以並不是每次大跌都是泥沙俱下,只是局部的小機會。企業經營並沒有受到疫情及外圍的影響,盈利能力依然強勁,而此時股價大幅下跌,估值進一步合理,這是未來的大機會。

但是,有時候看起來的機會,也存在很大風險。

週末國盛證券出來一份研報,說興齊眼藥估值560億,我看完這份研報,心想,完了!5天4個漲停板的興齊眼藥要暫時止步了。

為什麼呢?興齊眼藥和凱倫股份一樣是一家冷門公司,平時鮮有機構研報,這次國盛除了560億估值,基本就是照抄太平洋研報,親,這吹票太明顯了!

很多人看到560億估值,還有7倍空間!以為要成妖股了,心動不?機會大不?短線一激動早盤追進去,搞不好明天開始又要剁手跺腳了。

好在我自己也有個估值,我不會在這個價格傻傻的追進去,但我短時間賺了50%的持倉也不會賣出,市值當然回撤很大。但沒有關係,我看長遠一些,560億不敢說,手握兩款現象級的產品,未來大牛股概率還是很大,中間短期的漲跌,就當是又一次高速公路的出口吧。

週末沒事我還瞎想,為什麼歐美國家不能像我們一樣嚴苛的防控措施?不擔心一輪新的金融危機麼?

你看意大利今天搞個封城,按照我們中國的要求,就是個笑話。都7000多人確診了,封個城,餐館依然開業,公園依然散步,鄰居依然聊天,恐怕的是,還是很多人不戴口罩。

美國,洛杉磯今天還舉行了萬人馬拉松,他們真的不怕病毒麼?

兩種制度和文化下,真的有太多的東西理解不了。也許像張文宏醫生說的,美國每年2800萬人流感,2.8萬人進ICU,現在新冠才幾百人,不要小看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應對能力,我們就不要為美國人操心了。

但我想,真正的原因是他們沒有中國壯士斷腕的政治魄力,更沒有承擔封城導致經濟倒退的勇氣。

所以,從東西方國家對待疫情的態度,我們很容易理解,越是在周圍不穩定的時候,越能感受到中國經濟的韌性,越能理解中國崛起的必然性。

回饋到A股市場,指數並不高,流動性也不缺,所以不存在大跌的基礎。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經濟的遠方,我們應該珍惜大跌中每一次低價的機會。

原創不易,希望各位朋友看完後點右下角的“在看”,多多轉發關注這是對作者的最大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