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爪哇人的歷史風土人情


爪哇人。 是印度尼西亞的第一大民族。佔全國人口的42%。祖居地為爪哇島,但由於蘇哈托時期的移民政策。 現已擴散至印度尼西亞全境。原講爪哇語。 以中爪哇方言為官方語言。 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現多講印度尼西亞語。 為由通用於廖內群島。 柔佛和馬六甲海峽的馬來語為基礎所發展的語言。

爪哇族

爪哇人與巽他人。 馬都拉人。 米南卡保人等民族同被歷史學家認為是公元前1000~300年之後移入的具有東亞大陸血統的新馬來人的後裔。據文獻記載,公元2~3世紀時,爪哇人已建立了早期封建制王國,當時與中國已有友好往來。13世紀前後,伊斯蘭教通過來自印度北部的穆斯林商人傳入爪哇各沿海地區。 由於王室貴族的歸信。 印度穆斯林商人同當地居民的通婚。 以及中國穆斯林商人如彭瑞父子的傳教活動。 伊斯蘭教得到廣泛傳播。

語言

主要語言為爪哇語。 但是大雅加達首都特區的爪哇人日常使用印尼語。爪哇語深受梵語影響,有大約10%的詞彙來源於梵語。公元九世紀。 爪哇族在梵文的基礎上創造了古爪哇文。 荷蘭殖民者侵佔印度尼西亞後。 改用拉丁字母。爪哇人十分重視尊卑秩序。 爪哇語有雅語。 中等語和平民語之分。 雅語裡又分成幾種。在爪哇人看來。 不同等級之間用語的選擇和言談方式總是有差別的。 在交談的雙方之間不顯示出社會或家庭方面的地位差別幾乎是不可能的。

爪哇古蹟

瞭解爪哇人的歷史風土人情


印度教是最早傳入爪哇地區的宗教。 爪哇早期的王國均奉印度教為國教。 其宗教文化滲透到爪哇各方各面。印度教在爪哇留下了大量古蹟。 其中最著名的為普蘭巴南神廟。

公元8世紀後期。 蘇門答臘的佛教帝國室利佛逝出兵爪哇。 在馬打藍建立了夏連特拉王國。將大乘密宗佛教奉為國教。這一時期佛教教義廣泛傳播。 佛教文化繁榮。佛教的雕刻及建築藝術達到極高的水平。在爪哇傳教的伊斯蘭傳教士在傳教過程中。 做出了本土化的改變。 容忍和尊重了當地人的習慣法。 包括允許祭祀祖先和印度教諸神。 使伊斯蘭教得以紮根於當地土壤。當時的滿者伯夷帝國存在森嚴的等級制度。 興建大量寺廟。 陵墓。 並收取繁多的宗教稅。 民眾負擔極重。針對於此。 伊斯蘭教宣傳真主面前人人平等。 反對等級制度。 提倡以兄弟情誼對待教胞。 提倡社會的公正和平等。並宣傳每個穆斯林都可以從真主那裡得到一份可以自由使用和買賣的土地。 納稅則以課功為主。15~16世紀,通過傳教活動。 伊斯蘭教在爪哇島迅速傳播。至此伊斯蘭教在爪哇地區徹底將印度教和佛教取而代之。

藝術

瞭解爪哇人的歷史風土人情


印尼最富代表性的音樂是加美蘭音樂。加美蘭。是爪哇語。既指以金屬敲擊樂器為主體的合奏音樂,也指演奏這種音樂的樂隊。一套加美蘭樂器由少則15件,多則3件青銅製品組成。 包括鑼鼓類樂器。 排琴類樂器。 管絃樂器等。加美蘭流行於印尼各個島嶼。 但不同的地區在樂隊編制。演奏風格。 演奏技巧。 以及樂器的形狀與大小及音色等方面往往有某些差異。爪哇的加美蘭由於受宮廷音樂影響。 顯得典雅。 文靜。 音樂柔和細膩。

爪哇舞蹈通常都以加美蘭樂器作為伴奏。 除表現爭議與邪惡鬥爭的舞蹈節奏稍快之外。 一般都節奏悠然緩慢。表演時演員保持半蹲姿勢或挺直姿態。 神情嚴肅。 無喜怒哀樂變化。 演員的感情只靠手腕。 手指的動作和音樂表達。 十分委婉。 細膩。舞蹈的節奏悠然。 典雅。 富有詩意。著名的爪哇舞蹈有斯林比舞和伯達雅舞。 都是宮廷舞蹈。

婚俗

爪哇族的婚禮較為複雜。出嫁的前幾天。 家族中受人尊敬的女性長輩會為新娘全身塗抹香脂。婚禮前一天新娘要坐在鋪滿花瓣的浴室裡洗鮮花澡。 由母親或女性長輩從一個浮滿花瓣的水罐裡舀水澆在新娘身上。 象徵靈魂得到潔淨。沐浴之後由德高望重的婦人把罐子摔碎。 然後開始為新娘盛裝打扮。婚禮這天新郎由人陪同來到岳父家,經過精心打扮後與新娘在大廳見面。兩人首先互贈蔞葉包。 隨後新娘的家人會在新郎面前擺放一個銀盤。 盤中放一個生雞蛋。 新郎要當眾赤腳踩破它。 表示永遠忠於新娘。 哪怕粉身碎骨也不變心。隨後新娘面帶笑容端水跪地為新郎洗腳以表達感激和服從。接著新郎新娘雙雙往地上拋灑黃米以此象徵婚後美滿幸福。之後二人攜手進入新房在新人席上就座。婚宴開始後新郎新娘共食一盤黃米飯並互喂對方。宴罷新娘從手巾包裡向客人丟擲喜錢。在爪哇族穆斯林婚禮上誦讀古蘭經是必不可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