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來說遊戲是不是洪水猛獸,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育航KIDS


洪水猛獸有點言過其實、危言聳聽了。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遊戲對於小孩子而言,畢竟他們自制力特別差,一旦沉迷其中很容易難以自拔,對於一個家庭而言這個隱患的代價過於巨大。遠離遊戲的最好的辦法,我個人覺得是找到一些有益的、健康的方式給小孩子。畢竟大家一天都只有24H,他如果去做了其他事情,那麼他也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沉迷遊戲了。對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可以引導小孩子去喜歡一項運動,例如籃球等,培養一項特長,例如琴棋書畫等。總之,不要讓他閒下來。


莞漂陳野的vlog


對於這個問題,對孩子來說戲是不是洪水猛獸,是利大於弊或弊大於利呢!?

至今,人們仍然難做出科學論證。就目前來說,我只能根據個人,談談我自己家庭情況和孩子們,關於玩遊戲的事。只能說利弊參半吧!雖然說,仍然是沒有明斷,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是應該加以引導,加強管理的!

我有一個獨苗,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受到我丈夫的寵愛。尤其是我公公婆婆,孩子的爺奶奶

更是隔代親,他們疼愛有加。好吃好喝小心的伺候著,生怕有點閃失。

孩子即頑劣又頑皮,總是做些大人難以想象的動作,比如:裝假哭,裝小大人。常說些假話騙人等。這些個如果不注意甄別對待,等孩子長大都會產生不良的後果。

那時,孩子留在家裡跟著爺奶奶生活,我和丈夫一起在距離千里之外的省城做生意。我們一年只能回家一次。父子關係與母子關係有點淡漠,只想孩子吃好穿暖,對孩子的也就疏於管理了。

而孩子的爺奶奶,又不懂得怎樣管教,孩子零發錢後來都用於了在網吧打遊戲了。

孩子到八九歲時,他已經把遊戲學得很精通了!

以至於後來,孩子在網吧吃住,全天逃課在網吧。

孩子正是成長教育階段,一張白紙,你怎麼寫,怎麼描繪都可以的。對於教師應該發現有逃課的苗頭,結合他爺奶奶齊抓共管,甚至於告訴給他的爹媽都是可以的。

而恰恰相反,爺奶奶不知,等後來知道又不告訴他的爹媽!而他的爹孃又遠在千里之外。

後來孩子也慢慢長大,早已經形成打遊戲習慣′養成愛好了!

學習,顯然跟不上,又缺少父母親之愛,爺奶奶又不善於教育,所以,就厭倦了學習。

遊戲,只有遊戲才是他最終最美最快樂的選擇!

有人把打遊戲比作洪水猛獸,百害無一例。

我丈夫就是這麼一個人。看問題總是偏面的,而不用正確的眼光看。這是不對的!

我們該如何看待呢?

未成年網上游戲,應該有成年人監督之下有安排有規律有節制的上網。在提升他的自制力和自控能力上下功夫,安排上網次數和時間。

應該規定在30分鐘內,在不影響學習的情形之下。

每天中午或者晚上,可以上網。

選擇一些對自己學習利的網站,對於勵志,有正能量的,下載或登錄。

選取一些能開發人類智力性強,有助於開發大腦的網上游戲!

引導,他們不能玩遊戲,而是玩遊戲。要讓他們多想,以提高他們的思想和形象思維能力。

正確玩遊戲,把有利變大於有弊,而不是把弊大於利!











縹緲間1


我兒子今年11歲,去年11月份我給他報了編程課,這個課的初始階段就是讓他們自己編一些小遊戲,自己創作。遊戲包涵了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的知識,邊創作邊學習成績有所提高。我不是給編程做廣告,孩子們各有長處。就看家長怎麼引導了。在學習中尋找樂趣,同樣在遊戲中也可以尋找學習。

這樣說肯定會有不少家長反對,孩子的自制力差什麼的,我也贊同。但不能一棒子打到一片,還是那句話孩子們各有長處,天分各異,找到他的興趣點,遊戲中也可以學習。

子不教,父之過。作為家長我們要有擔當,既然都知道孩子自制力差的弱點,那為什麼不能去發掘孩子的天分長處。怕孩子打遊戲耽誤學習,怕是推卸,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能把責任都推給遊戲


天津i孟哥9851


您好,我是陸超,也是一對雙胞胎的奶爸,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我想說的是遊戲算不上洪水猛獸,不過孩子還是儘量少玩,弊還是大於利,我說下我的觀點吧。

1.想要孩子少玩遊戲,首先大人應該做好榜樣,以身作則,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老玩遊戲。我家裡我們夫妻兩個人甚至爺爺奶奶在這個意識上都是統一的。

2.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這裡不是說要一刀切,可以慢慢讓孩子從遊戲往別的地方去轉移。在控制孩子玩遊戲的同時先看孩子有什麼興趣,比如說有的孩子愛畫畫,有的孩子愛手工等,可以家長帶著孩子往這個方面去,慢慢弱化孩子玩遊戲的興趣。

3.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有時間天氣好可以多帶孩子出去運動一下,散散步,爬山,體驗鄉村生活,甚至旅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那麼多新鮮的事物,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有比遊戲要精彩很多的地方。

總之,孩子喜歡玩遊戲也能理解,也無可厚非,遊戲也不是那種戒不了的東西,家長要轉變自己的態度,才能期待孩子們能做出改變。戒遊戲有過程,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



睿寶and駿寶


這個要區別理性的看。有些孩子沉溺遊戲,玩物喪志,確實讓人心痛。那麼,在孩子玩手機的初衷,卻成了害孩子的根由,家長深深自責,痛苦如掉冰窟!但有些孩子,確能把遊戲當增長知識的工具,家長其樂無窮!同樣是玩遊戲,卻是兩個極端的結果,家長們就應反思,這是為什麼?我認為,必須給孩子灌輸,遊戲的目的是什麼,而且有強有力的約束。天下沒有沒有約束的自由,家長陪著孩子玩(監督)遊戲,不然,孩子畢竟是孩子,若有故,必是家長的錯!個人建議!










程雲71


孩子是一家的未來,如果人生有詩、有遠方,孩子就是詩和遠方的寄託。一個人從孩提到成人、所經的階段應有對應的生活,養育了孩子、就應提供其成長的環境;小孩天性好動、好玩,在未入學之前,他對世界的認識和學習除了大人所做所為外,有許多途徑是通過玩具、遊戲來獲取的;在無大人陪伴時,玩具、遊戲也是孩童的惜慰,再者玩具、遊戲也是提高智力和身體協調能力的有效方式,尤其是現在許多玩具、遊戲都具有知識啟萌的功效,所以讓學前兒童適當的接觸一些相適應的玩具、遊戲,對小孩的成長是有益的。當然大人要對學前兒童成長的每個階段的玩具、遊戲應有所關注和了解,要有識有度地將孩子的性趣、愛好向求知學習上引導,讓孩子自然而然的適應讀書學習。當然到了孩子讀書上學階段、大人對孩子的遊戲、特別是電子遊戲,是應有所瞭解與控制,畢竟讀書對孩子來說、是首要任務,除了假期、遊戲少玩為益。




勁犬


遊戲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提高思維能力,到孩子正是學習階段,過分沉迷遊戲會一發不可收拾,這就要看孩子的自控能力,但我想孩子在這個階段駕馭自己的自控能力還沒形成,會不會一發不可收拾。大人有沒有掌控孩子時間的威力,如你有這種威嚴,那麼兩者兼顧是最好的。




花開富貴娛樂創作者


手機遊戲在當今社會層次不窮,男女老少幾乎無人不玩兒,小學生玩遊戲,不在少數。個人認為孩子上網遊戲弊大於利。

一項調查顯示,不少的孩子,成為了小網蟲。沉迷網絡遊戲,將90%的時間都在用在手機上,做了網絡的俘虜,為網絡所累,痴迷於遊戲當中。導致了孩子不思學習,荒廢學業外,對他們的身體影響也不可忽視。

長時間使用手機有害與視力。網絡上有很多不良的信息,對孩子的成長不好!虛擬的世界對孩子的心理有很大的影響。遊戲的虛擬世界裡。他們可以擺脫現實生活中的一切,去做平時現實中做不到的事情。使電腦遊戲就像鴉片一樣,是孩子們越陷越深,甚至是逃課月不歸宿,睡眠不足的問題接踵而至!



正能量範範


簡單推論一下,如果遊戲是洪水猛獸,百害而無一利,那麼不用家長操心,政府早就會像對待黃賭毒一樣施以雷霆萬鈞了。或者說,僅需要動動手指頭,就能讓其無立身之處。

可為什麼只有一些限制性、防範性、指導性的政策措施?

因為正規的遊戲產業,電子產品,並不會構成絕對或巨大的危害,相反,如果健康蓬勃地發展,有利於國民經濟,有利於豐富群眾生活。

對孩子來說,遊戲的弊端歸根結底有兩點,一是導致成績下降荒廢學業。二是可能危害健康,特別是眼睛。

那麼玩遊戲的益處又有哪些呢,個人覺得有一下幾點:第一,鍛鍊人的反應,眼手配合的能力。第二,舒緩心理壓力,調節精神狀態。第三,開闊眼界,廣交朋友。對孩子來說,還可以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

貌似優點還多一分,但對家長而言,肯定要穩妥起見,即便不要這些好處,也不能冒學業健康可能滑坡的風險。

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不一定是最明智最可取的。

究竟利弊誰大,要看孩子的具體情況,不宜一概而論。

如果孩子沉溺無度,完全被吸引把控,當作生活的重心,肯定就是弊大於利。如果只是有興趣有節制,在一個正常的範圍限度內,那麼利大於弊。

靠強權也許能杜絕孩子玩遊戲。但是,總有一天他會逃離你的磁場。如果處理不當,一旦這種曾經被壓制的慾望得以釋放,他可能會用更糟糕更可怕更放縱的東西或方式來彌補。這,不是危言聳聽。

所以,家長不能“懶政”。多作交流,多花心思,多想辦法。既不要粗暴地斷絕孩子的樂趣,也不要麻木地任其氾濫。

至於成功人士是否玩遊戲咱真不知道。但是如果遊戲公司的老闆也算是成功人士的話,他們的生活肯定和遊戲有關。


春來未來


這兩天,我們開了多次網絡公益課,和家長探討孩子玩手機的事。其中有一次課是,《網絡是把雙刃劍》。

課程之後,我們收到家長這樣的留言:“聽完課程發現,其實自己的孩子並沒有李老師講的小孩那麼沉迷手機,但我卻出現了嚴重的焦慮,過於擔心未來他會成癮,特別的牴觸,甚至於打心眼裡頭就希望孩子不要碰手機。直播課後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玩手機,一味的防、堵, 防患於未然卻不知用李老師說的將它作為工具,引導孩子認知外面的世界,瞭解無限的知識。曾經勵志要讓她能展翅高飛,如今卻不斷的蹂躪她想飛往世界的羽翼。”

從這位善於學習和反思的媽媽的話中, 我們可以看到:一旦認知上改變,手機網絡遊戲便不是洪水猛獸。其實這就是我們改變的第一步——認知的改變,也是心智模式的改變,先從認知上接受這件事,既然電子產品進入生活已不可避免,而我們擔心的是孩子沉溺於電子產品,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使用它們,讓它們為我們服務。

未來是人工智能時代,孩子們需要的就是人機對話能力,孩子如能更多的瞭解,更好地運用,是一件好事。 同時孩子們是互聯網的原生代,需要學會使用互聯網,而不是把互聯網隔離在生活之外,通過合理使用互聯網,為孩子打開一扇門:學會搜索信息,學會整理資料、學會辨別真偽,學會創造性地學習。這些本領,不是長大了就知道了,而是在孩子們的成長中逐漸積累的,從小培養意識,鍛鍊思維,才能積累能力。

如果我們一開始的反應是控制和禁止,對孩子發佈各種“不可以”的指令,很可能結果適得其反。我們都熟悉大禹治水這個故事,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父親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解決了困擾部落多年的水患。

對待孩子使用手機,也是如此。如果我們一味的阻止,明爭會變成暗戰,讓我們更加防不勝防。而當孩子住校、特別是大學後,脫離掌控的他們會過分的追求自由,陷入過度補償的狀態。那些通宵打遊戲,因為網遊花費生活費,甚至欠下鉅額網貸的悲劇事件往往都根源於此。

如果我們試著轉換思路,改變認知,以接納的態度,用“平衡而非禁止”的方法,管理孩子的使用時間和範圍,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不限制不代表放任不管。 有個孩子學習任務並不重,媽媽只要求按照老師的要求把作業完成,每天閱讀至少30分,作業做完可以玩遊戲,但孩子每次拿起手機就控制不住,暑假媽媽為了給到孩子“豐足感”,儘量放手滿足孩子的需求。結果整個暑假把手機給孩子自己掌握,孩子一天除了吃飯會玩十幾個小時,作業也沒做完。

我們看到媽媽儘量放手滿足孩子的需求後,孩子反而沉迷遊戲更厲害了。這個媽媽的問題在哪兒呢? 這個媽媽的問題——放任而沒有規則。

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有必要,但是自由一定是在規則的基礎上的,整個暑假都在玩,沒有看到家長和孩子制訂了什麼遵守的規則,其實是在放任孩子,當然孩子會越來越沉迷,這其實是另一類家長的問題。

我們接受孩子玩遊戲,我們也給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和空間,因為孩子還小,自制力差,遊戲有那麼吸引人,所以孩子總是得寸進尺,他已經知道自己玩的時間超過了,但是他就是想多玩一會兒,就是和你耍賴皮。

所以,對於孩子玩手機,要有規則出來,這個規則是和孩子協商制定的,當孩子完成了約定,父母都要及時給予鼓勵。

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的責任,就沒有絲毫的約束力。但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儘量他聽取孩子的意見,任何時候我們的教育都要建立在愛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否則很難取得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