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Hello大家好这里是八公自习室。

您可以点击下方的背景音乐,在它的陪伴下阅读本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书叫《皮囊》,来自80后闽南作家蔡崇达的文学处女作品。

《皮囊》: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前言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似小说又似散文,读起来即带着因为故事带来的沉重感,又带着蔡崇达在描写时尽量表现出来的轻盈感。

书的内容像他的自传,可有些故事读起来似乎在常理上又有待推敲。

细细想来,应该说这本书是蔡崇达回顾自己的青年时期,坦诚地看待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同时回答积压在心底里关于生命、人心和理想的疑问的记录集。

《皮囊》: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关于生命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这是蔡崇达从其阿太身上懂得的道理,“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脱开灵魂来说,我们只不过是一具可以被寄生的皮囊。灵魂可以寄托在皮囊身上,但它也可以随时走掉。

学会感受和触碰皮囊之下那圣洁轻盈的灵魂,而莫要让浑浊的东西压住了它。

在短短数十载的生命旅途中,只有学会与世界的相处之道,学会与这光怪陆离的生活和解,你的皮囊才发挥了它真正的价值。

所以,探其究竟,我们所拥有的只能说是有限度的生命和生活,而之所以值得过,也许就因为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它等待着、召唤着我们的挣扎、愤怒、斗争、抑制、欲望和梦想。

《皮囊》: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关于人心

“我常对朋友说,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开口说话,看得到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刻处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时,这才是真正的理解。

而有了这样的眼睛,你才算真正“看见”那个人,也才会发觉,这世界最美的风景,是一个个活出格子模样和体系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蔡崇达在《皮囊》中描绘一些人的故事时极其细腻的原因,他渴求在尽力详尽的事件中去感受他人的生活,从而能够真正明白他们的一些想法,更深入的懂得他们,以及自己。

《皮囊》: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在他的故事中,他尝试去“看见”生命中的至亲:潇洒豁达的阿太、残疾的已逝父亲、倔强坚强的母亲;

“看见”生命中的好友:无法与自己和解的天才文展、高呼理想的厚朴、命运辗转的香港啊小;

“看见”生命中的过客:重症房里的小孩、被流言蜚语扼杀的小镇女人“张美丽”……

如果你真正去思考和记录,你会发现剖解每个故事和人物的过程,其实是在体验各种不同的人生路径。而最终,他们身上的某些东西因为你们的交集也融入在了你的身上。

所以,“人各有异,这是一种幸运:一个个风格迥异的人,构成了我们所能体会到的丰富的世界。

但人本质上又那么一致,这也是一种幸运:如果有心,便能通过这共通的部分,最终看见彼此,映照出彼此,温暖彼此。”

《皮囊》: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关于理想

书的另外一个主题是丰满的理想。

但我能在书中感受到作者的冷静和客观,甚至有些读者认为的“冷血”。蔡崇达始终把面对现实放在理想的前头,他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在驱使他冷静地面对现实,这是一种必然。

“或许能真实地抵达这个世界的,能准确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的、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

我想每个人都有理想膨胀的时期,只是有些人最终把理想一步步拆解物化到具体的事情上,而有些人始终接着理想的噱头高谈阔论,却不肯看到实处,害怕看到实处。

现实它从不曾友善,理想背离了它那叫做梦,面对它才是希望。

所以,不舍诗与远方的同时,请一定要记得立足当下。

《皮囊》: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写在最后

“我期待自己要活的更真实也更诚实,要更接受,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欢这世界。”

找到自己和探寻生命所承载的意义,始终是我们需要在人生这趟旅程中不断摸索的课题。

愿你我都能在踏雪寻梅的途中学会与这世界、与这生活维持良好的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