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曆史,352次重大疫情,中醫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大大小小瘟疫不斷,有史可考的疫情從公元前243年到公元1911年,在這

2154年裡,中國發生重大疫情共352次。其中,秦漢34次,三國8次,兩晉24次,南北朝16次,隋唐22次,宋金70次,元朝24次,明朝34次,清朝115次;平均6.1年發生一次大疫情,後期頻率更快,到了清朝,是2.3年

數千年曆史,352次重大疫情,中醫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說文解字》:“疫,民皆疾也。”《素問遺篇·刺法論》也稱:“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南陽活人書》:“問:一歲之中,長幼疾狀多相似?答曰:此名溫疫也。四時皆有不正之氣,春夏亦有寒清時,秋冬或有暄暑時,人感疫厲之氣,故一歲之中,病無長少,率相似者。”可見,古人已經意識到,瘟疫是具有較強傳染性、並且症狀類似的一類疾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後,2月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與國家中醫

數千年曆史,352次重大疫情,中醫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藥管理局聯合發佈了《關於推薦在中西醫結合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湯”的通知》(國中醫藥辦醫政函[2020]22號)。通知中介紹的清肺排毒湯是由中醫經典方劑中的麻杏石甘湯、射干麻黃湯、小柴胡湯、五苓散為主組合而成。具體組成為:麻黃9克,炙甘草6克,杏仁9克,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克,澤瀉9克,豬苓9克,白朮9克,茯苓15克,柴胡16克,黃芩6克,姜半夏9克,生薑9克,紫菀9克、款冬花9克,射干9克,細辛6克,山藥12克,枳實6克,陳皮6克,藿香9克。

數千年曆史,352次重大疫情,中醫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清肺排毒湯中包含的四方皆出自《傷寒雜病論》。該書為東漢名醫張仲景所著,開創了中醫學辨證論治的先河,後人整理成為《傷寒論》《金匱要略》兩本書。《傷寒論·序》中寫道:“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 《肘後備急方》稱:“傷寒、時氣、溫疫三名同一種耳,而源本小異……又貴聖雅言總名傷寒。”結合張仲景描述,我們可以知道,其所謂的“傷寒”與後世所稱“瘟疫”是一回事。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著成《傷寒雜病論》,其動機來自於其家族200多人中多死於傷寒病。所以仲景之方,靈活化裁,用法得當,當是可治傷寒(瘟疫)的良方。

數千年曆史,352次重大疫情,中醫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傷寒雜病論》問世後,經過兩千多年的重複實踐,後世相繼有700多種圍繞該書的著作問世,歷代實踐無不證明其正確性,該書中記載的方子被尊為 “經方”,作者張仲景

被尊為“醫聖”。在國外,例如日本稱中藥為“漢方”,應用的主要是該書中的方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