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人就能征服大明?腓力二世的計劃究竟靠不靠譜?

16世紀的西班牙帝國,憑藉著新航路的開闢帶來的豐厚白銀和廣闊的殖民地儼然成了歐洲的頭一號帝國。

雖然在面對法國和奧斯曼等老牌帝國時還有些吃力,但是其強大的國力和兵力仍是世界上多數國家望塵莫及的。為了獲得更為強大的財力和物力,西班牙人把眼光放到了遙遠的東亞,也就是當時的東亞霸主——大明帝國。

兩萬人就能征服大明?腓力二世的計劃究竟靠不靠譜?


不過,西班牙有這個實力嗎?

軍力強大的西班牙帝國

從十六世紀初期開始,西班牙帝國便率先完成了軍隊近代化的演變。西班牙方陣的誕生和訓練,使得西班牙帝國的陸軍一時間成為了歐洲最強的存在。

兩萬人就能征服大明?腓力二世的計劃究竟靠不靠譜?


自1494年開始一直到1559年,持續了45年的戰火使得西班牙多次擊敗法國成了西歐第一強國。同時強大先進的西班牙方陣也開始被各國所爭相模仿。

1560年開始,在腓力二世的大力運作下,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初見規模,到1588年到達了艦隊的第一次高峰。憑藉著龐大的蓋倫船的碾壓式攻擊,無敵艦隊得以縱橫大西洋和地中海,書寫著世界第一的名號。

兩萬人就能征服大明?腓力二世的計劃究竟靠不靠譜?


可以說西班牙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在不斷的戰火中磨礪出來的。

飄搖中的大明帝國

相比之下,遠在東方大明帝國,卻處在一個相對安逸的環境中。

雖然經歷了隆慶新政和張居正改革的大明又重獲新的活力,但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固化的社會階層使得大明的疆域中仍然有著數量龐大的貧苦民眾在幾近崩潰的戶籍制度中苦苦掙扎。

根據葡萄牙人馬丁·德·拉達與哲羅尼莫·馬任修士於1575年在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的見聞所書寫的《十六世紀中國南部行記》描述:

“1、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中國是個物產豐富的國家,但大多數百姓是貧窮的,因為人太多了。

2、中國是個神秘的國家,但是當你有機會揭去她的面紗,就會發現可怕的墮落與虛弱。

3、無論外國人走到哪裡,都會被人圍觀!

4、中國人的軍隊人數多到難以置信的程度,炮極為低劣,兵操練時沒有隊形,成群地擁擠在一起。

5、中國人像土著人那樣怯懦無能,日本人與菲律賓人比他們勇敢得多。

6、中國人有教養,溫文爾雅,但繁瑣的禮節與接連不斷的宴會排場讓人討厭!

7、中國的老爺們蠻橫,百姓像崇拜神一樣地崇拜官!

8、中國人自以為是世界第一,除非上貢,外國人不能進入他們的國家。他們的傲慢,是因為無知,他們連自己國家的地理都搞不清楚,對於世界,更不瞭解了!”

由此,兩位傳教士表示:如果偉大的西班牙國王同意,他們將從菲律賓出發,征服中國

確如兩位傳教士所言,當時的明朝精銳盡在北方,南方反而因為常年沒有大規模的戰事而導致軍隊戰鬥力和體制的腐化。加之正德、嘉靖兩朝以來全國腐敗嚴重,國家兩極分化嚴重。粉飾太平的社會如不及時撥亂反正隨時都有可能使王朝付之一炬。

計劃的起始

隨著西班牙王國對當時明帝國瞭解的加深,在菲律賓殖民地的西班牙官員開始不斷的向腓力二世進言出兵大明。

1584年,駐守菲律賓的西班牙總督桑迪為腓力二世提供了一個征服明朝的計劃,他表示與中國人打交道,每天都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千種可以進行正義戰爭的理由”“和這個國家的戰爭是最公義的,因為這將給貧弱者、被殺害的無辜百姓、孩子們和所有被掠奪被迫害的人民以自由;他們的法官、執政者和國王正以聞所未聞的暴政對待他們。”

桑迪總督為了把水深火熱的中國人民解救出來,甚至表示,願意捐出自己所有的財產,資助遠征中國。

在最後,桑迪表示,只要出動1萬西班牙正規陸軍,再招募4000-5000菲律賓和日本僱傭兵,配合數千有著豐富遠東經驗的葡萄牙人,便足以在大明站穩腳跟。

在征服大明後,為了彰顯戰爭的正義性,嚴禁士兵擄掠攻佔的城鎮。在佔領的城鎮及時頒佈法令,並修建教會學校來傳播主的福音,逐步消除中國人同西班牙人的文化區別。

兩萬人就能征服大明?腓力二世的計劃究竟靠不靠譜?


值得一提的是,桑迪在自己的計劃中並未提及佔領整個大明,而僅僅是在廣東、福建一帶佔領個別大城市,之後殖民一整個省。

對此,一項慷慨激昂的腓力二世卻表現出少有的冷靜和理智,在他給桑迪總督的回信中,腓力二世表示:

“關於你認為應當征服中國的事,我們在這裡覺得應予放棄;相反,應當尋求與中國人的友誼。你不要採取行動或者跟所說的中國人的海寇敵人相合作,更不要給他們任何藉口以找到反對我們民族的正當怨言。”

就此,西班牙試圖殖民中國的聲音才逐漸低落下去。

帝國之間的實力對比

當然,腓力二世的這種態度並非是害怕大明帝國,而是他有著更為頭疼的事情要處理。

從1568年開始,開始走向海洋的英格蘭王國便不斷掠奪著西班牙帝國的貿易路線,而且規模越來越大,直接影響到了西班牙帝國的財政收入。因此解決英國的海盜行為成了西班牙的頭一號大事。

其次,尼德蘭地區因為經濟掠奪和宗教壓迫,自1569年開始,尼德蘭人民便開始了對西班牙政府強權政治的反抗。而自尊心極強的腓力二世當然不允許自己的轄區內有反抗的聲音,故而也分兵在尼德蘭疲於奔命。

在這樣的環境下,腓力二世實在是分身乏術,難以再去挑戰一個遠東的強大帝國。

更主要的一點是,西班牙政府考慮到士兵遠洋作戰很可能會導致士兵水土不服,再加上路上的補給問題很難解決,別說一萬遠征軍,就是1000人都是非常困難的。一直到18世紀末期工業革命席捲全球之後,西方列強才攻克了這一難題。

兩萬人就能征服大明?腓力二世的計劃究竟靠不靠譜?


不過假使西班牙軍隊真的到達明帝國,可以擊敗明帝國的軍隊嗎?

答案是肯定的。

雖然此時的明軍可以擊敗蒙古、擊退日本、威震東亞。但是無論是軍事裝備還是戰術理念和1580s的西班牙軍隊比起來,都相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首先比較有戰鬥經驗的邊軍都集中在北方,最有可能和西班牙軍隊持平的薊鎮戚家軍因為鎮守國門能被即使調動的可能性更低。而在南方遍佈的衛所軍和募兵已經腐朽不堪,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可言。在面對西班牙的陸軍時,幾乎沒有什麼勝利的希望可言。

包括明帝國的水師更是“不敢駛出地圖上的三里格”,只是能沿著海岸“划水”的垃圾貨色,沒資格做西班牙帝國的對手。而西班牙則擁有可以縱橫大西洋的卡斯蒂亞和葡萄牙的全裝帆船艦隊,還在地中海地區擁有阿拉貢與熱那亞的槳帆船精銳力量。

兩萬人就能征服大明?腓力二世的計劃究竟靠不靠譜?


可以說這樣的明帝國在和西班牙硬碰硬時幾乎沒有勝利的可能。

那麼西班牙有可能統治明朝嗎?或者說控制一個省嗎?

如果是按照西班牙的天主教模式,那答案肯定是很難。因為西班牙帝國的宗教壓迫意識非常強,而中國人的祭祖拜孔行為在天主教徒眼中又屬於異端邪說。尤其是地主富商,對於這些華夏的傳統禮教更為重視,而想穩定的控制古中國的土地,就必須得到地主們的支持。正是這種觀念問題,造成了天主教在明末一直難以被文人士大夫所廣泛接受。

結語

總之,這場宏偉的計劃因為西班牙自身的原因並沒有實施,而後西班牙便繼續同英法荷爭奪著西歐霸權的地位。而東方的明帝國則在一段時間的安逸繁榮之後,迎來了王朝末期的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