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詩人,同時具備哲學家的理性和藝術家的感性。”對嗎?

俏漁妹海鮮


說得對,“一個好的詩人,同時具備哲學家的理性和藝術家的感性”。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詩歌史,就足於見證:上古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就顯示了哲理性與藝術感性辯證的統一,既具有憂國憂民的藝術感性,又表達了人生應對路漫漫而求索的哲學理性,不愧於是一位愛國的好詩人;中古時李白、杜甫,他們的詩,既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家的感性,同時又顯示出對盛唐轉衰悟出的哲理,李白不愧於稱“詩仙”,杜甫為“詩聖”的美稱;明末的李清照作的詩既具有錚錚鐵骨的藝術家感性,也彰顯了李清照對封建專制社會痛恨的哲理,是我中華女性詩人的驕傲;近現代徐志摩的詩《再別了,康橋》,詩中充滿了對“康橋”藝術的感性依戀,又悟出了對“康橋”再別的哲理,也稱得上是一位好詩人;現代的毛澤東主席的詩,更是別具一格!如:《沁園春.雪》,《七律.長征》,《七律.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等詩,既彰顯了對革命前途、英勇的紅軍、解放軍歌頌的藝術感性,又道出了“數鳳流人物,還看今朝”,“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哲學家的理性,不愧於蓋世傑出的詩人。


陳聖鋼


【新年第一天感悟】

小時候覺得2000年是個遙不可及的時光,因為到了這一天,我國的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就要實現了,即便在1999年的最後一天,我們還在毛驢拉板車,但是一過了這一天,進入21世紀,中國就會改天換地,天也新、地也新、城市鄉村處處增光輝,周圍的一切都是全新的、美好的、現代化的東西,所以作為孩子的我天天盼望…

現如今2000年已經過去整整20年了,彩電也看上了、海鮮鮑魚也嘗過了、西服也買了、北京奧運會也舉辦了,足球世界盃也參加過了,汽車也開上了,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還有什麼新鮮玩意也提不起太多興趣了…

這也是日本式20年經濟危機的關鍵,經濟經歷了高增長、高消費之後,開始物質飽和、精神自滿、不思進取…日本的年輕人開始頹廢、找不到方向,宅在家裡,毫無希望…

希望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但終歸人活著要有希望,未來呢?希望在中國的年輕一代,他們需要振興民族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復興,重現漢唐盛世…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重擔還在後輩年輕人身上,他們肩負重任、需要向世界推廣中文、推廣中國的天下大同的和平共存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讓世界知道中國的王陽明、陸羽、朱熹、曾國藩…

一老巴匆匆於2020年一月一日#此心光明# [ok]


老巴書畫


我自己認為是對的,感性是頭腦的一種淺度思考,理性是頭腦的一種深度思考;歷史上有名的詩詞達人都是擁有哲學家的理性和藝術家的感性,比如李白、蘇軾等等;只擁有一樣的,不算大家,比如柳永、姜夔等等,只有藝術家的感性,卻沒有哲學家的理性,它們的詩詞很美,但不能讓人頓生智慧,回味無窮。

李白一喝酒就會有藝術家的感性,詩句隨手拈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太多這樣的詩句,既有藝術家的感性又有哲學家的理性,感性讓你愉悅,理性讓你智慧,在一件感性的事情中找到理性,才會讓詩詞有境界。

蘇軾也有很多感性加理性的名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有很多這樣的名句,和他的人生智慧相關,既有感性,又有理性,特別容易產生共鳴,你何嘗不是和他一樣,也碰到過類似的心情過,只不過沒有他的文筆和哲學家般的思考。

人有眼睛、耳朵,當我們看到、聽到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會有感性,再深度思考,就會有理性,只有它們一起結合,才完整;理性和感性不是矛盾的,反而更應該結合,才能讓你的人生更有味道。


傳統文化小家園


對。比喻毛主席,他的詩詞是我們民族藝術寶庫中的珍品,其藝術表現力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在青年求學時期,寫下了"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思考中國的發展方向。在一生中,時刻研討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並同中國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解放城市"的偉大道路。在反"四次圍剿"中,寫下了″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的壯麗詩篇。新中國成立後,帶領中國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高潮,寫下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哲理名句。面對帝國主義挑釁,寫下了"小小環球,有幾個蒼蠅嗡嗡叫”的藝術表達形象。

因此,一個好的詩人,必須具備哲學家的理性和藝術家的感性。詩詞才能具有神采,才能讓世人讀後得到啟迪和精神上的愉悅,作品得以流芳千古。

謝謝。請老師指導!






金都一非書法


“一個好的詩人,同時具備哲學家的理性和藝術家的感性。”對嗎?

感謝您的閱讀!這個問題,由文靜來回答。

“一個好的詩人,同時具備哲學家的理性和藝術家的感性。”這句話太對了,總結得精闢。

詩人是理性和感性的綜合體。

以感性來說,這是詩人藝術創作的基礎,也是好的詩人的天賦。

我們不得不承認,作詩真的需要天賦,需要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

這些詩,無一不說明感性是詩人創作的基礎,是詩人的天賦,是詩人通過眼睛發現美,對美的總結。

以理性來講,理性就是詩人對事物,對事態的深層次思考,這也是哲學的深層次內涵與定義。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

同一片天空下,有晴也有雨。

蘊含哲理:矛盾的雙方是對立和統一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落花,貌似無情,實則有情。

蘊含哲理: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

射馬,騎手就會栽下馬來,或傷或亡。擒王,對方群龍無首,只能退卻或等待我方擊破。

蘊含哲理:解決問題,要抓住事物主要矛盾。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

因為地球自轉,即使坐在地上不動,也跟著一起移動了很長的距離。

蘊含哲理: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

這些詩,無一不說明詩人的哲學理性。

所以,我們可以說,詩人是藝術與哲學的完美結合!


觀魚兒文靜V5


"一個好的詩人,同時具備哲學家的理性和藝術家的感性"對嗎?

對的:毛澤東詩詞美學思想一個最根本、最關鍵的出發點,就是以整個世界一一天、地、人一一作為他的詩詞所描繪和表現的對象。"只有以整個世界一一天、地、人一一為對象的詩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詩人"而這樣的詩人,一方面他的心靈空間必然"三維空間",由天、地、人三個座標相交在一個"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心靈之上:另一方面他必然腳踩在詩與哲學的交界線上,因為仰觀宇宙之奇,俯察萬物之理,是詩人和哲人共有的氣質與情懷。毛澤東以詩人兼哲人的獨持稟賦,既繼承了我國古代整體化自然哲學的合理內核,又汲取了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系統思想,從而對由太空天體系統、地表人類系統組合而成的天、地、人巨系統,即自然、社會、歷史綜合體,擁有很深的透視力、很高的洞察力和很強的思維力,終於達到了我國樑代著名詩論家鍾嶸所說的"照燭三才,暉麗萬有"的至高境界。

從詩歌美學史的角度來考察,我國曆代詩歌美學家都對詩人以天、地、人為對象有所論述,特別是清代詩歌美學家劉熙載,在繼承和發展傳統基礎上,一方面從詩歌的本質特徵上對詩人以天、地、人為對象作了新的界定。他說"《詩緯》《含神霧》曰:"詩者,天地之心。"文中子曰:"詩者,民之性情也。"此可見詩為天人之合。"所謂"天人之合"就是自然與人相通,自然與人合一,在詩歌創作中能達到這種䘎境界,就取得了自由。對毛澤東詩詞來說,這種自由,不僅表現為對詩詞創作規律的認識和定用,而且表現為對天、地、人這整體結構的理性思辨與藝術把握。在毛澤東看來,天、地、人作為一個對象化、客體化、人格化了的哲學範疇,它同時是認識、實踐、自然、社會、歷史的主體和客體,它的完整形態是主體與客體的統一,實踐與歷史的統一。而真正的詩,也就是自然與社會、歷史與人生相交融的圖畫。

另一方面,劉熙載又從詩歌體裁(或創作方法)上對詩人以天、地、人為對象作了如下的區分。他說:"詩喻物情之微者,近風:明人治之大者,近雅:通天地鬼神之奧者,近頌。"我雖然毛澤東詩詞不能據此來加以區分,但毛澤東詩詞中,不僅包含有前兩者的內容,而且幾乎可以清晰地諦聽到"天地之心"的微妙的律動。

眾所周知,毛澤東是一個博覽群書而又十分尊重我國詩歌優秀傳統的人,早在青年時代他就曾以與宇宙萬物為友、以人間哀樂為懷的胸襟與氣度,用詩的語言發出了"與天奮鬥,其樂無窮:

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的戰鬥吶喊。參加並領導中國革命後,正如美國R.特里爾在其所著《毛澤東傳》中所說:1935年的毛澤東,就已是一個與大地談心、與高山交流的視野開闊的詩人。同時,他還從《沁園春.雪》這首洞里正確地看到了毛澤東從大自然的壯麗轉向自己理想志願的壯美。

總之,毛澤東以其高大、壯美的形象,屹立在傳統的基地上,並從天、地、人這個審美對象出發把他對自然、社會、歷史、人生的邃密考察與深沉思索,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熔鍊和凝鑄了自己熾熱的靈魂與血肉,注入到自己詩詞創作中去,才使這些傳世的傑作,具有永久放射光芒的黃金的素質。


陳年往事1222


“一個好的詩人,同時具備哲學家的理性和藝術家的感性。”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這與詩歌的兩個特點相對應。

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詩歌有兩個顯著特點,一個是想象力,一個是感染力。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當說起汽車,馬上就會想象出各種各樣的汽車的形象。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識面的基礎上完成的,主要分佈於大腦最外層,屬於高級思維。哲學方面,想象力是感性和知性之間的一種中介性先天能力,並且更傾向於理性。哲學家需要理性和悟性思維,此與詩歌的想象力所需要的思維相似。

感染力是能引起別人產生相同思想感情的力量,是啟發智慧或激勵感情的能力。譬如文學作品中的生動藝術形象,能產生強烈的感染力和心理共鳴。感染力是人直接感覺到的一種能量,是觸動人的感性的表現,或感性思維所反映的程度。感性是一種直接表達,更遵從自己的意識,也就是習慣於從心所想出發。改變思想有信仰、環境和洗腦三種途徑,其中洗腦就是一中調動人的感性的手段,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藝術家需要感性,需要激情,這也是詩歌所需要的。

綜上,詩歌需要想象力和感染力,前者是理性思維結果,是哲學家的特質,後者是感性思維結果,是藝術家的特質。由次,可以認為,好的詩歌的確需要哲學家的理性和藝術家的感性。


山會長


謝謝,

謝謝,謝謝,謝謝啊,

俺不得文理,比方說寫詩吧,俺確實不懂得平仄或者那個啥?是叫詞牌名?或者那個什麼?七律是七個字對吧?

,另外我也不懂得哲學,我會寫的字除了手機認得的多,真的不敢也不會寫啊,前幾天,差不多就是這兩天吧反正,阿爹問我窩,就是母雞抱窩的那個“窩”字,讓我寫給他看,俺冥目了。“俺呢娘啊,,”

另外馮鞏的鞏字,我分不清是宮?還是功或者是公?俺不是說俺文化低,

俺確實配不上一個好詩人啊,這個百分百,甭說高學問哲學家啊,這是常理和正常思維導圖。

論藝術家,和馮鞏說小品的那位是誰來?“不對女同志感興趣的男人不是好男人,”

俺承認俺自己有點臭,我的腳是有點大,襪子最近,就是剛剛我剛脫了,我的內衣褲雖然不屬於那個啥,海底撈,但是絕對小時候的技藝肯定沒丟,我撒尿,不!確切文明唯尚的是漏,俺漏東西的時候都是漏在外面,這個俺是有點揮霍和浪費無度,唉😔,

雖然人品不算寶貴,但是好字我會寫,這個不耍無賴,這個俺還會英文,叫good,大寫也會,,


農民雜品家


一個好的詩人應該同時具備這兩方面的特質,理性與感性。

詩人的理性和感性的結合是決定詩人抒發,寫作好的詩歌作品的高度。

如果詩人同時站在這二個高度,並且高度融合,高度的認知,那麼詩人的創作理念以及詩人特有的寫作特奌就能夠呈現出作者鮮明的特奌和自身作品的獨特性。

李白性情豪放,獨立的自主,自由性,使詩歌融入到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歌頌自然,他的詩歌才能更好的為人所喜愛。

詩人不但性情豪邁,但也不缺乏溫情的一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詩人動靜結合,寓情於理,既有感性的一面,又添加了理性的情趣。

詩歌體現了作者的獨特性又不失鮮活性。奠定了詩人李白無疑屹立於詩歌的耀眼熣燦的星際天空。

“安得廣廈千萬間”,,,《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感天動地的情懷,加之現實主義浪漫的情懷,為後人留下了堅實的詩歌力篇鉅作。為激勵後人,影響深遠廣泛。

毛主席“昔秦皇漢武,只識彎弓射大雕”又是何等的理性與豪邁。

所以,好的詩人必須俱備理性與感性。

這二者如同詩人的思想高度和發散性思維的眼睛,站的高才能看的遠。

作品才經的起時間的打磨和歷史的沉澱。

仰望星空,繁花點點,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詩人總能夠站在時代,當下,現實的制高奌,創作出無數的千古佳句,名篇,,,不正是因為激情和理性結合的爆發才產生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嗎?






民街十三年


《承認自卑》

攪碎一個夜裡的夢

除了床邊的你誰也發現不了

我是斷肢的兇手

一旦破鏡在湧動

我無法回到消亡的前奏

僅有瞳仁也拉不住

偽裝華貴的鼻樑允許你用雙唇窺視

起風的夜裡烘烤一個夢

我用雙手接住

你的無視,成全我昨日的綺麗

和破鏡一起湧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