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用「知識」換錢——有償互助到底對不對

中小學生用“知識”換錢——有償互助到底對不對

小明是一名初一的學生,爸爸是一名房地產老闆,平時很忙,很少回家。媽媽是一位家庭主婦,專職照看小明。小明成績優異,可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小明開始“掙錢”了:幫同學做作業,借給同學筆記……

其實像小明這種靠“知識掙錢”的同學不在少數,為同學提供一定的幫助,收取一定的費用。

中小學生用“知識”換錢——有償互助到底對不對

什麼是有償互助?

講一題5元、做一本作業20元;沒錢可以用簽字筆、橡皮、薯片等東西來換,也可以延期支付但要多支付20%利息;交3元代買費讓同學代購午餐......

怎樣看待中小學現有償互助?

中小學生用“知識”換錢——有償互助到底對不對

小“學霸”憑藉自己的知識換錢,實現了“供需兩旺”。小“學霸”說:可以變相拒絕一些同學的求助,讓自己輕鬆一些,還可以增加一些零用錢,可謂一舉多得。

除了一些講課,作業上的互助之外,一些學生還開展跑腿業務:從超市代買文具,代買午餐,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幾元的跑腿費。

對此教師建議:

1、不幹違法和不道德的事情,比如不幫別人偷東西,不惡搞同學,借錢不還等。

2、等價原則。幫別人做事,不能趁火打劫,過分收費。

3、對於家庭貧困和生病的同學可以適當地提供免費服務。當然也可以用服務換取服務。孩子的社會價值觀還沒有成型,家長和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確定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讓他們養成遵紀守法,有一顆善良的心。

中小學生用“知識”換錢——有償互助到底對不對

對於有償互助到底對不對?不應該一篇否決,存在即合理,這個需要教師和家長順勢而為,適當引導。

大家覺得中小學生“知識”換錢——有償互助到底對不對?一起討論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