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是如何從四川鹽茶道上,識破太子賣官鬻爵的?

黃河一場大水把國庫虧空的積弊暴露出來,戶部賬面上的五千萬兩存銀真正能夠調用的只剩下區區四十萬兩,其它都被朝中文武百官借貸一空,而始作俑者竟然是奉旨監國的太子胤礽。

《雍正王朝》康熙是如何從四川鹽茶道上,識破太子賣官鬻爵的?

康熙委任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為欽差大臣,負責追比國庫欠款一案。太子胤礽拖欠庫銀四十五萬兩,是戶部最大的債務人,因上成為首當其衝的追比目標。為了歸還債務,胤礽打起了賣官鬻爵的主意,把四川鹽茶道和河南布政使等六個肥缺明碼標價的賣給了幾位捐官出身的商人,總共摟了五十萬兩銀子用於歸還戶部欠款。

按照朝廷定規,七品以上的外放官員在赴任前要向皇帝辭行,俗稱“陛辭”,是外放官員赴任的最後一道關卡。如果官員品級較低,皇帝通常讓他們行完覲見禮後簡單問兩句話;但如果是封疆大吏,皇帝會特意叮囑,面授機宜,向他們指示到地方就任後的具體要求和舉措方略。

《雍正王朝》康熙是如何從四川鹽茶道上,識破太子賣官鬻爵的?

康熙發現太子賣官鬻爵之事,問題就出在這六名官員“陛辭”的節骨眼上,同時也跟幾位兄弟的互相配合,落井下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太子賣官之事,老八胤禩早就收到眼線的彙報,卻故意不向康熙稟報,而是指示吏部按照太子的鈞諭辦理,但卻派人把風聲透漏給了大阿哥胤禔。

六名官員“陛辭”當天,吏部堂官是老八的心腹揆敘,當值引見的是大阿哥,強強聯手,挖下深坑,把太子胤礽給坑慘了。行完禮後,康熙看完引單,隨口問道:“誰是康祖恩哪?”跪在地上的一個官員回道:“小人是康祖恩。”康熙又問:“你知道你要去當的那個官是幹什麼的嗎?”康祖恩簡潔明瞭地回答:“知道,是管鹽和管茶的。”

《雍正王朝》康熙是如何從四川鹽茶道上,識破太子賣官鬻爵的?

從這句回答中,康熙已經感覺到異常,於是再次試探:“你知道鹽和茶該怎麼管嗎?”康祖恩輕描淡寫地回答:“知道,就是把鹽從鹽民手中買過來,然後賣出去。把茶從茶農手中買過來,然後也賣出去。”聽完這句話,康熙已經明白,這根本就不是一位適任此職的官員,因此又問:“你過去在哪個任上任職?”康祖恩老老實實的交代:“回皇上,小人是個候補道,原來沒有放過缺,一直在山西做生意。”

一個從來沒有放過實缺的候補道,竟然被派往四川擔任四品鹽茶道,感到震驚的康熙轉頭問大阿哥:“這個人是誰舉薦的?”詭計得逞的大阿哥裝出一副毫不知情的模樣,恭恭敬敬的回答:“回皇阿瑪,這六個人都是太子點名放的缺。”康熙讓六名官員退出,又問大阿哥:“太子和這六個人是什麼關係?”大阿哥等得就是這句話,立即回答:“據兒臣所知,太子連這六個人的面都沒見過。”康熙頓時驚呼一聲:“什麼!”至此,太子賣官鬻爵之事徹底真相大白。

《雍正王朝》康熙是如何從四川鹽茶道上,識破太子賣官鬻爵的?

為了維護太子的聲譽與尊嚴,康熙很快冷靜下來,說了一聲:“沒關係就好,跪安吧!”大阿哥還想在康熙面前上點猛藥,最好能一舉扳倒太子,喊了一聲:“皇阿瑪!”康熙再次強調:“跪安吧!”大阿哥只好悻悻而歸。

由於四川“鹽茶合署”,四川鹽茶道是管理西南地區鹽政、茶葉的特設官員,也是天下聞名的肥缺,每年至少有十萬兩銀子的進項。古代鹽、茶、鐵都屬於戰略物資,因此這個職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太子胤礽竟然把如此重要的肥缺放給一個連面都沒有見過的生意人,其原因自然是為了貪汙納賄。

《雍正王朝》康熙是如何從四川鹽茶道上,識破太子賣官鬻爵的?

康熙讓李德全召來太子,詢問他十阿哥當街賣家當毆打朝廷命官,諸多老臣前來哭訴求情的事他知不知情,不料胤礽卻把原因歸結為老四、老十三處事操切,把差事給辦砸了,絲毫不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功勞自己攬著,過錯推給別人。

康熙又把官員引單交給胤礽,告訴他是吏部報上來的外放官員,行的話就批了。康熙是藉此試探太子,如果太子心中有愧,應該磕頭請罪。結果太子還以為康熙被糊弄了過去,不僅沒有請罪的意思,還屁顛屁顛地把引單收好,放進袖口。

《雍正王朝》康熙是如何從四川鹽茶道上,識破太子賣官鬻爵的?

堂堂國之儲君,犯下如此不可饒恕的罪行竟然恬不知恥,毫無悔意,難怪康熙會對太子發出質疑:“這就是我大清將來的皇帝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