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唐玄宗怎麼沒想到,最後會落得如此下場

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唐玄宗怎麼沒想到,最後會落得如此下場!

公元756年太子太子李亨逃到朔方的靈武繼位,曾經的唐玄宗李隆基此時已經逃亡到了成都。直到第二年叛軍發生內訌,安祿山被他的次子安慶緒所殺,叛軍的氣勢陷入低谷,李隆基才趁機從成都返回長安,安心居住在興慶宮當著太上皇。只不過此時的他早已沒有當初的那種雄心壯志,只是一個失去權力和自由的可憐人,他的身邊早已經沒有了文武百官,只有陳玄禮與高力士這兩個人忠心陪伴在他身旁。

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唐玄宗怎麼沒想到,最後會落得如此下場

公元760年,宦官李輔國為了立功以固其恩寵,乘著肅宗李亨患病之機,矯詔強行將玄宗遷居西內的甘露殿,玄宗差點墜下馬來。事後李輔國沒有受到一點處罰,肅宗反而還安慰了他幾句。沒過幾天,玄宗身邊的高力士就被“潛通逆黨”的罪名流放於巫州;陳玄禮也被勒令致仕,此時的玄宗身邊一個信任的人都沒有,過得真悽慘。

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唐玄宗怎麼沒想到,最後會落得如此下場

此時的玄宗應該非常懷念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之前的那段時光,那是他一生中最輝煌和美好的日子。他的一生經歷過大風大浪非常多,5歲時父親李旦就被祖母武則天廢除帝位,7歲以楚王身份出閣,建置官屬。在武則天稱帝后的第二年,以皇孫身份被降封為臨淄王,同年,其母竇妃與劉妃一起被秘密殺死於宮中。

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唐玄宗怎麼沒想到,最後會落得如此下場

李隆基就這樣在宮中被幽閉了整整七年,直到他十四歲時,才與其他兄弟再次出閣。次時的武則天年齡非常大了,再也不是當初那個威震天下的武皇后,這時以張柬之為首的朝臣秘密發動神龍政變,殺死了武則天當時的男寵張易之兄弟,迫使她讓位於中宗。

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唐玄宗怎麼沒想到,最後會落得如此下場

等到武則天去世後,朝政大權慢慢落到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之手,就連原來發動政變的那些人都被貶官驅逐。大權在握的韋皇后準備效仿武則天的做法,讓自己的兄長韋溫掌握大權,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了中宗。這時一直靜觀時變的李隆基決定先發制人發動政變,靠著這次功勞順利當上太子,最後靠著能力和幾分運氣順利當上了皇帝。

當上皇帝之後的李隆基不僅慧眼識賢相,還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辦事幹練果斷,對吏治進行了整治,提高了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他年輕的時候採取了很多有效措施,穩定了國家曾經動盪不安的局面,使得老百姓過了很長時間安居樂業的生活,開創了開元盛世。

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唐玄宗怎麼沒想到,最後會落得如此下場

或許是國家過於安穩,李隆基開始變得越來越自傲,沉溺於美色享樂之中。看著國庫越來越充裕,此時的李隆基沒有了當初才登上皇位時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很少能聽進去文官的忠言,就連當時的宰相張九齡都被罷官,換上了善於揣測他心思的李林甫登上相位。

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唐玄宗怎麼沒想到,最後會落得如此下場

等到楊玉環成為貴妃後,李隆基為了討她歡心,做了不少耗費大量錢財的奢侈事情。據說李隆基為了能讓她吃上新鮮的荔枝,專門下令開闢了從嶺南到京城長安的貢道,以便荔枝能及時用快馬運到長安來。自從有了楊貴妃之後,李隆基的奢侈之風越來越盛,整個大唐的奢侈之風也越刮越大。不少的官僚貴族巴結逢迎皇帝,將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送到了唐朝宰相的位置,就連楊貴妃的姐姐們也得到了實惠,其他的兄長也做了朝中的高官。一時間楊家的權勢到達頂峰。此時的楊家兄妹不知道,一場震驚大唐的禍事最終斷送了他們的性命。

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唐玄宗怎麼沒想到,最後會落得如此下場

在楊國忠把持朝政下的大唐,開始變得混亂起來,此時的李隆基也已經老了,沒有以前的能力和魄力去管理國家大事。沉迷於美色當中的他,還是沒能發覺出大唐的危機,最終被安祿山乘虛而入,落得個倉皇逃離的下場。這時的李隆基有機會和安祿山率領的叛軍一戰,卻在危難關頭怕死,選擇拋下老百姓一走了之,最終失去了民心,也失去了自己的皇位。不知道晚年的李隆基回憶起這些的時候,心中到底是怎麼想的,他是否還在為曾經的行為感到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