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两山战役”,我军18个炮营的火力方阵让越军崩溃

1984年4月28日发动的老山战役,不光收复了包括老山主峰、松毛岭在内的老山地区,还在4月30日和5月15日分别收复了者阴山和八里河东山。

1984年的“两山战役”,我军18个炮营的火力方阵让越军崩溃

战场地图

4月28日,昆明军区14军40师118团队在炮火的掩护下,打响了老山拔点作战的第一枪。经过三次冲锋,118团的战士们最终拿下了主峰。4月28日至30日,40师119团奋战松毛岭。之后越军疯狂反扑该地区,但都被歼灭。至此,老山得以收复。

4月30日,11军31师发起对者阴山的全面进攻。31师以不到百人伤亡的代价全歼者阴山上一千多的越军,续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战场上“以少胜多”的神话。5月15日,14军41师收复八里河东山。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驻守文山州的部队为昆明军区第14军42师。该师驻扎文山期间,为打击越军在我边境的嚣张气焰,先后进行了罗家坪山、扣林山的拔点作战。

1984年的“两山战役”,我军18个炮营的火力方阵让越军崩溃

我军出发阵地

从1984年1月,40师全师上下便开展了紧锣密鼓的准备活动。以师长刘昌友、政委陈培忠和参谋长王继堂为领导的师党委连续召开了8次作战会议,最终确定了118团进攻老山、119团进攻松毛岭的草案。

草案如下:

以2个步兵团另一个步兵营为第一梯队,1个步兵团为第二梯队,以一个步兵团欠2个步兵营为师前运、后送部队,对老山和662.6高地同时攻击。分别沿81号高地、1072高地、老山方向时时主攻。沿45号、48号高地方向实施助攻。沿101号、114号、116号高地方向实施主攻。

沿128号、119号高地方向实施助攻。采用隐蔽接敌、秘密穿插、边打边插、先围后纤、翼侧突破、向心攻击、边打边剿的战术手段,先后攻占老山、敌营部、662.6高地,而后分割、围纤残敌,改造工事,组织防御。

越军这边,早在老山地区的各边界骑线点和高地构筑了以钢筋混凝土工事为骨干、土木质野战工事相机和的支撑点式坚固环形防御体系,由越2军区313师防守。

1984年的“两山战役”,我军18个炮营的火力方阵让越军崩溃

我军开始集结

其防御正面西起1705.2高地,东至马黄坪,南纵深至越南河江省。以老山、八里河东山诸高地夹峙的河谷为主要防御方向,组成2个梯队,形成梯次防御。

其中,第一梯队122团1、2营和3营一部,担负老山、662.6高地和清水河地区的防御,226团4营、5营担负八里河东山、汉阳地区的防御;第二梯队14团为师预备队,部署在朗鲁地区,炮兵457团部署在郎首地区,加强预备炮兵军区直属炮兵168旅4营部署在朗沙桥附近。此外,在北光地区还部署有314师,作为老山方向的战役预备部队。

战斗第一阶段:我军炮火预备

我军首先炮击,我军以炮兵为头阵,对老山地区进行炮击作战。之前驻扎在砚山县的炮兵第4师同40师炮兵团一道,组成了一个18个炮兵营、400余门火炮的方阵。

1984年的“两山战役”,我军18个炮营的火力方阵让越军崩溃

大口径榴弹炮够敌人喝一壶的

从4月2日到27日,历时整整二十六天的炮击,打得越军苦不堪言。几十万发炮弹落到越军的阵地、指挥所、仓库等地。据统计,这段时期我边防部队集中炮火先后对越军1600个重要目标进行猛烈的火力突击。

到27日止,历时二十六天的第一阶段作战行动结束。通过持续的炮击与反炮击作战,我军共摧毁了越军400多个目标。敌人18门火炮和900多名官兵在火炮中消失殆尽。全线炮击不仅强有力地震撼和打击了越军,还为收复老山地区和者阴山地区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并成功地掩护了我军进驻老山地区。

此时驻守老山主峰和松毛岭高地的敌人,是越军313师122团步兵第1营、2营,驻守地为松毛岭。这两个营配备有强大火力,拥有105重炮群,82、60迫击炮,高射机枪,狙击步枪,周围山区还布满地雷。老山地区气候极为恶劣,属于雨林气候,海拔也比较高,同时多为原始森林覆盖,不利于我军作战。

4月26日开始,40师的118团、119团多达一万六千多人的部队在火炮的掩护下,秘密潜入老山地区,并完成了战略部署。时盘踞在老山地区的越南守军并无发现任何异常。118团的三个营根据各自的原定计划,先由一营完成战地穿插,二营、三营再进行突击。

一营负责的穿插工作,需要在夜间进行。4月27日19时30分,夜幕四合,一营的战士们却开始了隐蔽的穿插。他们需要在四道山脊和冲沟之间穿梭,在越军的防线缝隙中游走,并从敌人后方阵地进行偷袭,以切断越军后路。老山地区有越军防守的高地14个,而一营负责进攻的就达到了8个。

1984年的“两山战役”,我军18个炮营的火力方阵让越军崩溃

一营誓师大会

森林伸手不见五指,加之树叶繁茂。站前营里召开军事民主会时,教导员陆豪提议,每个战士钢盔后面涂上两颗黄豆大的磷点,这样就能保证队伍的正常行进。但地形复杂多样的老山,本就因为其险要的地形地势和易守难攻的战略位置被越军所青。一营的夜间穿插,在未遭遇炮击时就有战士不小心摔伤。

不幸的是,一营的穿插计划被越军猜中。战后,从缴获的越军一份布防图上得知,一营穿插的路线,恰恰是敌人火炮准备的重点。因此,一营战士遭到了敌人无情的炮击,并在战场上被分割成几路小队,损失惨重。失去联系的战士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们他们自动结合,孤胆作战,哪有敌人就往哪里冲,正因为一营的视死如归,才更强烈地激发起二营、三营的怒火,鼓舞了黎明时冲击老山主峰的战士们。

1984年4月28日5时56分,老山拔点作战打响。打响战斗第一枪的,是配合118团进攻的军炮团。该团团长吕正刚说,光28日黎明时分,军炮团共4个营发射了1300多发炮弹,。

6时30分,我炮火袭击一结束,二营、三营的战士们斗志昂扬,迅速发起突击。118团的三个营根据各自的原定计划对老山主峰进行了持续7个小时的老山主峰争夺战。


1984年的“两山战役”,我军18个炮营的火力方阵让越军崩溃

我军冲锋的战士


战斗第二阶段:进攻老山右翼

担任从老山西侧进攻的二营,以五连为攻打老山主峰的突击连。该连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的连队,诞生于抗日烽火中。五连在连长张大权的带领下,勇于挑起这个重担,并在战前全连发誓,就算战斗到只剩最后一个人,也要把“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奖旗插到老山主峰上。

五连来到21号高地前,遇到一片雷场。而在老山的丛林中,坡陡林密,现代化的扫雷武器发挥不了半点作用。九班班长韩跃奎,为了不贻误战机,只身滚入雷场,让战士沿着他身体探过的地方前进,韩跃奎英勇牺牲。

五连在张大权的带领下,沿着韩跃奎开辟的安全路线挺近老山主峰,但被守敌集中火力压制。此时的老山主峰,已是在敌手中盘算经营五年的核心阵地。这五年的静心设防,早己让主峰形成了强大的火力配备,并设有无数暗堡、兵壕、铁丝网。

8时24分,五连三次冲上主峰,均被被炮火轰下,根本立不了足。营长李先文当机立断,命令四连参战,并发动第四轮进攻,亦攻之不下。而此时攻打50号高地的六连,也遭到火力压制,毫无进展。

从老山东侧进攻的三营,在炮火准备中排除了地雷,炸毁了敌铁丝网。冲击发起后,8连一马当先,在15分钟内攻占了56号高地,接着向老山东侧的敌核心阵地54号高地攻击。54号高地东南侧和北侧阵地上的敌人同时向八连猛烈射击,敌炮火也疯狂拦阻。

1984年的“两山战役”,我军18个炮营的火力方阵让越军崩溃

越军疯狂反扑

8连占领54号高地后,敌人趁他们立足未稳,从北侧和西侧阵地拼命射击和反扑,连队伤亡增大。九连向50号高地进攻,开始进展顺利,但冲到58号和57号高地之间时,遇到敌炮火封锁。该连四班班长史光柱,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迅速指挥战士散开队形,沉着观察,接着用火箭筒消灭了一个暗火力点,随后和三排一起经过激战占领了57号高地。

战争陷入胶着状态。118团分析了当前情况,决定重新调整部署,加快进攻速度,围歼老山主峰之敌。10时10分,我炮兵向50号高地进行五分钟火力急袭。8连攻占54号高地,七连从该高地东南侧加入战斗。10时15分,5连、4连、7连、6连、9连分别围歼老山主峰和50号高地之敌。10时50分全歼老山主峰守敌,11时50分攻占50号高地,随即转入清剿。

最终,3营经过7小时激烈战斗,先后攻占了56、54、57号高地。在友邻的密切配合下,攻占了59号高地。毙越军117名,俘3名。三营伤122人,亡37人。

2营先后攻占21、52、45、46号和1072高地,全歼50号高地和老山主峰之越军。毙103名,俘2名。二营伤83人,亡34人。战后,该营荣立集体一等功,被授予“老山英雄营”称号。

战斗第三阶段:进攻松毛岭

松毛岭位于距离老山主峰不远的地方,是老山地区视野较为开阔的高地。同时也是越军在老山地区的“大本营”。拔占松毛岭,对于拿下老山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4月27日21点,在平寨集结待命了一个多月的119团部队奉命摸黑出发。119团作为老山作战左翼进攻部队,配合118团一道,在1984年4月28日5时56分进攻松毛岭。

1984年的“两山战役”,我军18个炮营的火力方阵让越军崩溃

松毛岭位置十分关键

6时30分,119团步兵发起进攻,仅9分钟便攻占662.6高地,一小时后完全攻占了松毛岭。4月30日向那拉之敌发起进攻,经过三天激烈战斗全歼防守之敌,于5月1日转入防御。

松毛岭大战关系到战争的整体走向,我方在松毛岭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41师122团专门负责进攻松毛岭,全团做了具体分工。122团3营负责攻歼那拉地区守敌。4月29日9时,122团3营在124号高地北侧一线展开占领冲击出发阵地,17时先后攻占262、146号高地。122团8、9连18时投入战斗。8连1、2排在147号高地西南侧占领冲击出发阵地,在应火力掩护下攻占了147、145号高地。9连从126号高地北侧推进,冲击中连长刘海杰中弹负伤不下火线,仍坚持指挥战斗,18时45分前,该连连克148、172、153、151号及那拉高地。30日,从7时30分开始,122团3营连续向敌攻击,10时前先后攻点255、166、227、149、150、169号高地。122团8连在147号高地东侧展开,8时10分功克168号高地,12时45分功克156、167松毛岭东侧小山。

1984年的“两山战役”,我军18个炮营的火力方阵让越军崩溃

战前的越军

进攻战斗到此全部结束。我团历时3天的进攻战斗,全部攻占662.6高地地区和那拉地区诸高地,“共毙敌280名,俘敌7名,缴获轻重机关枪及冲锋枪111挺、40火箭筒11具、火炮13门、高机两挺、各种抢单14.7千余发、炮弹25300余发、手榴弹7500余枚及军用物资一批。我阵亡95名,伤244名。

战斗第四阶段:收复者阴山、八里河东山

40师攻打老山的同时,第11军31师进攻者阴山。5月15日,又收复八里河东山,至此,越军占领的陆地边境领土全部被我军收回。

阴山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杨万乡中越边境9号界碑地区,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主峰为1250高地,是重要的边界骑线点。者阴山地区各高地比高均在300至700米之间,坡度为30至65度,山势北陡南缓。占据者阴山,可向北望云南杨万乡以北15公里外的地区,向南能清晰可见越南通向河江省的重要公路。正因如此,1979年中国撤军之后,越军乘机侵占了者阴山并控制了诸多高地的骑线点,时常向中国境内开枪开炮进行挑衅,并派出特工袭扰。

执行收复者阴山作战任务的是昆明军区11军31师。该师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11纵31旅,是曾经跟着刘邓大车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部队之一建国后,该部队常驻于西南,曾经参加过四川西部的平叛作战。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31师主要在越南莱州方向进行主攻。作战期间,该师强袭巴沙山口,并攻占了封土县城。

5月15日,41师122团在上级炮兵火力的支援下,运用秘密接敌、突然勇攻、边打边插、速成战速决的战术,仅仅一个小时,就收复了八里河东山。

1984年的“两山战役”,我军18个炮营的火力方阵让越军崩溃

我军俘获的越军

战斗第五阶段:抵御敌人疯狂反扑

1984年4月28日至5月15日,我军先后收复了老山、者阴山和八里河东山被地区,并迅速转入战略防御阶段。在战略防御阶段,我军在骑线一侧控制了前沿阵地,以此设防,并作为军事缓冲区。此举既是为了确保骑线地区的安全,又对越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压力。老山主峰海拔较高,越军对攻占此地心存忌惮。而隔壁的松毛岭,一来海拔适中,二来曾是越军313师122团驻守老山地区的大本营,就此丢失,越军很难咽下这口气。

1984年6月,老山地区毫无悬念收归我军手中。越军第二军区紧急召开了三次军事会议。因三次会议地点都在越南北部河宣省北光县,因此也称三次“北光会议”。第一次“北光会议”后,越军吸取战败教训,决定于6月11日向老山和八里河东山进行反击作战,规模为两个团,但均被我军击退。

1984年的“两山战役”,我军18个炮营的火力方阵让越军崩溃

越军反扑

越军多次反扑无效,后在苏军顾问的参与下,越军于1984年7月12日,又在北光县召开会议,以图夺回丢失的阵地。

这是第二次“北光会议”,会议制定了一个名为“北光计划”的行动。行动具体内容为:越军用一个师的兵力,继续在老山、松毛岭、八里河东山方向发动进攻,其主要进攻方向在老山及松毛岭方向。

这便是老山战役中著名的“7•12”大战。

越军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于7月11日夜集结了368炮旅、168炮旅由浅到深准备实施炮火支援,此外还有越军四个师的火炮团随时待命;步兵方面,越军还派出了五个步兵团和一个特工团,打算炮、兵并用,乘夜秘密潜入老山地区前沿,从四个方向对中国军队阵地发起加强师规模进攻。

越南方面的战术是:企图釆取正面突破、两翼牵制、向心攻击,偷袭加强攻手段在那拉地区打开突破口,尔后依托既得阵地,逐点夺取,逐次占领老山地区各阵地。

越军发起进攻,这次打敌反扑的作战,依然是先用炮火攻击敌寇。我军的第一轮炮击就打得敌人死伤惨重,越军两个营长在刚开始的炮击中就阵亡了。

越军不顾炮火造成的惨痛代价,执意按照原定作战计划向松毛岭上的各个高地进行报复式进攻。这些进攻共发起了几十次,规模分别为排、连、营、团不等,均被我军击退。

7月12日凌晨4时许,越军以一个营和一个特工连的规模袭击142高地,该高地由119团3排驻守。代理排长李海欣率领3排战士迅速投入战斗。因敌我实力悬殊过大,加之火炮支援不足,3排节节败退,越军短暂获得胜利。

当日13点,炮弹运到。炮兵团将全部的火力全部集中在被越军短暂驻守的142高地上。此时,119团用一个排的兵力顺着火力往上冲锋,142高地又被我军占领。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3排战士和友军终于打退了越军的进攻。其中额15名勇士毙敌104名,人人立下战功。3名战士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这个高地后来以其排长名字命名为“李海欣高地”。

七连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巩固了拔点作战的胜利,守住了阵地。七连被授予“老山防御英雄连”的称号。

“7•12大战”不仅我军步兵打得英勇顽强,我军炮兵的火力制胜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天就打了3万发炮弹。越军的意志、战术在我军炮兵狂风暴雨般的打击下彻底崩溃3越军加强师级规模的进攻至12日夜就被我军彻底打垮。松毛岭真正成了越军的“伤心岭”。

据从越军电台通信中截获,仅“7*12”的松毛岭大战,越军356师的伤亡数就达到了2000人左右,其中阵亡600多人,316师174团伤亡近千,其中阵亡200多人,3个步兵团全部打残。另外,312师141团阵亡也有200多人,可见越军损失之惨重。

在1984年的“两山战役”以及之后的战斗中,14军、11军参战部队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强大的炮兵火力让越军明白了大规模进攻将无济于事,只能带来更大的伤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