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到任的第二任福建总督,康熙明知其冤枉为什么还要杀了他?

提到福建总督,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范承谟、姚启圣;但是在他们之前,有一位福建总督却没有到任,之后却升任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因反对鳌拜圈地,而惨遭冤杀的大清功臣朱昌祚。

幼年时期的朱昌祚:惨遭清军俘获出关

天启七年(1627)朱昌祚出生山东高唐。父亲朱美先早年弃学从商,当地有名的富豪,朱昌祚打小衣食无忧。可天有不测风云,明朝末年,东北女真的崛起,严重威胁着大明朝的统治。

崇祯年间,关内各地起义军四起。崇祯十一年,皇太极派清军入关,袭扰京畿各地,山东各州县惨遭掳掠,年仅11岁的朱昌祚,被清军俘获,一路遭受非人虐待,被带到了关外。

没有到任的第二任福建总督,康熙明知其冤枉为什么还要杀了他?

沦为清军奴隶的朱昌祚,坚强的生存了下来,不久被编入汉军镶白旗。六年后,朱昌祚从龙入关,从此成为顺治帝的近臣,备受重视。不久,朱昌祚凭借幼年记忆回到家乡,探望了恍如隔世的父亲。

巡抚浙江,爱民如子

顺治九年,25岁的朱昌祚升任宗人府启心郎。启心郎是清初年间,为了解决满族大臣不熟悉汉语二设立得临时官位,负责满汉大臣议事的翻译工作,本是一个五品小官儿。朱昌祚出任启心郎后,该职位被顺治提升到二品,一下子与各部侍郎同衔,可见此时的朱昌祚非常受顺治帝的赏识和器重。

没有到任的第二任福建总督,康熙明知其冤枉为什么还要杀了他?

顺治十八年,34岁的朱昌祚外放浙江巡抚,从此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此时的浙江正遭受南明郑成功的不断袭扰,朝廷招降不成后,对沿海地区在禁海令基础上又实行了迁海令。

  • 经历过生离死别的朱昌祚更加珍视生命、爱民如子。

朱昌祚到任后,面对流离失所的浙江百姓,让他不由想起自己幼年的遭遇,下定决心一定要妥善安置内迁百姓。他亲自到沿海查访迁海实情,对内迁百姓每人补偿十亩耕地,并减免三年皇粮。

同时责令地方官,按照每四户迁民发放一头耕牛,并派发银两,以助迁民修建房屋、购买农具,快速恢复生产。朱昌祚还下令免除了当地百姓的徭役,令百姓专心农业生产。为此,朱昌祚不惜得罪力主各省全面征收赋税徭役的陕西巡抚扈申忠。

  • 为更好落实政策,朱昌祚亲力亲为,深入监督,并铲除贪官污吏,平反冤狱

朱昌祚时不时深入民间,查验安置政策是否得到贯彻执行。对不按照规定执行命令的地方官员予以处罚,并责令其严格执行朝廷的证令,不得肆意改变策略,并惩治了一大批贪官污吏,保证了所有内迁百姓耕有其田,食有其粮。

没有到任的第二任福建总督,康熙明知其冤枉为什么还要杀了他?

针对福建当地因战乱而造成盗匪横行的局面,朱昌祚上疏弹劾剿匪不力的官员,并平反了诸多冤狱,还百姓于安宁。朱昌祚对福建的善后安置,让沿海各省百姓无不称赞。朱昌祚还甚至连许多福建沿海的百姓也因他的惠民政策而投奔浙江。

与鳌拜两度结怨,昔日的功臣含冤而死

清朝初年的浙江,许多文人志士一大部分参加了抗清义军,也有一部分或隐居民间,在南明政权的影响下,大多怀有对清朝的反抗情绪。前任浙江巡抚史纪功,发动文字狱,以此打击持有反清情绪的浙江士子。

  • 因文字狱“明史案”与鳌拜首次结怨

对于这些大多是莫须有的文字狱,朱昌祚以冷处理的方式予以对待。不久湖州庄廷鑨明史案爆发,归安知县吴之荣赴省城亲自揭发。正忙于安置迁民的朱昌祚,对此依旧采取冷处理,将此案暂时压制下来,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没有到任的第二任福建总督,康熙明知其冤枉为什么还要杀了他?

吴之荣见朱昌祚对此案不予重视,随即又赴京上告。而后,在鳌拜干预下,“明史案”最终牵涉千余人,被处死者达近百人,而朱昌祚也因此被以“玩忽职守”罪革职查办。不久便又官复原职,继续处理浙江迁界禁海的善后工作,但他和鳌拜从此结怨,埋下了日后被冤杀的隐患。

  • 反对鳌拜无理换地,与鳌拜矛盾激化

康熙三年,朱昌祚升任福建总督,康熙念其在浙江善后有功特加封兵部尚书衔,因丁忧未能上任,前任福建总督李率泰只好带病留任。次年六月,朱昌祚被夺情起复,改任他为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朱昌祚曾一度请辞,被康熙拒绝,并责令其立即上任。

康熙五年,鳌拜以八旗内部土地分配不均为由,请求朝廷重新划分各旗土地。鳌拜此举,一方面是为了换回镶黄旗当年被多尔衮强行换走对的好地,另一方面是借此机会,进一步圈占百姓耕地,进一步打击多尔衮余党的势力。

没有到任的第二任福建总督,康熙明知其冤枉为什么还要杀了他?

此时户部尚书苏纳海首先上疏康熙表示反对,但其一己之力无法抗衡权倾朝野的鳌拜。无奈之下,他联合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朱昌祚以及直隶巡抚王登联,亲入田间地头勘验八旗土地,深入了解八旗土地肥薄是否属实,进而核实鳌拜的换地之举是否可行。

  • 为失地百姓请命,再度得罪鳌拜

经过苏纳海三人一个多月实地调查,朱昌祚发现因为换地造成数十万满汉百姓流离失所,无地可耕,已经成熟的庄稼无法收割。而被鳌拜强行划走的土地却大量闲置,无人耕种。一时间京畿附近的百姓怨声载道,诉冤无门。

朱昌祚随即上疏朝廷,力言换地之举绝不可行,向康熙阐明因换地给百姓带来的诸多惨状。随后他与苏纳海、王登连联名上了一道《宜陈圈地疏》,详细阐述了换地的弊端,希望以此能让康熙制止鳌拜的肆意妄为。但正是这道奏疏,给三人带来了杀身之祸。

没有到任的第二任福建总督,康熙明知其冤枉为什么还要杀了他?

鳌拜对三人的如此做法大为不满,因为他们严重侵害了自己的利益,同时让自己报复多尔衮的计划几于失败。恼羞成怒的鳌拜随即决定杀一儆百,以办事不力为借口,将朱昌祚等三人逮入大牢。随后,鳌拜以三人越级干政为由将三人革职,交由刑部严议。

  • 康熙年幼,鳌拜只手遮天,矫诏处死朱昌祚三人

康熙年幼,但内心十分明白鳌拜换地实属不法之举,也清楚朱昌祚三人确实蒙冤。随即召集辅政四大臣商议此案处理方式,希望找机会能替三人开脱,但鳌拜、索尼、遏必隆皆认为换地势在必行,必须从严处置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人。

苏克萨哈向来与鳌拜不合,之前曾力阻鳌拜换地,但鉴于鳌拜的淫威,他只好以沉默表示反对。康熙见状,随即表示不同意对朱昌祚三人从重处罚。但鳌拜一手遮天,把持朝政多年,几天后就私自传旨将朱昌祚三人秘密绞杀,并籍没家产。最终鳌拜换地的阴谋得逞,而朱昌祚三人却含冤而死。

沉冤昭雪,死后哀荣

“原任尚书苏纳海、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以八旗更换地亩事,不顺其意,擅加杀害”—鳌拜三十款大罪之八

康熙八年,鳌拜被康熙设计擒获,当年因“换地事件”而冤死的朱昌祚三人,也因此得以昭雪,并且被列入鳌拜三十款大罪之中。同年,康熙下令裁撤了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并在圣旨中再度表明朱昌祚等人确属,被冤杀,并表示“理应昭雪,以示仁恩”。不久,朱昌祚三人恢复原官,朱昌祚追谥勤愍,赐祭葬,并入祀于直隶、浙江名宦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