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中國將迎來五大變局(深度)

疫情之後,中國將迎來五大變局(深度)


截止2020年3月12日,新冠肺炎全球累計確診124948人,現存確診52092人。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為全球大流行病!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在瘟疫中遭難、對抗瘟疫的歷史。瘟疫曾經直接影響赤壁之戰,毀滅了希臘,讓羅馬走向分化,東羅馬帝國也因此崩潰。

黑死病徹底動搖了西方對基督教的信仰,開啟了文藝復興,西班牙大流感爆發,全球至少有5000萬人死於這場流感,遠大於第一次世界大戰1500萬的死亡人數。


比爾蓋茨2015年曾在ted演講中說:我最大的恐懼不是核戰爭,而是高度傳染的病毒。每一次病毒的襲擊,都是對人類弱點的襲擊。

如果說忘記歷史就是背叛,漠視變化就是人類的退化。如今,疫情正在帶給我們的5大變局:

1. 從“利己主義”到“利他主義”

經濟社會的假設前提就是利己主義,當利己主義成為大多數人適應的規則,也正好給病毒創造利好的繁衍環境。

一旦病毒爆發,按照利己主義,每個人只保護自己就可以。如果每個人只保護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會在隨時陷入災難,災難的範圍越大,我們就會失去控制,相互懷疑和攻擊,人類的悲劇就是這樣反覆上演的。

但是這次疫情,我們看到全國的醫護人員、志願者、捐贈者、快遞員、送餐員、戰士、警察等數以幾十萬級的人逆行而上,保障900多萬人的正常生活,保障全國14億人的正常生活。正是利他主義撐起了災難時期的希望。

個人到企業也源源不斷地捐贈各種資源幫助處在疫情中心的醫生、病人。武漢光谷Wakanda咖啡的90後小夥伴免費給醫護人員做咖啡,快遞員汪勇組織志願者著解決了1000多名醫護人員的出行問題、就餐問題。

武漢大三學生郭嶽,從武漢回河北黃驊老家,確診新型肺炎,但是最終沒有感染一人,飛機回家途中,全程戴口罩、手套,沒有和任何交談。而且讓父親去接他,帶上酒精,把自己全身和行李消毒。到家主動報備社區隔離。確診治癒後,又在車庫自己再隔離28天,保障家人和周圍人安全。

疫情期間,類似的處處事事為他人著想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醫院的醫生說,遇到困難,從醫療資源都生活所需,只要呼籲,總會有人幫忙解決,民間自主自發,為一線的人提供衣食住行的保障比比皆是,把戰鬥者的當作家人,讓病毒無情人有情的支持,增加了每個人信心。

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和個人的收益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我們需要向逆行者學習,改變過去關注“自我”的利己主義——向他人賣出去什麼,而要關注“他人”利他主義——他人真正需要什麼。


2. 從“圓融聰明”到“恪守誠實”

聰明圓融、精緻得體成了商業社會的個人必備表現力,直接、坦率的作風相形之下,甚至有些粗糙不入流。張小龍曾在微信公開課上說:“對於用戶來說,他們更希望被誠實地對待,而不是去‘套路’他們。”他還引用了貝佐斯的一句話——“善良比聰明更重要”。AI比你更聰明,但你可以比AI更善良。

聰明的所帶來的危害,總是在徹底大爆發後,我們才會群起憤怒,對這個司空見慣的人性弱點開始充滿不共戴天的敵意。事實上,聰明所帶來的短期利益、舒適感,確實令人無法拒絕。


比如前幾天一個人隱瞞自己的真實情況,從北京西站乘火車回鄭州,7天一共跑了9個城市,坐了6趟飛機、2趟高鐵,讓不知道多少人都置於極有可能被感染的境地。


直到3月10日,經大數據比對,公安發現他有境外旅居史,但是打電話過去問,他卻死不承認,打電話給他媽,乾脆不接電話,後來警察不放心,直接上門察看,發現其滿頭大汗,郭偉鵬撒謊說是喝板藍根喝的……


疫情之後,中國將迎來五大變局(深度)


然後第二天他直接確診了!


最可憐的是被他密切接觸過的人有24個,這下都有被感染的可能,集中隔離了。


如果出現群體性感染,一方面損害了無辜者的健康,另一方面,也把鄭州上千萬人30多天的犧牲給付諸東流!


如果社會上都是這樣的人,很難想象這個社會將糟糕成什麼樣子。只有災難降臨到自己頭上,每個人才真正希望被誠實對待。李文亮醫生提醒同學、同事注意防範傳染病,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誠實,因為這個提醒成了事實。他成了“講真話”的英雄人物。正如人民日報所言,你的隱瞞,就是對所有人的野蠻。

3. 從“主觀臆斷”到“科學精神”

肺炎疫情從2019年12月31日“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的說法,到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宣佈肯定人傳人的現象。我們對病毒的認識越來越客觀、坦誠,這種科學精神大大提升了大家的抗議信心和凝聚力。

2020年3月11日鍾南山院士對記者說:“我們還不知道病毒為何有如此大的傳染性,這是最大的問題。”經歷過大量的病人救治,科學家全面介入研究,我們並沒有對病毒有完全的瞭解和認知。

2020年3月12日,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鐘鳴在武漢金銀譚醫院救援20天后接受鳳凰衛視採訪,他說了三個不知道,一是我完全沒把握做好自己防護,不被感染;二是傳染渠道目前說有空氣、接觸、氣溶膠等,這說明我們不瞭解傳播途徑,我是沒有任何把握的,到底防護得如何?三是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

經過SARS的鐘鳴醫生說:“這次是真的很難。”是的,確實很難,科學在現實面前也有侷限性。專家和一線醫生開誠佈公與媒體講述目前病毒研究、病人救治的客觀情況,加強了大家的對於問題的理性的認知、理解和接受,更有利於調整心態去適應現實。

2月28日,世衛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發佈會表示:新冠病毒源頭尚不確定,去年12月的一些初始病例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但另一些初始病例與該市場並無接觸。一定被認為病毒是華南海鮮市場得到了澄清,目前病毒源頭仍沒有確定。

肺炎疫情的一線現場和研究進展的公佈,讓公眾體會到科學精神的重要性,敬畏未知,探索真理,應是解決人類共同難題的共識。蘇格拉底曾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4. 從“崇尚創業”到“敬畏專業”

近年來,創業者自殺的新聞越來多,創業浪潮一波接一波,但是因創業失敗而自殺的人也越來越多!

創業者確實承載著極限的壓力,365 天 24 小時面對資金、客戶、員工等各類問題,撐不過生存期,就是死亡期。曾有人針對 242 位創業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 49% 的創業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其中佔比最高的是抑鬱症,其次是注意缺陷障礙以及焦慮症。

肺炎疫情的爆發,900人口的城市,6000萬人口的全省,陷入未知病毒感染的危險, 而且有醫護人員感染死亡的消息全國4200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醫護人員感染人數達到3387人,其中22位醫護人員殉職。這比創業的風險還要大,直接到病毒戰場。

從除夕夜到今天,專業醫護人員成了整個社會的希望,也是我們負重前行的親人,缺少醫療資源全國捐贈,缺少其他資源只要信息公佈都會接力去支持。專業人員,從院士到醫生對於病毒、病情的判斷、分析和表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社會化傳染病的風險,唯有專業人士才能夠去解決,不僅僅是他們的學歷、專業、證書,而是在醫護領域長期耕耘養成的專業素養,願意秉持自律精神的價值觀,對問題保持深刻的洞察,而且願意把客戶生命放在第一位並宣誓恪守。

鐘鳴負責的是武漢金銀潭醫危重病人救治工作,挑戰最大、危險最高。但面對這樣的場景,他說:“給苦難的人帶來希望,我想這就是醫務人員的價值所在。”這正是專業力量所在,給身處苦難的人以希望。

誰不怕生命的危險?醫護人員不是不怕,而是唯有他們的專業給予他們神聖的職業,讓他們無所畏懼,他們能夠直面困難的事。他們有五六十歲的資深醫生,還有數以萬計的90後的護士,用專業捍衛生命的安全。

尊重專業,才能尊重客觀事實,這是我們保障生命安全可以依靠的根本。創業熱潮,一個接一個,疫情用生命代價告訴我們,專業才是一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對整個社會的基石。


5. 從“傳統組織”到“自組織”

疫情從初期有跡象到徹底爆發,傳統組織的反應整整用了51天,防控黃金期已經錯過,信息公開宣佈,引起了社會的巨大恐慌。災難爆發,時間就是生命,速度就是希望。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哪有什麼蓋世英雄,改變世界?只有自己成為英雄,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正如武漢的汪勇說,這可能是我這輩子遇到的最大的事,我一定要做點什麼。

無數個“我一定要做什麼”,形成了快速響應的自組織,24小時“物流互聯+移動互聯+實時數據+全民參與”的物聯網,讓整個信息、資源的傳遞如光一樣迅猛,傳遞希望,更是創造希望,這在全球都是非常罕見的。

去中心的社會化自組織,以好萊塢影片的速度,對資源進行了快速、精準的配置。社會化自組織,沒有管理中心,就像一個個蜂窩,依靠共識——要實現的大目標抗疫勝利,每個蜂窩自動生成獨立目標、獨立功能的模塊化小團隊,與其他模塊相互合作,這種對接可以無限延伸。

任何人都可以自願根據自己的專業、資源,隨時加入到其中一個小團隊,參與進來,而且也可以發佈信息,召集其他人的加入,整體行動,響應速度快、執行能力強。能夠創造共識、引領共識、落實共識的人,就會成為其中的蜂王,不是權力意義上的,而是精神意義上的。

自組織典型就是“不計算個人得失,只關心集體成敗”的“家文化”,不同於“家文化”的是沒有家長、沒有階層,只有《魔獸世界》般的宏大願景。我們不是在“奉獻自己”而是“貢獻自己”,為拯救世界而戰、也為自己的世界而戰,沒有明星、沒有英雄,每一個人都在超越自我中成為自己的英雄。

正是自組織波瀾壯闊的行動力,與傳統組織形成巨大的合力,讓中國、中國人度過了這場史詩級的災難。無論是面臨重大危機的企業,是國家,我們都要審視自己的目標,是不是有這種自上而下的共識力?是不是有創造共識的超級個體?是不是可以做到非常時期的“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

人類的進化,是從錯誤中獲得教訓,是從勇氣中獲得智慧。千萬不要放過一次危機,每次危機之後,一定會帶來大變局,只要能夠把握其中,做到藏勢於心、順勢而為、逆勢前行,就會會成為最強大的超級個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