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張廷玉向來謹言慎行,為何會建議雍正,處決年羹堯?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被處死,可喜也很可惜。“喜”的是清流,孫嘉誠的大仇終於得報;“惜”的是年羹堯,身居高位卻被卸磨殺驢。

雍正王朝:張廷玉向來謹言慎行,為何會建議雍正,處決年羹堯?

年羹堯

​對雍正而言,在處理年羹堯的態度上,其實很糾結,一來年羹堯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二來年羹堯又捅出一個“大簍子”。就在雍正猶豫不決之際,張廷玉的建議,成了壓死年羹堯的最後一根稻草。張廷玉平時謹慎小心,為何會置年羹堯與死地呢?

道不同不相為謀

張廷玉和年羹堯,雖是同榜進士,而且同入翰林院,但兩人職業生涯大相徑庭。張廷玉從一開始,就在朝廷任職,走的是文職路線,做到上書房首輔;年羹堯在地方部隊任職,走的是軍人路線,做到了大將軍。

路線、崗位的特殊性已經註定,他們兩人交集不能過多,否則,任何一個皇帝都會多心。因此,即使在康熙年間,面對年羹堯的攀附,張廷玉也刻意保持距離。到了雍正朝,年羹堯因是潛邸故舊,成了朝堂的當紅辣子雞,張廷玉就更要遠離他。

雍正王朝:張廷玉向來謹言慎行,為何會建議雍正,處決年羹堯?

張廷玉

​後來,年羹堯走上一條不歸路,濫殺無辜、欺君罔上、貪得無厭……這些所作所為,都與儒家的傳統價值觀格格不入。張廷玉是傳統讀書人,也是儒生的楷模,不管主觀上是否願意,他都要擔當儒家思想的衛道士。他若退縮,那些對年羹堯群情激憤的讀書人會怎麼想?

你張廷玉書香門第,堂堂閣老,是我們讀書人的榜樣,如今,年羹堯這個魔頭飛揚跋扈,我們跟他鬥得死去活來,你卻作壁上觀,這簡直是枉讀聖賢書,斯文掃地。聖人教你的威武不能屈,難道只是應付考試嗎?

所以,只要張廷玉還承認自己是讀書人,就必須站出來,捍衛儒家的道統,與年羹堯鬥爭到底。

雍正王朝:張廷玉向來謹言慎行,為何會建議雍正,處決年羹堯?

雍正

​站在朝廷的立場,張廷玉打擊年羹堯,是責無旁貸

《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堯,在尚未得志時,就已經露出鋒利的爪牙,四川提督任上,用雷霆手段清理土匪;剿滅江夏鎮。他所做的每件事,都伴隨著血雨腥風。得志後,更加不可一世,朝廷命官說殺就殺、巡撫說罷免就罷免、自己人想提拔就提拔、錦衣玉食愈級享用……嚴重破壞官場生態。

雍正王朝:張廷玉向來謹言慎行,為何會建議雍正,處決年羹堯?

年羹堯

​年羹堯暴虐的行徑,如果不加以制止,只會得寸進尺,假以時日,西北都是其獨立王國,甚至朝廷都會變成他的工具。尤其在朝堂之上,年羹堯目無君臣倫理綱常,皇帝都奈何不了他。

張廷玉作為上書房首輔,職責就是替天子分憂,主持朝廷日常政務,看到年羹堯這種身居高位,又時常發出“不和諧”聲音的害群之馬,必須要及時清理出官僚隊伍。

站在張廷玉的個人立場,必須清理年羹堯

當初,雍正派孫嘉誠去西北,就是為了給年羹堯提個醒。結果年羹堯不知好歹,將孫嘉誠給殺了,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

一,得罪雍正。孫嘉誠是雍正制衡年羹堯的棋子,也是推行“新政”的棋手,殺他就是公然扇雍正耳光,雍正不會輕易饒了年羹堯。

二、得罪清流。孫嘉誠是清流的“軍旗”,擁有很大的號召力,他的死,必然激起清流的憤慨。這幫清流別的本事沒有,打口水仗、春秋筆法絕對一流,年羹堯得罪他們,必然會在輿論上成為眾矢之的。

雍正王朝:張廷玉向來謹言慎行,為何會建議雍正,處決年羹堯?

孫嘉城

​這時候,連八爺黨都站到年羹堯的對立面,朝野上下就處死年羹堯的問題已經達成一致。張廷玉要是不贊成處死年羹堯,那他就是最不和諧的聲音,會成為被孤立的對象,到時候清流黨的“口水”就會全部吐向他。

何況,孫嘉誠還稱得上是張廷玉的門生,兩人又師生情誼。自己的門生被殺,你張廷玉都不出來說句公道話,以後誰還跟你混?

年羹堯是雍正的潛邸故舊,有特殊君臣關係,又軍功赫赫,只要他還活在人間,即使被貶成守門員,雍正哪天一時高興,年羹堯很有可能又會死灰復燃。

雍正王朝:張廷玉向來謹言慎行,為何會建議雍正,處決年羹堯?

張廷玉

再加上西北尚未完全平定,雍正隨時都有可能重新起用年羹堯。到那時,再想扳倒年羹堯,恐怕就不容易了。以年羹堯的軍功,以及和雍正的關係,完全可以入上書房,張廷玉的首輔位置都會受到威脅。為了打擊這位潛在的競爭者,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祿,張廷玉有必要置他於死地。

秋媚說:年羹堯殺了張廷玉,導致天怒人怨,也將自己推到一個極其不利的位置。張廷玉謹小慎微,沒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魄力,是絕無可能自絕於朝堂百官的,因此,於公於私,他都要“隨流”,建議雍正處死年羹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