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和秦始皇有什么恩怨?为何要刺杀他?

白话历史君


我是比较喜欢历史的,特别喜欢一些历史朝代的发展和演变。比如战国时期各国盛行周礼,诸侯国如果不按周礼教化子民就会被指野蛮。当时士大夫就非常厉害,可以和诸侯王吵架,子民也可以议论国政。如果我是张良在哪个年代也会刺杀秦始皇。原因有几点:1.战国时期韩国存在几百年,也是周天子亲封的国家,那时国家没有科举,都是氏族们一代代传承为国家效力,所以在传承中骨子里根深蒂固除了自己国家别国都属于外邦。2.张良先辈五世为相,他本可以继承先辈为自己国家效力前途无量,随着韩国灭亡无用武之地。3.张良认为破坏国与国之间和平的罪魁祸首是秦始皇,只有刺杀了秦始皇导致秦国内乱,才有可能复国,因为那时国家刚没民众心中还留恋故国,能一呼百应。 至 于口号推翻秦国暴政都是为了复国反时找借口给世人看,同情韩国。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快枯黄的野草


张良与秦始皇国恨家仇,势不两立、不共戴天

张良,战国时期韩国人,贵族出身,张良的祖辈连续五代出任韩国宰相。不出意外的话,张良有很大概率继承父亲的位置,也成为宰相。然而公元前230年,秦国大将内史胜率军灭亡韩国,韩王被俘。韩国成为战国七雄里第一个被秦始皇灭亡的国家,张良的人生也随韩国的灭亡进入到了黑暗之中。因此,张良特别痛恨灭亡自己国家,摧毁自己生活的秦始皇,与秦始皇可谓是国恨家仇、不共戴天。

张良(影视作品)

秦始皇灭掉了六国,建立了大秦,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确实可歌可泣。但秦始皇在灭亡六国过程中也破坏了六国原来贵族的利益,很多残存的各国贵族把亡国的仇恨归咎到秦始皇身上。其中不乏挺而走险者——刺杀秦始皇。张良就是那个决心刺杀秦始皇为韩国报仇雪恨的忠义之士。在韩国灭亡后,张良散尽家财,时刻为复仇准备着。

公元前218年,张良获悉秦始皇到东方巡游,车队要经过阳武博浪沙。于是张良打造了一个一百多斤的大铁锤,并与一位大力士提前埋伏在秦始皇必经之路上。当秦始皇车队经过时,张良命大力士将铁锤砸向秦始皇的车子。被击中的车子瞬间车碎人死,但由于秦始皇乘坐了别的车子,所以躲过一劫,张良刺杀计划失败。事后,秦始皇全国搜捕刺客,均无功而返。

《资治通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张良令力士操铁椎狙击始皇,误中副车。

张良能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仍不忘初心,刺杀秦始皇,确为一义士也。其实在张良刺杀秦始皇前,秦始皇受到过比张良刺杀还要惊险的被刺事件——荆轲刺秦王。(这或许就是后来秦始皇加强防护,而张良难以得逞的一个原因吧。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命卫国人荆轲以向秦国进献城池地图为名,暗中在图里藏匿匕首,以图刺杀秦始皇。结果失败,荆轲也被秦始皇杀死,随后燕国灭亡。荆轲刺秦王比张良刺杀秦始皇早了九年,张良的决定是否受到了荆轲的影响就不得而知了。但荆轲刺秦王虽失败了,却受到历代义士赞扬,因而张良的做法也与荆轲般值得佩服颂扬。

荆轲刺秦王

张良刺杀秦始皇的计划失败了,但并不意味着张良就此放弃了反秦复韩的决心。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抗暴秦。随后各地诸侯豪杰纷纷响应,各地反对暴秦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张良看到了希望,决定用实际行动参与到反对暴秦的历史潮流中,以报自己的国恨家仇。

公元前208年,张良聚集了一百多人,投靠了沛公刘邦。张良经常向刘邦进献兵策,刘邦都采纳了,张良决定跟随刘邦以图大业。

张良与刘邦(影视作品)

后来,刘邦投靠了项梁。项梁在得知楚王陈胜战死的情况下,采纳范增意见,拥立楚国后裔芈心为楚怀王,以得到天下百姓支持,壮大反秦势力。张良随后建议项梁拥立韩国后裔为韩王,借机树立更多党羽。项梁采纳了张良的意见,张良随后搜寻到了韩国后裔韩成,并拥立他做了韩王。接下来,张良与韩王成带领一千多人回到韩国故地,进行着反秦战争。但由于敌强我弱,始终处于流动作战之中。

公元前207年四月,刘邦与秦军在洛阳东交战,张良深知只有刘邦能灭亡秦国,光复韩国,于是在安顿好韩王后,领兵追随刘邦。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于公元前206年十月抵达霸上,俘虏秦王子婴张良消灭秦国的愿望得以实现,大仇得报。

张良助刘邦得天下

一、鸿门宴危机:

刘邦在占领咸阳后,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中,很多将领都劝刘邦马上离开咸阳,驻军霸上,都被刘邦拒绝。在张良苦口婆心的劝谏下,刘邦才勉强撤出咸阳,在霸上驻军。

刘邦殊不知一场大的危机正在向自己奔来。由于刘邦先占领关中,项羽很是气愤,甚至决定派军攻打刘邦。刘邦哪里是项羽对手,眼看就要玩完。

此时,张良与项羽的叔叔项伯处得知了项羽的计划,建议刘邦第二天到项羽那讲明情况,化解误会。于是便有了后来人尽皆知的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惊险事件。正是有张良的原因和计策,才保住了刘邦的性命,得以逃出鸿门宴,也才有了后来的楚汉争霸。

二、诱骗项羽战略失误,为刘邦争取时间

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各诸侯王。由于项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引起部分诸侯不满。齐国田荣首先起事,占领项羽分封的齐、济北、胶东等地,自立为齐王。赵国陈馀也与田荣联合,打败常山王张耳,拥立代王为赵王。

项羽因为韩王在灭秦上没有大的功劳,就没有分封并杀害了他,这让张良从此仇恨上了项羽。

同年八月,刘邦也因对项羽不满起兵击败雍王、翟王、塞王占领关中。项羽看到刘邦起事,决定派军攻打。以当时刘邦的实力还不足以对抗项羽,刘邦必败不可。此时,张良写信给项羽,说:“刘邦占领关中不过是为了实现当年先占关中者为王的承诺,并没有统一天下的野心。此时北方齐、赵联合准备攻打楚国,你应该马上率军攻打北方的齐赵。”

项羽果然中计,率军攻打北部齐赵联军,这为刘邦争取了时间,为以后能与项羽争霸天下打下基础。

张良与萧何、韩信并称刘邦三大功臣,张良的运筹帷幄,韩信的百战百胜,萧何的后勤补给共同成就了刘邦的帝业。

▲汉三功臣

张良能在韩国灭亡的情况下,仍旧坚持抗争,为灭秦复韩而孜孜不倦的努力着,是谓忠义也。在各路诸侯群起反秦后,能投到刘邦处并成就一番伟业是谓智谋也。秦始皇及他的后代有张良这样的敌人能不败亡吗?


史无眠


家仇国恨,可以这样说。

张良,出生贵族,爷爷和父亲都是战国韩国的相,一直辅佐韩国的,致力于发展和强大韩国。

但无奈韩国处于秦魏楚之间,又盛产铁器,导致人人都想揩油,成为7国中最弱的国家,申不害变法失败后更是每况愈下。秦始皇首先灭了韩国,作为逐鹿中原的跳板。

韩国被灭,张良20岁了,他本来可以在韩国当官的,事业破灭了;没有了国家也就没有了灵魂。年轻人一冲动就把导致这一切的源头指向了秦始皇。于是就开始筹备刺杀秦始皇,失败后被秦始皇全国通缉。

张良一直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复国,自己像先辈那样辅佐韩君,成就一番事业,刺杀秦始皇同样是为了复国。

项羽拥立楚怀王为王,聚义军时,张良就曾推荐韩王子成为王,为韩王成,并一直辅佐韩王成,与秦军抗衡收复失地。

后刘邦入咸阳,与韩王并军,带走了张良。项羽杀韩王成后,张良才决定辅佐刘邦成就一番事业。

刺杀秦始皇一是报仇,而是为了复国。


炽热的小丑


张良(约前250年—前189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今河南禹州)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先辈在韩国首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张良去世后,谥号文成。《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良原是韩国贵族的后代,他的父亲和祖父两代人,曾经辅佐过韩国五代的国君,可见张良家族的显赫非同一般。战国时期,秦国所选择第一个灭掉的国家就是韩国。韩国灭亡时,这时候的张良已经二十多岁了。他由原来的贵族一下沦落成为了平民,这让他很不甘心。对秦朝的仇恨自此也深深的埋在了他的内心。


可爱的小豫


回答历史问题还是非常得心应手的。如果要是讲起张良和秦始皇之间的豪门恩怨还是应该言简意赅,毕竟打字很累,小伙伴们看着也很疲惫。

张良在韩国属于上层贵族,秦朝灭了韩国导致张良国破家亡,一下从上层跌落下来,摔得够呛能不疼吗,这种疼痛都是拜秦始皇所赐,于是张良怀抱国仇家恨和恢复韩国的目的展开了与秦始皇之间的你死我活

张良找来大力士,趁秦始皇东巡的时候下手,大力士埋伏好之后,发现秦始皇的车队浩浩荡荡向这边驶来,但所有车辇全是四驾,分不清哪一辆是秦始皇的,只看到车队最中间的那辆车最豪华。于是张良指挥大力士向这辆车出击。120斤的大铁椎一下将乘车者击毙倒地。张良趁乱钻入芦苇丛中,逃离现场。

然而,被大力士击毙命者为副车,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预防准备,所有车辇全部四驾,时常换乘座驾,张良自然很难判断哪辆车中是秦始皇。秦始皇幸免于难,下令在全国大肆搜捕凶手10天不得,后来不了了之。





真真渣


张良与秦始皇之间,既有私仇又有国恨。首先张良出生于韩国世家,其祖辈世代在韩国为相国。在战国时期相权之重,丝毫不亚于君权,因此,这位本来可以舒舒服服继承家族荣耀的长公子,未来韩国国相,一下子成为了通缉犯。

张良从天堂瞬间坠落到了地狱,曾经的家族荣耀付之一炬,取而代之的是精神上羞辱和身份变化带来的落差。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首先经历了父亲的去世,随后便是祖国韩国被秦国所灭,那个时候的张良年少,还没有在韩国担任官职。

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史记·留侯世家》

曾经的张良是衣食无忧,无忧无虑的贵公子,如今却成了颠沛流离、四处游荡的苦命人。作为韩国的没落贵族,张良对于秦,对于秦始皇,心中充满了仇恨。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史记·留侯世家》

当时张良的弟弟死了,但他并不下葬,而是散尽家财,在天下遍寻刺客,要去刺杀秦王嬴政。这个时候的张良想法还很单纯,他认为破坏自己的幸福生活,并造成国家灭亡的人,只有秦王政一人,只要杀了这个十恶不赦之人,自己的大仇就可以可报了。

这个时候的张良,并没有意识到韩国的灭亡除了秦国的强大,同时有他自身的原因。一个国家的灭亡,并不仅仅是因为强兵灭国所致,更是因为其政治腐败到了一定程度,已经到了国家崩溃的边缘,即使无秦强兵灭国韩也会自乱而亡。

因此,张良在刺杀秦始皇失败之后,才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先修天下难学之术,后寻在天下可信之人。企图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推翻秦的同时,为天下谋一个太平盛世,张良的身份从狭隘的复仇者,变成了救世的帝王师,完成了从一个放荡不羁的贵公子,向一名挽救天下苍生的帝王师的身份转变。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我们看一下张良的家世背景,就一个他为什么要刺杀秦始皇了

张良,原来是韩国的公室贵族,家世显赫,祖上两代人都是韩国宰相,先后辅助了五代韩王,可以说是韩国的顶级功臣,是很受人尊敬的,知道张良二十岁的时候,秦王嬴政开启了他的灭国大战,但是首先灭掉的就是韩国,公元230年,韩王韩安投降,公元234年,韩王韩安被处决,韩国贵族也几乎被赶尽杀绝,包括张良的家人,对于年纪轻轻的张良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本来的国家国泰民安,本来的家庭幸福美满,但是却因为秦始皇一切都毁于一旦,所以他恨秦始皇,毕生的愿望就是反秦。


邸家姑娘


说到“张良”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人真的很厉害,他的计谋军事才能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刺杀这件事情我们就不得不说在他身上发生的话还是虐显尴尬的,张良刺杀秦始皇这件事可以说惊讶到了很多人,也有人问了这张良为什么要刺杀秦始皇呢?他到底是为了天下的大义还是说为了一己私欲呢?

张良刺杀秦始皇,为自已编的冠冕堂皇理由是诛杀暴君,实则是为韩国复仇,为自已的母国复仇。张良的家族是韩国的大贵族,张良本人也在韩国为官。秦国内史郡守嬴腾一战灭韩,韩国王室及大部分贵族都被拘至咸阳,张良却逃跑了。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父平卒。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从以上史书记载看,张良刺秦,就是为韩国复仇,是为了一已私利,而置天下大义于不顾,一心想谋杀秦皇。张良为了复仇,散尽家财,制作了一个120斤的大铁锤,又重金请了一个大力士练习铁锤,就是想把秦始皇一锤砸死,可见其用心之险恶!

张良通过精心策划,选择了在古博浪沙伏击秦始皇车驾。结果一击而中,把秦始皇的副驾砸中,死了几个无辜的内侍。然后张良趁乱逃走,大力士则力战而亡!

后来张良习得《太公兵法》,帮助刘邦推翻了秦朝,并打败了西楚霸王。刘邦本为秦朝低级官吏,又是秦始皇的铁杆粉丝(刘邦为驷水亭长,见始皇出游,不禁叹道“大丈夫生当如此”),故汉朝建立后,汉承秦制,只是把法律改轻了,其它全盘接受了秦政。张良对此不满,也无可奈何,最终离开了刘邦。


彩色的历史时空


张良和秦始皇之间有着灭国之仇。张良的祖父张开地连任韩国三朝相国,张良的父亲张平连任二朝相国,若韩国没有被秦始皇灭掉,张良应该接任他父亲的职务,当任韩国相国。可以说张家世代为韩国忠良,韩国的观念已经注入他们血脉,一生一世只有忠于韩国了。

韩国被秦国灭亡之后,打碎了张良的希望和前程,所以张良对秦始皇的仇恨也刻进骨子里了。所以张良着手进行对秦始皇的刺杀活动。

张良的计划是打造一个重达大铁锤,叫一大力士在秦始皇巡游时把大铁锤砸向秦始皇所坐的车辆,从而击杀秦始皇。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要到阳武县去巡游,张良已经选好击杀秦始皇的地方了,那就是去阳武县必经之地,博浪沙这个地方。按道理,天子出行是用六匹马驾驶的车辆出游,谁知道,秦始皇怕被人刺杀,改乘为与大臣一样的四匹马拉的车辆。在不清楚那辆车坐着秦始皇,只好让大力士随意砸向其中的一辆马车。结果当然是砸了别的车辆,秦始皇没事,并下令彻查此案,当时张良讯速逃跑了,大力士估计也是。

秦始皇死后,赵高拥立胡亥为秦二世,统治严苛、残暴,终于激起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的反秦势力纷纷响应。当时的张良,并没有因为秦始皇的去世而消减对秦朝的恨意,从心底一直有恢复故国韩国意图。所以这时的张良也拉起一百多人的队伍起事,在战斗的过程中,遇到了刘邦,从而加入刘邦的队伍。

张良虽然跟随刘邦,但他的愿望是推翻暴秦,收复韩地,复兴韩国。所以他建议项梁封韩王成为韩王,而张良即为司徒,也相当于相国。

后来,项羽在彭城杀死韩王成,彻底破灭了张良复兴韩国的理想,只能追随刘邦继续打天下,灭掉项羽了。

最终,刘邦在张良、萧何、韩信的辅助下灭掉了项羽,结束了四年的楚汉之争,建立了大汉王朝。




悠悠古今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灭六国,统天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秦朝。而秦始皇作为消灭了六国的男人,肯定有许多人对他恨之入骨,尤以六国后裔为最。

这些六国后裔,本来过着衣食无忧,天真愉快的日子,结果秦始皇将这些人的国家都灭了,让这些人沦落成了平民,他们对秦始皇的恨意可想而知。比如项羽所立的楚怀王,身为楚国王室后裔,结果当项羽等人找到他的时候,他居然在为人牧羊。这前后的落差之大,可见一斑。

因此,我相信这里面的许多人都有过杀秦始皇而后快的想法,只不过碍于秦始皇的权威,这些人也只敢想想罢了。那么,这是不是真的意味着没人敢去刺杀秦始皇呢?

其实是有的,而且这个人既不是武艺超群,也不是将门虎子,而是一介谋士,这个人就是张良。不得不说,身为一介谋士的张良,比一些出身将门,有着一身武艺的人来说,要大胆的多。

更为重要的是,张良在刺杀完秦始皇以后,还安然离开了。让我们来看下当时的情况。

张良本来是六国的贵族,他的祖父张开地,连任韩国三朝丞相,他的父亲亦连任韩国两朝丞相,可谓是位高权重,家门显赫。然而当张良要继承父业成为韩国丞相的时候,韩国灭亡了。这也难怪张良在遇见韩国王室后裔的时候,宁愿抛弃明主刘邦,也要回韩为相。我想,这在张良的心中或许是一种执念吧。

总之,昔日的荣光在秦始皇灭韩以后全部都消失了。一时间不知所措的张良将其毕生的愿望都归结在了两个字,那就是“反秦”。

张良并不是那种光想不做的人,因此当反秦这个念头出现以后,张良就为之策划计谋。

他先是前往东方求见仓海君,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个大力士。随后,他有散尽家财,为这个大力士铸造了一把重达一百二十斤的铁锤。张良相信,有了这个大力士和这把铁锤,只要秦始皇的座驾一出现,定能够将秦始皇砸得粉身碎骨。

终于,机会来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十分喜欢出巡。因此,当秦始皇出巡的消息再一次传来以后,张良马上就查看了秦始皇的出巡线路,并准备在其必经之路——古博浪沙上,一举击杀秦始皇。

当时,根据君臣车辇的规定,天子的座驾是六匹马,也就是所谓的天子六架,而其余的随行大臣只能乘坐四架车。因此,张良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六架车。

然而,张良还是低估了秦始皇。秦始皇灭六国以后,遭遇过很多次刺杀,自然有所防备,因此,在这巡游队伍中,四架车,并没有六架车。于是,箭到弦上不得不发的张良只好挑选了其中最有可能藏有秦始皇的车架(最豪华的一辆),命令大力士手持大铁锤砸去。

结果正如大家所知晓的,这辆车架中的人并不是秦始皇。这也意味着张良的计划失败了。大力士肯定是活不了了,张良大仇未报,可还不想死。于是,张良趁乱钻入芦苇丛中,逃离了现场。

事后,秦始皇倒也派人抓捕过凶手,但是碍于张良的计策太过缜密,因此此时最后也不了了之了。而张良也成为了刺杀过秦始皇,却完美逃脱的英雄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