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一生曾受過幾個貴人的指點才能成就大業的?他最後悔沒聽誰的建議?

小小少年asd


韓信(前231~前196年)是漢初三傑之一,劉邦的兵馬大元帥,西漢開國功臣。

歷史上的一些名人,出身並不高貴。韓信就是其中一個,他從小家貧,殘酷的環境並沒有喚醒他改變命運的決心,18歲時依然浪跡於街頭鬧市,沒有像同齡人那樣,或經商、或務農,找一個正當的職業。

如此以來,韓信沒有經濟來源,他的一日三餐難以為繼,經常食不果腹。有一次,韓信聽說城外河中有魚,就想釣幾條充飢。誰知多日沒吃一點東西,眼前一黑,摔倒在了河邊。

此時正在河邊洗衣服的漂母發現了情況,急忙把自己帶的乾糧給韓信吃,韓信因此得救。吃飽了的韓信離開時沒忘感謝漂母,含淚說:“大娘,等我發達了會報答你老人家的!”



漂母不聽則可,一聽大怒道:“堂堂七尺男兒,竟然不能養活自己,有什麼資格談報答?我救你壓根沒想得到你的回報,你能活下去就不錯了。”

韓信羞愧滿面的走了。

講真漂母就是韓信人生遇到的第一個貴人。漂母不但救了他的命,並用言語激發了他潛在的自尊心。韓信後來走上從軍改變命運之路,漂母是推手。

韓信為了改變命運決定投軍,他心中明白,要想在人才濟濟的軍隊出人頭地並非易事,改變命運的除了機遇外就是知識,所以韓信平時從沒放棄學習兵法戰策。

韓信加入了劉邦的隊伍,有心想飛黃騰達,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韓信得不到重用,只是做了一個“庫管”。瑣碎的工作讓他整日忙忙碌碌,這和他的“封侯拜相”的理想相去甚遠。



有一次,韓信由於工作失誤,觸犯了律法當斬,當劊子手舉起屠刀時,韓信大呼:“天下大亂,漢王正需要人才,難道就這樣殺掉壯士嗎?”

縱觀歷史上的一些名人,在危機時刻都會用這招進行自救,比如唐代戰神李靖、節度使安祿山、門神尉遲恭等,都曾運用此招死裡逃生。

韓信這招也是急中生智,當時的監斬官夏侯嬰看到韓信一表人才,相貌威武,加之欣賞他的膽量,於是就把他放了。

由此看來,夏侯嬰就是韓信人生遇到的第二位貴人。

韓信死裡逃生,幸運之神並沒有眷顧他,劉邦依然沒發現這匹千里馬,只到韓信遇到人生的第三個貴人——蕭何後,韓信的人生才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想必大家不陌生吧?(故此不再贅述)



韓信因蕭何的舉薦而升任劉邦的“兵馬大元帥”,講真這是劉邦信任蕭何的結果,畢竟韓信之前並沒有戰績以資證明能力。劉邦有賭一把的成分在裡面,不過他的賭注確實壓對人了。

韓信接下來唱響了戰場上的主角,上演了一場滅魏、徇趙、脅燕、定齊之大戲,劉邦反而成了跑龍套的配角了。

韓信的軍事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因此奠定了人生仕途的輝煌,最後被劉邦封為齊王,到此,韓信實現了“封王拜相”的理想。

說實話,劉邦才是韓信人生最大的貴人,假如沒有劉邦當初的賭一把,假如劉邦是個謹小慎微的漢王,韓信要實現理想也許不會這麼快。

韓信對劉邦打心裡感激不盡,他也明白,沒有劉邦就沒有我韓信的今日之成績。所以當他的謀士蒯通試圖慫恿他自立為王時,他斷然拒絕了。



這件事是這樣的:當韓信被封為齊王后,秦末漢初格局出現了三大軍事集團,這就是“楚漢相爭”時的局面。

這三大軍事集團分別是——項羽集團、劉邦集團和韓信集團。此時他的謀士,也是當時有名的辯士蒯通為他獻了一計——三足鼎立。講真這就是後來諸葛亮採取的“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計謀。

蒯通和韓信雖然都隸屬劉邦手下,但“秦失之鹿,群雄逐之,”亂世中誰得之誰做天下。

蒯通為韓信分析了時局:“現在呈三足鼎立之勢,假如齊王幫助項羽,那麼劉邦就會失敗,反過來說,你一心幫助劉邦,項羽就會失敗,依我之見,你誰也不幫,讓兩者並存,這對你有好處,你可乘勢自立,擺脫劉邦的控制。”



講真蒯通這番話分析的很透徹,韓信此時自立正是時候,可是韓信猶豫不決,他說:“劉邦對我有知遇之恩,解衣推食,我不能忘恩背德。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韓信確實是個有情有義的男人,但絕不是一個政治家,他拒絕了蒯通的計謀。

其實想想並不奇怪,韓信剛出道時,曾受過“胯下之辱”,成名後,對侮辱他的潑皮牛二尚且不報復,甚至把他提拔為軍中小頭目,況且對待劉邦乎?

韓信有情有義,錯失了做大做強的機會,但劉邦卻沒有他這麼婆婆媽媽,為了自己的天下,在韓信滅掉項羽後,劉邦為了消滅異姓王的勢力,把他從齊王降封為楚王,從楚王貶為淮陰侯。

劉邦對待韓信的辦法是溫水煮青蛙,等韓信受不了自然要跳起來,這樣就給了劉邦除掉韓信的把柄。



果然韓信有點不甘欺辱,雖然實力一去不返,但他依然冒死一搏。

結果事洩被蕭何和呂后殺死在宮中,時年35歲。韓信臨死前後悔不跌,說道:“悔不該不聽蒯通的建議,才落到如此地步。”

韓信悔之晚矣!

結語:世上沒有後悔藥,性格決定格局,古語云:“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韓信太天真了,他用真心沒有換來劉邦的真心,一個沒有用處的能人,往往死的很慘!


秉燭讀春秋


韓信的軍事才能我覺得是天生的,歷史以來,天才都是天生。不服來辯。

生而知之,學而知之,說不清。就不說了。在實踐中,韓信不反,是有理由的,當假齊王時,手下有曹參,灌嬰等大將,雖然也聽韓信的,但是,他們是忠於劉邦滴。是不是把幾個大將殺了,就沒事了,不是這樣滴,曹參等大獎手下不一定聽韓信的,有例為證,劉邦聽說韓信當楚王時想造反,問計手下,手下將領異口同聲說,坑豎子耳!表示了蔑視韓信,忠於劉邦。

以老劉的深謀遠慮,猜忌多疑,對蕭何這個發小尚且不放心,何況韓信,肯定是把控的很嚴,。就從劉邦隨便就把韓信的軍隊要過來,就看到劉邦的控制力。要不是死盯著項羽,劉邦一個人跑到齊地,也能奪了韓信兵權。

我覺得,韓信當楚王時,造反時機最好。楚國相對獨立,手下將領兵馬無掣肘,號令暢通無阻,加上韓信用兵能化腐朽為神奇,打,劉邦肯定打不過。韓信能不能打敗劉邦也不好說,最好滴結果,韓信當楚王,相對獨立,聽宣不聽調,。韓信當皇帝,絕無可能,沒那個綜合素質,也沒那個願望。

假如韓信當楚王時反了,劉邦又打不過,肯定默認韓信的相對獨立,死的不會那麼慘,賣不了慘,後世的名聲可定完了。什麼兵仙,大漢功臣,漢初三傑,武廟十哲,等。

所以說,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完成了歷史使命,求仁得仁,夫復何求!比起那些禍國殃民,遺臭萬年的敗類,韓信何其幸運!生逢亂世,風雲際會得遇高祖,一展抱負,青史留名。

壯哉!我大漢歷史上唯一一個出將入相,王侯將相集於一身的兵仙,彪炳千古!


惠水濟善


作為漢初三傑之一,韓信此生可謂跌宕起伏,從身無長物到國士無雙。他憑藉個人才能實現了在亂世中的崛起,又因鬼蜮伎倆而葬送性命。韓信確實出身卑微,無所依仗,但若說韓信一路加官進爵名揚四海全是憑其能力也有些不妥。能力的顯現需要機遇,為韓信日後的“功高無二”奠定基礎的絕對離不開他人生中的幾大貴人。韓信的貴人都是何許人物,又為其提供怎麼的幫助與機遇?又是那位貴人的提議讓韓信至死遺憾?這些都值得一探究竟。

少年志高卻落魄,這是諸多英雄兒時的寫照,韓信亦不能免俗。他雖然胸有大志,但做官無望,經商無能,只能淪落到混飯為生。一天韓信在河邊釣魚,附近是老婦人在漂洗絲綿。韓信飢餓難忍,老婦人便拿自己的飯給他吃,一連幾十日皆是如此。韓信大為感動許諾日後定當報答,老婦人卻勃然大怒說大丈夫無法養活自己,她只是可憐於他,不求回報。可以說這番話讓韓信極為震撼,讓他對建功立業更具野心。不過韓信確實言出必行,日後以千金答謝了老婦人。

如果說老婦人免韓信飢餓,那夏侯嬰就免除了韓信性命之虞。韓信由於不被項羽重用,便轉而投靠劉邦。不過開始時他仍然其名不顯,只擔任小官管理倉庫,後來他坐法當斬,行刑時輪到韓信他仰天感嘆,漢王欲得天下,為何殺壯士?此言恰好被滕公夏侯嬰所聞,他認為韓信器宇不凡不是尋常人物,便將韓信釋放,還屢次向劉邦舉薦他,可惜的是劉邦當時並未過多關注韓信。

韓信人生的第三個貴人乃是蕭何,他為韓信提供了用武之地。韓信與蕭何多次交談,讓蕭何認定他可擔大任。當時韓信因不被重用而逃走,蕭何連夜追趕韓信。劉邦為此大為震怒,蕭何回來後細細解釋,才讓劉邦對韓信正眼看待。並在蕭何的苦苦堅持下,隆重地任命韓信為大將。日後韓信不僅為劉邦制定了奪取天下的策略,在滅趙、齊等國以及擊敗項羽時,都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後來楚漢之爭的關鍵都與韓信息息相關。

蕭何此舉雖讓韓信得以實現人生抱負,但也同時將他推到了風口浪尖。韓信雖有大智慧,卻無甚陰私謀略。此時韓信人生的第四個貴人出現了。此人名為蒯通,他是韓信謀士,乃是不可多得的辯才,當時滅齊和三分天下都是他的獻策。當時韓信身份已是舉足輕重,他的站位影響了楚漢之爭的結局,蒯通勸說韓信三分天下。認為劉邦奪得天下後必定會對韓信不利,不如趁早自立。但當時韓信認為劉邦對他不薄,同時他又勞苦功高,不會被害,所以沒有采納蒯通建議。

不料蒯通一語成讖,日後韓信果然被呂后所害。他臨死前後悔當初沒有聽從蒯通之計,以致慘死於婦人之手。此事確實令人惋惜,若是韓信真的採納三分天下的建議,或許又是不同的結局了。


鄧海春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用來概括韓信一生再合適不過。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不可能封侯拜將。同時沒有陳平夏侯嬰相助,他也不可能到達蜀中。

兩婦人,前面是農村老嫗,曾賞給他一飯之恩,後來發達,贈予千金;

後面是呂雉,讓蕭何把他騙到未央宮殺了他;

臨死那一刻 ,估計韓信最後悔的就是沒有聽謀臣蒯通勸他自立的建議 ,三番五次,早聽了他話,三分天下,哪能階下囚,性命難保。


熙閱歷史


有指點沒平臺頂什麼用?有機遇有提拔才有發展。


要說韓信,許多智謀人士他都碰上了。就一個草根而言,能擠身漢初三傑,國士名將也相當不錯了。他封齊王,楚王,淮陰侯,在歷史上沒幾個吧。他成功了,命不長久,不是他的錯,是他碰上了他的剋星。是他沒認清當時的形式而己。而犯錯是任何一個人都免不了的。

蕭何和滕公,這兩個劉邦身邊的人,對韓信的嶄露頭角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劉邦給了韓信展示才華的場地。這是對韓信最大的幫助。這三個人的賞識,是韓信一廂情願"死忠″的主要原因。


韓信在井陘之戰與趙國陳餘對峙,以幾萬人對二十萬趙軍,半天功夫不到,擊敗趙軍,殺陳餘。其中有個叫李左車的人,他表面上對陳餘建議截擊韓信歸路,再堅壁清野,不與漢兵作戰。這樣漢兵無食必亂。陳餘不聽,韓信聽了。調整戰法,背水一戰,破滅了趙國。

韓信破趙後,碰上蒯通。他不聽蒯通的"漢,齊,楚"三國鼎立。蒯通就瘋了,韓信不忍叛漢,猶豫不決,致使三國鼎立散夥。

龍且以三十萬救齊,被韓信半渡而擊,完敗楚軍,殺龍且,項羽一聽龍且敗死,慌了,出巨資請來武涉去勸齊王韓信中立。韓信不聽。齊楚外交失敗,齊王韓信失去最後的自立自強機會……

要說後悔,後悔於該聽蒯通的三分天下。韓信被殺之前,曾有名言,"悔不該聽蒯通之言",劉邦後來一聽,把蒯通抓到,幾至於殺范陽辯士蒯通的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