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的一些朝代存在的时间不超过三百年?

用户58877987167


我认为王朝更替的根本原因是财富的分配不均造成的社会矛盾激化。而封建社会的财富分配不均就表现为土地兼并,因为在古代农业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拥有了土地就拥有了财富。


一个封建王朝的末期往往是土地分配最不均的时候,少数人掌握着绝大部分土地财富,而绝大部分平民却没有土地,这必然要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恶化,直至不可调和,进而发生农民起义和一系列连锁反应。战争引发的社会动乱又会造成社会秩序的崩塌和无政府状态的出现。无政府状态下,社会上层掌握的财富没有了保护,下层社会的人会趁机洗劫他们的财富。这个过程中社会财富从少数人手里,重新流回大部分人手中。所以旧的王朝灭亡,新的王朝建立之初,社会阶层被重新洗牌,社会财富也基本被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分配趋于相对平均化,所以社会矛盾相对很缓和。


但是随着王朝的发展,产生了以开国元勋为代表的新权贵阶层。这些权贵又借助政府的保护和优惠政策,聚敛社会财富。与此伴随发生的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农民的破产,失去土地。这样就造成大量的自耕农变成了只能帮地主种地的佃农。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耕农越来越少,佃农则越来越多,土地进一步转移到少数人手中,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人贪婪的劣根性,决定了人都是短视的,他们不会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王朝覆灭和自己的财富被平均。当社会财富的分配再次出现极端不均时,下层人民为了生存,会再次铤而走险选择揭竿而起,社会再次进入战争和动乱,社会财富进入新一轮分配。另外,因为大地主往往是不缴税的,土地兼并的另一个副作用是自耕农消失导致的中央政府税收的急剧减少,进而削弱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而这又会加剧原有社会秩序的崩溃,加速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以上就是王朝更替的底层逻辑。至于为什么一个王朝一般不会超过300年。我想可能是因为以上讲的社会财富从相对平均到极度不均的最长时间周期,一般不会超过3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