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安家》播出后,关于房子你有什么感想?

苏小锐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08年开始经历了黄金发展期,对于地产商来说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对于买房者,安家者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在中国,无论贫富,无论何种年龄段的人群,都希望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一个房产证,代表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是“家”和“归属感”,不然大城市再繁华,你也只是匆匆的过客。

《蜗居》和《安家》的编剧都是六六,当年《蜗居》中的郭海平为了卖房,连续吃了一个星期挂面,而十年后,演员海清再次出演《安家》,是巧合,也是编剧六六有意为之,顿时将“卖房”与中国最近的发展的时间轴线很好的联系了起来,通过一个演员的再次出演,让观众开始从时间角度思考“买房”这个主题在十年之间的变化,十年前因为买房绞尽脑汁,十年后因为换房而殚精竭虑。

也就是说,10年前和10年后,房子依然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年轻人结婚要卖房,孩子上学要换个好的学区房,老人年纪大了要换电梯房,经济条件好了要卖房投资,一套房子,包含了中国人太多的喜怒哀乐,人间百态。

在《蜗居》中,“郭海萍”夫妇和现在多数年轻人一样,他们毕业于名牌大学,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投身到大城市,拼搏奋斗。他们渴望在这座城市安家,安家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从他们迈进城市开始,买房就成为他们的目标,随着要结婚,房子变成了“刚需”,哪怕背负巨债,哪怕节衣缩食,也必须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十年过去了,海萍夫妇成了《安家》里的宫蓓蓓夫妇,让人感叹的是,他们依旧在为“房子”奔波,这是编剧有意为之,虽然是时间跨度不同的两部剧,但是却是对社会现状的真实反映,两人结婚后,有了二胎,为了给孩子个更好的居住环境,更好的上学环境,夫妻两面临到了“换房”,也就是买一套更大一点,距离学校更近一点的房子,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缩影和写照。虽然是电视剧,但是却非常的写实,非常现实。

《蜗居》里的海萍夫妇,就是刚走出校门的青年,和恋人来到心仪的大城市,看着都市里的车水马龙和璀璨霓虹,满怀憧憬,随后必须面临现实的问题,卖房,俩人省吃俭用,凑够了首付买到了房子,但是面临的生活压力更大,他们背负“巨额”房贷,日子更加捉襟见肘,海萍每天早上起来,就有一串数字跳出脑海,房贷6000、吃穿用2500、孩子幼儿园1500。

很多人说,在《蜗居》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为了买一套房,生活里写满了省钱、狼狈、落魄,更可悲的是,从20岁的青春韶华,熬到了30岁的而立之年,依然面临房子的问题的困扰。

《安家》这部剧里,宫蓓蓓夫妇的老大要上学,老二要出生,老人给带孩子,一家六口根本没有办法蜗居在六十几平米的房子内,所以,他们必须换房。宫蓓蓓在剧中曾有一段话,“我觉得我们俩都挺可怜的,俩博士毕业,两个人在这个地方,辛辛苦苦七八年,连一套像样的两居室都买不起,可笑吧!”两个博士学历的人都如此,那么那些条件没有宫蓓蓓夫妇这么优秀的夫妻,可想而知在大城市漂流的生活会更加的艰辛不易。

《安家》的编剧六六,就在微博上更新过一条动态,她表示宫蓓蓓是有原型的,她是一位真正的妇科大夫,怀孕坐马桶写论文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可见六六的艺术创作就是来源于现实生活。

生活虽然充满压力,但是这正是我们卖房和换房的动力,我们都希望通过我们的拼搏,让家人住上敞亮的房子,生活的更好。

不管是前10年,还是现在,从《蜗居》到《安家》,海清还在买房,因为房子仍然中国人解不开的锁,面临房价的无力,这是六六两部剧想要表达的主题,也是中国万千家庭的写照。





文绉绉娱乐


看了几集,感触很大

像海清饰演的主任医师和她老公都算是高级知识分子,收入肯定也可观,居然还要一家五六口挤在那样一居室的房子里,如果想换大房子,就需要贷款,所以犹豫在三下不了决心,所以一线城市外来人的日子真的不好过。有感而发我在北京打工,和朋友合租了一个两居室,月租四千,每个月加上其他的水、电,燃气,网费,平均没有一个月2200左右,我办公室同事有两个是拆迁户,原本就是北京农村的,在农村房子都没钱翻新,可是一拆迁,得到了三套房子,瞬间身份涨了百倍一样,每天都说最不想把房子租给外地来京打工的人,为了房子斤斤计较、砍价,到期押金还要退,就喜欢租给拆迁户作为过渡房,房租租的高,押金不想退也不会太难缠,我就想问了,拆迁户的过渡房房租也是国家出钱,他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他们是不心疼,我们的钱都是踏踏实实辛辛苦苦挣来的,怎么就你要多少给你多少,押金你还不想退呢,太不说理了,所以我们在廊坊买了自己的房子,等房子下来一定搬回去,不在受这飘零的苦,有了自己的家就有了灵魂安放的地方,即使累点苦点也是有奔头的





我是优宝妈


楼主你好!

最近在热播的《安家》电视剧想必围绕着房子引发不少观众网友热议。无论是卖房子的中介、房地产商,还是买房子广大老百姓而言,房子对于中国人而言是意义非凡的。

1、首先对于中介来说,就像《安家》中出现的3家中介:小红帽、阿拉丁和安家天下,分别代表着中国不同类型房产中介。比如小红帽属于加盟模式,而阿拉丁属于野鸡店。中国中介行业门槛低,竞争压力大。所以房子是中介的弹药,没有房源就无法立足。

2、对于广大买房子,房子代表着家,是缩影。对于中国传统对与家庭的看重,房子则成了安身立命之本。就像电视剧中出现的老夫妻两人,在上海卖包子十几年只为儿子儿媳主办蜗居可以在上海安家。没有房子,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只能租房的来说是孤独而陌生的,根没有扎在这,人都是漂泊的。

因此,《安家》这部电视剧所体现的现实意义,值得观众深思。让我们对于房子有了新的认识。一间房子牵连着许许多多人及家庭的命运,也正在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





创驿站


看了前几集,只关注到三个地方:

第一:海清演的主任医师还有她老公也是高级别的人,居然还住的那样的房子,一室户,五六口人挤,要换个房子,需要贷款,居然犹豫再三,下不了决心,像他们这种级别的生活品质都这么差,大城市真不是一般人能混的

第二:包子店夫妇300多万的房子居然全款付了,看样子,普通人也该抱有希望,只要认真付出,一切皆有可能,还有他们媳妇一分没出,居然想要加名字,不多说这个话题了

第三:房产中介只要接到一个大单,可能可以赚到半辈子都赚不到的钱,一个569平方,12万一平的房子卖掉能提2个点,普通白领真的羡慕啊,有点想转行感觉





perebd


感觉买卖房很多套路在里面,怕被人吃太多的佣金了,现在因为疫情, 很多的房子都有很大的优惠,恒大都七五折了,还有的赚,那之前的水得有多深啊,房似锦这名字,一出生大概就想让她以后刚这行的吧,名字和职业很贴切,现在已经更新十几集了,感觉孙俪饰演这角色开始撬同事的单,没有笑容,每天苦大仇深似的,不是很讨喜,但又对客户假模假式的微笑礼貌,角儿比较让人反感,当前播出 对于房地产来说应该会有很多人利用这点,里面的房子实在是太贵了,在上海的一房一厅居然要三百二十万,又用了蜗居时的海清,对于房价,十几年的增值也忒快了,刚上这波房地产上升的潮流的七零后八零后是多幸运啊,现在购买房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了,有人会说工资高了,那工资高了会是房子的几千倍吗?哎,但是,身为九零后的我们来说,压力太大了,特别是今年的行情:在大城市的我们,如何立足?




行走着的小兔子


我的感想就是房子是一个家庭必须的。或买房或租房,总得有个栖身之地。买房趁早买,房子就等于安全感,像当下疫情期间有房子就相当有通行证,租房叫返程,有房叫回家

看了安家,我坚定能买房的时候,别犹豫,只要是刚需,有能力的情况就不要等,有房才有家,不要被那些名人不买房的理由欺骗了。特殊时刻,房东不租给你,酒店你进不去,连疫情检查都要问你是否有房。

该剧讲述了安家天下中介公司大区经理房似锦空降到静宜门店,与徐文昌形成双店长竞争的过程中,作为房产中介的他们在帮助客户安家之余,也见证了客户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更能让我们感觉当下房子的热度,和人们对房子的需要和关注。房产中介给人找房子安家,房产中介契合了当下大众对买房租房的需求,也省去了好多麻烦的中间环节。而该剧正是以对中介卖房子的人内部以及和买房子的人之间的故事展开,引起了大家共鸣。

《安家》深入生活,紧贴当下都市人群的生活状态进行刻画,力求以有温度的故事感染观众,传递“奋斗创造幸福”“家庭承载温暖”的价值观。其老百姓也无非在表述我想有所好房子,我想有个温暖的家。



YYGY影视剪辑制作


该怎么说呢

现实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像女主这样的房产中介应该也有。房子的款式也应该有。

但是剧里有些地方还是蛮夸张的。

比如跑道房的装修。夸张的设计先不纠结了,我在意的是装修费谁出?(我不是房产中介的,我不太清楚房产中介能不能抬高房价来抵装修费)。装修的时候直接把客户儿子的画装上了,万一医生还是看不上这个房子呢,毕竟看了大半年都没看到中意的,肯定很有可能也看不上这个房子。而且万一医生看不上这个房子,这装修费回本不就凉了?十年没卖出去的房子唉。

从女主带大伞,拍完照之后擦凳子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女主的心细,结果包子店夫妻的儿子想要加上媳妇名字,这点猫腻女主看不出来?如此急功近利让客户吃了亏,名声不好了,以后谁来敢买房?

总之看的挺捉急的

女主人设不好

本来我是冲着孙俪去看剧的,结果还比较喜欢一点。

补充一下,我感觉直接帮客户装修房子,不如看房的时候,把这个设计想法告诉客户来的现实点。


裤兜剪影


昨天看了几集《》,了解了卖房子、买房子群体的故事,感觉挺真实挺现实挺无奈的,看预告饰演的店长要被绿了。。夫妇在蜗居最后买了房子,现在生二胎要换房了。。两个优秀的博士在上海也过得那么辛苦,想想自己现在买不起房子是理所应当的。

房子对百姓有怎样的意义?

有人觉得有房的地方才是家,有人觉得买了房子是一种包袱。本剧中讲述了房地产中介公司大区经理房似锦,临危受命去挽救一家业绩不断下滑的门店之后所发生的故事,不用看完剧就知道故事的结尾一定是想尽一切办法把房子卖出去了、业绩完成了、指标达标了,在这方面一定是励志向的,应对种种困难,结局一定是皆大欢喜的。

其实关于房产中介的影视已不是新题材,但房子一直是普通老百姓生活关心的热门话题,刚需者的关注点,这部剧一定会吸引众多都市年轻人的目光,因为他们才是真正买房子的刚需者!

安家采用单元化故事推动核心剧情环环相扣的叙事结构,以房产中介为主视角剖开“房子”这一全民命题。在表层中,观众会对房产中介这一职业产生全新的认识与思考,撕开长久以来形成的刻板印象,对“中介与客户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中介是否要对客户的购房选择负责”等问题或许也将得出自己的答案。在深层中,此前曝光的片花中,“房子=家”“家=幸福”的公式,正是该剧对于房子这一核心意象的思考。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房屋背后所承载的凝聚性、安全感与归属感早已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心中。聚焦时下国人最关注的买房问题,以房屋中介的视角呈现出生活中的人情冷暖

租房和买房你选哪个?

房子,传统的概念那就家避风的港湾,房价,不用多说,已经超出了它正常市场增长的物价范围,买房,炒房者得天下,刚需者的梦想,买都买了,只能认了!

租房,过得不爽,想搬就搬,记得先要在老家盖房,当租不起的时候,起码还有房,就算炒房时代过去了,那现在你能买得起吗?而且现在不是想买不买的问题,是有没资格买的条件,一二线城市已开始限购,基本都以社保跟本地居住时间作为购房资格条件,这时候你只能选择租房。租房还是买房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经济基础是前提,决定了要买还是租,也决定了买房、租房的地段及档次……

对于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而言,在外租房是必不可少的经历。 买房和租房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生活体验,买房的人要求是能够过一种安定的祥和的生活。

“甄嬛娘娘”就是不一样,一出马都是演一些重量级角色(房产中介公司的大区经理),虽然一两年仅一部作品,超低频率也不丝毫不影响她“电视剧女王”的地位。剧中除了娘领衔主演,还型男罗晋领衔主演,实力派海清,搞笑幽默的王自健主演,追剧的铁粉又可以大饱眼福了


小李影视解说


  当下最火的电视剧毫无疑问非《安家》莫属。起初听这部电视剧的名字还以为是个中介广告,看了这部剧的前几集后发现虽然不是个中介广告,但是确实讲述的是房产中介和房子的故事。

  终于有一部国剧,透过那光鲜亮丽的现实滤镜,戳中世俗生活的琐碎和磨人心智,狠狠戳中国人的心房了,和屡屡被搬上荧幕的职业相比,房产中介对观众而言,有点模糊。但万变不离其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很明显,围绕着一家房产中介的故事背后,暗含的是二胎家庭、职场女人、置换房、夫妻关系与财产问题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还有业主立规矩刁难中介等当代职场潜规则现实。

  故事背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有各的苦衷。但仔细想想,其实也都不是那么扯不清说不明的大事,买房故事的鸡毛蒜皮、喜怒哀乐背后,还是广大买房者质朴又充满现实的人生。

  《安家》最大的共鸣点在哪?当然是中国人最大的焦虑——买房。还有什么比买房,更贴近中国国情,更有广泛共鸣感的,更像我们自己的故事。

  在中国,很多家庭要举全家之力,花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蓄去换一套房子,而买对买错一套房,两个平行线上的家庭家底能拉开两个档次。

  房,关乎结婚+养老,倾注着给孩子好教育好未来的希望,承载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所以《安家》拍的是房产中介,却又不仅仅是房产中介。而是古往今来,中国人最深的执念之一:房子。所以为什么剧集最后改名《安家》?因为卖房子的人不仅是卖房子,而是帮买房的人们——安家。

  买房,买的从来不止是房,是家。卖方不仅是卖房,他们是现实记录者!

  安家剧中的孙俪用房子戳中我的心,扎心了老铁!


AI风


其实看到《安家》之后想到了《蜗居》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现在年轻人买房压力是很大的,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吃穿用度,孩子上幼儿园,人情往来,交通费,物业管理费,手机电话费,还有煤气水电费。

这就是很多年轻人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大家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

而且在新剧《安家》开始的几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了,十年的时间,这些数字翻了多少倍?十年前我们追不上,十年后,当我精疲力精,耗尽最美好的青春之后,依然追不上。当孙俪饰演的房似锦对海清说:你们都这么优秀,如果连你们都买不起房,那就太不公平了。

我意识到电剧终归是电视,如果现实存在公平的话,那就不会有这么高的房价了,也就不会有这么多,因房子而产生的多少悲惨故事了。

《安家》自播出以来,不少观众发现这部剧和之前的《蜗居》相比更加柔软,也更重视人的情感求。“中国人对于买房置业的需求有一种执念,当年的海萍也只是希望在大城市立足能有一个自己的小窝。

《安家》希望能够引起反思,在我们快节奏、高强度、来不及思考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东西?什么是我们撒手人寰的那一刻,会很看重的?所以这个故事的最终,还是落脚在小人物的情感上,希望表达这样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