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粟關於淮南五旅東調參加蘇中戰役的分歧,毛澤東如何裁決的呢?

對軍史有一定研究瞭解的人都知道:在打蘇中七戰七捷期間,關於淮南五旅使用方向問題,陳毅和粟裕兩人之間意見相佐。粟裕主張淮南五旅儘快東調參加蘇中戰役,而陳毅則堅持認為不宜東調。

陳粟關於淮南五旅東調參加蘇中戰役的分歧,毛澤東如何裁決的呢?

表面上看,好像是一個旅的使用方向問題,但實際上並不是這麼簡單。它折射的是華中野戰軍作戰的主要方向是在蘇中還是在淮南的問題,涉及到華中野戰軍是仍在蘇中內線殲敵,還是立即西出淮南津浦線進行外線出擊的方針問題。

七戰七捷打完第二仗即如南戰鬥後不久,粟裕便於1946年7月25日向中央軍委、陳毅和華中軍區建議:

“當面尚有頑10個師(旅)之眾,而我們僅能集中三萬五千人(官兵在內)之野戰軍於一個突擊方向,於短期內恐難使戰局打開更大局面。目前我淮南部隊很難保住天長與盱眙。果如此,則淮南僅以少數堅持即可,故建議淮北戰役尚未大打時,仍將第5旅調至蘇中參戰,比留淮南更有效。”

對於淮南五旅東調問題,陳毅認為“值得全盤考慮”。他在7月27日給中央的電報中表示:“我認為淮南五旅不該東調,仍留淮南。粟部亦宜逐步向西轉移”。

之後,陳、粟圍繞淮南五旅使用方向問題又多次進行電報磋商,雙方各自堅持各自的觀點,並且語氣都比較堅定堅決。

陳粟關於淮南五旅東調參加蘇中戰役的分歧,毛澤東如何裁決的呢?

戰爭年代,這種關於兵力使用方向存在不同意見的爭論是十分正常的。在難於統一思想的情況下,顯然就得由毛澤東和中央軍委來進行調解和指示。

事實上,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對華中野戰軍的作戰方向和兵力使用問題,採取了非常冷靜的做法。早在7月13日即指出:“我蘇中、蘇北各部先在內線打起來,最好先打幾個勝仗,看出敵人弱點,然後我魯南、豫北主力加入戰鬥,最為有利”。

8月2日,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在給粟裕並告陳毅的電報中,關於淮南五旅的使用方向問題,並未作出正面回答,而是這樣詢問粟裕:“一個月內在蘇中再殲敵兩個旅有可能否?如你們能在八月內殲敵兩個旅,南線情況即將改觀,那時粟可率主力轉至淮南作戰”。

顯然,毛澤東和中央軍委一直觀察評估粟裕在蘇中作戰實踐情況。對淮南五旅到底怎麼使用問題也在慎重地考量。戰爭爆發伊始,兵力使用方向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戰役戰術問題,而是涉及到戰略和作戰重大導向的關鍵問題。所以毛澤東電報的題中之義是:五旅東調問題先不要考慮,先回答在蘇中內線能否殲敵兩個旅的問題。

陳粟關於淮南五旅東調參加蘇中戰役的分歧,毛澤東如何裁決的呢?

8月5日,當接到粟裕“第5旅增到蘇中條件下,於8月內再殲敵兩個旅是有把握”的電報後,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先是於8月6日指出:“似以同意粟裕意見在蘇中再打一仗然後西調為有利”,之後又於8日最終決定:“預備部隊或鉗制部隊如有可調者,望張鄧譚儘可能滿足粟之要求,集中最大兵力於主要方向。”

顯然,毛澤東此時所指的主要方向是蘇中,而不是淮南。集中最大兵力於主要方向,當然也包括五旅可以東調參戰。

至此,關於“五旅是否東調,粟部是否西移問題”暫時告一段落。毛澤東是最注重戰爭實踐的,他在徵得粟裕“還能殲敵兩個旅”的保證後,最終同意淮南五旅東調蘇中參戰。而粟裕也是最善於用打勝仗來解決意見爭端的。陳毅最終也以他那恢宏大度,同意華中野戰軍“宜就地開展局面,不必忙於西調”。

作戰實踐終於統一了不同認識。爭議終於在打勝仗中統一了思想。

陳粟關於淮南五旅東調參加蘇中戰役的分歧,毛澤東如何裁決的呢?

主要參考資料:《毛澤東軍事文集》《陳毅傳》《粟裕戰爭回憶錄》《粟裕年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