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歷史上第一位博士:張競生

張競生(1888~1970年)字公室,廣東省饒平縣浮濱鎮大榕鋪人。哲學博士,社會學家,愛國民主人士,南方議和團秘書。

張競生少時就讀霞繞鄉學堂和三饒琴峰等私塾讀書,天性聰敏,學業優異。1904年考入抗日民族英雄丘逢甲主辦的汕頭同文學校,初受愛國精神啟迪。1907年考進清廷設於廣州的黃埔陸軍小學,因鬧學潮,帶頭剪辮子,被開除學籍。由革命黨人趙聲介紹往新加坡謁見孫中山,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於1910年回國進行革命活動。

為赴京參加京津保同盟會,要以學生身份為掩護,乃按其父之意,與一15歲女孩舉行婚禮後即赴上海進震旦學校。半年後進北京法文高等學校,再考入京師大學,以學生身份從事京津保同盟會反青活動。時汪精衛謀刺攝政王載灃未遂被執,張競生參與營救,遂與汪精衛、陳璧君夫婦結成莫逆之交。辛亥革命後,被孫中山委任為南北議和南方代表團秘書。因政局變化,於1912年同楊杏佛、宋子文等首批官費赴法留學。1915年畢業於巴黎大學文學院,取得文科學士學位。旋轉里昂大學,並曾赴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和瑞士等國家進修。1919年4月8日,以《關於盧梭古代教育起源理論之探討》為答辯題目,獲哲學博士學位,成為潮汕第一個博士。

1920年春,學成回國,由廣東省財政廳長鄒魯舉薦,聘為金山中學校長。因向廣東省長陳炯明上書倡議"節育優生",觸怒了有幾個老婆、10多個孩子的陳炯明,被改任代理校長。蒞任後,大刀闊斧改革舊制,清理校產,任用留日進步青年李春濤(柯柏年)當教務長。因觸犯了地方豪勢,未及1年,被迫辭職。

1921年10月,他受蔡元培聘請,為北京大學哲學教授,並任北大風俗調查委員會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