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辦公的這些優點與缺點,這是我們的經驗之談

遠程工作一時爽,一直遠程工作……就不一定了。

少數派一直有將近半數的同事分佈在四、五個城市,遠程工作的好處大家很容易想到:不需要擠早晚高峰的公交地鐵,不擔心可能會遇到的惡劣天氣,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也更多。

但遠程工作也會遇到不少問題,對個人而言,遠程工作可能會把你「困」在家裡,生活和工作混在一起;而對團隊而言,大家不能互相見面的情況下如何保證溝通效率,有效制定工作計劃,都有別於傳統的工作方式。

本期的「一派」我們邀請了 8 位遠程工作的同事,和大家分享一些他們在遠程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自己的遠程工作經驗——怎麼調整才能做到「一直爽」。

Clyde:別讓遠程辦公變成「肥宅辦公」

  • 工作地點:重慶
  • 遠程工作時間:16 個月

2018 年底入職至今,我已經遠程工作一年多時間了。相比此前每天花將近 3 個小時往返於公司和住址之間的生活,遠程辦公於我而言最大的好處,應該就是不用在似乎永遠沒有座位的地鐵上站兩個小時,也不用像末日電影裡的喪屍群那樣,爭先恐後把自己疲憊不堪的身體塞進公交車狹窄的車門。遠程辦公可以減少年輕人「死」在通勤路上的概率,直接掐斷好幾條可能會導致情緒全面崩盤的導火索。

但這並不意味著遠程辦公很簡單,具體來說,在一年多的遠程工作過程中我先後遇到了這些問題。

如何保證效率?

在辦公室坐班和學生時代在自習室學習異曲同工,我們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不管是認真工作還是摸魚,環境都會向我們施加一種無形的壓力。而一旦進入遠程辦公狀態,這種外界的約束力幾乎就降低到了零點——如果老闆沒有要求你打開攝像頭全天監督你的工作狀態,理論上沒人知道你在家裡做什麼。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不難:堅持結果導向,學會任務管理。

結果導向其實是一開始與領導、同事「約法三章」定下來的,理論上來說,只要能夠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在家的其它時間是可以自己自由支配的。但真正進入遠程辦公狀態後我發現「完成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這句話比想象中的要難,擋在前面的有糟糕的記性、拖延症、剛剛發售的《生化危機2:重製版》、嗷嗷待擼的貓、需要出門買的菜、繁瑣細碎的家務……真的太難了。

儘管早年非常反感「效率」「GTD」「時間管理」這一套說辭,如今我還是老老實實地選定了「微軟待辦」並將其固化成為了我遠程辦公的重要一環。這是我白天大部分工作時間內的桌面狀態:

在家辦公的這些優點與缺點,這是我們的經驗之談

如何調整心態?

這是遠程辦公半年後我遇到的第二個問題。

女朋友白天出門工作,2019 年上半年我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在家,加上自己比較宅週末也不怎麼出門,雖然自己覺得沒什麼,但女朋友還是擔心我會越來越孤僻。畢竟需要去公司的日子還可以和同事面對面說說話。

所以 2019 年 6 月的時候家裡迎來了一位新成員,他現在已經長成這個樣子了:

在家辦公的這些優點與缺點,這是我們的經驗之談

有時間養貓、照顧貓其實也算是遠程工作的另一個好處,雖然養貓並沒有給我多出門的機會,焦慮、抑鬱或者單純的工作不順心時擼擼貓的確能讓人心情舒暢;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建議週末多出門和本地的朋友聚一聚,定期聊聊工作、分享生活總是好的。

如何保證健康?

這是我最近幾個月才意識到的問題。雖然自己做飯能夠基本保證自己吃得不算太隨便,長期在家辦公,缺少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運動習慣,偶爾一次出門爬個樓梯都能明顯地感受到心肺的「抗議」。

因此從去年 11 月開始我有意識地調整了每天的生活習慣,將「出門走走」這件小事嚴肅地納入了自己的生活當中。這裡用到的方法是事件錨定:強迫自己必須起床坐在電腦前完成派早報的撰寫,完成這件任務後時間一般是 8 點 45 分左右,此時整個人已經從剛剛起床的疲憊狀態中喚醒,然後趕緊洗漱出門——買菜也好、吃早點也好,沿著小區公園的湖邊走一走,保證 9 點 30 分左右能夠回家準備開會就好。

有了這樣的事件錨定,很多遠程工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因為需要出門走這麼一趟,回家進入工作狀態時整個人也不可能還是穿著睡衣、沒有洗漱的狀態。但誠實地說這個習慣並不能每天堅持,派早報欄目需要花的時間比較多、前一天熬夜、外面下雨……「出門走走」的安排就會順延至中午、傍晚,甚至完全不執行。

所以最近我也在考慮把之前頭腦發熱買的瑜伽墊拿出來用起來,這個計劃還需要研究研究。

不過說到底,遠程辦公很容易變成「肥宅辦公」,如果工作之餘將娛樂也完全交給電腦和網絡,長久以往坐在家裡積累的健康隱患不可小視。因此不管用什麼方法,都一定要找個「切口」將自己從電腦面前拉出來。

最後,關於如何找到遠程工作的最佳狀態這件事我也還在探索,目前正在嘗試的兩件事是上班期間關掉微信通知(我司在通過飛書協作)以及考慮購買一塊可以並排放下更多窗口的「帶魚屏」。

路中南:給自己一個暗示,迅速切換到工作狀態

  • 工作地點:深圳
  • 遠程工作時間:偶爾

我的遠程辦公時間並不長,除了去年七八月份和最近,也僅有偶爾病假在家辦公。經驗比較少,但是也想分享給大家。

對於我這樣的慢熱型人類來說,我覺得最為重要的是給自己一個自我暗示,暗示自己即將跳出「居家」狀態,迅速切換到「工作」狀態。這個狀態的聲明非常重要,否則需要花費不少時間才能將自己投入工作,散散漫漫動作不夠迅速。

聲明這個詞聽起來好像比較中二,有點像海綿寶寶的「我準備好了我準備好了」,但實際上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

  • 整理乾淨工作用的桌面。把書籍、遊戲機、單詞卡片、零食甚至是手機等工作時候用不到的物件移除到工作視野範圍外;
  • 像現在的天氣,起床了換掉睡衣再開始工作,不用西服革履,可以換成比較自在一點的出門服裝。
  • 電腦也要進入到工作狀態,關掉 Tweetbot、Telegram、iMessage 等社交應用,必要的話可以上勿擾模式。
  • 需要專注的時候,我會戴上耳機,避免家人說話而分心。聽的內容我會首選 Apple Music 的 古典音樂歌單,還有 Noizio 這款能夠自定義組合的白噪音 app,我自己搭配一個「野外躲避雷雨生火取暖」的場景,讓我感到安心,如果你也喜歡雨聲,也可以試試 Rainy Mood 這個網站。
在家辦公的這些優點與缺點,這是我們的經驗之談


提高工作效率的「利器」

除了聲明工作狀態,遠程工作還要相對完善的設備和軟件支持。硬件上我覺得除了電腦以外,最最重要的就是一臺顯示器。之前病假在家工作的時候沒有顯示器,13 寸的筆記本顯示屏可真的太束手束腳了。一臺顯示器對於工作效率的提升可不是什麼「隨航」能夠比擬的。

除了顯示器,還應該考慮到會議通話時候用的耳機,收音是一方面,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耳機能否阻絕外界噪聲,讓我能夠聽清諸位同事的磁性嗓音,而普通的入耳式耳機戴著說話其實比較難受,權衡了一下我還是選擇了用 AirPods Pro。

軟件方面,相比七八月份時候的 Slack,少數派現在已經切換到了「飛書」。我覺得選擇一個整合性的寫作平臺對於效率的提升是肯定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原先電話會議卡頓、電音的問題換到了飛書後真的好了許多……想想好不容易拋出自己的觀點後同事說你剛剛電音得像唱歌別提有多鬱悶了。

遠程工作的時候我覺得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做好工作日誌,記錄好自己當天做了什麼工作,是如何完成的,耗費的時間大概是多少之類。這個倒是可以和自己的 GTD 結合起來,我也是因此從微軟待辦切換到了 Things 3,就是因為看中了它的 Logbook 功能。

不讓自己忘記什麼工作任務的方法也有很多,不一定非要 GTD 應用,但最起碼也要用紙筆記錄規劃一下吧,小學生都會記錄自己的家庭作業呢。

運動不能少

遠程的時候不比上班,在深圳坐班的時候我都會堅持步行上下班,加上辦公室距離洗手間的曲折距離,一天下來就算不額外運動,運動量也不會太慘。但是在家怎麼辦,從起床到辦公就一米不到啊?

所以一定量的刻意運動是必須的,現下的疫情時期,我更建議遠程工作的大家可以在家做一些自重訓練或者 HIIT 之類的運動讓自己運動一下,拉拉伸也比僵化著好。

我之前在 Nintendo Switch 上購買過 Fitness Boxing 打一套下來半個多鐘頭也會一身汗。如果你有購買手環或者手錶,請一定開啟站立提醒功能,提醒的時候就乖乖聽話起來站站走走,遠離久坐。喝水這件事也同理。

Vanilla:通過有儀式感的動作讓自己進入工作狀態

  • 工作地點:紹興
  • 遠程工作時間:4 個月

不像在公司裡坐班,遠程工作在辦公場地的選擇上有更大的餘地,但我們也要更謹慎地對待這個問題。

辦公環境的選擇

如果選擇在家辦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避開臥室、廚房、餐廳、客廳等起居的空間。

一方面,在起居的空間工作容易受到噪音和同居人員的干擾;另一方面,臥室裡的床、廚房裡的食物、客廳裡的娛樂設備等都具有一定的誘惑性,很容易讓你在工作時間內分心。

所以,我建議大家選擇一間單獨的書房或者工作室。我剛開始進入遠程工作的狀態時,選擇了一間朝南的臥室,直接在臥室裡的書桌上工作,優勢是採光和通風好,但是整個房間裡的環境很難讓人進入專注的狀態,特別是在午後看到臥室裡的那張床就很容易犯困。

後來,我花了一晚上時間整理家中已經被淪為儲藏室的書房。這間書房雖然採光和通風無法與朝南的房間相比,但是我通過佈置屏幕掛燈、空氣淨化器、除菌加溼器等設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個缺點。而書房裡原有的書桌、書架、書籍等擺設也可以讓我感受到嚴肅認真的氛圍,更好地進入工作的狀態。

具有儀式感的動作

除了選擇合適的工作環境,我還會通過一些具有儀式感的動作來讓自己更好地進入工作狀態。

每天早上吃完早飯後,我會先花一點時間來了解昨晚的新聞並且撰寫「派早報」,相當於工作前的預熱。等待同事將昨晚後臺上新增的文章發到飛書上後,我會去廚房給自己做一壺手衝咖啡,然後回到書房閱讀和評估後臺的新文章,一天的工作就算正式開始了。

下午的工作開始前,我會下樓去水果店買一份水果並讓店員幫我切好,回家吃完後用 Sonos 開始播放背景音樂,正式開始下午的工作。除了我提到的這些動作,大家當然可以選擇以其他的方式來開始自己的工作,但是儘量不要選擇玩遊戲、看視頻、刷微博等方式,不然很容易摸魚上癮。

遠程工作最重要的一點是自律。雖然我相信大家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手頭的工作,但是完成的效果真的是因人而異。沒有了領導在辦公室裡無形的督促,一個人在家遠程工作真的全憑自覺,而專注和投入程度直接決定了工作的效果。

我自己是用 Fantastical 和 Things 3 來做工作上的任務管理,Fantastical 負責日程安排,Things 3 負責待辦事項。目前編輯部的協作都是在飛書上展開,包括日曆,用來安排派早報、和派聊聊、早會、選題會等事項,於是我將飛書中的編輯部日曆以 CalDAV 的方式訂閱到 Fantastical,再加上自己訂閱的其它科技大事件日曆,讓我能夠及時掌握工作和內容上的動態。

我用 Things 3 來管理自己的日常事務和選題管理,其中日常事務包括了專欄審核、App 推送、財務報銷等,並創建了重複任務,到點提醒,非常方便;而選題管理包含了準備、寫作、編輯、待發布等多個狀態,用來管理分配到我個人的選題,確保自己可以及時地跟進選題進度。

遠程工作自然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情,和本地工作之間不存在絕對的孰優孰劣,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判斷哪種方式更適合自己。但是,不管以哪種方式來開展工作,對待工作的態度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

Oscar:在互相看不到的情況下,如何保持溝通的質量

  • 工作地點:深圳
  • 遠程工作時間:無,但同事都不在深圳,所以「被迫」遠程

少數派編輯部大部分同事目前都是遠程辦公,如何協調好深圳公司內的本地同事和遠程辦公的同事對我們來說一直是一個挑戰。

其實,遠程工作裡的「遠程」對於在本地和遠程的同事是相互的。想要提升遠程辦公的效率,從工具選擇到協作技巧,每一個環節都會產生影響。

選擇穩定的協作工具

在選擇協作工具上,從我們的經驗來說,最重要的是穩定性和拓展性。不管是國內和國外的工具,在任何網絡環境下都能穩定連接,保證溝通才是最重要的。小部門內可以靈活選擇成員喜歡的工具,但是整個公司的協作要基於一個足夠穩定的平臺。

其次,協作工具需要良好的拓展性。一個公司開展的業務會不斷髮展,對接的客戶類型也會不斷增加。少數派一開始以內容創作為主,但隨著公司的發展,付費內容、視頻、電商等業務對於協作工具也有了新的要求。

很多時候我們都想找到「一步到位」的協作工具,但事實上這是不合實際的空想。沒有一個工具能夠滿足團隊所有的要求,很多功能也沒有必要都加入到協作工具中。與其要求一個大而全的選擇,不如考慮一個能夠滿足團隊核心需求,同時可以在之後接入更多功能的協作工具。

制定有效的協作流程

有了一個合適的工具,只是邁出了遠程辦公的第一步,實際的協作技巧才是真正保證協作效率的關鍵。下面是我們團隊正在嘗試的一些協作方法:

任何溝通都應該留下記錄。很多人認為溝通等於發信息、打電話、開視頻會,這是一個錯誤的理解。這些只是溝通的手段,真正的溝通應該重視結果,即通過溝通達成了哪些共識,確定了哪些實際工作。

要呈現溝通的結果,最好的方法就是留下記錄。記錄可以是會議紀要文檔,可以是看板任務分配,也可以是一段發在工作群裡的話,不管用什麼方式,要求就是當需要查看時可以溯源。

多人溝通要確定流程和角色。工作避免不了開會,但遠程時由於大家身在不同的城市,工作進度也各有不同。在需要進行多人同步溝通時,要提前確定流程。

具體來說,會議組織者會前要在日曆裡建立事件,邀請會議對象,並確定開會議程。會議的目的是討論和解決問題,除了專門的頭腦風暴會議,大部分情況下都要按照議程開會。想要提升會議效率,一個有效的辦法是確定好會議角色,要有專門的主持和會議記錄者,這樣才能保證流程可控,記錄可查。

建立一個 5 分鐘回應機制。遠程工作最大的痛點就是等待回覆,原本在本地只要一句話的事到了線上就變成了漫長的等待。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嘗試在團隊內建立一個 5 分鐘回應機制,即在工作時間內,當別人 @ 你時,5 分鐘內要有所回應。不一定需要立刻答覆,如果正在忙別的工作,可以告知對方稍後詳細回覆。有時候一個表示 OK 的表情也是在給對方傳遞有效的信息。

嘗試寫工作日誌。一些公司要求員工寫日報、週報、月報,雖然這樣容易落入形式主義的陷阱,但對於遠程工作的人來說,這種工作日誌從某種程度來說是必須要做的。

自己在每天工作結束前用幾分鐘簡單記錄自己當日的工作情況,以及在工作中發現需要溝通解決的問題,這些都有助於提升協作的效率。有問題時快速溝通解決,平時專注於自己負責的工作,減少因為遠程而帶來的信息滯後和等待,這才是有效率的體現。

挨石:讓工作內容適應遠程協作

  • 工作地點:廣州
  • 遠程工作時間:14 個月

我的遠程辦公始於 2019 年元旦過後,至今已經有一年多了。遠程的好處不需要講太多——是的,大家想象中的舒服、自在、不用再擔心天氣不再需要擠公交地鐵等等,都是真的,很爽。但遠程辦公畢竟不是遠程放假,能否「辦公」才是「遠程」能否得以持續的重點。

而當「遠程」使得工作環境和家庭環境發生了大幅度重合,我的「辦公」的確也遇到了一些挑戰。

打造屬於自己的工作習慣

常規的上班,你再怎麼賴床拖沓,總會有一個從梳洗打扮到進入辦公室的區別,就像是一個「開關」將你從生活狀態切換到工作模式,但在家遠程就完全沒有這個過程。

你可能剛睜眼就想起昨晚還有工作沒做完,牙都不刷就打開電腦繼續工作;有可能某一天午休的時候鬧鐘沒調好,一覺睡到下午四點而完全沒有同事叫醒你;也有可能專注工作的時候發現時間已經來到了下午一點而自己忘了點外賣,最後只能說哎算了等晚餐吃頓好的吧……

回顧遠程初期,的確略顯混亂,既像 24 小時都在工作,又覺得一天過去了什麼也沒做,期間試過時間記錄一類的工具也沒什麼效果——畢竟自己都沒管理好自己,有什麼好記錄的呢,記錄發呆兩小時嗎?

經過各種嘗試、掙扎之後,我的解決方式是重新找回工作的儀式感,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開關」。所謂的「開關」因人而異,有人可能會完整梳洗著裝之後留在書房工作,有人可能每天準時到附近的咖啡廳「上下班」,有人可能會找個 App 開始計時……而我的則是將書桌整理成工作專屬的空間。

在家辦公的這些優點與缺點,這是我們的經驗之談

不再像開始那樣覺得遠程工作很瀟灑,抱著筆記本一下坐在沙發上擼貓,一下覺得天氣很好跑去星巴克……其實我這個「空間」的物理條件也沒有說很好,甚至有點小,但有了它之後,我再也沒有動過要去別的地方辦公的想法,無論是工作時間還是空間都被區分得很清楚——坐下就是工作,離開就是休息。剩下的就是參考常規工作劃分好各種作息時間就好。

讓工作內容適應遠程協作

能否順利遠程工作,不僅僅是你和老闆說了算,還得看工作內容。我的工作內容是視頻製作,在一般的理解中視頻都需要一個團隊圍在一塊完成,怎麼可能遠程?

少數派視頻組目前只有兩個人:我和新同事 Welber。一方面我們暫時不需要製作那種「短片型」的視頻,另一方面我們都能獨立完成自己擅長的視頻類型——我負責教程、動畫類視頻,遠在南京的 Welber 則負責 vlog、出鏡評測等視頻。碰上發佈會、活動拍攝等需求,我們就會一起去到現場互相配合。

視頻構思、文稿、視頻修改等協作溝通也並不是難題,因為網速和協作工具的發展已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比如飛書有一整套協作、視頻會議的方案,奶牛快傳可以滿速上傳下載等等。雖然我的工作內容和同事氛圍與你並不相同,但 2020 年了,很多問題我們打破傳統的思維,細心思考之後,解決辦法還是有的。

在家辦公的這些優點與缺點,這是我們的經驗之談

一點小補充

看到這裡你會發現我上面講的都是個人經驗的分享,並不涉及太多工具或者小技巧的介紹。因為我覺得遠程工作對於很多已經習慣了傳統工作方式的小夥伴而言,更重要的首先是建立起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心態和狀態,才談得上如何使用工具。什麼樣的工具最適合自己,要不要跑步健身,應該是經過自己去思考的,不然就像大家說的,記賬軟件換了一個又一個,卻一分錢都存不下來。

waychane:遠程工作最關鍵的是「信任」和「自由」

  • 工作地點:杭州
  • 遠程工作時間:3 年

受疫情影響,最近不少團隊開始嘗試遠程工作,也有不少有相關經驗的團隊寫文章介紹了在用的遠程協作工具。在我看來,「遠程工作」不是有了溝通、看板、文檔等工具就能成的一件事。

我從大學實習開始就在遠程工作,中間上過幾個月班,到現在已經有 3 年多時間了;可能與一些人的觀點不同,我認為遠程工作能讓我更快地進入工作狀態。

幾個月的上班經歷,讓我感受到了在北京的「早高峰」期間擠地鐵是多麼麻煩和令人不適的一件事;出門之前,也要利用不多的時間完成洗漱和一些日常整理工作。

所以,遠程工作對我的意義不在於能夠節省多少通勤時間、也不在於能夠更加自由,而是能夠以自己的節奏開始一天的工作,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對於個人,有人可能喜歡在家工作、有人可能喜歡去咖啡館、辦公空間等,對於環境的需求不一樣,保持效率的方法也不同;我認為遠程工作者既然有條件,可以多嘗試不同的環境、(個人) 工具和方法,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流程。

對於團隊而言,我認為遠程工作最關鍵的是「信任」和「自由」。

許多遠程團隊都在強調及時響應原則,我認為在保持及時響應的前提下,應該對協作者保持足夠的信任,不過分打擾對方。

有效溝通應該是建立在「少而精」的基礎上;如果你不信任協作者,經常詢問或者要求對方告知工作情況和進度,不僅會影響雙方的工作效率,團隊無法建立基礎的信任機制是非常嚴重的一件事。

「自由」指的是團隊部門和成員之間應該獲得一定處理工作的自由度,如果每項工作都需要經過層層彙報和審批,整個團隊都會處於低效的狀態。

一隻索狗:遠程的挑戰是自我管理

  • 工作地點:北京
  • 遠程工作時間:一年多

從入職少數派開始,我就始終處於遠程的狀態,到現在大概已經有了一年多的時間,在這期間也確實經歷了一系列的自我調整的過程。

在我看來,遠程的真正挑戰是自我時間管理,在「不用通勤」看起來誘惑的背後,實際上是十分考驗個人自制力的,坐車去一個地點上班本身就是一種強制的生活規律,在這個規律完全消失之後,很容易形成「醒來下床就工作」這種稍微有點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雖然可能不會影響工作,但卻是相當疲憊的,遠程確實自由,但也只有保證了生活規律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工作。因此我的建議是調整狀態可以從小目標開始,比如每天提前起床半小時自己做一頓早餐,堅持一個月,讓生活習慣來推動你每日的時間安排。

遠程之後,我真正感覺最大的好處就是家務活終於可以及時處理了……在辦公室裡久坐之後,我們往往會通過拉伸或者到處走動一下來緩解工作的疲勞,而在家中,看著還沒洗的衣服、傢俱的灰塵和凌亂的床鋪,暫時遠離工作的同時也能讓自己活動活動,家務才是休息時間的好夥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