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產品經理知識體系如何搭建?

最近領導跟我說:有個事情,我把你安排去培訓實習生了,你看一下,抽個時間準備一下。

我:???培訓什麼阿?

領導:你就給他們講一下產品的一些基本工作以及原型就可以了。

我:。。好吧


初級產品經理知識體系如何搭建?


真是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不過話歸正傳,其實從另一個角度考慮的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抽個時間整理自己的知識框架還可以利用上班時間,何樂不為。於是我就屁顛屁顛的開始整理這次想培訓的內容了。凡事都講究章法,培訓、工作、說話都是一樣的道理。所謂章法,即你在準備開始做一件事之前要思考從哪些方面去做,是分為幾個步驟,在每個步驟中需要達成的事項或者目標是什麼。有了章法,才能條理清晰的做好很多事。剛好趁著這個時間把自己對於產品的認知整理出來並且輸出,一方面對自己也是個益處。


| 產品經理是什麼

我想對完全不懂的小白來說,清楚崗位的職責和定義是基本的基礎。

在這個基礎上我分了三個方面:起源、職責、技能。

產品經理的起源

產品經理的起源其實很多入行業的人已經瞭解甚深,我把產品經理的起源分為三個人:麥古利、吳霄光、蘇傑。

麥古利可能有些人已經很清楚了,是寶潔的一位職員,他之所以能被成為第一位產品經理,我覺得他是個非常幸運的人。寶潔當時推出了一款新的香皂,但它的業績並不好,因為銷售部的經理同時把精力集中在新、舊兩款香皂上。於是麥古利提出:如果在兩款香皂同時集中精力,那麼新款香皂的潛力永遠也無法發掘。所以在會議上,高層採用了麥古利的想法建議,所以把每個品牌都當成獨立的事業在進行經營。包括到現在的互聯網公司,很多仍然是沿用這種經營方式,比如滴滴的快車和順風車就是兩個獨立的事業部門,一方面能夠得到專門的人員支持,另一方面也能夠形成更好的競爭關係。

接下來的吳霄光可能有些人知道,有些並不清楚。這個人是曾經帶領核心產品QQ研發和產品規劃工作的產品經理。並且先後擔任QQ研發團隊項目經理、即時通訊產品部經理,title還有很長就不一一展示了。但把這個大佬放出來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他是鵝廠的第一位產品經理,我覺得也是元老級的人物了。

提到蘇傑,應該都不陌生。06年加入阿里巴巴,成為產品經理。後出書《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曾風靡一時,現在也仍然被很多人當作瞭解產品的第一本書。寫的非常不錯,淺顯易懂地帶你進入產品的世界。當然我更加喜歡的是他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理念。學會用產品經理的思維去面對工作、面對生活、面對問題,這是我能夠在這本書裡得到的很大的啟發。當然儘管在任何一個公司做到如魚得水的狀態,但永遠都有“覺得自己還不夠”的狀態才能更向前一步。產品畢竟是一種思維方式,絕對不是本身的意思每個人都有潛力去做產品,因為還有些人天生就不愛思考,不愛鑽研,也不會去挑刺,佛性的玩著各種產品,那這種人肯定就不適合去做產品,所以產品是一種思考思維再確切不過了。

產品經理的職責與技能

提到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很多人會覺得是畫原型,但畫原型自始至終都是產品工作內容最小的一部分。那怎麼才能更好的囊括一個產品經理的職責呢?我找了一個PM的JD:

初級產品經理知識體系如何搭建?

從這個JD上可以看到產品的一些職責以及所需技能。當然產品經理所需技能在這裡只體現了一小部分,隨著做產品的時間越久,會越來越發現最初糾結產品原型該怎麼做、PRD到底怎麼寫、評審該怎麼開,轉變成商務談判的技巧是什麼、如何讓用戶買單、商業模式等等。當然產品的技能也不是一天就能完全學會,有些必須是經歷了項目的磨練、與團隊協作的過程、被無數次甩鍋到自己身上才能成長起來的。

那起碼從這張JD上我們能看到,產品經理需要有項目管理能力、溝通能力、技術/產品思維、不同行業的產品經驗等。那作為一個初級的產品經理時,需要的一些基本技能都有哪些呢?我找來了一張圖:

初級產品經理知識體系如何搭建?

這張圖在我認為並不足以到高級產品經理、產品總監的能力,可能頂多算得上中級產品經理。


很多人覺得做產品不一定需要多會寫文檔,其實不然,我現在覺得不管在任何行業有文案的功底都能幫上很大的忙。原型能力會在下面的原型模塊中單獨講到,畫原型是產品經理的功底,原型的背後才是考驗產品經理功底的關鍵。交互設計是產品經理也需要掌握的,簡單的設計規範、交互規則、頁面美觀也都需要產品去學習和掌控。項目管理能力就不必說了,是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對需求的管理、開發的生命週期、以及協調團隊等,可能還包括更多的軟技能(溝通、協調等),這個是最考驗產品經理是否招人喜歡的一個環節了。


重點可以討論一下數據分析,數據分析裡面包含兩種:一是已上線的產品需要進行數據埋點,對功能、頁面操作路徑等進行運營層面的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發現你精心設計的點,用戶並不買單,那這樣就可以形成版本後續優化的方向。二是未上線的產品進行數據分析,更多可能會和數據產品掛鉤,分析數據的來源、指標的算法等等,更多是與數據分析師進行打交道。

| 完整的產品開發流程是什麼


剛進入產品行業的小夥伴們,剛開始是很迷茫的,不知道該做什麼、前後端是什麼、產品技術如何配合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那在這個方面,我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對於計算機專業的同學熟悉軟件行業還是比較輕鬆的,但對於跨專業轉行的人來講,可能很多都要重新摸索。那我們會對產品的開發流程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初級產品經理知識體系如何搭建?

從這個圖可以看到一個產品開發的基本流程,需求➡原型➡UI/E➡開發➡測試。通常產品經理需要對整個流程進行把控,但更多的是在前兩個階段,即需求和原型階段。


需求階段可以分為4個階段:

1.需求接收:由內部或外部獲取產品需求,並評估需求的合理性及優先級,且形成產品需求池。

2.需求確認:根據需求蒐集內容,對需求進行分析並輸出相應的流程圖,最終確定是否需要排期立項。

3.需求預評審:核心且複雜的模塊,產品內部進行簡單評審,與產品負責人進行溝通確認。

4.根據需求大小確定是否需要進行評審立項。

在確認當前版本需求後開始進入原型階段。原型階段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製作產品線框圖,二是編寫產品需求說明文檔。在此處不過多說明,有感興趣的客官可留言,後續可能會詳細寫產品需求文檔到底該怎麼寫,輸出一些寫PRD的心得。


| 互聯網產品的分類

在瞭解了基本的一些產品的技能、職責以及流程後,對互聯網產品的分類也該有個清晰的認知。


初級產品經理知識體系如何搭建?

為了方便小白新手看不懂一些產品的專有名詞,我對每個分類都進行了一些舉例和說明。很簡答,從用戶群裡進行分類,分為2B,2C。隨著業務的不斷加深,也會衍生出一些混合型產品(B2B、C2C...等)。2C(to consumer),即面向用戶,直接對接用戶的軟件就是2C產品,比如手遊、社交軟件、視頻軟件等等。2B(to business),即面向企業,除了常熟知的釘釘,也可能更多會包含一些業務系統,OA(辦公)、CRM(客戶關係管理)、SCM(供應鏈)、call center(呼叫中心)、ERP等等。

混合型的產品可能會讓人更加迷惑一些,但真正理清楚概念也會發現其實非常簡單辨別。更多是基於自身的業務,有些軟件可能是多種業務組合而成,可能既是C2C,也是B2C。


| 原型工具的選擇


初級產品經理知識體系如何搭建?

市面通常存在的兩種原型工具,一是axure,二是墨刀。很難去評判到底誰好誰壞,但對於專業程度,我認為axure能做的事情更多。我是這樣比喻axure和墨刀的關係的:


初級產品經理知識體系如何搭建?

Axure與墨刀更像是PS之於美圖秀秀(並沒有貶低墨刀的意思)。為什麼這樣比喻呢,一是因為墨刀和美圖秀秀一樣好上手,容易操作。二是因為Axure是更專業的原型軟件,就像PS也是專業的設計軟件一樣。但對於入門級的童鞋來說,我仍然更加推薦去學習Axure這款軟件,因為當你學會了更專業的之後,駕馭墨刀也不會是什麼難事。


| 原型有哪幾種形式


初級產品經理知識體系如何搭建?

為保證一些產品的私密性,我做了一些模糊處理。從這個圖上可以看到,產品原型的分類基本就這三類:手繪草圖、低保真原型圖、高保真原型圖。低保真和高保真的區別我應該也不用過多說明,圖上表現得非常明顯了。對於原型的分類並沒有好壞之分,要看產品經理和團隊的配合程度,在業務進度非常緊,需要搶佔市場份額時,厲害的產品經理手繪草圖也能讓研發團隊高速運轉。很多人常說,採用低保真原型圖時能夠幫助UI設計師不限制設計思維,但我覺得並不是這樣,低保真原型圖並不能起到一個很好的輔助團隊的作用,首先它的字段、頁面元素表達可能未必清晰,其次交互效果體現不出來,再有就是級別高一些的設計師,或者有設計思維的人,即便你給他高保真的原型圖,UI設計師只需要搞清楚功能層級,還是有可能把頁面推翻重做。那說了這麼多原型到底採用哪種形式呢?


| 原型採用哪種形式


初級產品經理知識體系如何搭建?

上面這段話是摘錄《啟示錄》這本書,這段話後來在我產品工作中不斷被驗證,所以我越來越堅信高保真原型是最應該採取的形式。但我同時又認為,我理解的高保真原型未必是全部交互都做到極致,而是在每個頁面能夠儘量高保真的體現出來自己的設計想法、層級關係、功能邏輯等等。


| 產品經理的晉升之路


講了這麼多最後講一下產品經理的晉升之路吧~


初級產品經理知識體系如何搭建?

這張圖可能有些人已經看到過了,但這張圖確實是非常能夠體現產品職業生涯的道路規劃。我們可以看到產品經理的晉升過程中是由起初的被動變為後期的主動,一方面是因為當你知道的越多,反而會覺得自己總是不夠。而當你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往往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會覺得自己好像知道了一切。產品經理修煉之路,亦是人生修煉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