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專家崔惠英:疫情期間“雙線”作戰 用心守護危重症新生兒

儿科专家崔惠英:疫情期间“双线”作战 用心守护危重症新生儿

崔惠英主任醫師像母親一樣精心呵護著危重症新生兒

從事兒科臨床工作36年的崔惠英主任醫師,是航空總醫院今年初聘任的兒科專家,主要負責醫院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病房工作。自到醫院工作至今,崔惠英主任醫師精湛的醫療技術和高度敬業的工作精神,贏得了兒童醫學中心醫護人員和患兒家長的一致稱讚。大家紛紛稱讚崔惠英醫生是危重症新生兒的“守護者”。

眾所周知,兒科俗稱“啞科”,兒科醫生是一個充滿風險的職業。患兒通常發病急,病情轉化快,加上患兒年齡小,很難準確表達病情,對兒科醫生的醫療水平及與家長的溝通能力均提出了高要求。航空總醫院位於北京亞北地區,產科分娩量連續數年居朝陽區綜合醫院第一位。醫院新生兒出生量大,新生兒危急重症也常見。這對兒童醫學中心的醫生們就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更是如此。

疫情期間,為了給除外新冠肺炎的其他肺炎患兒提供治療住院條件,在周邊多家醫院暫停兒科門急診情況下,航空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堅持24小時門急診,開放發熱門診,並增設過渡病房觀察3天,以完善相關化驗及病原學檢查,避免院內感染髮生。中心醫務人員們保持 “雙線”作戰意識,在積極抗“疫”的同時做好各項診療工作。相較其他專業,負責新生兒病房的崔惠英醫生壓力更大。因為有些疾病可以擇期就診,但產科分娩不能,危重症新生兒也同樣不能。

自疫情突發起,崔惠英就放棄了既往固定休息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她完全按照產科高危產婦的手術日及新生兒病情,安排自己的“工作日”。春節期間,她隔日查房,24小時微信答疑。不到院期間,她通過視頻查房,積極與患兒家長溝通,給予答疑解惑,安撫家長看不到新生兒的焦慮心情。老專家盡職盡責的努力,保證了新生兒病房的醫療安全,也讓值班的住院醫生們“心中有底不畏重症”。

“崔惠英主任醫師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長期工作在臨床一線,是一位臨床經驗非常豐富,工作也非常幹練出色的兒科專家。她的到來,進一步增強了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病房的實力,她寶貴的工作經驗和高度的責任感,對年輕醫生們起到了極好的言傳身教作用。”提起崔惠英,兒童醫學中心主任安冰讚不絕口。

“崔老師在日常工作中會隨時指出我們的不足,耐心提出改進意見及建議,包括病歷書寫,藥品選擇,患兒家長的溝通技巧等,讓我們受益匪淺,工作進步非常快。”年輕的醫生們發自內心這樣說。

此次疫情防控期間,醫院產科有3次雙胎早產擇日剖宮產,母親均有產科高危因素,新生兒也存面臨危險。產前,崔惠英參與產科術前討論,制定了周密的新生兒急救預案。手術日,她帶領兒科醫生一起陪產守臺,新生兒一出生即轉至新生兒病房完善檢查,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兒科用藥要按照體重,早產兒每日體重都有變化,藥物劑量也隨時需要調整。崔惠英帶領醫療團隊精準施治,通過精心治療與護理,保證了早產兒順利度過呼吸關、循環關以及感染、黃疸、餵養等環節。目前,3對早產雙胞胎已順利出院3例,在院2例,安全轉院1例。

在3對早產雙胞胎中,轉院患兒是最令人難忘的。這是一對36周早產的雙胞胎,患兒大寶出生時體重2300克,小寶1500克,出生時崔惠英跟臺。胎兒娩出後,有哭聲,心率、皮膚顏色都無異常,處理臍帶後,被迅速抱回新生兒病房。在路上,大寶出現面色發紺,血氧飽和度下降83%,血氣氧分壓<60mmHg,二氧化碳分壓>60mmHg。崔惠英立即帶領醫護人員快速給予患兒積極治療,從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到有創呼吸機,從維持靜脈輸液到氣管內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質,氧濃度從21%提高到50%。經過一系列治療,患兒呼吸情況有了明顯改善。為了隨時觀察患兒情況做出精準處理,崔惠英不顧白天工作的疲勞,帶著白婧醫師在患兒床旁守護了一夜,及時調整患兒呼吸機參數,確保患兒得到及時救治。

此時,小寶情況反而比大寶更好。崔惠英分析原因認為,此雙胎為單絨雙羊,小寶為球拍狀胎盤且臍帶細所以宮內生長受限體重小,大寶有可能存在宮內感染合併呼吸窘迫綜合症。隨後,崔惠英帶領醫療團隊分別對倆孩子進行了針對性處理,患兒血壓及心電圖一直維持正常。第二日,患兒臨床情況雖有所好轉,但病情不穩定,仍存在多種危險因素。崔惠英綜合分析考慮認為,該患兒病情較為複雜且危重,宜將患兒轉至兒研所繼續救治。轉院時,崔惠英和安冰主任親自護送孩子至救護車上,並目送救護車即開才返回。之後追蹤反饋顯示,由於前期救治及時,患兒目前已順利撤下有創呼吸機,病情平穩。

崔惠英說,有一種幸福是醫護人員特有的,那就是危重病人轉危為安或治癒出院時。看到自己救治好危重患兒時,這種感覺更強烈。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新生兒就如同嬌嫩的蓓蕾一樣,需要精心呵護。自己願意像呵護自己孩子一樣對待每一位患兒,用醫者的母愛守護患兒健康。樸素的話語,說出的是一位兒科老專家的愛心與責任擔當。

(田琨)

身心護佑 健康同行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