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看金庸的《笑傲江湖》,認為嶽不群是壞人。為什麼長大後再看卻覺得他也是可憐人?

錒謠


嶽不群做事不光明磊落,做事不擇手段,有野心,缺乏人情味,虛偽形象深入人心。這是小時候討厭他的原因。

長大後卻能體會到他們無奈,他的不易。成年人的世界,本就沒有容易二字。更何況在弱肉強食,險惡的江湖世界?

嶽不群,雖是一個名門大派的掌門人,對對內要應付劍宗的挑戰,對外要應付各派的威脅,而他其能掌控的力量並不大,盛名之下,其生存壓力極大。在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世界,作為一個弱者,作為一個掌門,出於求生的本能,有時候不得不隱忍甚至虛偽。這隨無奈,可憐,但可原諒。但後期他成為強者,不擇手段,不講規則,不顧親情,大肆殺戮,最後眾叛親離,丟掉性命,雖可憐,卻不可原諒。


好東東值得看


雖然書裡字句間暗指,嶽不群是個偽君子,但是真的是這樣麼?

看看他的環境吧: 雖然名列五嶽劍派,但毫無疑問是實力最差的一個。華山派長輩全部死光光,剩下的還為了劍氣之爭鬧的兵戎相見,門派武學丟了一個七七八八,整個門派就夫妻兩個加上一幫孩子苦苦支撐。老婆還是個棒槌,講義氣沒腦子那種。整個門派的重擔全在嶽不群一個人肩膀上。



外有魔教等強敵伺候,內有左冷禪等人的吞併野心,家裡又沒有拿得出去的高手,還蹲著一個明目張膽的奸細勞德諾,只能靠著“江湖道義”苦苦支撐門面。如果左冷蟾直接不要臉進行吞併,其實他一點辦法都沒有的。哪怕那次劍宗上門的時候,要是沒有桃谷六仙和令狐沖的攪合,估計華山已經亡了。這個時候,他唯一能抓住的稻草就是辟邪劍譜,誰也沒給他多餘的選擇。


江湖的虛偽他早就看透了。所以他必須有個好名聲,這樣才能讓人有點兒顧忌,所以他是君子劍。但是他對於強敵是半點不敢惹的,比如青城派。首先還有個能惹禍的弟子令狐沖,養家容易麼?還要把女兒嫁出去以便於獲得金刀家的支援。結果他自己辛苦幾十年,也沒撐過去,被令狐沖給糟蹋了。這事兒擱誰身上都得氣死,一個養了十幾年的白眼兒狼,愣是把最後的家底兒給折騰沒了。

風清揚就是個獨夫。表面上深仇大恨、苦大仇深神馬的。華山派的死活與他何干。 E最後嶽不群短暫的盟主生涯,只是讓人覺得可憐。一個有點兒野心又有點兒能力能對自己狠的男人,偏偏攤上一個搖搖欲墜的門派,辛苦幾十年,眾叛親離,妻離子散,最後張狂一把,還落得那樣的下場。 嶽不群要真是個君子,華山派早亡了,令狐沖沒長大就死草苛裡了。 華山派長輩哪怕稍微留下點兒真功夫,他也不至於這麼走投無路。 寧夫人要是稍微懂一點兒人事兒,也不會把自己渴望一個做君子的丈夫的夢想,強加在嶽不群頭上,讓嶽不群有什麼擔子,都得自己扛著,在家裡還得裝君子。 沒嶽不群,寧夫人還能“豪邁”?令狐沖還能的“輕狂”?嶽靈珊還能純情"? 。



影劇喵星人


小時候看嶽不群,只是覺得他是一個偽君子。迫害令狐沖,為得到辟邪劍法想方設法,機關算盡,甚至不惜利用自己的女兒。

後期更是殺害了許多無辜的人,甚至有些是自己親手養大的弟子。

但是,在外面還裝著一副君子的面孔,十分令當時看《笑傲江湖》的我痛恨!

可是,慢慢經歷了越多,重新按照現在的眼光審視嶽不群,發現他其實很多事情也是迫於無奈!

因為氣宗劍宗的爭鬥,華山派高手凋零,如果想要華山派在江湖上屹立不倒,需要儘快培養弟子成才或者自己練就一身上乘武功。

從江湖中傳聞的福威鏢局和辟邪劍譜的事件,勾起了他的好奇,然後無意看到青城派弟子耍出了嶽不群師傅教給他,說可以光大門楣的絕技時,他知道,辟邪劍譜對華山派是多麼的重要!!!

所以,為了這個光大華山派的重擔,他只好做出許多原本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我個人猜測分析的)。

對於令狐沖,實際上如果我是領導,也不會太喜歡這種性格處事的人。太過張揚,不守規矩,容易闖禍。當然,他師傅需不需要這樣迫害他呢,這就另外再說了。

當嶽不群練成了辟邪劍譜之後,他以為可以迅速憑這身武藝馳騁江湖,卻不幸讓弟子,夫人都知道了他的所作所為。

也是為了光大華山派這負擔,他也做出了更多的荒唐事。但是想想,他能不做嗎?不能!如果被其他人知道了這個事情,他苦心經營幾十年的君子形象,還有光大華山派的沉重負擔,就會迅速崩潰。

所以,按照現今看法,嶽不群並不是十惡不卸,只是非常可憐的人而已


唏噓的奶茶佬


小的時候看金庸的《笑傲江湖》,認為嶽不群是壞人。為什麼長大後再看卻覺得他也是可憐人?

我也有這種感覺,其實現在看其實嶽不群也不是一個好人,但是真的還挺可憐的。

《笑傲江湖》這部劇大家都看過吧,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霍建華這個版本的了(因為看過的版本這個是最新的,劇情記得比較清楚)

那麼為什麼說他是壞人呢?

因為他一開始就想著要拿到林家的辟邪劍譜,所以林家一家受害嶽不群也是有關係的。

後來他拿到辟邪劍譜還要陷害令狐沖,不僅如此,嶽不群拿到了辟邪劍法之後還想要殺死林平之斬草除根。這點應該是好人不會做出來的。

為什麼說他可憐呢?

首先做為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身上肩負著整個門派的興衰存亡,所以嶽不群為了不讓華山派沒落,所以極盡辦法想要提高自己的武功,後來拿到了辟邪劍法之後也是為了練劍不惜自宮。

換個角度想,嶽不群不是為了華山派而練辟邪劍法,自宮練劍也是一件很讓人憂傷的事情,而且最重要的是練了辟邪劍法之後武功還不是最厲害的,也是一個可憐人了


八號吃瓜群眾8


“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

嶽不群是金庸先生在武俠名著《笑傲江湖》中塑造的一個經典形象,從他的名字“不群”就能知道此人絕對是個偽君子,代表著許許多多人面獸心,是卑鄙陰險的人物典型。

金庸先生創作嶽不群作為“偽君子”的形像早已深入人心,嶽不群有著高超的偽裝本領,最終卻一事無成,落得個身敗名裂。

嶽不群有“君子劍”的美號,早期舉止得體,溫和大方,不爭不怒,處處退讓,能保持風度。可在這完美外表的包裝下面,陰藏著對權力無限的渴望。也正因如此,妻女皆因他而亡故,痴心敬慕他的優秀大弟子令狐沖也不齒他的行為。

嶽不群為了慾望出賣了自己靈魂,坑了團隊,害了親人,也失去整個世界。他的所做所為雖然令人不齒,而最終的下場卻也讓人感到悽慘悲傷。

當然,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金庸先生的武俠故事是一個個寓言,讀者當細品並戒之。



西部文旅影像


讀過《笑傲江湖》的朋友都應該知道,金庸先生筆下的嶽不群絕對是一個偽君子。甚至在一些東南亞的國會上,議員們罵那些偽君子們是嶽不群。可以說,嶽不群早已成為了偽君子的代名詞。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嶽不群的所作所為是被逼無奈,完全是身不由己。而他的處境,像極了人到中年的我們。

一、為什麼說岳不群是壞人

嶽不群號稱君子劍,平時就是一副謙謙君子的讀書人模樣,儼然江湖中的一個道德模範。但是,他一副好人的形象,卻做出了那麼多令人髮指的惡事,讓他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

1、害親人

他為了得到辟邪劍譜,犧牲了自己女兒的終身幸福,誣陷了自己從小養大的徒弟令狐沖,甚至想要把林平之殺人滅口,還殺死了自己另外一個弟子,最後又間接害死了自己的夫人甯中則。嶽不群傷害了身邊最親近的人,確實令人髮指。

2、害盟友

五嶽劍派,同氣連枝,華山派和恆山派一直是盟友的關係,嶽不群和恆山三定也一直都是同榮辱共進退的盟友。但是在少林三戰之時,嶽不群為了以後能夠做五嶽劍派掌門,為五嶽並派掃除了一大障礙,他不顧盟友關係和江湖道義,毅然殺死了恆山二定。這樣的行為,確實是說不過去。

3、害敵人

左冷禪一直以來都想統一五嶽劍派,他也為了這個目的努力了數十年。然而,他所做的這一切不過是為嶽不群做了嫁衣。嶽不群不動聲色,將計就計竊取了左冷禪的勝利果實。雖說左冷禪不算什麼好人,但是他的所作所為也不失為一代梟雄,而嶽不群的所為,就有點卑鄙無恥,齷齪下流了。

除此以外,嶽不群還做過很多不堪的行為,比如對恆山派見死不救,對令狐沖色誘,恩將仇報,對五嶽劍派趕盡殺絕,這種種的不堪行為,和他君子劍的稱號,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說他是一個偽君子,毫不為過。

二、為什麼又覺得嶽不群可憐?

嶽不群接任華山掌門時,華山派一沒有高手名宿坐鎮,二沒有得力之人相扶,三缺武功,四缺錢,可以說是要啥沒啥。就這樣,還面臨著劍宗的奪權和左冷禪的吞併,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偏遇頂頭風。

這樣的情況,像極了人到中年的我們。父母已經老去,孩子還沒長大,又沒有厚實的家底,所有的壓力接踵而至,我們只能靠著微薄之力維持著家庭現狀。就是這樣,我們還面臨著上司的壓迫,同事的排擠,以及下屬的虎視眈眈。如此的情況,你想不想尋求改變?想不想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華山派風雨飄搖,嶽不群怎不憂心忡忡?為了保住華山數百年的基業,他只有修煉辟邪劍法,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實力,才能保證華山派不毀在自己手中。嶽不群的自宮練劍,現在看來完全就是被逼無奈之下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尊嚴換取祖宗基業的安全,這樣的行為,是不是有些悲壯?

同樣,當你為了生活,你不得不放棄你的自尊和自由,不得不麻木得做著違背內心的事,不得不偽裝著去奉承那些不喜歡的人的時候,你就會對嶽不群這個人物理解的更加透徹,就會認為他其實很可憐。

總結:嶽不群是個偽君子,是個壞人,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華山派內憂外患的前提下做出的,多少有些捨身取義的味道。我們小時候看嶽不群,只看到了他做壞事,就自然而然的認為他是個壞人。但是當我們已經經歷了生活的殘酷,感受了社會的艱辛,再來看嶽不群,彷彿能夠從他身上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就能夠理解他的所做所為,自然就會覺得他很可憐。


酒瓶裡的菸頭


首先要說明的是,嶽不群是一個壞人。我們不應該因為一個壞人有了不得已的苦衷而去肯定他道德的淪喪和人性的扭曲,因為那些“不得已”,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著。

那為什麼很多人會有題主所述的觀感呢?我僅就此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年少皆羨令狐沖,中年方懂嶽不群

年少時,我們對人的看法只分黑白,清澈的眼眸中容不得一絲陰霾。《笑傲江湖》中,令狐沖生性瀟灑,不拘小節,又有著諸多際遇,可謂一飛沖天。

我們多想和令狐沖一樣,笑對江湖,鮮衣怒馬,佳人相伴。置身煙雨朦朧中,一壺濁酒便可藐視天下。

一如江湖歲月催。人生即是江湖。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再無少年的清澈和單純,與人情世故中苦苦掙扎,在繁華喧鬧中漸漸迷了雙眼。世情澆漓,心酸冷暖,只有自知自覺。

一杯江湖酒,兩個傷心人。三聲悠悠琴,四下無相對。心態的沉穩,靈魂的孤寂,讓我們開始審視,審視那些曾經鄙視的、喜愛的故事人物。嶽不群便是其中一個。

嶽不群,華山掌門。在華山派凋零之際,所有的願望便是恢復華山派往昔之榮耀。如若不去從道德上區分善惡的話,嶽不群也是一代人傑。他忍辱負重,心思縝密,要不是被名利燻心,做下諸般令人不齒之事,也算一個功敗垂成的可憐之人。

小說中,嶽不群失敗了,可如果他成功了呢?那一定是鮮花掌聲,所有過去的種種,便會成為臥薪嚐膽的典範。

我們之所以對他有了可憐的情感,是因為,我們身邊的許多人,如嶽不群那般的人,實際上是會成功的。兩相對比之下,便有了與兒時不一樣的觀感。

嶽不群不是一直虛偽

嶽不群是虛偽的,可他一向如此嗎?不是的。他迎娶甯中則,收養令狐沖,千方百計振興華山派,是真誠的。可是他的私心太重,慾望太強烈,怨念太深,導致了他走的路,越來越歪,直至偏離了人性,徹底走向毀滅。

嶽不群人性的惡處在於,他對令狐沖的利用,對嶽林姍的利用,對甯中則和林平之的欺騙。一個人,為了目的施展些手段,情有可原,尤其是在險惡的江湖之上。事實上,令狐沖、任盈盈等主角,也不是單純之善人,與嶽不群相比,僅僅是手段的優劣罷了。而嶽不群衝破了道德的界限,以犧牲他人來成全自己,便是錯了,大錯特錯。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是有設定範圍和底線的。那就是,你可以在規則的範圍內開動腦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做,是艱辛的,是需要時間的。

嶽不群偷了懶。他發現,如果衝破底線,可以減少艱辛,可以縮短時間。所以他一念成魔,再無回頭路可走。

我們成年後發現,人並不是非善即惡,尤其是在盛世之下,在法律的約束下,在公序良俗的制約下,人們會剋制自己的慾望。可是,剋制之下只能約束你的行為,並不能管住我們的思維。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都住著一個嶽不群,他是我們惡的一面。我們之所以會覺得他可憐,也正是因為,我們潛意識裡的惡,和實際行為的善,發生了衝突,矛盾之下,就要找個代言人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嶽不群正好符合。

通俗的講,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虛偽的一面,我們可憐嶽不群,也是在可憐自己。

誰能夠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是每個人的夢想。我們渴望著有一天,在得到地位、錢財、佳人之後,瀟灑的歸隱山林,一間屋,一條狗,一片田。


事實上,武俠小說真的是成年人的童話,裡面的故事恰好滿足了我們的幻想。當我們在浮世中翻滾,反而對小說裡那些成功的人有了牴觸,至少是不再像兒時那般嚮往。認清現實以後,就會對失敗者產生同情,比如嶽不群。

我們迷了眼,卻不可亂了心。嶽不群有可憐之處,不能說明他是可憐之人,他最後的下場是罪有應得。這是定論,不能否認。

武俠小說給我們的,是一個可以安靜的角落,哪怕它的內容是紛擾糾纏,畢竟,那個江湖不是這個江湖。


請關注風舞鷹翎


風舞鷹翎


嶽不群是一個偽君子,這一點已有定論,毋庸置疑。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我們長大後覺得嶽不群也是個可憐人,是因為從他身上,我們多多少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嶽不群自有可恨之處

嶽不群為了《辟邪劍譜》,出賣了女兒和令狐沖。為了得到辟邪劍譜,嶽不群假意救下被青城派滅門的林平之,並製造種種機會,使嶽靈珊疏遠令狐沖,轉而和林平之相處。嶽靈珊是嶽不群的親生女兒,令狐沖也是他從小養到大,早就把他當成父親的親人。但嶽不群為了辟邪劍譜,出賣了他們的幸福,令人不齒。

更有甚者,當令狐衝從嵩山派“白頭仙翁”卜沉、“禿鷹”沙天江手裡奪回辟邪劍譜,深受重傷之時,嶽不群趁機偷走了劍譜,並把林平之等人的懷疑導向令狐沖,使令狐沖一度含冤莫白,連他看著長大、苦戀多年的小師妹,也指責他私吞了林平之的劍譜。那一刻,我簡直聽到了令狐沖心頭滴血的聲音。

但嶽不群絲毫不為令狐沖的遭遇所觸動,反而進一步突破底線,殺害無辜之人。嶽不群練了辟邪劍法之後,武功大增,為了奪得五嶽劍派的掌門之位,在少林寺正道一方與任我行一方三場比試之前,嶽不群用辟邪劍法暗殺了恆山派定閒、定逸兩位師太,只因這二人堅決反對五嶽並派,阻擋了他稱霸武林的步伐。

以上種種行為,難道還不算壞人嗎?

但嶽不群也有可憐之處

武林中有句話:拳出少林,劍歸華山。當年的華山劍派,實力遠在嵩山、泰山等其他五嶽劍派之上。但華山派嶽肅、蔡子峰兩位先祖從福建少林寺中偷閱並強記《葵花寶典》,由於兩人各自記了一半,對寶典的解讀產生了分歧,導致了數十年的氣宗、劍宗之爭,華山派在不斷的內耗下,實力大大降低。再加上後來日月神教十位長老到華山搶奪寶典,雖被五嶽劍派中人設計殺死,但也大大削弱了華山派的實力,使得華山進一步式微。

到了嶽不群擔任掌門的時候,華山派幾乎成了五嶽劍派最弱的一個。整個劍派只有嶽不群和甯中則夫婦稱得上高手,以令狐沖為首的七個徒弟,根本登不上大雅之堂。左冷禪隨便找了幾個劍宗的棄徒上門挑戰,嶽不群和夫人便不是對手,若非令狐沖機緣巧合之下,練了思過崖山洞中的魔教招式,華山派已經換了劍宗掌門,成為左冷禪的掌中之物。

嶽不群擔任掌門,不說上一代掌門的遺志,對他自己來說,自然也想讓華山派在自己手裡發揚光大,揚名天下。但偏偏嶽不群的能力不足以匹配他的壯志,又有左冷禪步步緊逼,眼見華山派的基業就要毀於一旦,嶽不群所受的巨大壓力,可想而知。在長年的壓力和焦慮的折磨下,嶽不群作出了揮刀自宮,修煉辟邪劍譜,試問若非逼不得已,有誰願意放棄男性根本的尊嚴,去博一個未知的未來呢?所以說岳不群確有幾分令人同情之處。

實際上,嶽不群是一面鏡子

小時候的世界是很簡單的,好就是好,壞就是壞,黑白對錯,十分分明。所以當我們看到嶽不群處心積慮的謀取辟邪劍譜,爭奪五嶽劍派掌門之位。為此不惜犧牲女兒的幸福,誣陷自己的愛徒,殺害跟自己無冤無仇的定閒、定逸師太,對他恨得是咬牙切齒,覺得他比左冷禪、任我行、東方不敗還要壞。但隨著我們漸漸的長大,走入社會,飽受世態炎涼,壓力和焦慮讓我們掉頭髮、失眠,甚至患上抑鬱症。這時候再看嶽不群,我們會覺得在他身上,多多少少也有我們的影子。

嶽不群為了光耀華山,稱霸武林,不惜揮刀自宮,修煉辟邪劍法。而我們這些人,又何嘗不是在生活的風霜刀劍之下,一點點消磨了自己的個性、鋒芒,不斷在精神層面進行自我閹割,終於慢慢的成為了我們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閻真的小說《滄浪之水》中,男主人公池大為本來一直潔身自好,不阿諛奉承,結果空有最高的學歷和能力,卻一直得不到提拔重用,受盡了無職無權的苦。直到有一天,他得到“高人”的指點,把自己“催眠”成一條狗,放下所有的尊嚴去討好領導,此後果然時來運轉,左右逢源,最後終於得以大展宏圖。

當然,我們的自我閹割,遠不像嶽不群和池大為那樣極端,但也足夠使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產生一種“兔死狐悲”式的同情。

綜上,嶽不群是個偽君子、壞人,但他身上揹負的巨大壓力,以及他在這種壓力下做出的種種行為,在經歷過歲月風霜的中年人看來,的確是值得可憐的。有人甚至還會對他產生幾分共鳴。這種共鳴無關是非對錯,只是一種“兔死狐悲”罷了。


磊落故人


因為長大以後,你能夠更深切的體會“揮刀自宮”的痛,不僅僅是“揮刀”時身體的痛,還有“揮刀”後心裡的痛。

哈哈,咱們言歸正傳。

在長大的過程中,生活不斷告訴我們:

這世上的好人不是所有時候都是好人,壞人也不一直都是壞人。

“五嶽劍派合併”事件之前,嶽不群一直都是“君子劍”,作為一個資質平平普通人,他沒有令狐沖的機緣和悟性,武功也不敵很多其他門派的同輩。

從師父手裡接過掌門一位之後,更是兢兢業業、規行矩止,事事以君子之道處之,江湖才會為他豎起這杆“君子劍”的大旗。

他一直很努力......

後來突然冒出一個左冷禪,硬生生的要吞併五嶽劍派,吞併他殫精竭慮、苦心經營才剛剛恢復生機的華山派。

換做是你,你會乖乖屈服嗎?

無論你的答案如何,他做出了他的選擇,也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了他需要承擔的代價,他揮刀了!他為自己的理想揮刀!

換做是你,你會這樣勇敢堅毅嗎?

然而天不遂人願,到最後,他的身破碎了,他的夢也破碎了。

可是最開始的嶽不群,只是一心只想把華山派發揚光大的啊。

對於嶽不群是不是一個偽君子這個問題,大家眾說紛紜。

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待一個人為了理想而不擇手段,到底是對是錯的這件事上,大家各自都有很充分的理由,善惡到最後也如我一開始說的,本就不那麼好評判,在這我也不再過多的闡述了。

現在回過頭,我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我認為這樣一個嶽不群是值得可憐的。

或許如果他真的做到五嶽盟主,攻上黑木崖剷平日月神教之後又會是另一番景象吧。

可惜他還是失敗了,如小丑一般,揮刀自宮然後還是家破人亡。


二狗拾光


我認為,這是因為成長以後,知道了人生中有各種的不得已。

小的時候無憂無慮,對於人的評價非黑即白,不會體會對方到今天這個境地的原因。

首先我們要知道,嶽不群是個偽君子,不是真小人。很多人在兩者之間寧願選擇真小人而不是偽君子。但是我倒覺得,真小人作惡百無禁忌,偽君子至少還存在對於道德的敬畏。


嶽不群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從原著來找找答案。

塞北明駝木高峰是個邪大於正的人物,嶽不群和他見面的時候稱兄道弟,可以開些帶葷的玩笑。這要是換個別的嫉惡如仇的掌門早就要斬妖除魔了。

劉正風金盆洗手,各大門派齊聚劉家,嶽不群長袖善舞,不管黑道白道,都顯得十分親熱。

嶽不群名字雖叫作“不群”,卻十分喜愛朋友,來賓中許多藉藉無名、或是名聲不甚清白之徒,只要過來和他說話,嶽不群一樣跟他們有說有笑,絲毫不擺華山派掌門、高人一等的架子。

在泰山封禪臺上,五嶽劍派討論並派事宜前,左冷禪對於嶽不群的人緣和名聲是十分忌憚的。

左冷禪一直擔心嶽不群會力持異議,【此人能言善辯,江湖上聲名又好】,不能對他硬來,萬料不到他竟會支持並派,當真大喜過望。

在江湖中人看來,嶽不群一個君子和江湖及時雨式的人物。


作為華山派這種名門正派的掌門人,嶽不群在江湖上的名聲比餘滄海要響亮的多。福威鏢局的林震南為了巴結餘滄海每年派人送禮,而像嶽不群這種人物,他覺得自己根本不配結交,連禮都不敢送,臨死前聽到兒子能拜入華山派,欣喜若狂。

門派知名度和個人實力遠不如嶽不群的餘滄海做事情蠻橫霸道,在笑傲江湖一開頭就滅了福威鏢局的滿門。而嶽不群卻謹小慎微,認真經營自己的名聲,甚至不惜放低身段,這就是一種不得已。

好的名聲,是一種資源,嶽不群或者說華山派,非常需要這種資源的支持。

五嶽劍派中華山派本來實力最強,但是先是魔教入侵,然後再是劍氣之爭門派內鬥,實力衰退子弟凋零。長輩都已經不在,同輩只有妻子嶽不群和自己互相扶持,門下的弟子除了令狐沖外都還沒成長起來。嶽不群這個掌門接的就是華山派這麼一個爛攤子。

而他面對的外部條件則非常殘酷:嵩山派野心勃勃,早就意圖將五嶽劍派合併,現任的掌門左冷禪又雄才大略,有十三太保諸多高手作為羽翼,弟子眾多,還蒐羅了不少地下的高手幫他幹髒活。華山派早就被他作為了目標,臥底勞德諾早就潛入做一場無間道。

這樣的內憂外患之下,嶽不群為了把華山派撐下去,只得對嵩山派的陰謀裝聾作啞。

好的名聲,可以讓嵩山派對他投鼠忌器,不敢直接明火執仗地上門,比如前文引用的封禪臺上,左冷禪就對他的意見很是重視。而光交朋友,則是嶽不群信奉多個朋友多條路,將來在自己和嵩山派對上的時候,可以獲得一些外來的援助。

但是要做君子是要付出代價的,像餘滄海這樣的強梁人物可以收鏢局的保護費,甚至可以直接殺人搶劫,嶽不群不行,他是君子劍,君子要安貧樂道,一簞食一壺飲,回也不改其樂,所以華山派上下過得很清貧。比如大家討論要去福建,甯中則就說去不起。

嶽夫人搖搖頭,說道:“從這裡到福建,萬里迢迢,咱們哪有這許多盤纏?莫不成華山派變了丐幫,一路乞食討飯。”

堂堂五嶽劍派之一,連旅遊一次都消費不起。

還有君子要經常行俠仗義,流汗又流血。比如嶽不群和甯中則就一塊下山去殺臭名昭著的採花大盜田伯光,其實田伯光武功很不錯,不比甯中則差多少,他們就不怕落單以後,甯中則這個美女不幸被淫賊俘虜嗎?好名聲就是要這樣搏出來的。

所以不管左冷禪和任我行如何在背後說岳不群是偽君子,翻來覆去地都說不出什麼證據,完全是對高尚品質本能的懷疑:他們不相信別人會擁有潔白無瑕的名聲。


嶽不群一邊認認真真做君子,一邊尋求突破口,比如辟邪劍譜。因為好名聲只能讓敵人有所顧忌,好武功才能讓禦敵於外。

嶽不群想獲得秘籍的手段極不光明正大,先是派出女兒臥底,然後再順水推舟收下林平之,然後在林家老宅搶到了辟邪劍譜。但是他一直沒選擇練劍,畢竟自宮代表要失去男人的尊嚴,直到華山一行受到了嵩山派的伏擊,華山上下全面潰敗,如果不是令狐沖用了獨孤九劍拯救世界,連妻子甯中則都要被惡人侮辱清白。這一瞬間,嶽不群幾十年一直繃著的絃斷了。

然後嶽不群終於變成了一個全世界都知道是偽君子的偽君子,所有人都可以譴責他前半生都是在偽裝,表面上光明正大,背地裡男盜女娼。

嶽不群是壞人,但是他也想過而且做了很多年的好人,為此他付出了很多代價。別人只看到他自宮練劍後的瘋狂,卻沒有想過他這麼多年的負重前行。


成年後看到嶽不群覺得可憐,也許是在對方看到一箇中年人身上的包袱,就像你我身上都揹負的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