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這些事兒,快點開文章get!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這些事兒,快點開文章get!

一宿秋風未覺涼,數聲宮漏日猶長。

林泉無計消殘暑,虛向華池費稻粱。

——唐·徐鉉

踩著盛夏的末梢,不經意間就進入了立秋。

8月7日 星期二

21:34

農曆六月廿六

立秋

立秋

關於它,

你瞭解多少呢?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 13 個節氣,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農曆七月初一前後(陽曆8月7—9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對中國人來說,立秋的重要性在於:它不僅是中國最早的節氣之一,而且還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秋天的正式開始。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立秋氣候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古人認為“立秋”節氣表示秋天開始。但從氣象標準來看,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的秋天的時節。不僅如此,民間有“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立秋之後天氣依然很熱,因為立秋之後仍有一“伏”,有“秋老虎”的餘威,雖然一時暑氣難消,但是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秋老虎,是我國民間對立秋之後重新出現短期炎熱天氣的俗稱。它是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後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所以這時防暑工作不要落下。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立秋過後,天氣雖依然“悶熱”,但是早晚和午間的溫差會變大,因此早晚需注意添加衣物。

《逸周書·時訓》:“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

故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一候

涼風至(8月7~11日)

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同時,經過大暑的大雨,暑氣漸消,“一場秋雨一場寒”就是此刻。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二候

白露降(8月12~16日)

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颳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在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大地也會有霧氣產生。

“露從今夜白”,白是秋之標誌,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將凋零而憂,由此“露紅凝豔數千枝”,亦成一種壯美悲愴。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三候

寒蟬鳴(8月17~22日)

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

秋涼以後,寒蟬發聲困難,知生命將盡而變聲淒厲。萬事有跡可尋,而動物往往更敏於感受自然的更替。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立秋習俗

【曬秋】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的山區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貼秋瞟】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

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吃點好的,補充一下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

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啃秋】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

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

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啃秋,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食秋桃】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在浙江杭州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

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

等到除夕,不為人知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清涼糕】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在金華市民的心裡,立秋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裡。

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福圓】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立秋節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

所以有俗語: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冰西瓜、蒸茄脯、煎香薷】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清代《帝京歲時紀勝》就有記載:

立秋前一天,用冷水冰一個西瓜,鍋裡蒸一碗茄脯,當然,還要煮上一大壺香薷飲,待冷卻後,家中每個人都喝上一杯,這樣,就可以保證全家不受暑氣困擾而會產生各種疾病了。

香薷飲配方: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加白糖適量,以沸水沖泡,蓋嚴溫浸1小時。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立秋養生

中國南方立秋之時還是夏暑之時,由於颱風雨季漸去,氣溫更酷熱,因而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也被稱為“長夏”。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秋季氣候乾燥。夜晚雖然涼爽,但白天氣溫仍較高。

所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乳品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1、氣候特點:天氣逐漸涼爽。

2、人體反應:情緒低落,易出現乾燥症。

3、易患疾病:肺燥、便秘等疾病。

4、養生原則:滋陰養肺,內心要保持平和寧靜。

5、立秋食補:適當多吃酸味、生津潤肺食物。

6、立秋藥補:多食用補氣養陰之品。

7、起居養生:加睡眠時間,應早起,選擇清幽之地晨練。

8、經絡調養:敲膽經,刮痧去陰暑。

今日立秋,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儿,快点开文章get!

關於秋天,最美的詩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曹丕《燕歌行》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劉徹《秋風辭》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晏幾道《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贈李白》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劉禹錫《秋風引》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嚴武《軍城早秋》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范成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戴叔倫《過三閭廟》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陶淵明《酬劉柴桑》

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張炎《清平樂》

你還能想到哪些與“秋天”相關的詩句嗎?

大家秋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