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

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华池费稻粱。

——唐·徐铉

踩着盛夏的末梢,不经意间就进入了立秋。

8月7日 星期二

21:34

农历六月廿六

立秋

立秋

关于它,

你了解多少呢?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3 个节气,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七月初一前后(阳历8月7—9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对中国人来说,立秋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的节气之一,而且还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正式开始。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立秋气候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古人认为“立秋”节气表示秋天开始。但从气象标准来看,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的秋天的时节。不仅如此,民间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立秋之后天气依然很热,因为立秋之后仍有一“伏”,有“秋老虎”的余威,虽然一时暑气难消,但是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它是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所以这时防暑工作不要落下。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立秋过后,天气虽依然“闷热”,但是早晚和午间的温差会变大,因此早晚需注意添加衣物。

《逸周书·时训》:“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故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一候

凉风至(8月7~11日)

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同时,经过大暑的大雨,暑气渐消,“一场秋雨一场寒”就是此刻。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二候

白露降(8月12~16日)

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大地也会有雾气产生。

“露从今夜白”,白是秋之标志,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三候

寒蝉鸣(8月17~22日)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

秋凉以后,寒蝉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而变声凄厉。万事有迹可寻,而动物往往更敏于感受自然的更替。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立秋习俗

【晒秋】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的山区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贴秋瞟】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吃点好的,补充一下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

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秋】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

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啃秋,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食秋桃】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

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

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清凉糕】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

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福圆】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

所以有俗语: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冰西瓜、蒸茄脯、煎香薷】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就有记载:

立秋前一天,用冷水冰一个西瓜,锅里蒸一碗茄脯,当然,还要煮上一大壶香薷饮,待冷却后,家中每个人都喝上一杯,这样,就可以保证全家不受暑气困扰而会产生各种疾病了。

香薷饮配方: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加白糖适量,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立秋养生

中国南方立秋之时还是夏暑之时,由于台风雨季渐去,气温更酷热,因而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也被称为“长夏”。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

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1、气候特点:天气逐渐凉爽。

2、人体反应:情绪低落,易出现干燥症。

3、易患疾病:肺燥、便秘等疾病。

4、养生原则:滋阴养肺,内心要保持平和宁静。

5、立秋食补:适当多吃酸味、生津润肺食物。

6、立秋药补:多食用补气养阴之品。

7、起居养生:加睡眠时间,应早起,选择清幽之地晨练。

8、经络调养:敲胆经,刮痧去阴暑。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关于秋天,最美的诗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赠李白》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戴叔伦《过三闾庙》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陶渊明《酬刘柴桑》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

你还能想到哪些与“秋天”相关的诗句吗?

大家秋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