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 首場硬核“雲對接”今日開啟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通過機器人可以實現無接觸的體徵檢測、送藥等服務,降低醫護感染風險。”

“利用人臉識別+同步測溫,集成在廣泛使用的閘機系統上,目前已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華西醫院以及川大附中等多家機構投入使用,反饋使用效果良好。”

“權威機構第三方監測報告顯示,安裝了這款淨化器的教室,3個月來沒有出現一例感冒交叉感染。”

光啟智能防疫頭盔、老肯牌PLASMA ROBOT移動空氣消毒機、邁克生物新冠病毒檢測等11項科技防疫新產品線上推介,包括149項防疫產品的《成都“智”造科技防疫產品清單》正式發佈,四川、江蘇、重慶、北京、廣東等全國20個省市近700家企業、機構開展線上火熱對接,直播訪問量近2萬人(次)……為助力成都市企業、學校儘快復工、復產、復學,3月12日上午,由成都市科學技術局、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聯合開展的“成都‘智’造新技術新產品雲對接——科技防疫應用專場”活動面向全球開啟硬核“雲對接”,搭建新技術新產品科技企業和應用場景需求方精準對接平臺,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課提供科技支撐。

火爆! 首場硬核“雲對接”今日開啟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5G、AI、大數據……科技賦能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

本次活動線上發佈11個重點產品,149項防疫產品以《成都“智”造科技防疫產品清單》形式發佈,涵蓋了體溫檢測、身份識別、環境消殺、醫療輔助等多種類型,在直播“線”場通過“產品講解+視頻展示”形式全方位展示了產品性能、技術手段、應用場景。


RS-18EP 熱成像+高速體溫測量+高位立體霧化消毒機器人

火爆! 首場硬核“雲對接”今日開啟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發佈者

成都睿達四維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劉靜雪

核心內容

RS-18EP擁有1.9米高的頂部360°環裝霧化消毒噴射口,為業界最高;八位同步超聲雷達自主避障,產品單機覆蓋面積可達5000㎡,在疫情防護中可有效阻斷空間懸浮“氣溶膠形態病毒”的存活及傳播;機身兩側各設置一個紅外線面接觸體溫測試儀,可在1m內檢測人體溫度,還可對熱成像高溫疑似人群複查;自動化管理實現低電量自動返回充電樁。


光啟智能防疫頭盔

火爆! 首場硬核“雲對接”今日開啟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發佈者

成都光啟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客戶經理 毛宇顥

核心內容

產品可實現體溫檢測,同時具備人臉識別、車牌識別、證件識別等人員、車輛身份認證功能。在技術方面,熱成像技術能實現超過11萬個點同時測溫,精度為±0.3℃,測溫效率為200人/分鐘;頭盔採用超材料製成,使用航空軍工級防衝擊護目鏡,並通過全天候AR增強現實技術實現顯示,適用於醫院、高速路口、機場、商圈、公園、寫字樓、園區。目前,產品已在成都春熙路投入使用。


老肯牌PLASMA ROBOT移動空氣消毒機

火爆! 首場硬核“雲對接”今日開啟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發佈者

老肯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 常相輝

核心內容

產品包括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等離子發生器是硬件部分核心設備,工作一小時,病菌殺滅率超過99.9%;軟件為配套app/web後臺管理等。除移動式外,還有壁掛式、嵌入式、櫃式等多種形式。產品適用於醫院、學校、辦公室、車站、銀行等不同應用場景,目前已在武漢協和醫院、武漢火神山醫院等投入運行。


“小護士”智能機器人

火爆! 首場硬核“雲對接”今日開啟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發佈者

四川阿泰因機器人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科技發展部經理 邢磊

核心內容

機器人利用人工智能代替醫護操作,減少感染可能。先進的導航定位可對環境建模,實現自主行走、自動充電;人體體徵測量儀等通過紅外攝像頭、手環等設備實現體徵自動檢測;還擁有自動送藥發藥、自主巡檢消毒、進行智能語音交互遠程控制等多種功能,可在醫院、社區、機場、車站等多種應用場景投入使用。


智慧防疫應急治理服務體系

火爆! 首場硬核“雲對接”今日開啟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發佈者

四川饒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志剛

核心內容

運用5G、區塊鏈、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通過智慧門端、移動設備、可穿戴設備、電視、pc電腦端、戶外智能設備等同步,智慧防疫應急治理服務體系建立起了一體化門服系統體系,同時與手機同步,實施發佈、檢測、預警、管控。在應用場景上,小區大門、地下室、單元門都是其“陣地”。


京東方智能體溫預警解決方案

火爆! 首場硬核“雲對接”今日開啟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發佈者

京東方成都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再洋

核心內容

產品核心為“AI+熱成像技術”,實現人臉精準追蹤、雙光譜雙通道全天候實時監測、非接觸式多目標快速測溫,測溫精度經黑體修正,可實現誤差≤0.3℃的範圍。通過“黑體+測溫儀+監視器”即可實現單點部署,可用於樓宇、餐廳等場景;無接觸測溫可實現30毫秒完成16個人的測試,動態實時持續監測。除測溫外,還可實現人臉識別功能,可與社區與公共系統相連接。


智能精準防疫管控系統

火爆! 首場硬核“雲對接”今日開啟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發佈者

四川川大智勝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何家玉

核心內容

系統採用的三維人臉識別技術可在佩戴口罩、面部油汙、深色皮膚、弱光環境等情況下實現人臉識別,還可以進行防偽識別。後臺數據管理平臺可實現報表生成、跟蹤臺賬建立、數據篩選/搜查/導出、定時自動上報/緊急上報等功能。無論是單人還是人群,系統都可實現人臉識別、體溫同步檢測、軌跡反查、數據管理與疫情告警等功能,協助做好復產、復工、復學。


商湯“星雲”人像測溫新冠防控解決方案

火爆! 首場硬核“雲對接”今日開啟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發佈者

成都商湯科技有限公司解決方案經理 王俊豪

核心內容

非接觸式高精度(±0.3℃)熱成像人體測溫、戴口罩人臉識別精度>90% 、未戴口罩Web告警、支持人臉抓拍和告警記錄存儲……通過星雲智能測溫篩查系統、黑體、熱成像攝像機、web客戶端集合系統,這套解決方案將紅外測溫、人臉檢測以及數據篩查相結合,無論是單點快速部署還是系統聯網集成部署,都可在機場、車站、學校、醫院、社區、辦公場所實施應用。


殺毒抗菌抑菌空氣淨化器

火爆! 首場硬核“雲對接”今日開啟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發佈者

成都易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吳琳

核心內容

生物氣溶膠與新冠肺炎的關係曾引起關注。這款淨化器可迅速除去空氣中的生物氣溶膠。其核心技術是金屬間化合物膜,這是過渡金屬元素之間以共價鍵和金屬鍵的混合鍵結合而成的新一代過濾材料,金屬微電場可實現抑菌除菌,實現對室內空氣的有效淨化。


全域測溫雷達系統

火爆! 首場硬核“雲對接”今日開啟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發佈者

電子科技大學公共安全技術研究中心合作發展部 呂國

核心內容

產品由前端採集系統與後臺數據系統組成,系統核心技術包括人臉識別、大數據分析、高精度測溫矩陣大數據算法等。該系統精度高、識別準,測溫精度誤差在±0.1℃以內;檢測體溫人數每分鐘最多可檢測1000人次;形成的健康碼接口開放,可與現有健康碼實現對接。後臺配備監測和分析系統,能實現疫情數據自動採集、分析和多形態報警,可在各大交通樞紐、學校、醫院等單位應用。


邁克生物新冠病毒檢測

火爆! 首場硬核“雲對接”今日開啟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發佈者

邁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 餘康

核心內容

公司擁有包括分子、免疫(化學發光法)、POCT(膠體金法)等多種檢測方法,滿足不同應用場景。運用分子法展開的核酸檢測,可以實現準確的診斷,擁有三重檢測防止漏檢,可以實現每2小時96人次的檢測量。免疫(化學發光法)的方法可以實現批量的篩查,檢測新冠病毒IgM和IgG抗體,高效快捷、智能安全,不停機加載試劑,無人值守長達6小時。POCT(膠體金法)檢測,可以實現快速的初篩,最快150秒可觀察結果,不需要儀器,操作簡單,支持全血、血清、血漿樣本類型。後兩種檢測方法都是抗體檢測產品,其可在未來的更多場景中實現運用,滿足復工檢測高通量、快捷、方便的需求。

實地探訪企業、社區、醫院 成都科技防疫產品在各應用場景“顯身手”

為企業復工復產、學校復課提供科技支撐,各項科技防疫產品是利器。線上“雲發佈”後,不妨再隨著我們的鏡頭,線下實地探訪寫字樓、社區、工廠、醫院等應用場景,看看這些科技防疫產品究竟是如何“大顯身手”的。


點位·企業

位於AI創新中心B區的一家成都科技企業,使用京東方智能體溫預警解決方案為復工復產構築了第一道“防線”。

從電梯間走入公司,藉助京東方這套智能體溫預警解決方案,門口的超大顯示屏上可以立即實時顯示員工的體溫信息,30毫秒可以完成16個人的測試。即使是在上班早高峰,多人通過的情況下,員工都可以快速、精準地完成無接觸體溫檢測,一旦體溫超過設置監測溫度,系統會立即預警。

實現這些功能都得益於屏幕上這個造型“可愛的”熊貓型紅外動態測溫儀,“它的兩隻眼睛其實是兩個‘鏡頭’,一個可以實現紅外動態測溫,另一個可以實現人臉識別,即使在戴口罩的情況下,也可以實現精準識別。”京東方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該負責人表示,“此外,藉助智能化後臺管理軟件,這套系統擴展性強。未來可滿足長期性人員考勤、體溫監測等需求,目前已在全國多地寫字樓、工廠得到廣泛應用。”


成都天府新區將軍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在武漢、在成都,多個“成都造”智能機器人正在各大醫院,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3月10日,在成都天府新區將軍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廳,一臺通體白色的智能機器人正在來回“巡邏”……

原來,這是一臺由成都睿達四維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消毒機器人。

據瞭解,該機器人高約1.8米,頂部酷似飛碟,中部桅杆裝有紅外熱成像儀器,可自主巡遊、避障。頂部360度無死角噴射霧化消毒顆粒,能有效阻斷空間懸浮“氣溶膠形態病毒”的存活及傳播;3000平方米的公共空間消毒僅需15分鐘就能完成;並且裝備的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可實現移動高速測溫、發熱人員現場報警等功能。

同樣的“鏡頭”還出現在武漢火神山醫院病房內,一款“圓柱形”的移動空氣消毒機在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著,時刻保護著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呼吸健康……這是由老肯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研發的老肯牌PLASMA ROBOT移動空氣消毒機。

而在成都市郫都區的一家科技公司車間內,有數百臺這樣的移動空氣消毒機正在被組裝和調試。

“這個空氣淨化消毒機,可以對一個150立方米的密閉空間,一個小時以內達到自然菌的殺滅率在90%以上,白色葡萄菌和金色葡萄菌(等)致病菌的殺滅率在99.9%以上。”老肯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常相輝說,在最近一個多月時間,共發貨25000餘臺,其中有超過一半都是發往湖北,尤其是武漢。


點位·社區

金牛區錦西人家小區

發揮科技優勢,減少感染風險,科技防疫築牢社區安全防線。

走進金牛區“錦西人家”小區,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智慧單元門,這是四川饒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研發的智慧防疫應急治理服務體系。藉助它,可以快速建立防疫應急治理基層疫情防控的“防線”。

“此次疫情爆發後,團隊快速投入到項目攻關中。”四川饒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志剛介紹道,“將門升級為智慧便民服務終端,可以實現各種智能設備、手機等信息同步。”

“針對疫情,我們的系統增加了實時測量體溫的功能,目前正準備量產。未來,我們預計將選擇成都100個小區安裝這套系統,建設全球先進的防疫應急治理體系助力實現社區智慧管理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楊志剛說道。

火熱:成都科技防疫產品需求廣闊前景可期

“睿達機器人是否具有自動充電、自動避障的功能?”

“我想請問下光啟智能防疫頭盔的待機時長是多久,有無出口的資質?能否實現遠程管理呢?”

……

在活動直播間,多個應用場景需求方對對接會上重點發布的科技防疫產品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項目介紹剛一結束,就迫不及待地“發問”。

火爆! 首場硬核“雲對接”今日開啟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現場互動

火爆! 首場硬核“雲對接”今日開啟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現場互動

火爆! 首場硬核“雲對接”今日開啟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現場互動

參與重點發布的企業也對各類提問及需求做出了快速的響應。成都光啟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客戶經理毛宇顥表示,“光啟目前正在辦理出口資質文件,通過此次面向全球的‘雲對接’活動,希望光啟的智能防疫頭盔能夠被全球更多用戶看見。”

老肯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常相輝認為,“成都科技創新環境很好,離不開政府對科技創新環境的營造。此次我們也是在各種支持下,才能在疫情發生後的短時間內生產出這麼多產品。這次,藉助這個供需雙方精準對接平臺,我們的產品可以進一步打開應用市場。”

成都易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琳認為這次“雲對接”活動高效且有意義,“我們的新技術新產品需要通過這樣的平臺‘發聲’,讓更多人‘認識’我們,我們的產品也可以更好地服務復工復產。”

線上活動結束,線下交流火熱,會後產品企業和相關應用單位還將繼續深入對接,促成合作,推動成都“智”造新技術新產品加快實現應用。

不僅是復工企業,醫院、學校、公共場所對於科技防疫產品也有巨大的使用需求。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謝江對此次發佈的包含149項防疫產品的項目清單表示了極大的認可,“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科技創新。科技創新產品既可以提高醫療服務能力,也可以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無論是醫院還是患者,對於科技創新產品都有極大的需求。此次針對測溫、消毒等場景發佈的科技防疫產品對醫院而言都是‘剛需’,我們認為這類科技防疫產品應該加大力度推廣,也非常感謝這個平臺,讓研發單位和應用單位實現精準對接。”

電子科技大學學校辦公室副主任王軍表示,“學校是人員相對集中的場所,對於接下來的復學,此次發佈的科技防疫產品可以發揮大作用。比如,針對學校大門、教學樓、宿舍區等不同重點區域,無感測溫、遠程監控等科技防疫類產品的應用場景很廣。特別是復學後,學生返校會帶來人流量的急劇增加,藉助科技創新產品,可以大大提高學校管理效率。”

川菜博物館辦公室主任張建表示,“目前博物館已有序復工復產。作為公共場所,博物館人員流動性強,傳統定時消殺、人工檢測等方式存在防疫焦慮。而此次雲對接發佈的產品能夠彌補人工防疫的不足和短板,特別是一些機器人,自動化程度高,還能自動感應避障,實現了以人為本的精準防疫、科學防疫。”

搭建供需雙方精準對接平臺,“成都‘智’造新技術新產品雲對接”活動還將持續發力,形成常態化機制,未來,還將圍繞成都5+5+1重點產業領域,組織具有科技含量的“成都智造”新產品新技術,徵集市場需求,匹配使用場景,拓寬應用領域,以新技術引領新經濟,讓創新為成都高質量發展賦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