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城武器篇:最終章上,銀黑雙翼下的五殺手之三

聖城武器篇之由來:

武俠之江湖,能人異士無數,兵器無數: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眾之所長大相徑庭。

聖城之群俠,有不動如山者,有動如脫兔者;有攻即摧枯拉朽者,有守則無懈可擊者……俠之群相千姿百態。

若以兵器論聖城群俠,豈不別有一番風味。我有三寸拙劣筆,寫它十年江湖路。

聖城武器篇:最終章上,銀黑雙翼下的五殺手之三

本篇人物:五殺手——肖恩埃利奧特、埃弗里約翰遜、布魯斯鮑文&科懷倫納德、馬特邦納、鮑里斯迪奧。(我想你也注意到他們是幾個人了)

前言:五殺手可以是六個人,也許不止於六個人

此前,我在《聖城武器篇》分別寫了帕克、馬努、鄧肯和羅賓遜,並將他們每個人都比作了一種武器。但是在最終章,我決定要寫六個人。至於為什麼取名為是“五殺手”呢?因為五殺手寫的不是人,是五種元素。從六個人身上找到的五種元素,代表聖城氣質的五種元素。

所以,五殺手可以是六個人,也許不止於六個人。當然,我還是要依例寫五種武器。因為篇幅問題,可能要分兩篇文章。

開天的斧:漸忘拓荒之旅的辛酸

盤古開天闢地,最後化作江河山川。一柄開天的斧,融進了拓荒路上所有的辛酸。

聖城武器篇:最終章上,銀黑雙翼下的五殺手之三

肖恩埃利奧特是馬刺隊史少有的高順位選秀——1989年的探花郎。

84年的那個探花幾乎包攬了球場上一切和傳奇相關的東西;而埃里奧特的傳奇經歷則更多來自於一段悲傷的故事,一場疾病以及一個“腎鬥士”的稱號。

埃利奧特的賽場表現並不傳奇,只能說勉強合格。生涯前四年,他從場均10分到15.9分到16.3分,再到17.2分。期間入選了一次全明星。

隨後,是與疾病的抗爭。

聖城武器篇:最終章上,銀黑雙翼下的五殺手之三

埃利奧特生涯第5年被交易到活塞,並開始了和腎病的對抗。在汽車城,埃里奧特場均得分降至12.1分。底特律人因為無法忍受,於是埃利奧特又被送回了馬刺。

回到馬刺的第一年,埃利奧特場均18.1分,三分命中率41.1%,場均命中率1.7個三分球。轉型迅速,從一個極少投三分的球員,變成了一個優異的外線投手(他的三分還在99年季後賽拯救了球隊)。

埃利奧特在抗爭中不斷成功,如96年打出生涯新高的場均20分;或者失敗,如97、98年傷病纏身,場均甚至低至9.3分。不管如何,他總是不斷地在抗爭,無論失敗與否。

聖城武器篇:最終章上,銀黑雙翼下的五殺手之三

99年是埃利奧特最後的輝煌,他常規賽場均11.2分,是球隊第三得分手;季後賽11.9分,依然能在一些比賽裡拯救球隊。西部決賽對開拓者的第二場,埃利奧特三分7中6,砍下22分,並命中決定比賽勝負的三分球,幫助球隊一分險勝。

99年以後,埃利奧特換腎,繼續打球,然後退役。直至他的最後一場比賽,我們無不充滿敬意。

在與腎病的抗爭上,埃利奧特是一個拓荒者,也是一個鬥士。

埃利奧特這把開天之斧,象徵著聖城開拓與鬥爭的元素。

四楞鐧:矮小的身材背後,是高大的聲望

鐧,長而無刃,有稜突出,是個性鮮明的兵器。

鐧,是為短兵,從來配角,多搭配長兵器使用。

聖城武器篇:最終章上,銀黑雙翼下的五殺手之三

埃弗里約翰遜是落選秀,不是全明星,也從來不是哪支球隊的核心。他的作用,往往要伴隨著另一個核心級球員。正如鐧很少成為主兵器一樣,埃弗里約翰遜只是個副手。

當埃弗里約翰遜站在更衣室裡,瘦小的小將軍站在高大的海軍上將身邊,就像巍峨的高山旁邊,堆著的一個小土堆,毫不起眼。誰又會放著巍峨的大山不管,偏偏要去看小土堆呢?

答案是馬刺的所有人。他們彷彿看不見那座大山,眼裡盡是矮小的土堆,深色拉長的影子。因為埃弗里約翰遜內心有一團火,和太陽一樣炙熱的火。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土堆的影子,最終印在了巍峨的高山上。

聖城武器篇:最終章上,銀黑雙翼下的五殺手之三

海軍上將向來謙和、平淡如水;小將軍永遠炙熱,甚至燙手,激情似火。

溫吞有溫吞的好處,暴躁有暴躁的優點。在情緒推動的一面,激情的演講遠比平淡的訴說更直擊人心。

更重要的是,埃弗里約翰遜是個不折不扣的實踐者,當他鼓舞隊友拿起鬥志的時候,他往往是衝在最前面的一個。

聖城武器篇:最終章上,銀黑雙翼下的五殺手之三

1998年季後賽首輪第四場,當太陽開始頻頻夾擊雙塔,埃弗里約翰遜順手扛起了進攻大旗,自然到他彷彿就是個天生的得分手,他不斷突擊,帶著與生俱來的自信,

交出一份15投11中、12次站在罰球線上、單場30分7助攻1失誤的完美答卷。與之敵對的基德和納什,合計29投8中。

埃弗里約翰遜的30分,背後是一個場均最高只有13分的賽季,一個常規賽單場最高只有29分的組織後衛。

聖城武器篇:最終章上,銀黑雙翼下的五殺手之三

“他是一個被低估的策動者,他掌控的不僅僅是球隊的進攻,而且是所有隊友的情緒。”

這就是埃弗里約翰遜,一個慷概激昂、直來直去、勇敢堅毅的領袖;一個持鐧衝鋒,強橫勇敢的戰士。

鐧,多為騎兵攜帶,有著破甲的作用,一鐧掃過,剛猛強橫,是為勇敢;鐧多被賜予忠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是為權威。

小將軍約翰遜是四楞鐧,象徵著一種糅雜了威望、激情、堅毅和勇敢四種氣質的元素。

弓與盾:堅韌頑強並不體面,但可以贏得勝利

布魯斯鮑文,如果你已經對他的黑歷史耳熟能詳——場下不斷的小動作,黑腳、拉人、推人……那麼不妨再瞭解一下這背後的原因。

聖城武器篇:最終章上,銀黑雙翼下的五殺手之三

對於布魯斯鮑文,對於一個落選秀來說,他所求的不過是四個字——留在場上。天賦異稟者,不用你主動,球隊也會推著你上位,用各種把戲帶動你的積極性。而一個天賦平平、資質很差的落後秀,能留在場上的唯一原因,就是拼命。有的人靠拼命扔三分留在場上,有人靠拼命搶籃板留在場上,而布魯斯鮑文,只有依靠死纏爛打的防守。

帕特萊利太清楚一個角色球員要怎麼才能留在場上了,在他的指導下,鮑文的防守功力日益精進,並以此站上了首發。然後,馬刺找到了鮑文,他在聖安東尼奧一呆就是8年。

這8年裡,4個一防,2個二防以及3個總冠軍。

聖城武器篇:最終章上,銀黑雙翼下的五殺手之三

也就是從那時起,聖安東尼奧總會在外圍安排上一個能拼命的防守人,並最終贏下了四座總冠軍。

大膽猜測一下聖安東尼奧鍾情鮑文的原因,前一年的西部決賽,湖人橫掃馬刺,科比布萊恩特近乎殘暴地砍下33.3分7籃板7助攻,投籃命中率51.4%。嗯,原因會是這個嗎?也許是。

布魯斯鮑文是最早一批的3D球員,完美地詮釋了弓箭與盾牌的搭配。他是聖城的弓與盾,是球場上不折不扣的“大混蛋”,幾乎被所有對手痛恨過。但場下的他卻未必“混蛋”,他熱心公益、擔任解說,時而指導一下年輕球員的防守。

聖城武器篇:最終章上,銀黑雙翼下的五殺手之三

而鮑文最好的繼任者,就是科懷倫納德。與其說是繼任者,不如說是這個位置的進化者。倫納德之於鮑文,已經不單單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他從3D打到了巨星,從奪冠的輔助者打到了冠軍隊伍的領導者。

關於倫納德,並沒有太多可說的。他離我們很近,從喬治希爾的交易,到贏下總決賽FMVP;從拿下最佳防守球員,到入選雙一陣;從離開馬刺到猛龍奪冠,再到快船開闢新時代……倫納德的生涯是一部還沒寫完的傳奇史,只是最後的落筆處,很難回到聖安東尼奧了。

鮑文和倫納德是弓與盾,後者已經是所向披靡、持著盾牌和長劍的榮譽騎士。他們象徵的是聖城堅韌的元素和頑強的作風。

因為篇幅原因,先寫這四人。下一篇再寫剩下兩人以及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