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夫多妻,女性是如何相处的?

黎珑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占据主流。且当时战乱较多,男性多被征召入伍,导致男丁稀少。所以为了传宗接代,繁衍血脉,一夫多妻制便成为了当时的主流。那在当时的一夫多妻制度下,女性是如何相处。是否如电影电视剧中一样为了地位勾心斗角,机关算尽?

一妻多妾

虽然称为一夫多妻制,但古代实行的实际是一夫一妻制,只是允许男方娶许多的妾室。男方一生只会有一位正妻,其他的都是妾室。即使正妻死亡,之后再娶的也不能称为妻子。这是在多年的宗教礼法的规定中形成的。正妻与妾室之间的等级与地位分明。正妻一般是与男方门当户对的家庭,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亲。而妾室又分为良妾与贱妾,良妾一般是正妻的陪嫁丫鬟,地位稍高于贱妾,但相差不大。由此可见妾室与正妻之间的等级地位相差悬殊,妾室是万万不敢与正妻争风吃醋的。

妾与妾

既然妾室因为地位身份等原因不能与正妻争宠,但妾室之间的地位是相对平等的。而在这种情况下妾室的地位就取决于男方对其的宠爱程度。而为了博得丈夫的欢心,妾室们也会使尽浑身解数,讨好丈夫,以求获得更高的地位。

虽说如此,但妾室之间的争宠也仅限于一些家务操办以及服侍丈夫之间的竞争。像电影电视剧中那般的勾心斗角不能说没有,但绝不多见。毕竟妾室们都清楚她们的地位全依赖于丈夫,如果闹得太过,只会让丈夫嫌弃、厌烦,她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得不偿失。

总结

归根结底,一夫一妻制是属于封建时代的产物,当时的环境以及当时的思想制度都决定的女子的地位远远低于男性,她们都是男性的附庸。在这种环境下,女性们大多考虑的都是相夫教子传宗接代等问题,不会将争斗放在首位。电影电视剧的情节绝不多见。而且古代妻子妾室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院落,一般情况下见面的机会都不多,更别说争风吃醋了。


品史知兴


在我小的时候,应该是60年代末期吧,我跟着大人们到一个村里做客,那家的主人就是两个老婆。他的两个老婆当然是从旧社会带过来的,也算是封建制度下遗留的产物。两个老婆相处的都很好,他们睡觉的床我见了,应该是男人睡在中间,大老婆和小老婆分别睡在男人的左右。

但是通过书本记载,旧社会或者说古代时候,一夫多妻制的家庭,那些大户人家,都是一个老婆一间房子,到了晚上男人想去谁那儿就去谁那儿,有点像清宫戏里面皇帝翻牌子,想到哪个妃子了,就去哪个妃子的宫中。没有条件的人家,只能大家挤大通铺了,至于说相处的怎么样,这要看什么样性格人碰到了一块儿。但是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三个女人一台戏,老婆多了也够男人受的,想想并不是好滋味儿,不如就一个老婆,爱有所专,又不麻烦,多好!


把阳光熬成汤


首先,这个问题对于“古代”的跨度和范围有点大,这里回答的内容暂时以秦于公元前221年大一统开始,算到1912年皇帝“让位”,清朝灭亡为止的时间,代称“古代”。

所以除去之前传说的所谓娥皇女英的故事,以及民国时期在“法律”上废除一夫多妻制的话,其实严格来说,古代从本质上来说,根本没有所谓的“多妻”之称,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夫妻加“后宅”的女人们。

当然,这个还是要分时段的,笔者大致从不同时期的“一夫多妻”的说法,去阐述不同时期“多妻”女性的相处。


“战乱而落后”的秦汉

众所周知,秦大一统,算是“公认”的我国后续持续千余年的封建社会的起始,虽“寿命”短暂,但理论上的秦朝是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建国开始算起的。

建国前的约十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期,当时的各国都是相互征伐,战乱不休的,很自然,当时的男性“消耗”是十分惊人的,生育也是十分低下的。

可想而知,在当时的情况下,一般国家来说,可以分开看,贵族当然妻妾成群,但是,当时可谓是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对于妻妾之说,其实都是相对开放的,但是这里有一点,那就是当时的人口本身不多,且战乱的死亡率也高,物质也不丰富,能继续活下去都不容易,怎么会考虑除了娶妻之外的纳女人?

如此,可以说,当时上至贵族,下至平民,一般有娶妻的就已经很满足了,就算多娶、纳几个女人,她们之间也不会有什么所谓的不好相处的地方,毕竟有口饭吃已经不易。

就算在贵族家,也是如此,其实除了正式拜了宗祠娶的夫人(所谓的正妻)之外,其他的女人都是没有地位的,只看男主人的喜好,比如当时很流行的互相赠送“姬妾”正是如此。

到了汉朝时期,由于当时也是经过秦末的战乱而来的,据考,秦时的人口约为2500万左右,而到了西汉建国时,却之余不到1300万人左右,所以之后的休养生息的政策,为中下层的百姓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嫁娶制度,主要为早婚制度。

如《后汉书·灵帝记》有载:

“建宁四年四月癸丑,立贵人宋氏为皇后。”

如此大致可以算出,灵帝于建宁元年即位,年十二,那么其结婚时年十五。由此皇帝为榜样的例子,可以想象上行下效之下,贵族和民间的普遍早婚现象。

现代我们都知道早婚的大问题,女子容易死于生产,所以可以大致推断汉时的所谓“多妻”的状况:

1. 一次娶一位妻子,生产去世,又续娶,为多妻,那么就不存在相处的问题;

2. 一次多位,或者循序渐进纳多位,但是算起来都是十几岁,甚至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日常还要承担很多劳作和家务,能有闲下来的相处时间就不错了,何来矛盾或是比较?所以应该算是友好相处。

当然,还有中上层的贵族,一般当时贵族娶妻一定是娶门当户对的妻子的,一来他们的圈子里,认识的人本就不多,交通又不便,认识女子的机会不多,何况当时遵从儒家学派,所谓父母之命,所以选择范围不大。

如此,妻子对“多妻”的环境天然有所了解和熟悉,就算嫁到夫家,想必也能很好地管理“后宅”,维持友好地相处,何况,于儒家的“复礼”体系的“一夫一妻”之下,除去妻子之外的女人,都只是没有地位的下人(相当于可以随意打杀、买卖的奴隶。)罢了,是没有所谓妾的说法的。

总结起来,此阶段的“多妻”女性们的相处还是很“和平”的,因为当时生存不易,不会有什么很大的龃龉、争端。


相对“和平”的隋唐、宋

由于隋朝也是二世而亡,这里就把隋唐放在一起说。

首先,隋朝的建立是从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而来的,正如以上所总结的,凡是战乱时期,人口锐减的话,百姓生活本不易,娶妻生子等更是相对艰难,所以能娶“多妻”的,一般来说,妻子皆为高门大户、贵族的小姐,大多数从小就生活在“多妻”的氛围里,很自然地就知道如何与其他女性相处,和管理。

而那些后纳来的女子,一般也就起到一个多子多福的作用,地位依旧一般,一般正常百姓家中的真有一个以上的“多妻”,相处起来想必也不会多差,父母之命下娶的妻子,拿的女人,相敬如宾的多,争风吃醋的少,和和气气像亲人一般相处正好。

到了唐时,当时民风开放,流传到现在的正史也好,野史也罢,要知道唐时的公主都是十分彪悍的,可见当时民风之开放,对女子的束缚也相对开放。

而中后期“女户”的建立,可以视为一种“男女平等”的萌芽,虽然实际上可以忽略不计,但由公主开始,到当时举世闻名的“杨贵妃”的传说,上行下效之下,民间女性的地位是提高不少的,且相对严格的婚姻制度也建立下来。

《唐律疏议》有载:

“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婚配。”

说的是严格的几条,诸如良贱不婚、近亲不婚等婚姻制度,以及当时才把纳妾给合法化,但是也有条件,比如生育有孩子的,可以纳为妾,妻子过50不生育的,可以纳妾等等。

而且由于规定女人可以不用守节,以及守孝过后可以再嫁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出当时的嫁娶风气算是十分开放的,可想而知,普遍“多妻”的情况,大多数都是出于自愿,或者女子的“最好”选择,如此,妻妾们的相处自然也不会太差,何况,即使身为看似合法的妾,其实相对整个家庭来说,除了不能任意买卖之外,不比其他女人地位高,如此,还是“一夫一妻”之说。

到了宋,其实除了守节和再嫁之外,大多婚姻制度还是承自唐朝的,但是对于妾的规定到是宽松不少,举个最“著名”的例子:大诗人苏轼,他就是“妻妾成群”的典范,但他却时常喜欢在宴客时,招姬妾起舞、陪侍客人,看上的互相交换、赠送姬妾也是常有的事。

如此,可以看出,其实宋时,妾的地位又降回“下人”的程度,除了可能不用做很多日常劳作之外,和普通奴仆其实差不了多少,由此也可以想象当时“多妻”的相处状况,应该也是相对不错的,毕竟主母妻子有着对“后宅”的生杀大权,士大夫到平民对于三从四德之说,是倍感推崇的,后宅就该妻子管女人。


“开放”的明、清

明朝其实分阶段的,开国时太祖定的规矩是很严格的,也就是必须一夫一妻,妾虽合法,但当时不鼓励,以勤俭为主,连日常的穿戴、房屋的大小形制等等,都有细细的规定,太麻烦,他严苛之下,想必“多妻”的情况较小,即使有,相处起来也还算友好。

随后进渐渐腐朽的中后期,当时奢靡之风越发严重,不但妻妾成群,甚至风气“开放”到收外室、包“相好”、宿私娼等等都呈现一种欣欣向荣之感,可以想象,当时的“多妻”的相处必然大多不好。

毕竟如此风气之下,礼教区别对待,婚姻制度的涣散等等,都造成了连如妻子般的女子的地位都十分低下,如此可以说“多妻”的实际地位都差不多,相对平起平坐之下,争端、矛盾当然尖锐且多了。

清朝时期就更加“开放”,且不说满族、蒙古族本身对贞洁、再嫁等看得不是太重,就说上行下效之下,普通百姓也有样学样,此时就出现了本质上的所谓“平妻”的一种家庭地位排序,但实际上也只不过是一种说辞,对清政府来说,其实妻妾之间按喜好来便好,没有那么多规矩,于是常见于此时的,什么宠妾灭妻,什么妾室扶正,什么娶平妻之类的事件多不胜数。

还一直延续至民国,至现代的港澳台地区的约60岁以上的男性家中,所谓的正妻,姨太什么的,其实就看男人的“宠爱”,没有大小之分,如此也如明朝中后期一般,既然无地位之分,那么天然的争端、矛盾就来了,各家有各家的相处方式吧,但就像是一山不容二虎一般,真的讲爱也好,讲财富也罢,甚至讲感情什么的都好,一旦“平起平坐”了,争端是肯定存在的。


结束语:

所以其实总结起来,以笔者的划分古代的方式分别阐述的推论来说,其实总地来说,古代所谓的“一夫多妻”,女性的相处主要看地位和时代背景,不同时期对女性的要求和地位是不同的,其次不同时期对妻、妾的实际地位是不同的,如此推论相处情况。

女性时代地位普遍低时,妻、妾地位有大差别时,妻妾相处大概率是“友好”的,因为妻子独大,妾和其他女人不敢不从;


女性地位普遍一般时,妻、妾地位没有大的差别时,妻妾的相处大概率就会矛盾凸显,争端不断了,因为一家中地位总有个“高与低”的计较。


长了鹿角的兔子


【新锐历史】为你深入解读:

古代实行一夫多妻,事实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妻四妾”,但是这个也仅限于地位高的人,像平民老百姓大多数都是一夫一妻。

一夫多妻中的多妻,我们也可以简单的分为:正妻、平妻、妾、通房丫头。那么,这么多妻子在一起,他们是怎么相处的呢?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去分析,那就是:

一、妻妾之间的相处。

二、妾与妾之间的相处

三、妻(妾)与通房丫头的相处。

要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相处的,就得先明白他们在一个家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样的地位。

一、古人的一夫多妻。

1、正妻

正妻往往是一个人明媒正娶的第一个妻子,一般指的是最先结婚的妻子。

正妻一般是家庭地位最高的女性,是主母,生的孩子地位也高,是嫡子。一般这类女性,娘家都比较有钱或者是比较有势力。

举个例子:

汉高祖刘邦在与吕雉结婚之前,就与村妇曹氏有染,并生有一子,名刘肥,由刘邦抚养。

当时的史家称曹氏为汉高祖之庶妻或外妇。而吕雉因是刘邦明媒正娶的第一个妻子,故称正妻。

2、平妻

平妻,是一夫多妻制度下的一种亲属称谓,一名以上的正妻称为平妻,即两个都是大老婆,又有对房之称,即与正房对等。

与妾不同的是平妻不需向元配行妾礼,但实际上的地位仍然不及元配,平妻仍然要称元配为大姊。

除了中国古代之外,六世纪前的日本与伊斯兰教的一夫多妻也是平妻制。

3、妾

妾是妻以外另娶的女人,地位低于妻,生的孩子地位也比较低,是庶子。自己的孩子也不称其为母,称姨娘,反而称正妻为母。

当然妾的来源也有多种,由高到低排列为:名门所出的庶女、 平民白丁的女儿、通房丫鬟抬的妾、赤贫之家卖的女儿、戏子妾、妓女妾等等。

前两种是良妾,是在官府里登记了妾书的,是有一定地位的家庭附属成员,算半个主子,相当于平妻,但是在法律上还是妾。后面几种,是妾婢,非常低贱,类似于奴婢。

4、通房丫头

通房丫头,说到底也还是丫头,但是从“通房”二字上可以看出其是地位最高的丫鬟,她的主要职责就是在夜间或则特殊的时刻伺候主人。

当然了为了便于夜间伺候主人,所以往往他们的卧室是与主人的卧室是联通的(就像现在的总统套房)。

说白了就是男主人发泄的工具,地位高于普通丫头,但有时候还不如普通丫头。碰到好的主人,有可能纳为妾,假如碰到冷血的,那就可怜一生,无名无份最后年老色衰而死。

二、妻(平妻)、妾、通房丫头家庭地位。

在我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一个家里只能有一个女主人,那就是妻。

古人娶妻,不仅要求门当户对、八字相合,而且还得三媒六聘,八台大轿从正门抬进门,所谓“明媒正娶”是也。

妻在家里地位尊贵,与丈夫平起平坐,她负责管理家务,统领姬妾婢女,拥有她们的惩罚和管理权。

古人纳妾,就相对简单得多,作为主人的小妾,虽然不是家主人原配妻子,但是,也是经过明媒正娶,办了手续的。

其子嗣虽然是庶子,但也是被家主人承认的子孙后代,她们死后,也是要进祖宗牌坊的。

通房丫头就没有小妾的这些待遇了,她们的存在,只是为了伺候主人,一般通房丫头分婚前和婚后丫头,大部分是很难转正的,所以下场惨的比较多。

比如红楼梦里的平儿妾的身份地位比妻低,虽然算半个女主人,但也就比通房丫头高那么一点点,比如红楼梦里的赵姨娘,平儿就根本不甩她。

三、妻(平妻)、妾、通房丫头是如何相处的?

1、妻妾之间的相处,妻说了算。

古代人大户人家娶妻是用八抬大轿从正门迎进家的,并且妻子也都是门当户对的大户小姐,而妾却是被人从小门给送进去的。

从进门的方式就能看出来妾的地位是无法与妻子相比的。而进了门的妾若是被家主喜欢还好,起码有家主护着,日子也不会难过到哪里去。

而那些不被家主喜欢的妾就不同了,一家之主都不喜欢,那么当家主母更不会把她当人看了,欺辱打压这种事就是日常最寻常的了。

举个例子:

刘邦因为宠妾而忽略与他一起奋斗的吕后,甚至在戚夫人的吹捧下想要换掉太子,就是这一做法彻底激怒了吕后,也将戚夫人彻底送上了地狱。在刘邦死后,吕后就成为了天下最高贵的女子,而戚夫人就是她立下威信的第一个刀下魂。吕后将戚夫人生生做成了人彘,并且弄死了戚夫人的儿子。

2、妾与妾之间只有表面和谐。

一般情况下,妻妾之间关系表面上还是和谐的,私底下怎么互相敌视是不会暴露在人前的。妻子是女主人,妾自然是不敢惹妻子,而妾与妾之间可不会因为有共同的敌人就同心协力。

妾与妾之间,没有谁的地位天生比谁高,再加上一个女人绝不可能愿意与别的女人共享自己的丈夫,因此妾之间也是不会有和谐的,争风吃醋是常态。

3、妻(妾)与通房丫头是主人与仆人的关系。

通房丫头可以是随女主人陪嫁过来的,也可以是男主人家里的。她们实质上和妾差不多,但是没有妾的名分,所以她们的地位比妾低。

通房丫头的地位很低,命运完全掌握在主子手里。一般有几种结局:在男主子大婚前被发卖,失去了作用;男主子成亲后,顺利转正,成为妾,生下一儿半女的,就是庶子庶女。

所以,大体上妻、妾对侍通房丫头不用花心思,她们之间属于主仆关系,要打要杀一句话的事儿。

总结

综上所述,古代的一夫多妻中,这么多女性如何相处,我们可以简单的概括为:

1、正妻是一家中的女主人,不论是平妻,还是妾或者通房丫头,在封建礼仪制度下,他们都是被管理的对象。

2、妾与妾之间,他们在地位上的关系是平等的,这样就决定了他们一般意义上是不可能和平相处的,大多是表面笑嘻嘻,背后里是掐的死去活来。

3、通房丫头,是这么多女性中地位最低的,他的本质还是一个仆人,这就决定了,她在其他女性面前永远都是仰望的,要打要杀随心所欲。

-END-

点击上方关注【新锐历史】,多平台认证优质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专注于历史领域,有趣有料有深度!


新锐历史


一夫多妻也可以理解为一夫一妻多妾,正房是妻,侧房就是妾,妾可以有很多个,而妻只能有一个。

在古代男人享有着一夫多妻的权力,只要有钱,有能力去担负,想娶几个就娶几个。

然而,老婆娶多了,就会出现麻烦,因为没有人想和别人共享一个丈夫。

先不说心理上的问题,先来看比较现实的,比如晚上睡觉的时候,丈夫和谁睡呢?总不能好几个老婆一张床上睡觉吧,所以这时候就会有分歧,总会伤到一个人的心。

再比如给老婆买礼物的时候,给其中一个老婆买的贵重,另一个又比较贫贱,这样就难免让两个老婆之间产生矛盾。

而且正房和侧房之间,正房的地位是高贵的,侧房则是卑微的,只能委曲求全。就像皇帝的后宫一样,皇后最大,别的嫔妃只能以皇后为首。

如今很多国家仍在实行着一夫多妻的制度,比如乌干达、伊拉克、索马里、摩洛哥、阿联酋等国家。

虽说已经进入了现代社会,有很多人反对一夫多妻制,但仍不能将这一陋习摒弃掉。

一夫多妻危害有很大,最大的危害便是病毒传染很快。在2003年时,联合国曾做了一个报告,说斯威士兰艾滋病患者多的原因就是因为一夫多妻制。

但是有人却反对,这个反对的人竟然是斯威士兰的国王,他是一夫多妻制的拥护者,已经有了9个老婆,而他的父亲索忽扎更离谱,在索忽扎当国王期间总共娶了120个妻子。

有人就会产生疑问了,娶那么多老婆,她们之间该如何去相处?

在我看来,索忽扎的120个妻子可能都不能把名字准确念出来,甚至一年中都不能见妻子几面,就算是每天换一个人同房,一年也才见三面。

如果是一个正常的一夫多妻家庭呢?比如一个妻子,五个妾,就拿张作霖来说,他就是一夫多妻制的经典,一个男人,6个老婆。

张作霖大夫人去世的早,还剩下5个。这5个相处的很融洽,而张作霖偏宠其中的一个,就是五夫人。对于这一点,可能其余夫人的心里会有一些难受,但是表面上并不发作,只是背后默默悲伤。

一夫多妻制中的女性,绝大多数是有矛盾的,遇见强势的就互不谦让,勾心斗角。当然,在丈夫面前,她们还是很本分的,因为毕竟是一个家庭,闹翻可就不好了。

如果是比较温柔谦让的妻子,就不会出现勾心斗角的事情,她们懂得如何维护一个家庭,让这个家庭充满幸福。

所以在古代一夫多妻制度下的家庭,女性相处也是一种学问,好的相处能够让整个家庭洋溢着温和幸福,而坏的相处则会让整个家庭死气沉沉,丈夫也会整日愁眉苦脸。


理科男读历史


古代的男人比较享福,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可以同时合法的拥有多个女人。他们的女人构成大致为:一个妻子,多个妾和通房丫头,这些都是与他们有实质关系的女人。

要看她们如何相处,首先要看她们各自的地位如何。

妻、妾、通房丫头的地位

古人常讲:“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这是古代男人猎奇猎艳的心态。实际上要按家庭的地位来分,正好相反。

妻:正妻是家庭地位最高的女性,是主母,生的孩子地位也高,是嫡子。一般这类女性,娘家都比较有钱或者是比较有势力。

妾:妾是妻以外另娶的女人,地位低于妻,生的孩子地位也比较低,是庶子。自己的孩子也不称其为母,称姨娘,反而称正妻为母。这类女子往往家境一般,没有背景。她们地位很低,可以被拿来交易,或者送人。

通房丫头:地位名义上低于妾,实际上要比妾的地位高。因为通房丫头是随女主人一同陪嫁到男方家的婢女,实际是起到姬妾作用的人。她们一般和女主人关系密切,仗着女主人的撑腰,实际地位要高于妾,最不济也和妾差不多。如《红楼梦》中的平儿,名义上比赵姨娘地位低,实际上地位和权利都比赵姨娘大得多。

所谓通房丫头,就是她们的卧室是与主人的卧室是相通的,以便夜间服侍主子。通房丫头最容易看见闺房之乐,容易早熟。由于耳濡目染的缘故,所以她们一点即燃。主子们行房时,她们在旁伺候着,她们也是允许和主子们一起行房的,所以她们因此和女主人的关系更加密切,她们之间秘密很少,毕竟经常一起上战场。

她是如何相处的

正妻比较尊贵,妾和通房丫头一般都要低眉顺眼、小心服侍,毕竟“妾大不如妻”!

妾和妾之间之间的关系,一般在家规的规范下,团结有爱,和睦共处,所以找事儿的很少。

妾与通房丫头之间,稍通情理的通房丫头一般也不会找妾的麻烦,妾对通房丫头也是礼敬有加,谨慎言行。

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蛮横无理的妻,也有持宠而娇的妾。蛮横无理的妻一般情况下是没什么事情的,但是持宠而娇的妾往往没有什么好下场。如,唐代中期的郑国公严武就曾打死过他父亲严挺的宠妾。

据《全唐书》记载,严武小的时候,他父亲严挺对他母亲不好,很宠爱侍妾英,侍妾英持宠而娇,严武问母亲为什么会这样,他母亲就如实说了。严武很气愤,拿着铁锤就到侍妾英睡觉的地方,把她的头砸烂了,当时严武才8岁。严挺的手下们替严武求情说:“严武不是有意的。”严武辩解说:“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戏也。”严挺不但不生气,还为他的行为惊叹,自豪的说:“真严挺之子!”

从这个史实我们可以看出,妾的地位是很低的,就是宠妾也不行,就连八岁的孩子都有这个概念,都知道妾大不如妻的道理,男主人也不是特别的重视,因为她们只是他们玩乐的工具,所以说,持宠而娇的妾往往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结语

因为在古代是男权社会,女人是男人们的附属品,他们有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妻妾们也是尊卑有序,一般都能和睦相处的,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问礼历史


古代不是一夫多妻,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妻只有一个,而妾则可以有很多。妾的数量是根据男人的实力决定的,有钱有势的男人,如富商或者达官显贵,当然可以有很多妾,而普通百姓则只有一两个妾,或者干脆没有妾。

妻的地位比妾高得多,妻是女主人,管理妾的。

妾是男主人的生育工具,毫无地位可言,妻可以随意使唤妾,打骂妾,而妾不能以同样的手段对付妻。当然妻如果杀了妾,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妾还是商品,可以随意买卖或者转让。如北宋文豪苏轼有个朋友,看中了苏轼的一个小妾,就提出用一匹马交换,苏轼当即同意,但小妾却不同意,撞树而亡。弄得苏轼颇为伤感。

妻妾之间的关系,有点像皇后和嫔妃的关系。所以当然要博得丈夫的欢心,彼此之间勾心斗角是难免的,但身份地位决定了,妾是很难斗得过妻的。所以妾一般会尊重妻的地位,不会主动挑衅妻。

妻妾之间虽然不能做得和睦相处,但是一般不会闹得太僵,维持着一直若即若离的关系。历史上也有妻妾的感情情同姐妹,不过非常少见。

东晋大司马桓温第二次北伐过程中,顺手灭掉了巴蜀地区的成汉帝国,还俘虏了成汉皇帝的妹妹李氏,桓温见李氏年轻貌美,遂纳李氏为妾。后来桓温带着李氏回到建康,桓温的正妻-南康公主就提着刀,找到了李氏,兴师问罪。李氏见到南康公主,没有丝毫畏惧,非常淡定,她一边梳头一边说,“国破家亡,生无可恋,只求一死。谢谢你来成全我”。南康公主见状,就扔下刀,一把抱住李氏,说“我见犹怜,何况老奴。”遂和李氏和平相处,情同姐妹。

像南康公主和李氏这样能和平相处,情同姐妹的妻和妾,是不多见的。

如果男主人过分宠爱妾,导致妻失宠,妻会疯狂报复妾,这时候妾就要倒霉了。出现妻妾争宠的情况,妻一定会出手教训妾。这个时候妾就很危险了。

所以,妾为了自身安全,不会和男主人过分热络,同时注意和妻搞好关系。


袁卫宇


古代一夫多妻,女性是如何相处的?

这个问题还真是不知道。只知道男人有三妻四妾。至于家庭中的生活细节,和妻妾之间的相处问题,都不知道。

不过,女性在出嫁时,肯定知道嫁的这家男人有几房太太,也许在生活中会产生矛盾。所以,既然嫁出去了,就必须遵守其家庭规矩,恪守妇道,相夫教子的道德观了。

女性如何相处,我认为这要看男人是怎样对待这多妻之家的几个妻妾了。

因为在这样的家庭中有几种现象或者是原因吧。有的女人长得漂亮点,有点文化,而且很能干,并且又生了儿子。在那个时代就是母以子贵。所以男人就更喜欢这样的女人。

有的女人长得丑,而且没文化,不仅没生儿子,还不能生育,像这样的女人在家庭中就没有地位了。说不定有一天被男人休掉了。

所以说女人相处得好坏,取决于男人要哪个女人当家,其它的女人都要听这个当家的女人。不然的话,女人争吵争宠起来,家庭是不会安宁的。

这就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如果在家庭中生活,不论是一夫一妻还是一夫多妻,只要是和睦相处的相亲相爱,家庭就会幸福快乐的生存下来。否则就会支离破碎,都分道扬镳了。


小满577828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来回答!

和朋友聊天,谈及古代男子三妻四妾,一哥们突然正经起来,仰天长叹:古代男人实在是太爽了吧,为什么,为什么这么优秀的中华传统没有保留下来,为什么古代男子可以三妻四妾,而现代社会却不可以,我恨!

所谓存在即合理,古代一夫一妻多小妾制度,之所以能够存在数千年,那必定是有合理之处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男性地位远远高于女性。在古代社会,女子在某些方面,被看做是男子的财产,那么,每个男的自然希望自己的财产越多越好了;其次,古代经常发生战争,胜利者通常以霸占对方的女人作为荣耀的事情,把这看做是真正的胜利;还有便是欲望在作祟了,比如说虚荣心,大户人家来说,谁的妻妾多,谁就感觉比较牛逼的样子;最后便是生理的欲望了,很多男人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当他们有钱有地位的时候,他们便会想要得到更多的女人,体现最好的便是皇帝了,后宫三千佳丽,有的时候还不一定满足呢,实在是贪得无厌!

先来看看皇帝吧,古代封建社会中权利最大的人。那么,他的后宫是如何相处的呢?纵观历史,当然其中必然少不了勾心斗角,但是竞争激烈程度也绝非如同《甄嬛传》那样无所不用其极。在表面上,当然她们都是和和气气的,但是在背地里就不好说了,如何夺得皇帝的心,才是她们一直要思考的问题。如若能够得到皇帝宠爱,为其生下一男半女,在宫里的日子就更好过了,保不准皇帝一高兴,能够封为皇后,那更是母仪天下了。所以,这些妃子并不会过多地加害对方,而是更多地思考如何让皇上来到自己所在的地方。当然,历史上面也有后宫一片祥和的,比如说在朱元璋原配妻子马皇后的治理之下,后宫那是一点事情都没有。马皇后这人实在太善良,太聪明,太好了,有了她,老朱完全不用担心后宫的事情,马皇后给治理的好好的。

再来看看一般的大户人家。一般有钱的大户人家,那是三妻四妾很正常。但是对于争宠的情况,一般来说是存在与他的那些小妾里面的,小妾是不敢和正妻争宠的,根本不够格啊。娶妻那是明媒正娶,八抬大轿迎娶过门的,而小妾则要简单多了,可以直接买过来,有的小妾则是伺候自己妻子的丫鬟!小妾见到正妻,一般来说还要请安呢!

但是,一般来说,不同的小妾会在争宠上面下一番功夫,耍些小心机,这是毫无疑问的。小妾有时候也是非常的惨,要是自己的丈夫不喜欢了,完全有权利将其送给另外的人,就像送一件衣服一样随便!小妾之间争宠,也实属正常。所以,大户人家的小妾之间会斗争,但是也掀不起多大的火花,否则自己也没有好果子吃。

总的来说,表明风平浪静,背地却各怀轨胎吧!


徐聊


在古代,妻妾成群乃是常见之事,但是三个女人就有一台戏,那如果超过了三个女人又会有怎样的场景呢?她们又都如何相处呢?


古代的时候,娶妻实际上是建立在一夫一妻二妾制度上的,即是一个正妻两个通房丫头。这通房丫头一般是由夫家出一个,妻家出一个,两人结婚后这两个通房丫头互相倒班给户主值夜,当通房丫头成年以后,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主人家们就会把通房丫头升级为妾,这就是所谓的一妻两妾。

但是,大户人家把通房丫头升级为妾的时候,这时候这个通房丫头又少人了,所以需要另外再买四个通房丫头,分别侍候户主,一个正妻两个妾。而当这四个通房丫头在到成年的时候,又重复以上步骤,由户主把他们纳为妾,而原本的两个小妾则升级为副妻。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里的三妻四妾模式,即一正妻、两副妻,四小妾。


这样的话当然会有点存在争风吃醋的意思,因为小妾之间没有了跟正妻之间那种严格的等级关系,她们之间是等级平行的,因此个人就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能得到男方的宠爱,谁的地位相对就会高一点,但是古代那时候很少会有像电视里演的那样争得你死我活的,因为那个时候人们都清楚,男方的地位一向比较高,之所以能够生活在一起还是男方主持家务的,一但过分了,谁都没有好果子吃的。

所以说,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封建制度决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像电视里那种争斗不能说绝对没有存在,但是不会太多,我们都看见现在的宫廷剧深宫争斗都那么厉害,其实很多时候每个妃子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庭院里,互不沟通的,因此,我们不要被电视剧给迷惑了。


所以,在古代,妻妾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决定了妻妾之间不会有太大的摩擦争斗,小妾之间会存在一些争风吃醋的可能,但是当时每个人都有自己单独的庭院,很多人生活在自己的庭院里互不沟通。因为古代那时候不谈人情,等级观念很深入人心,地位高的叫你怎样你就得怎样,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大家族保持稳定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