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当前物价偏高,疫情过后怎样才能保证手里的资金不会缩水?

蒹葭271


大多数人肯定是跑不过市场流通的,现在又是疫情期,很多行业多多少少都比以前涨价了一些,尤其是食品,蔬菜,水果类!如果大家手里有多余的钱,建议不要乱投资,投资不熟悉的项目,可能血本无归,就不是缩水的问题了。如果真的想保值增值,也可以研究价值投资。当然必须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还有就是要交学费。不一定能够学会,其实我认为最好的就是投资自己,提高个人能力,让自己赚钱能力越来越强。大多数人没有多少存款,就算花大量时间投资,收益也非常有限,基数太小,还容易影响本职工作,得不偿失。








豫琼千里


物价高,不单单是因为疫情影响,即使没有这次疫情,物价一样都会涨,因为通货膨胀,市场每天都在变,钱袋子永远比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如果想让钱不缩水,那就只有让钱动起来,钱只有流动了,才能算是钱,俗话说,人不理财,财不理你,只有理财,才能保证钱不缩水,达到增值的目的。

【银行理财】

目前每家银行基本都有自己的理财产品,有限额的,还有不限额的,还有些是时间限制的,基本年利率都能达到5%以上,这种理财产品基本都是安全的,不会出现亏损,这是最保险的理财方式,当然了收益率自然也就没有那么高,只是比存银行定期稍微要强一些;

【基金定投】

还有就是基金,基金投资有分很多方式,基金也有很多的类型,基金算是众多投资中,相对比较适中的投资方式,风险不是很大,年收益率基本能维持在10%--15%,行情好的话就更高了,当然风险小不代表没有风险,要看自己的能力去做选择;

这两种都是可以基本有收益的,风险相对小的,像股票这种,如果没有经验还是尽量不要去参与,因为风险太大;

没事的时候,要多学习下理财知识,只有约会理财,资金才会增值,永远不要让钱躺在银行卡里,那样不仅不能增值,而且还得贬值,这是市场规律。


小散掘金


我国关于CPI(居民物价指数)的统计中没有包含房价,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物价指数每年约3%

真实通胀率=广义货币增速(M2)-国民生产总值增速(GDP),每年约为7%,当然这些都是估算,大家了解这些数据就行。我们普通人要做到自己手中资金每年收益在7%以上。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年化收益7%呢,这个还是比较简单的,可以把资金做合理资产配置

1.指数基金

当前全球股市大跌,美国可能已进入经济衰退期,马上会波及全球,A股估计也不能独善其身,这是挑战,更是机会。前期可以小额定投大盘指数基金,如沪深300指数,上证50等。看自己的风险喜好,可占总资产30%。

2.债券

如果真的步入危机,那么国债肯定走强,收益比往常要高一些,选择合适的债券基金,每年也有约7%的收益,可占40%

3.现金

这个可根据自己的日常消费来安排。当前可持有更多一些,目前巴菲特就持有大量现金,现金为王。

以上这些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喜好做出调整,如你可以承受高风险,还很年轻,指数基金占比可以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局势不明朗,定投指数基金前期千万不要大额入场。

希望这些能帮到你!




蜗牛经济学


今年1-2月份,CPI的平均涨幅为5.3%,比去年同期涨幅扩大了3.7个百分点(信息来自国家统计局),尤其是食品价格涨幅较大,从数据上看当前的物价确实偏高,而且可能面临着通胀的压力。

我们个人无法改变大势,但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还是可以降低资产缩水的风险,首先,坚持分散理财,不要把所有资产都放到一个篮子里,从长期看,可以增加一些黄金、房产、国债等抗通胀类的比例,但把握好配置调整资产的时机非常重要;其次,当下受疫情的影响,金融市场波动非常大,一般来讲在大的波动行情下,作为非职业的投资者还是要非常谨慎,至少在高风险类的产品上保持适当的低的比例;最后,越是变动大的时期,人们的情绪心理变化也大,所以此时越要及时了解把握一手的信息,客观地分析和对待,不能让情绪完全主导自己的行为。


乐业老刘


通胀的情况下,钱是不能保值的,除非拿到手的钱就全部花出去,根本不在手机停留,这才避免了通胀,可这样也不现实,谁也不能让手里什么钱也没有呀。

收入一般要留三到六个月的生活费在手里。其次就是一部分放保障账户。生活费和保障费用加一起,一般占到收入的30%。

谁也不可能不消费,收入再高也特别扣,这不现实,收入高,往往消费水平也水涨船高。保障账户一般占比8-15%,那么消费的就占比15-22%

剩下来的资金,30%拿去做为生钱的钱。比如:股票,基金信托,房产,投资企业,创业都是可以的。

另外40%是要做为保本的钱,这部分钱是既要保本,又最好可以有一些升值,当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的稳定增值,所以不追求高收益,追求安全。比如:国债,年金险,货币基金等。安全低收益的。

这里主要提一下年金险。因为国债不想说了,国债时间也很长,收益现在也不高3个点。货币基金收益4-5%之间,好处是灵活,今天存进去,明天拿出来就有一天的收益。

年金险,有养老年金险,教育金,即期年金。养老年金顾名思义为了补充养老,是男60岁后,女55岁后开始领取。教育金是孩子18-22岁大学教育期间领取。即期年金目前最快5年后开始领取。

年金险功能很明确,就是在目前收入不错,行情好赚钱充足的情况下,储蓄一部分资金专款专用。

养老年金,专款专用,你想提前领取,不行,必须退休后。

教育金,专款专用,你想别的年龄领,不行,就是18-22岁领取。

即期年金,补充现金流,最快五年后,每年领取一些,你想多领,提前全领出来,不行。

正是因为诸多限制,才达到专款专用的目的。养老,孩子教育,日常现金流是每个人的刚需。每个人消费水平千差万别,但每个人都面临养老,孩子教育,基本生活费用的问题,这些都是刚需。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在光景好的年头,通过年金险趸交或者几年缴费,整存零取,保障日后的刚需。

有了闲钱就配置一些年金险。这样避免大手大脚花钱,避免过度消费,造成的浪费,避免过度投资造成资产的流失。

年金险,一可以避免在当前过度消费投资,而是为未来刚需提前储备。养成为未来储蓄,抑制过度消费投资的好习惯。

另外年金险按照固定利率3.5%平均利率一直增长,复利增加,也许时间短不显眼,但连续持有四十年,可以换算到单利8%以上。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财富,并且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财富不是一蹴而就,财富是日积月累,长期持有,长期抑制消费投资,长期积累稳定增长。

所以朋友们,花时间看一下我这个回答,保险往往是保障为第一前提。年金险首先保障养老教育等刚需,也是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只有先保障了基本的生活需要,再把你的另外30%钱拿去投资吧,这样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投资创业之路才更义无反顾!感谢!


celine82


我国经济在很长一个阶段都将处于一上升期,在经济上升期,一定的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手中的钱贬值也是必然的。所以不要寄希望于物价下降。想保值就只能想办法使货币增值,就是钱生钱。方法有,1存银行,优点是稳妥可靠无风险,能随时提现,留动性好。缺点是收益较低,可能赶不贬值的速度。适合一般老百姓,穷人。2买基金理财,优点是收益较高,比较安全。缺点是,流动性差,理财期间不能随时提现。适合生活稳定的中产阶级。3买股票,这个就不说了,高风险,高回报。适合钱多心理素质好的人。4买黄金,优点是这是硬通货,永不过时,能随时变现,缺点是价格变动因素多,有可能赚有可能赔,适合有闲钱不用的人作长期投资。


穿越到现代的李白


钱放在手里是绝对跑输CPI增长率的,哪怕现在存在银行也是如此。近期国际金融形势动荡,新冠肺炎在世界大范围蔓延,无论是股市、基金还是实业都会在近期都不会有好行情,所以如果手头有闲钱,可以先存短期货币基金,比如余额宝、国债逆回购,等世界经济动荡接近尾声,再出手做实业、做投资!本金安全是第一位的,不要着急!机会多的是!如果我的建议可以,请给个好评,祝万事顺利!


平湖小憩


看你手里的资金多久不用,一两年内只能放银行,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本金安全,但这收益是跑不过物价的。5年左右不用的资金可以买国债等债券,收益基本可以抵抗通胀。10年不用的资金可以投资股票,收益可以打败通胀。但投资股票的前提是你自已得有投资能力。不然还可能出现亏损。


海志投资感悟


您提的问题其实也就是如何实现资金增值保值问题,目前在国内合法稳定的投资渠道大致有以下几种:

1、银行保底理财产品、购买分红型保险。

2、买房子,除房屋增值带来的收益还有租金,但政策上是有限制的。

3、股票投入,需要非常专业的能力,要能看懂大势,未来股票去散户化已是必然,而散户缺乏行业分析能力。也可以投资股票型,毕竟他们是专业的,这种投资高风险不一定高收益,也需要承担很大风险

4、民间借贷,在合法的基础上获取利息。


孟子62代传说


只要放在手里不动就会贬值。资金要想不贬值就要投资创造更多的收益,这才是避免贬值的不二法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