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的故乡是哪里的?有什么历史佐证?

冷月钩沉


赵云的故乡在哪里?史书对此并没有具体明确的记载,至今只有通过陈寿《三国志·赵云传》中的记载,“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 来加以判断。

围绕赵云故乡的说法有很多,最为流行的有三种说法,一是河北石家庄的正定县城;二是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三是河北石家庄的临城县。争议最大的地方,是常山之大无从确认,具体到赵云的故乡,又是哪个郡哪个县?


一、临城县是赵云故乡的说法

这个说法是在21世纪初提出的,其依据来源于几个方面,包括: 清代的《临城县志》、光绪年间的赵云故里石碑、澄底村的民间传说和成都武侯祠等。

据《汉书》记载,“常山是北方的诸候国,第一代诸候常山宪王刘舜是汉景帝的小儿子,景帝中元五年 (公元前145年)封为常山王,都于元氏(今河北省元氏县南故城南)。其下辖元氏、灵寿、南行唐、真定(今石家庄市东古城)、石邑、九门、房子 (今临城县)等18 个县。

临城,古时称房子县。据清代临城知县扬宽撰注的《临城县志》记载,“临城为《禹 贡》冀州之城,分野属昴毕之次。春秋时,为晋临邑。西汉置房子县,属常山郡 (真定)。东汉属 常山国。魏属常山郡。”

这里的 “魏属常山郡”,是指三国时期的魏国。因此,临城县古时确实属于常山。2005年4月,在临城县古鲁营村的一口枯井里,发现一块石灰岩质的石碑。

碑上刻有,“汉顺平侯赵云故里” 字样,而碑文左边为 “盐运史衔四川重庆府知府吴震敬镌”,右为 “戊戌孟冬正定镇总兵蓝期明立石” 。赵云于建兴六年,因病卒于成都,谥号 “顺平侯” 并葬于成都锦屏山。同样,在临城县的澄底村,有一大土冢,当地一直流传这就是 “赵云墓”。

而在成都的武侯祠内,更有“赵云,……房子人”的描述。至于民间传说 “赵云是澄底村人” 的说法,因为没有任何的实证,只凭口口相传,仍不足以作为证明。


二、正定县是赵云故乡的说法

这说法主要的依据是按通常的说法,即西晋皇始三年,常山郡治所迁徙到现今的正定县。但这个依据却有专家提出质疑,这个时候距赵云去世已有170年,显然在时间上对不上。

据《季汉五志》记载,清康熙时期王复礼在撰修《赵顺平侯志》时曾致书真定县佐王允吉,令其访觅故乡遗迹。此时,仍没有赵云故乡就在正定县的说法。到了乾隆二十七年,也只在《乾隆正定府志》中出现 “赵将军庙,在南关……。” 这里同没有出现故乡或故里,说的只是将军庙。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正定县是赵云故乡的说法开始出现。但这种说法其依据源于何处?是出土的实物还是档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三、石家庄市东古城

《三国志·赵云传》的那句,“常山真定人也”,只给出了一个大概,而 “常山真定” 是县的治所,其位置在现今的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如果按照这个说法,等于是排除了正定县与临城县的可能。

现今的东古城,在东汉时期是真定县。历史上,真定县有一个变迁的过程,这个过程至今仍有尚未解开的历史之谜。据《史记》记载,公元前305年,赵国出兵攻中山国, “王军取邮、石邑、封龙、东垣。中山献四邑请和,王许 之罢兵东垣邑转属于赵国。”这里的 “东垣” 就是真定县的前身。

但东垣邑建立于何时?由何国创建的,至今成谜。秦统一六国后,改东垣邑为县,作为恒山郡的治所。汉朝时,刘邦改东垣为“真定”,取其 “真正安定” 之意。到了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由于避皇帝名讳,将恒山郡改成 “常山郡”。而常山在汉明帝时又变作 “常山国”,此时的 “真定” 就隶属于常山国。

《三国志·赵云传》中的“常山真定人也”,“常山”指的是常山国,其国都在现今的元氏县殷村镇故城村。“真定”指的是真定县,即现今的东古城。就是说只注明了赵云藉贯的郡国县,至于具体到乡里就没有下文了。

结语:

在没有出现新的考古发现前,若从尊重历史记载来认定的话,也只能说大致上是 “常山国” 的“真定县”,即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


夜不闭户深耕半夜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赵云去世后,于蜀汉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谥为“顺平候”,其“常胜将军”的形象在后世被广为流传。

扩展资料:

人物轶事:

1、桂阳轶事

历史上记载赵云随刘备攻占桂阳、零陵、武陵、长沙等江南四郡,战后被任命为桂阳郡太守,小说《三国演义》里有“赵子龙计取桂阳”的情节。 桂阳城西南面有一座山名叫芙蓉峰,据传赵云曾经在山上屯兵,石壁上曾有唐代摩崖石刻,上面写着“赵云屯兵处”,唐宋时期,山上还建有“赵侯祠”。

赵侯祠又叫护英祠,经历朝代更迭,赵侯祠屡被破坏,又屡屡修葺,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原城关镇街道居委会在芙蓉峰开辟社队企业石灰窑、砂石场,将赵侯祠及石刻炸毁,只有碑记石刻、碑文、谒诗等流传下来,碑记石刻叫《汉顺平侯赵将军庙碑记》,被收藏在蒙泉亭内。

诗为顺平熊虎将,遗垒至今传。界憾潇湘水,人思战伐年。却婚轻国色,携胆镇蛮天。祠树闻啼鸟,还疑拜杜鹃。

改革开放以来,当地人生产的商品喜欢贯以赵云的名号,如赵子龙酒厂、赵子龙坛子肉等等。

2、赵云防羌

大邑县城北有一静惠山,山顶有一望羌台,相传赵云曾驻军在此,并筑一土城用以防羌。赵云去世后,蜀汉后主刘禅就将赵云葬于此处,并建有赵云墓祠。


场主大叔


赵云庙位于正定县,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正定)人,三国名将,有“常胜将军”之称。

正定县旅游局在原道光年间遗址上重建的赵云庙已于1997年4月13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新建的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积1500平方米。该庙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基本保留和丰富了原庙的历史风貌,并与周围的隆兴寺、荣国府等著名景点相映相成。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

正定人杰地灵,它是百岁帝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故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正定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





仁德历史


云庙位于正定县,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正定)人,三国名将,有“常胜将军”之称。

正定县旅游局在原道光年间遗址上重建的赵云庙已于1997年4月13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新建的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积1500平方米。该庙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基本保留和丰富了原庙的历史风貌,并与周围的隆兴寺、荣国府等著名景点相映相成。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

正定人杰地灵,它是百岁帝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故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正定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



善良的刘半仙


赵云老家常山,战国时属于赵地。你觉得赵云喊“赵人赵子龙”会不会听起来违和满满?而且常山其实不是常山郡,是常山王国,按西汉的封国来算,“常山赵子龙”和“燕人张翼德”的结构是一样的,都是国名+人名。当然这只是抖个机灵。实际上,想怎么称呼是自己的事,关羽是河东人,但他不会叫自己河东关云长,也不会按河东的国名叫自己魏人关云长,别人爱叫关君侯还是关老二也就是自己想不想的事。张飞这么叫,可能只是罗贯中觉得燕人张翼德比涿郡张翼德听起来更威风一点。毕竟真实的三国时代的人是不按地名+人名来称呼自己的,一般是称官名或称字,称地名的习惯大概到唐代才成型。


搞笑动漫小幺幺


在河北常山,也就是现在的石家庄,其军事才能通过言传身教流芳百世!


漳河南一身正气


石家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