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仕途vs生活,我不要 “國家鐵飯碗”!到底為何?(原創)

在那個鳶飛唳天,人人渴望做人上人的時代,24歲入仕的袁枚卻在33歲果斷選擇了激流勇退——辭官,到底為何?

袁枚年少早慧,24歲進士高中,年少有為,他的前途倒也算是一片坦蕩了。只是,入仕九載後,處於“事業上升期”的他很快以贍養老母的理由辭官。孝順自然是一方面,可真的只是如此嗎?

他在《答陶觀察問氣病書》等文章中,提到了自己辭官的真正原因:

袁枚:仕途vs生活,我不要 “國家鐵飯碗”!到底為何?(原創)


其一:“不過臺參耳、迎送耳,為大官做奴耳。”——為官時所做的大部分事情似乎都毫無意義,不過是需要奴顏媚骨,參拜迎送罷了。他不願被世俗喧囂的諂媚捕獵,他要為自己而活!

其二:“每過書肆,如渴驥見泉,身未往而心已赴。”、“一日不讀書,如作負心事。”——案牘勞形,能留給自己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內心負罪感十足。每過書肆,就像乾渴的馬兒見到泉水一樣,心之所向也!

其三:“食作前日味,事作前日調”、“一日復一日,一朝復一朝。”——為官期間就一直重複做著幾件相似的事情,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怎能不顯得單調乏味?如果還繼續做官的話,人生簡直可以一眼望得到盡頭啊!不可,不可也!

袁枚:仕途vs生活,我不要 “國家鐵飯碗”!到底為何?(原創)

袁枚不願將就,不願苟且,嗜書如命,拒絕平庸。

再者,在《俗吏篇》中,他也曾這樣描述自己的為官生活:

“雛孀崽子攔滿道,牽裾各各陳衷腸。但恨長官歸來晚,未知長官未餐飯。……倦極酣眠門又響,失火民呼公速往。”是了,亂政之下,袁枚的為官生涯,雖晉升有望,但事務繁雜,勞心費神,讓他苦不堪言。

也許袁枚骨子裡還是和寶玉一樣的,不那麼喜歡仕途經濟那勞什子物件,卻對詩酒書畫等心嚮往之。

袁枚:仕途vs生活,我不要 “國家鐵飯碗”!到底為何?(原創)

其實聰慧如他,也早早地看透官場汙濁混亂。於是,他將自己逼仄到一方澄澈的心天地裡,不斷地反問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是喧囂嘈亂,稗草肆生的“錦繡”仕途嗎?還是吟風弄月,植竹採菊的詩酒生活?

幾經思慮,他選擇辭去官職,理性退隱,離開那個對其豔羨者大有人在的“國家鐵飯碗”,開始了真正屬於自己的,亦是其人生中極為重要的隨園生活。

是了,當“仕途”和“生活”兩位小女子都朝袁枚嘟起嘴,用各自嬌俏地聲音吵著,撒嬌似的質問袁枚:“你到底更愛誰?”的時候,袁枚果斷拉起了“生活”的手,含情脈脈:“我自然是更愛你了,生活!”

回顧:上一回,我們將提到“袁枚:令人豔羨的早慧青春”

預告:下一回,我們將把目光聚焦到袁枚一生中,最為重要的隨園生活!

袁枚:仕途vs生活,我不要 “國家鐵飯碗”!到底為何?(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