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憤青”到官場達人,曾國藩經歷了怎樣的心路轉變?


從“憤青”到官場達人,曾國藩經歷了怎樣的心路轉變?


(接上一篇)

在江西苦苦煎熬的曾國藩,因父親的逝世,有了正當的脫身理由。

他立刻上疏要求回家守孝,並且還沒等皇帝回覆,就徑自回了湖南老家,把軍隊拋在江西不管。

想要回家守孝三年的要求,沒有獲得咸豐帝的允准,對方還催他立刻回到軍中。

覺得自己又忠心又重要的曾國藩,趁機將壓抑太久的憤懣一股腦寫到摺子裡,期望皇帝能體諒他的苦衷,授予他職權。

皇帝的心思猜不透,逞婦人之智的咸豐帝和老曾較上了勁,這回突然就順水推舟,批准他在家守制三年——等於是解除了曾國藩的兵權。

原因很簡單,太平軍此時內部分裂,勢力大衰,看起來指日可平,有沒有曾國藩好像也沒什麼大礙。

這一下子,曾國藩徹底被打蒙了,苦戰多年就是這樣一個結果!老曾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他是苦了,全長沙的官員聞訊則樂了,一個個喜形於色。還找到批判曾國藩的把柄:

以前你唯我獨忠、居高臨下、睥睨眾人,如今你要挾皇帝、違背臣道,不是假道學、假忠義麼?

曾國藩蟄居老家,有口難辯,失眠、怔悸,各種疾症襲來,倒在了病榻上。

更讓他鬱悶的是,正值太平軍由盛轉衰的關鍵點,他的許多部下都因軍功飛黃騰達,而他,眼睜睜看著建立不世功勳的良機從眼前溜走!

痛悔不已的老曾這回挺不住了,整日生悶氣,他數著江西的一幫官員罵,罵夠了就找身邊人的茬。

一年當中,他和幾位弟弟都發生過口角。弟弟們走後,他又開始罵弟媳婦。語言粗俗,蠻不講理,把理學家的風度徹底丟在一邊。

大肆發洩之餘,曾國藩晝夜不眠地回思往事,愧悔交集,極端痛苦,無法擺脫。


從“憤青”到官場達人,曾國藩經歷了怎樣的心路轉變?


救他出苦海的,是老莊思想。

曾國藩拿起朋友向他推薦的老莊著作,打開書,恍然見到了另一片天地。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一坐一整天,把起兵以來的種種情形在大腦中一遍遍地過。

漸漸地,曾國藩靜下心來。

他開始反思自己:誠然,皇帝是小心眼,大臣是私心重,但我曾國藩呢?我自己個性、脾氣、風格的缺陷,也是碰得鼻青臉腫的重要原因。

強烈的道德優越感,人濁我請、高己卑人的姿態;

鋒芒畢露,說話衝、辦事直,捨我其誰的架勢;

過去朋友規勸他,疑他“近於妒功嫉能”;

弟弟批評他“面色每每讓人難堪”……

推己及人,那些自尊心受挫的同僚,當然也會以冷面冷心甚至排斥辱罵來對待他。

曾國藩越來越清楚自己的致命弱點: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蠻幹、一味剛強。而《道德經》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他意識到,社會的潛規則不可能一下子被掃蕩,他看不起的虛偽、圓滑、機詐,是生存之必需手段。欲成事,必要時和光同塵、圓滑柔軟,海納百川,才能調動各方面的力量。

一年多的鄉居,曾國藩的思維方式發生重大轉變,後來他回憶這一變化說:

過去只見人家的不是,兩年大悔大悟,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的是處,自認幾年來已和四十歲前迥然不同。

人算不如天算,一度被咸豐放棄的曾國藩,以為錯失千載機會的曾國藩,有了用武之地。

太平軍內訌之後,不久又迴光返照,攻破了清軍江南、江北大營,皇帝不得不重新起用曾國藩。

經歷思想鉅變的曾國藩,沒有提任何條件,立刻出山。

所有人發現,他變了。

他和氣、謙虛、周到了。過去不講究虛文俗套的他,這次啟程前,首先給各軍將領大吏致信,語氣謙恭;到了長沙,拜遍大小衙門,連縣衙也親自造訪;原來不理會的官樣文章,如今他每信必復……

他不再擺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姿態,而是設身處地體諒他們的難處,交往時拉攏慰藉,必要時給予厚利。

對皇帝,也不再直來直去,意氣用事。對有些命令,他迅速執行,深得皇帝歡心;對有些要求,他學會用皇帝能接受的方式和理由,找託詞、打太極。

過去,他以為忠誠就可以鼓舞士氣,如今,他和別的官員一樣大力保舉手下,收買人心。對於部下獲取灰色收入,也不再像過去嚴苛制止,而是寬嚴相濟。

儒道融糅的老練,讓曾國藩在官場如魚得水,“再至江西,人人愜望”,籌餉大為順利。到了晚年,曾國藩稱得上是“老奸巨猾”。

這已經很接近當代人所謂的厚黑學了。世人學到他的技巧,也應該看到他內在的堅守。

曾國藩所以是曾國藩,能夠立德、立功、立言,肯定不是因為他面對現實,選擇了“同流合汙”。

而是,在屬性上,作為一名官員,曾國藩對組織是忠誠的,可謂在其位謀其政。為人處世,絕大多數時候,對上對下,他都貫徹了以誠相待、以拙勝巧的原則。

曾國藩掌握了官場生存的秘密,有時也使用權詐手段,但內心操守依然分明,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從不含糊。

曾國藩的理想始終是“做一名聖人”,他的圓融是以質樸剛正為基礎的,初心依然不變,志向仍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他花了大量時間精力用來育人,對屬下親信進行道德學問方面的培養,用心之深、用力之勤,在中國歷史上無人可比。

從耿直青年變身官場達人,有現實無奈的因素,並不都值得後人效仿。但資質一般的曾國藩,經歷無數恥辱,扛了下來,這是令人敬服的地方。

曾國藩的秘訣是什麼呢?

在家書中,他這樣說:“當此百端拂逆之時……亦只有逆來順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訣、‘硬’字訣而已。”


| 內容自《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圖自網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