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談巷議 理性看待“吹哨”問題

□林兆均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尾聲可期,這兩天關於“發哨子”“吹哨子”的話題成為網絡熱點。人們關注與思考的是:疫情危險初現,該什麼時候吹哨子?該誰來吹哨子?有沒有人不讓吹哨子?……諸如此類的問題,網友們非常關心。因為這一系列問題事關公共衛生風險防控體系作用、事關各方是否盡職盡責、事關人民的生命健康代價、事關經濟社會蒙受的損失。

關注吹哨子問題,善莫大焉。不過,竊以為,網友們也不妨放下情緒宣洩,從四個維度來理性看待。

首先是歷史的維度。疫情暴發已成過去,哨聲未如人願,這是無法改變的歷史。雖然歷史從來就不相信“如果”,即便是中國抗疫長達月餘,哨子吹到響徹全球,多個國家的疫情仍然蔓延就是例證。但我們也要看到,歷史不容抹殺篡改。如果說有人應該對貽誤吹哨負責,那麼就是要對歷史負責,時間也從來沒有饒過誰。

其次是現實的維度。“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天討論吹哨子問題,不僅僅是為了公正地記錄歷史,更是為了國家乃至人類的現在和未來。“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如果討論吹哨子問題能夠有助於檢討各環節的疏失,那麼對吹哨子的關注和思考就是為了發現今天的“蟻穴”,築牢明天的“千里之堤”。

再次是科學的維度。人類對科學的探索是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對於一種新出現的病毒,科學家的認識有個發展的過程,甚至可能是從謬誤到真理的過程。科學探索的過程可以容錯,但是如果哪個環節錯了,坦誠認錯才是尊重科學的態度。假使有人存在刻意的隱瞞,則低賤到連謬誤都不如。

最後是法紀的維度。在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的今天,黨紀國法維護黨和國家安全、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嚴肅性毋庸置疑。因此,在吹哨子的職守問題上,我們相信各個環節也一定會接受法紀的莊嚴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