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殺說韃子”的傳說是真的嗎?有歷史可以考證嗎?具體的內容是什麼?

何雪旋


老衲侃春秋現在來和大家一起“關注歷史,講述歷史,解讀歷史”

首先,我要負責任的告訴你,“八月十五殺韃子”,只是傳說,正史中沒有記載。

這個傳說的雛形,來自於元初徐大焯的《燼餘錄》,這是一部傳奇故事集。只能當故事看。該書中描繪了蒙古兵進入蘇州吳縣後對當地的殘虐。後來有人摘採《元史》及蒙古族相傳元朝虐政的記載加以改編,再把劉伯溫當作策劃月餅傳訊的主謀,合成完整的“八月十五殺韃丅子”的傳奇故事。

還有一處,《崇安縣誌·禮俗》(崇安,今武夷山市)中記載了一則“殺韃靼”的故事。雖然是縣誌中記載的,但是民國時期的鄭豐稔(1873-1953)在修史的時候添加進去的。所以不能當正史看。

但是作為一個傳奇故事,還是很有意思的。下面我們就還原一下這個故事。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它的歷史非常悠久,別名很多,有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

它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因為節日的時間正好在農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故得名。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中秋節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成為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古代的文人騷客,寫下讚美中秋的名言絕句數不勝數: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蘇軾《水調歌頭》)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當然,這些讚美的詩句都是在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太平盛世,詩人們抒發情感的傑作。有的是盛讚美景,有的是思念親人,有的是祝願人類大同,不一而足。

中秋節有許多活動節目,其中,吃月餅是主打節目。月餅可以有很多種餡:豆沙、玫瑰、棗泥、蓮蓉、蛋黃、雲腿、韭菜雞蛋、魚香肉絲、麻辣牛肉甚至可以是五仁餡的……

在這麼一個祥和的節日裡,用月餅作為傳遞殺人信號的傳載工具,是無論如何與節日的氣氛不相協調的,但它的確發生了。

那是在遙遠的元朝。

蒙古族統治中國時期,由於元朝疆域遼闊,人口眾多,為了方便管理,他們把所有土地上的人分為四個等級,地位最高的理所當然的就是蒙古人了,第二是色目人,其中包括西夏人,回回人等,漢人是第三等,最後一等就是南方人了。

這種分級,明顯的就是民族歧視。但在那個時候,沒有人給你講人權的。你要想和統治者講理,給你的就是一頓棍棒或者老拳了。

在元朝,漢人的地位低下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和奴隸一樣,是可以隨意買賣的。他們沒有絲毫的人身自由,沒有任何尊嚴。

如果蒙古人把漢人給殺了,只用賠給人家一頭驢罷了,但是漢人殺了蒙古人,那可是要滅全家的。

你想想,處於這種生活境地的人,他們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元朝末年,爆發了紅巾軍起義,各地老百姓紛紛揭竿響應。潁州首領劉福通帶領的這支隊伍,給朝廷以沉重的打擊。

元朝朝廷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他們一面派兵鎮壓起義軍,一面派韃子住到農家,每戶常住一人,進行嚴格的高壓控制。

這裡所謂的韃子,是漢人對北方的少數民族如蒙古族、滿族等的通用稱呼。

住在農家的韃子,都是窮兇極惡的歹徒。不但將農家的兵器悉數沒收,連菜刀都得由他們來保管,用時去領,用後即還。

除了對菜刀這些可以做兇器的傢伙事進行嚴格的控制之外,他們還無惡不作。

他們待在農家,真成了老祖宗。好東西先得他們來品嚐,稍不順心,不是打就是罵,甚至處死你都無處伸冤。

平時三朋四友在一起聚會,或者兩個人在一塊說說悄悄話,你要惹著他,他就誣賴你想謀反,連命都沒有了。

所以那時候,天黑就吹燈,誰也不敢胡遛亂逛,免得禍從天降。

不光是這樣,他們要是看上誰家的大閨女、小媳婦,想跟誰睡覺就跟誰睡覺,只能承受,不得反抗。

試想,在這樣暴虐的統治下,誰能吃得消呀。

因此,血氣方剛的漢子,就是冒著一死,都要跟著義軍,去剷除暴虐。

這年,朱元璋也揭竿反元,並且約定在八月十五起事。

但是當時元軍控制嚴密,義軍無法傳遞消息。

眼看朱元璋一籌莫展,軍事劉伯溫獻計了:“天下人都對韃子有刻骨仇恨,如果大家一齊動手,別說一家只有一個韃子,就算有兩個韃子,也能斬盡殺絕。”

朱元璋皺著眉頭說:“你說的很有道理,只是全國這麼多人家,用什麼秘密辦法告訴他們,大家好一齊動手呢?萬一走漏風聲,就要萬民遭劫呀?”

劉伯溫捻著鬍鬚笑道:“你不必憂心,我自有良謀。”

農曆八月十四、八月十五兩天,商店裡,小灘上,到處都是賣圓餅子的,有的人家買不起,便有人贈送。韃子不懂,便問:“這是什麼東西?”

大家就告訴他們:“這是月餅,八月十五拜月用的供品。”

於是他們便解除了戒心,不再盤問了。

中秋晚上,每家都捧出月餅、瓜果祭月。舉行祭月儀式之後,各家人圍在一張桌前,賞月飲酒。

最後把月餅掰開,以便分而實之。

每個月餅內都夾有一個綿紙紙條,文曰:“請今夜子時殺死你家的韃子兵。”

韃子兵不識漢文,瞅著紙條問:“那是啥?”

有的回答說是餅芯子,有的說是祝福全家團圓,還有的說月亮娘娘保大家平安。

一聽都不過是一些祝福語,韃子們便信以為真,樂得咧著嘴傻笑,嘰哩呱啦的說:“就你們漢人名堂多,真有意思 ! ”

韃子們看到漢人過節日,他們也來湊這個熱鬧,喝了個一醉方休。

子時一到,有的韃子兵醉倒了,有的韃子兵睡著了,有的還在嘻鬧。一家人此時擠擠眼、碰肘胳臂時,全都心領神會——該行動了!


大家一起上陣,有的用木棍打頭,有的用農具砸腦袋,全村人一齊動手。

只聽得這裡哎喲一聲,那裡慘叫一聲,沒用一頓飯的工夫,平日囂張跋扈的韃子兵,全都報銷乾淨了。

時間雖然已過了十五,但大家都睡不著覺,都走出家門,互相打聽:“你家的韃子殺死了嗎?”

“殺死了 ! ”

“你家的呢?”

“那還用說,早一命嗚呼了 ! ”

於是人們敲鑼打鼓,噼噼啦啦的點放起鞭炮。

這是一個不同於往年的節日。

但絕對是充滿歡樂的節日。

所以當起義成功之後,朱元璋也不由得“詩興”大發,作了一首詩:

天上有月光,地下亮堂堂,

建立新王朝,看我朱元璋!


老衲侃春秋


“八月十五殺韃子”是南方地區廣為流傳的民俗故事,北方比較少,古人又將稱“月圓殺韃”,這故事來自元朝末年。

元朝時,蒙古人統治中原,他們對漢民族是十分歧視的,在各村、各鎮、寨都派有一名士兵負責監管,當地人叫他們家韃子。這些人都是窮兇極惡之徒,無惡不作,元朝時規定老百姓家裡不允許放置鐵質刀具,普通百姓人家連飯都不知該怎麼做。在元朝還有一個非常變態的制度,就是“除夜權”制度,說的就是所有中原地區的婦女都歸蒙古人所有,他們可以盡情蹂躪,不管你是大姑娘還是小媳婦,甚至是人家洞房的初夜。因此,

漢人們對這項舉動敢怒不敢言,很多人逼不得已,也就只能出高價錢來賄賂,防止自己家裡的女孩受到禍害糟蹋,大家對於這些蒙古兵都非常痛恨。元朝末年,朱元璋起義,卻不知該如何聯絡各地共同舉事,到了8月15這兩天上,軍師劉伯溫想出了個好主意,那就是在月餅中塞上紙條來傳達信息,內容是“今夜子時殺韃子”,漢人多數能識漢字,但蒙古兵卻不認識,還以為是月餅裡的小遊戲,保佑平安之類的祝福。因此,到了8月15這一天,大家掰開月餅,發現了起事的信號,爭相而起,殺死了駐紮在村鎮中的蒙古兵,全國舉事一舉成功,這就是中秋大家分吃月餅習俗的來歷,至今在阜陽地區還留有八月十五殺韃子的民間傳說故事。

亦文亦物出品,原創不易,關注看更多有趣、經典、實用的傳統文化小知識


亦文亦物


怎麼說呢!



要說是假的,誰也沒有證據去推翻。

要說是真的,誰也拿不出真憑實據。

但據我“所知”,這事兒十有八九發生過。不過,那天可能被我們東北的老人“改”成了五月初五,這天又稱端陽節、午日節,我們叫法簡單:

五月節。

可能各地傳說多有差距,各抒己見還請見諒。但我聽到“一個摺子”確實是端午節殺韃子,是小時聽父親講的,曾問過他:“真的嗎”?

父親答“也是聽古,應該是逃出來的韃子代代傳下來的口實”!

我們東北端午節有個規矩,早晨去大河洗把臉,吃粽子,“頂雞蛋”,然後割捆艾蒿,回家後插在房簷下。

說起這民俗,這殺韃子的典故就應運而生了。



傳說一:南宋建立以後,與北方的金朝(1115年-1234年)對峙達百年之久。期間金兵屢次犯境,百姓深受其害。當時金朝是遊牧民族,與北遊牧民族蒙古人“長相”基本一樣,由於本身都自稱韃虜、韃靼(塔塔兒人、韃靼人),南宋漢人叫不準,分不清,恨之入骨下乾脆都叫成了韃子,就好比三十年代我們把日本人和“朝鮮人”叫成鬼子是一個道理(滿洲國時期,日本從朝鮮徵來大批人員當治安警,也就是二鬼子,東北人分不清)。



公元114年(南宋.天慶四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後立國“大金”。1130年,抗金名將岳飛死後,南宋皇帝趙構(宋高宗)向金國稱臣,南宋成為金朝附屬國。

1234年,北方蒙古對金對後一戰。趙構借勢發難。在南北夾擊下,金國覆亡於蔡州(今江蘇南京市西南,蔡州之戰,金國舉全國之主力卻盡失)。

據說,金國蔡州之敗時正值五月初四。從那天開始,宋、蒙聯軍對“失勢”的金人大肆捕殺。戰區各洲郡都貼有告示明細,只要是韃子,人人得而誅之。但金人賊得狠,化妝成漢人躲避災禍,一時間魚龍混雜,很難辨出真偽。無奈之下,據說韓世忠的孫子想出了一條主意:

“暫停,明天端午節,凡是屋簷下不插蒿子人家就抓來”。

兵士不解。

他說:“金人不過端午節,不插蒿子”

並放出風:金人已肅清。

藏下來的金人聽說後暗自慶幸。

可第二天壞菜了,大搜捕開始。凡是屋簷下沒插蒿子的人家哀嚎遍地。一時間人頭滾滾,屍堆如山(據說韓世忠孫子見此血腥有些不忍,下令只殺藏匿金兵,其餘驅逐)。



有幸逃脫的金人恍然大悟,第一時間明白了其中的貓膩,趁宋軍未到及的地方趕緊插嵩子,這招瞞天過海使很多金人倖存下來。後來重新登記造冊,便成了大宋子民(常年戰亂,人口流失,戶口混亂)。有些人輾轉反側回到老家後還是驚恐不已,來年一到這個節日,便把蒿子掛起來,以至於一代代傳承下來。最後,東北民間有了一句戲言:“不掛蒿子,小心被當成韃子殺了”!



傳說二:常玉春殺韃子。

明初,朱元璋攻下北平(北京)後,欲建為都。為了肅清元朝餘部,明軍大肆搜捕。但北京是元朝多年經營的都城,根深蒂固,人際關係錯綜複雜。誰是誰不是,短時間很難一擊奏效,為此,朱元璋大發脾氣。



一日清晨,常玉春在駐地操練軍士,見一群百姓在割蒿子,細問之下才明白,過端午節了。說到端午節,常玉春忽然聯想到,這韃子不過這個節日,肯定不會插嵩子,這不一逮一個準兒嗎!

隨後,他下令,明天過節,凡是屋簷下沒蒿子的人家皆為元人,不論老少,全抓起來殺掉。

第二天,官兵沿街沿村逐一排查,這一舉措果然奏效,殺了一批又一批。有些官兵為了完成“指標”,不問青紅皂白,就算你忘插了,也殺。

劉伯溫看不下去了,因為之前不少元朝達官貴族與其有私交,為了這些人免遭毒手。情急之下,他派出一小股人馬喬裝打扮,趕緊通知一些至交插蒿子。由於他的作用,這些人方才倖免於難。



後來,五月節殺韃子在民間傳開,百姓談“節”色變,生怕被誤殺,家家早早就都把蒿子插在屋簷下。

朱元璋正式在南京定都後,這項政令才被廢除。

當然了,八月十五也不是空穴來風……

據說……



元統治期間,暴政橫虐,更不把漢人當人看。到了未年,全國各地漢人忍無可忍,暗中謀劃殺死統治本地的韃子,各洲郡、縣村暗中串聯,計劃在五月五日端陽節清晨,全國只要是漢人就同時響應,一起動手。並鄭重聲明,以蒿子為準,沒插的人家就是元人。

但是由於計劃不周,又沒統一行動,動手有早有晚,以至於知道信兒後的韃子大部分都逃了。回過頭來,舉事的漢人們遭受了殘酷屠殺,並施行連坐。十戶中只要有一戶殺了韃子,或有動機,十家無論婦儒滿門抄斬。半年內殺得是村村戴孝,處處屍堆成山。



幾年後,劉福通的紅巾軍勢如破竹,席捲元朝半壁江山。漢人們借勢又開始竄聯,以八十五為舉事日,在月餅裡互相傳遞“八月十五殺韃子”,暗指這一天,漢人須齊力十戶殺一戶,以報端午之仇(有相關史料,這裡不詳敘)。

這回,由於計劃周密,元人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在全國各地被殺得一頭霧水,也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劉福通更促成了這一壯舉,全國各地反元勢力就此紛紛而起。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天,把八月十五定為“殺韃日”!



朱元璋滅了大元后,以治人其道還治其人之身。為了讓那些端午起事的亡靈在天上看著,集中在這一天大開殺戒,以此來慰籍那些個在天之靈。

朱元璋之所以不選八月十五,是與劉福通之間的恩怨(見史料明細)。

又是一個傳說,信則有,不信則無。

謝謝!


驍勇34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這個傳說是假的,沒有歷史可以考證,所以也就談不上具體的內容了。

所謂的韃子,是元朝時期漢人對蒙古人的蔑稱,自從元朝建立以後,對長江以南原來南宋範圍內的百姓進行殘酷的壓榨,以至民怨沸騰,民間反抗日漸激烈。


但是由於蒙古人的力量相當強大,老百姓力量相對分散,如何在重壓之下集合起來共同反抗,成為了當時很多人思考的問題。於是就有了所謂的“八月十月傳月餅殺韃子”的傳說,這個傳說是怎麼樣的呢?我們簡單複述一下。

說是劉伯溫想出計策一條,把寫有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字條塞到月餅裡,然後借每家每戶走親戚的時節,把這些餅傳到各地,於是大家就看到了裡面的字條,於是在八月十五一起起來殺敵人,推翻元朝的統治。

故事是不錯,但是經不起推敲,月餅可不是劉伯溫發明的,早在殷商時代,在中國的東南部就出現了一種餅,邊上薄,中間厚,叫“太師餅”,據說是人們為了紀念商朝太師聞仲而發明的。而到了唐代,大量文獻中記載了唐朝皇帝將月餅賞給臣民的故事。唐詩當中關於月餅的詩句更是俯拾即是。


而月餅這個詞,經考證,最早出現在南宋時文學家吳自牧的《夢梁錄》中,也就是說,在明朝劉伯溫之前,中國就已經出現了月餅了。所以他用月餅來傳遞殺敵信息的事情當然也就不存在了。

而事實上,元朝末年,第一個堅起反元大旗的人可不是劉伯溫,更不是朱元璋,他們都是後來看到形勢日益不對,而後加入反元大軍的。最早反元的是白蓮教的韓山童和劉福通等人。他們長年累月在黃河邊傳教,利用宗教來凝聚人心,鼓動受到壓迫的老百姓起來反抗元朝。

但是後來,在元朝政府優勢兵力的鎮壓下,韓山童和劉福通先後陣亡,由他們一手創辦的紅巾軍也失敗了。

但是他們所點燃的元末農民起義之火再也沒有熄滅掉,在戰爭中,朱元璋越打越強,直到最後取得勝利,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可能是出於宣傳的需要,為了強化朱元璋在反元鬥爭中的領導作用,他手下的謀士們一手策劃了所謂的“月餅傳信息”謠言,並且廣為傳播,讓人們認識到朱元璋就是真龍天子,只有真龍天子才能想得出如此絕紗的方法。


其實所謂的八月十五殺韃子是經不起推敲的,當時元朝政府不僅勢強大,而且在基層老百姓當中廣佈眼線,有任何的風吹草動,朝廷很快就會知道。

單單憑一個月餅就能把眾多老百姓聯合起來,而且紙上只有一句話,到哪裡集合,怎樣集合,用什麼武器,都沒有寫明。你覺得以當時老百姓的文化水平,他們能夠憑一張紙條就起義嗎?當然不可能,這顯然就是為了突出朱元璋的作用而刻意製造出來的。


小小嬴政


過去蒙古人分韃靼和瓦剌兩個部分,韃靼是主要的一部分,也是殘害宋朝人最狠毒的一支。對於說“八月十五殺韃靼”這個傳說有沒有,沒有歷史記載。小編分析這個傳說應該是有的……。

1:韃靼居住的地方環境惡劣,物資極度匱乏,每年都在大雪來臨之前,或者說冬季來臨之前都會來中原地區或者說內地來掠奪。

2:八月十五也是收穫的季節,中原地區組織起來抵抗韃靼來掠奪應該有的,應該是某一個地方的集結號,呼籲大家一起抵抗。

3:很多傳說無從考證,大部分都存在的,就像抗日戰爭時期,地方的許許多多的抗日組織,他們發揮著重要作用,歷史上記載的很少很少。

傳說應該是存在的,他就是集結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