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睡好覺不",被樓上孩子吵得忍無可忍大打出手,網友:解氣

都說熊孩子是一個可怕的存在,這些孩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會製造些讓人無法接受的事故。

同時給我們還會造成特別大的困擾,其實孩子如果麻煩的只是我們自家人,倒是沒有不便,關鍵是如果麻煩了自己的鄰居以及其他人,那便成為了特別尷尬的事情。

所以在平時我們應該對自己的孩子嚴加管理,而不是縱容孩子做他們任何想做的事情,這對家長來說是很不負責的一種行為,那麼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王先生是一個三歲兒子的父親,平時他的生活可以說是很緊湊的,而且作為一位父親來說,他所履行的職責似乎和傳統父親有些不同,因為妻子經常值夜班的原因。

所以照顧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身上,況且說這個孩子也真的不讓人省心,經常在半夜的時候會連哭帶鬧的,而且還經常在半夜的時候吵著爸爸給他做宵夜吃。

而王先生是一個很寵孩子的父親,在家裡通常是媽媽扮演的為紅臉,那麼紅臉不在的時候,他就自然會妥協孩子了,孩子也正是抓住了爸爸寵他的一點,開始肆無忌憚起來。

兒子其實哪裡都好,就是有一個毛病不好,一到晚上就開始吵,開始鬧,搞的鄰居們都受不了地來投訴,而偏偏王先生又這麼寵兒子

因此他也經常性地得過且過,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過去了,但是鄰居可並不會因此而選擇忽略。

因為兒子這個年齡特別喜歡動,他在晚上睡不著的時候經常拍皮球,或者是跳繩什麼的,搞的樓下的房頂撲通撲通的,大半夜的吵的人家睡不著覺。

所以樓下的鄰居已經過來找好幾次了,但是卻都沒有得到滿意的回應,每次王先生都說會好好管教孩子,但是第二天晚上該有的噪音還照樣有。

終於,這天晚上兒子又開始大吵大嚷著讓爸爸做宵夜,然後自己開始在客廳玩起了皮球。

隨後幾分鐘便聽到有人咣咣地敲門,這個時候王先生已經感覺到不對勁,而開門之後本想先一探究竟,但是穿著睡衣的鄰居上來就打了孩子一個巴掌。"能讓睡好覺不",被樓上孩子吵得忍無可忍大打出手。

當時王爸爸都驚呆了,他剛要開口,對方很是憤怒地將他回絕掉,你的孩子你不管,我來幫你管教,你這做父親的難道就是這麼縱容孩子的嗎?

能不能讓我們睡個好覺?都告訴你們多少回了, 就不能收斂點嗎?說罷,對方大步流星的走開,留下無奈的父親和受了委屈獨自哭泣的孩子於一旁。

這個故事發到網上的時候,網友一邊倒的同情鄰居,紛紛留言認為解氣,看來生活中的許多人也是感同身受

孩子們都會有淘氣的一段時期,這段時間是每位家長最煎熬的階段,那麼該如何實行對孩子的良好教育,以讓孩子重回正軌呢?

孩子"淘氣期"家長應如何教育


  • 1. 立規矩,告知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孩子們雖然有淘氣的表現,但是這並不一定是孩子惡意而為之的,很有可能是孩子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才是對錯的標準,在他們的心中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什麼該做也不知道什麼不該做。

因此在這種時候,家長需要給孩子去立規矩,即給孩子樹立鮮明的標準體系,從而讓孩子能夠具有一項標杆,知道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是否合時宜。

  • 2.以身作則,孩子多半是家長的影子

再者就是家長需要體會到自身力量的重要性,即想要讓孩子成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樣子,

那麼就得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也就是以身作則。

孩子們的日常表現其實多是家長的樣子,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更是深深映射著孩子。

因此我們在孩子面前要呈現出一副良好的樣子,例如說按時作息,遵守公共秩序,有禮貌有胸懷,懂得為他人著想,做事也要留有一些分寸,這些優秀的品質都會在日常生活中被孩子所吸納的。

3. 引導幫助孩子知道對錯關係

最後一點便是家長要學會引導,不是每個孩子都懂得是非對錯,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著很強的自制力,更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很清晰的辨別。

因此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的指引和糾正,當然,這並不是指對孩子的嚴厲訓斥,這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真正好的教育應該是不動聲色,潛移默化的,因此家長們在這整個過程中需要引導孩子明白自己行為是否合適,然後慢慢地去改正

孩子淘氣是在所難免的,我們要有耐心,更要有方法地來教育孩子,切莫太過於魯莽。


我是秀寶媽咪,也是一位2歲寶寶的媽媽,我將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優質的育兒母嬰知識和經驗,如果各位讀者朋友們喜歡我發佈的內容,歡迎點贊、評論、轉發和分享,希望我們在育兒的道路上,能夠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