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真的“功蓋三分國”嗎?

老羅閱讀課57 | 諸葛亮真的“功蓋三分國”嗎?


老羅閱讀課57 | 諸葛亮真的“功蓋三分國”嗎?

文 \\ 羅巨浪


兒子,關羽丟失失荊州這個戰略要地,另一個結拜兄弟張飛也在準備為關羽報仇的過程中被部將殺害——唉,張飛也是個暴脾氣啊,犯了跟關羽一樣的錯:命令部將三天之類必須準備10萬套盔甲,否則殺頭,結果被部將趁他醉酒臥床時殺死了——,種種窩心事兒,讓劉備忘記了孫劉聯盟的重要性,決定和吳國徹底翻臉,幹他一仗!

老羅閱讀課57 | 諸葛亮真的“功蓋三分國”嗎?

公元221年,劉備舉全蜀國之力征集40萬大軍攻打吳國,駐紮在夷陵(現在的湖北宜昌)這個地方的山林裡。劉備的軍營一座連接一座,綿延很遠,顯得非常威風!此時,東吳呂蒙病死,陸遜正式接替大都督之位。陸遜找準機會,在劉備駐紮之地放火燒山。山裡多少樹木啊,那火勢怎麼撲滅得了?火燒連營,陸遜大勝,蜀國慘敗,劉備逃到我們重慶的白帝城後也氣病而死。本來蜀國就是三國中最弱的,這下就更一蹶不振了……

兒子,這就是三國三大戰中的最後一戰:夷陵之戰。從夷陵之戰開始,分裂的三國逐漸打破僵持狀態,走向統一。你發現沒有,決定三國格局的三大戰,居然就是三把大火!

老羅閱讀課57 | 諸葛亮真的“功蓋三分國”嗎?

說到夷陵之戰,唐朝大詩人杜甫曾經在一首緬懷諸葛亮的詩《八陣圖》中寫過: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兒子,八陣圖傳說是諸葛亮在江邊用石頭布下的一個陣,傳說諸葛亮用它困住追趕劉備的陸遜大軍。這首詩說,諸葛亮讓最弱小的劉備成為三足鼎立之一,他的功勞超過三國時候所有的人,而佈下八陣圖更是讓他享有崇高名聲。可是啊,令人遺憾——兒子,“恨”可不是現在理解的痛恨,而是遺憾的意思——的是,劉備不聽取諸葛亮的意見,帶著軍隊想要吞滅吳國,結果失算了,自己在夷陵之戰中被打敗,導致諸葛亮輔助劉備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也不能實現,只剩下滾滾長江邊當年佈陣的石頭還在那裡……

老羅閱讀課57 | 諸葛亮真的“功蓋三分國”嗎?

兒子,諸葛亮在我們古代中國人心目中地位很高,人們不但認為他是智慧的化身,而且很佩服他輔助劉備和劉備兒子劉禪的忠心。杜甫就是諸葛亮的超級粉絲,他寫了很多歌詠諸葛亮的詩歌。不過,諸葛亮是不是真的“功蓋三分國”,超過曹操、周瑜等所有人,你不必和杜甫較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