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之下的精神力量——《皮囊》


皮囊之下的精神力量——《皮囊》

读完《皮囊》,给我的感觉是引人深思,每读完一个篇章,都会让我忍不住放下书本,使内容在脑中萦绕几圈。

《皮囊》作者蔡崇达,1982年生人,闽南人。《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曾任职于《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24岁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为全球17个国家版本的《GQ》最年轻的报道总监。在新闻特稿写作方面有独到贡献,作品多次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亚洲出版协会特别报道大奖。

《皮囊》是一本具有小说质感的散文集,从拿起此书开始,直到读完我都在想为何书名叫“皮囊”。读完第一遍我觉得只有第一篇皮囊紧扣书名,当我读完第二遍时,终于有了自己的理解。

从这本书我读到了皮囊之下强大的精神力量。之所以用“精神力量”这个词,而不是用目标、理想、信念,是因为我觉的“精神力量”更能体现这支撑他们活着的重量。

阿太的精神力量:“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这精神力量使得她能够对待身体受到的伤害以及死亡是那么的坦然。

母亲的精神力量:“让父亲发起的这个家庭看上去是那么健全和完整。”母亲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因为这份力量足够承担起所有的负担。

父亲的精神力量:父亲的精神力量到底是什么,我读了很多遍,也想了很久。最终我觉的是儿子。儿子是他的牵挂,同时也是他的力量。

张美丽的精神力量:“把美的、对的、喜欢的都做成生意。”这股力量支撑她成为了小镇的娱乐产业的大亨。

两位阿小的精神力量:“去香港的憧憬”。两位阿小一直生活在这一精神力量之下,用书中的话讲就是“去香港前准备的生活里”。香港阿小是这样,小镇阿小同样是这样。

文展的精神力量:“到大城市生活的理想。”这股力量使他坚持“精打细算”,坚持不懈努力。

厚朴的精神力量:“自由精彩生活的梦想”。这股力量使他越来越投入对梦想的想象。

但就是这些精神力量也未能突破皮囊的束缚,阿太最终被肉体困住,母亲的房子被拆迁,父亲无法摆脱病困,张美丽没有得到大家的理解,两位阿小的生活现实不如憧憬一般,文展最终去了比小镇更小的村庄,厚朴理想破灭自杀。

我想皮囊是什么?其实应该是束缚,是现实,更是生活。皮囊之下的精神力量不能摆脱皮囊的束缚,不能摆脱现实的束缚,更无法摆脱生活实际的束缚。

最后我在想,一具皮囊也许活的真实就够,无需其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