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年早逝的清朝詞人納蘭性德

清朝的文化底蘊雖然沒有唐宋那樣源遠流長、才人輩出,但是在這安穩祥和的社會,也不乏出現像龔自珍、納蘭性德、曹雪芹、鄭板橋等才子。接下來,為大家帶來的是滿漢交融、文武兼修的詞人——納蘭性德。

英年早逝的清朝詞人納蘭性德

家庭背景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清朝著名詞人,葉赫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人。家庭出身顯赫,其曾祖父金臺吉是葉赫部首領,姑奶孟古哲哲是皇太極生母。他的父親是康熙朝權臣納蘭明珠,母親是英親王阿濟格家五格格。納蘭性德是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滿洲達貴。

個人簡介

英年早逝的清朝詞人納蘭性德

《康熙秘史》中納蘭性德劇照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徐元文後來官至翰林院掌院學士、文華殿大學士、左都御史,同時也是顧炎武的外甥)。納蘭性德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徐元文的弟弟、殿試探花,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為師。納蘭性德中進士那年,其父明珠也被康熙提拔至相位,任武英殿大學士。

短暫仕途

英年早逝的清朝詞人納蘭性德

穿黃馬褂的御前侍衛

納蘭性德成為進士時年僅二十二歲,此時的康熙比他年長了一歲,均處血氣方剛的年齡段。康熙愛其才,又因納蘭出身顯赫,家族與皇室沾親帶故,故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三等侍衛,不久後晉升為一等侍衛。這是清代侍衛中第一等,品級屬武職正三品。由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眾者充任,掌管廷宿衛以及隨扈皇帝之事。由此可見,這納蘭性德不僅才思靈敏,武技上也不是泛泛之輩,這兩點正是康熙所看重的。他多次隨康熙出巡,還曾奉旨出使梭龍,考察沙俄侵邊情況。

文學造詣

英年早逝的清朝詞人納蘭性德

在納蘭性德中進士之後,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賞識。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寄情詩詞

英年早逝的清朝詞人納蘭性德

康熙十三年,納蘭性德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三年後盧氏因難產去世,納蘭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為《飲水詞》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後人無法超越。納蘭性德二十四歲時將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又著《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9首,合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就享有盛譽,被文人學士高度評價。

英年早逝

天妒英才,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春,納蘭性德抱病,而後一病不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

英年早逝的清朝詞人納蘭性德

假如上天再給他20年,憑藉康熙皇帝的賞識、顯赫的家族背景、個人文武造詣,相信封相拜將那只是時間問題。因為他是文人,寄情于山水,無法專情於政事。或許不會像他父親明珠一樣,專心沉迷於朝政,深陷結黨、參與皇子們奪嫡的活動不能自拔。所以,他不會走到他父親那一步,就連他的弟弟納蘭揆敘後來也擔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左都御史,論個人水平與他哥哥還是差了點。歷史沒有假如,因此,也就沒有所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