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鹏友程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把他放在中华文化大背景中来考量,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华文化有三个基本元素,佛道儒。三个处世态度,修身、退隐、用世。三个修学着力点,无我、无用、谦虚。说白了,中华文化就像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身份态度作法。

谦虚。《易》是儒家思想重要源流,孔子晚年喜《易》,韦编三绝。六十四卦中“谦”卦最祯祥,没有一点点不吉祥。在治学上,《论语》说“不愤不启”,不愤指的是当有强烈求知欲时,会把心地放空,这时接受时机最好,知识接受能力最好。《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运行,生机勃勃,原动力来于太阳,君子心地如虚空,太阳行于虚空,普照大地,谦虚是根本。

无用。庄子言论“汪洋恣肆”,中心是“无用”。道家被人所熟知思想其中最著名的是“隐士”思想,邦有道则用,邦无道则隐,隐士示人即为“无用”。“无用”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兼容并蓄,《道德经》所谓“地秽生万物”。“无用”是《三韬六略》等道家权谋兵术原生思想基础。

无我。《心经》“无眼耳鼻舌身意”,放弃对物欲追求,就会把身心放空,就会有“我以身心奉尘刹”的身心自觉,就会自觉去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无数革命先烈坦然面对刑戮,“无我”都到达相当高境界。


小涛说天下


此语源自《庄子.人间世篇》“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中国五千年文明,带给我们无线的养分,供中华民族茁壮成长。所以这种经典之语,会早就无数思想出来。

但也有一点,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也会产生片面的理解,甚至误解。

但是在你有了大量的思考,不断积累的生活经验,加上与比你高层次的人的学习,以及阅读,也就是终生学习,对这些话,会有自己请理解,并以之用于生活。

就像《道德经》里有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你可以根据自己生活,阅历,不断诠释他,不必拘泥于本意是什么。

这里我觉得,有几位老师,我们可以去读一下,或者听一下他们的言论。吴伯凡,可谓博览群书,论述精道,广证博引,而且浅显易懂。梁宏达,对于很多实事,历史都有很好的阐述,会得到很多知识。吴军,估计认识的人偏少,但是读他的书,文章,我们对于自己的旧有认知,会提升很高的层次。对工作,生活,学习,他都有很深刻的阐述。

当然现在比较好的知识付费平台,《得到》,可以找到来查阅。

对于此话讲解比较好的,我觉得是吴军老师的《数学通识50讲》。

无用之用,不是你觉得一些东西没用,而是他们是很多未来东西的基础,有了这些,未来才可以实现。

就像我们手机用的3G,4G技术,理论有些是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了,但是当时看似用处不大,但是,现在却深深影响我们的生活。

在数学通识这门课里,你会学到数学跟哲学的作用。

我就复制一段话,让我们来理解一下。

“我们通常会觉得这一头一尾的数学和哲学是没有实际用途的,中间可以实用的自然科学才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一个人只有在深刻理解了人类知识的普遍性原理之后,才能站在一个制高点往下俯视。这也是数学和哲学的共同之处。”

所以理解了未来在哪里,自己做什么,那也就知道了。

现在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没有人能不学习,就能获得你想要的,所以,你的无用学习,是未来的大用。





做首饰的小谱


无用是指没有能力,大用是成才或者好处,整句连起来就是,没有太多能力的人或事物也可能是好事或者也是优点。

这句话体现了对无用之用的辩证看法,有用和无用是客观的,但也是相对的,而且在特定环境里还会出现转化。如果你执着的认为某物无用,你就会看不到它的可用之处而不能为你所用。

出自战国时期庄子所著的《人世间》,体现了庄子的“无为“思想,原文为: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孔子去到楚国,楚国隐士接舆有意来到孔子门前,说“凤鸟啊,凤鸟啊!你怎么怀有大德却来到这衰败的国家!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天下得到了治理,圣人便成就了事业;国君昏暗天下混乱,圣人也只得顺应潮流苟全生存。

当今这个时代,怕就只能免遭刑辱。幸福比羽毛还轻,而不知道怎么取得;祸患比大地还重,而不知道怎么回避。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在人前宣扬你的德行!危险啊,危险啊!人为地划出一条道路让人们去遵循!遍地的荆棘啊,不要妨碍我的行走!曲曲弯弯的道路啊,不要伤害我的双脚!”

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自身招致砍伐,油脂燃起烛火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中国式情感


庄子在《人间世》中这样说道: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山中的林木因为不是良木,反而能够保全,长成参天大树。可见无用之用,有时反而能成大用。庄子惯用寓言、比喻讲述道理,表面上说的是林木之事,实则讲的是人生哲理,更是在讲述自己的一生。

庄子一生困顿,生活在底层,不应楚威王之聘,一生只做过漆园吏,甚至沦落到贫民窟里以编草鞋为生,还因断粮去与人借米。一生落魄,潦倒至此。

用世俗的眼光看庄子,无功无禄,他自是无用的。但若以一颗道家的心看庄子,他却是一位真正有用的智者。他所提出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不仅让他自身逍遥于世外,获得了精神的自由,更是给今天身处于浮躁社会中的我们以无限的精神启迪。



林陌21


庄子《人世间》里讲了一个故事:石木匠带徒弟们去齐国,路过曲辕时看见一棵硕大的栎树,其树阴就可以卧牛数千头。徒弟们蜂拥过去观看,但石木匠却头也不回地走了。

徒弟们气喘吁吁追上来说:“师父,自从我拿斧头以来,就没见过如此大树,你怎么看都不看一眼。”石木匠说:“用这棵树做的船会沉,做的家具会腐,做的棺材会烂……毫无用处,看它干嘛。”

这晚,大栎树给石木匠投梦说:“你说的那些有用的树,都因为有用而被砍伐了。而我之所以能存活万年,恰恰正是因为我的无用。”庄子想借此寓言说明一理——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变化的。他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有 用 ”之 用

功利主义的人生就像一把没有刀鞘的的刀子,锋利但是不好看。如果生活这盘菜,用这样的刀来一刀切,便是一种让人难以释怀的悲哀。

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某明星带儿子去法国旅游,恰好赶上当地正举办读书活动。“两周内,谁读书最多,将收获一份大礼。”明星和其他家长一样,给孩子报了名。其儿子特别努力,一周读了五本,而其他孩子最多的才读了两本。看着领先的成绩,明星很开心:“争取创纪录给老爸争光。”但这时,读书节工作人员来了,带着要给第一名的礼物,对明星说:“希望你们放弃这次比赛,礼物可以先给你。”

明星很惊讶:“为什么让我的孩子退出?”工作人员说:“因为你的孩子只想争第一,为读书而读书,而没去体会读书的乐趣。读书不是比赛,没有功利性,他这样疯狂地读,要是得了第一,会给其他孩子作出不好的榜样。他退出了,别的孩子就没了忧虑感,才会用心去感受读书的快乐。”听完这番话后,明星很惭愧:“对不起,我们太功利了。”礼物也没要,他就让儿子退出了比赛。

“我想学哲学。”“这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我就是喜欢画画。”“画画有什么用,能卖钱吗?”“妈妈,我想出去旅行。”“旅行有什么用?能赚到钱吗?”从小到大,从生到死,我们都在和“有没有用”这个词打交道。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都被父母、爱人、上司以及我们自己,习惯性地划分为“有用”和“无用”两类。

弹钢琴是有用的,玩沙子是没用的。上补习班是有用的,过家家是没用的。下围棋是有用的,玩积木是没用的。我们以“钱权名”为标准,如果不能“最直接地应用”,如果“短期内无法出成果”,如果没有“眼下能看见的利益”,那我们就不要去碰这些“无用”的东西。有用则宠之,无用则弃之。实


鹏程万里278266266


《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很多事有了是便利,没有是大用


阳阳的窝


先了解“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是什么意思。大体解释,看似无用无能无才,实则大有用处。属于庄子“无为”思想框架。

通俗的理解,年轻时候,大人经常骂孩子,你们一群学生不好好学习,男孩子整天唱,跳,rap,打篮球。女孩子年纪轻轻打扮,护肤,化妆!不看专业考试书籍,语数英物理化学,天天埋头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读这些有什么用!将来能考上大学有个好工作吗!整天把时间浪费在这“无用”的事情上,以后会后悔的!

时光荏苒,孩子长大了,学校扩招,大学生庸才满大街,工作不好找。互联网飞速发展,谁曾想自媒体兴起,vlog出现,曾经被骂无用的人,那些深入钻研唱,跳,Rap,精通打扮,护肤,化妆的女孩纷纷成了优秀的各类博主,主播。那些不好好学习,天天看武侠言情的,写网文写得风生水起。那些被说无用的人,在时代的助攻下,也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当然,并不是说读书无用。只是并非只有读书一条路,行行出状元。





宅叔仁厚


这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高论: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是特殊与普遍,个性与共性,实与虚,有形与无形,器与道,外与内,下游与上游,基础与上层,流与源,实用性与价值性,局部与全局,暂时与长远,部分与整体,子系统与母系统的关系:俱有整体性,连续性,互动性,联系紧密,缺一不可,同存共生,一损俱损,矛盾促进。 从某种意义上说,庄子与惠施就是这样一种关系:从世俗观点看,惠施辅助君主,身居高位,金衣玉食,名利双收,应是“有用”,而庄子一生贫困,四处晃荡,无官无爵,似乎“无用”;庄子多次与惠施就“有用”“无用”的议题辩论,且庄子持“无用之论”,批驳惠施“无用之谈”,并把惠施看作是目光短浅的“无用之士”;同样惠施是有用论的代表,常反驳庄子的无用论,也把庄了看作只会高淡阔论的无用之人;戏剧性的是庄子比惠施多活了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庄子缺了有用的辩论对手,惠施并非等闲之辈,也是个学富五车的名家辩手,失去了“有用”者,庄子的“无用”之论也无发展再显辉煌!然而庄子留芳百世,可见其无用之论厉害! 现实中有多少人曾抱持:天生我材必有用,稍有不顺,便怀才不遇空叹息,旁人看来是才干不够能怨谁?笔者看来,是不是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认知有误区,如今网络平台那么大,英雄大有用处之地,全球就是你用的午台,就看你自己有没有用了! 中国的山水名画,飘逸悠远,空灵意深。大片留白,单看留白,什么都没有,空白一片,有什么用?正是这片留白,突出了写实部分山水的俊朗,反衬了意境的悠长,没这片看似无用的留白试试,谁会欣赏满幅涂鸦墨黑满满的劣作?人生呢?不留白,什么都想,哪个都要,满则溢,不说别的,累也把你累死,压也把你压跨,到头来,还一事无成,贪心不足蛇吞象,宇宙浩瀚人渺小,有用无用本连体,供需转折一念间。 全球废弃手机几十亿部,单中国就有十亿部,放在家里没用且有害;而如果回收利用,无疑是世界最大的一座的巨大金矿,品相胜过任何一座金矿,2015年苹果公司从4万吨废材中提炼了1吨黄金3吨白银及其它稀有金属,价值四千万美无,而这仅可能是几个万分点的回收率,无用之物,换一地就转化为有用! 人身处有用无用建构的复杂多变世界里,有用无用是供求人性的一体两面,两者没有不可逾越的界线,在某种条件下渗透转化,今天以为无用的,明天说不定很有用;此地有用的,彼地可能无用;身外的世界比你一己天地更有用,人不能被短浅偏狭的有用无用误导! 人的有用性--人在全球供需链价值链节点上的效用总和。


羽球小将永不言败


从小总是被问“这有什么用?”

“我正在读《红楼梦》。”“读这有什么用?”

“我想学吹笛子。”“学这有什么用?”

“我想练毛笔字。”“练书法有什么用?”

是啊,文学、艺术,世间一切的美好,确实没什么用。正如莫言在诺贝尔晚宴致辞中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人与外界的联系是多维度的,很多维度是看不见的。这些看不见的维度被忽视,成为无用,一旦失去这些维度,人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无用,才是灵魂安歇的地方

周国平曾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

有用,意味着一种奴役;无用,意味着忠于本心。无用,才是灵魂安歇的地方。

有用之学关乎生计,关乎功名利禄,无用之事只关乎心灵。诗歌,远方,爱情,美好......这些无用之事,才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这些都是无用之事,这些都是大用之事。


水墨清华128


先清楚何为有用?无用相对于有用!外王有用,内圣无用?或者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那个在前那个在后!或者因果中的因重要还是果重要?或者你看此花时与不看此花时,或者是拈花一笑的心照不宣?看似无用实则大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