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唐朝詩人才華橫溢,被武則天驚歎,一首詩傳遍天下

唐朝是天才輩出的時代,詩壇上群星璀璨,戰場上將星雲集,無數人的光芒讓整個大唐都熠熠生輝。在諸多璀璨的星辰當中,有一顆卻極為特殊,他平凡而偉大,熱烈而孤獨,他如同彗星一般,生命短暫,卻讓每個人都記住他的光輝。而這顆特殊的“星辰”,就是陳子昂。

這個唐朝詩人才華橫溢,被武則天驚歎,一首詩傳遍天下

提起陳子昂,恐怕許多人對他的印象都來自於他的那首千古名詩《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無數人曾賞析過這首絕唱,陳子昂以慷慨悲涼的情調弔古傷今,它表現出詩人孤獨落寞,卻又不甘墮落的複雜感情。陳子昂以他遒勁的筆力,一掃齊梁以來奢靡病態的詩風,繼承了“建安風骨”。

然而寫出這首詩的陳子昂的孤獨,又有誰能懂?陳子昂出身富貴家庭,他少年紈絝,不喜讀書,整日裡充當遊俠兒,夢想仗義執劍。但是終有一天,陳子昂因口角與人發生衝突,他失手將人打傷,幸虧家人上下打點才讓他免於牢獄之災。現實的重擊讓陳子昂覺悟了,他不再渾渾噩噩,而是開始勤奮讀書。

這個唐朝詩人才華橫溢,被武則天驚歎,一首詩傳遍天下

陳子昂是天生的詩人,不過讀書兩年他就“經史百家,罔不賅覽。尤善屬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風骨”。但是唐朝的科舉並不全看才華,朝中大臣的推薦才是真正的核心,陳子昂由於無人推薦,前兩次科舉都以失敗告終。

不過陳子昂沒有怨天尤人,像他這種性格,便會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文明元年(684年),陳子昂進士及第,武則天看到他的文章,驚歎於他的才華,授予他麟臺正字的職務,不久以後又將他提拔為右拾遺。這個職位是專門檢查皇帝政策失誤的官員,位不高但權重。不過這種官最是難做,太過剛直易惹怒皇帝,阿諛奉承則又涉嫌瀆職。

陳子昂不會考慮這些,他天生就是前者。當時諸多大臣對武三思溜鬚拍馬,阿諛奉承,但陳子昂卻不願意,他彈劾武三思,直諫武則天。即使武則天欣賞他的才華,但陳子昂過於剛直的性格還是讓她無法接受,更何況還有武三思等人在旁邊不斷構陷陳子昂。

這個唐朝詩人才華橫溢,被武則天驚歎,一首詩傳遍天下

陳子昂知道朝堂上不適合他,他的抱負無法在這樣黑暗的朝廷裡實現,因此他辭官回鄉,侍奉病危的父親。在回鄉的路上,陳子昂在《感遇》中感慨道:“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競何成!”陳子昂以香蘭杜若自喻,託物感懷,寄意深遠。透露出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抒發了芳華易逝、時不我待的感慨。

然而陳子昂還是太單純了,他以為回鄉就可以遠離烏煙瘴氣的朝廷,但他卻不知,不是他想離開就可以離開的。在陳子昂居喪期間,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構陷陳子昂。孤立無援的陳子昂無力反抗,他的家產被抄沒,他也被射洪縣令下獄。在獄中陳子昂不堪受辱,自盡身亡,終年四十二歲。

陳子昂的一生是短暫的,孤獨的,從功利的角度來看甚至是失敗的,然而他的孤獨是偉大的,他以一己之力,光復建安風骨,一掃齊梁詩風頹勢,為大唐盛世詩風奠定了基礎。陳子昂不像李白一樣遺世獨立,不像杜甫一樣憂國憂民,他甚至在大唐詩人裡默默無聞,然而正是因為有他這樣的人,唐朝的詩風,才會如此雄壯,唐朝的盛世,才會如此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