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裡山塘 千年古街 姑蘇水鄉第一名街

2500年的姑蘇老城,1100年的七里山塘街。蘇州從來都不缺少可以論資排輩的資本。

公元825年,又是那位香山居士,疏通河道擴展河堤,在市區閶門和虎丘之間修建了一條沿路並行的七里長街。於是,這便成了後來乾隆六下江南出間門到虎丘的必經之地這便成了紅樓夢中“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這也就是頤和園萬壽山北那條蘇州街的來歷。

七里山塘 千年古街 姑蘇水鄉第一名街


有水的城市都是備受大自然垂青的鐘靈之地,姑蘇城就是一座水做的城市。“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在這麼多的縱橫巷陌之中,山塘名列姑蘇第一名街。

3600米的長卷畫軸,18座石橋拱立,兩岸民居商鋪密集,前街,後門臨河河中船隻穿梭來往,沿河的石階上有人洗衣洗菜,涼亭畔有人歇腳酣睡。有市井買賣喧鬧,有小巷古蹟幽幽。動與靜,喜與憂,新與舊,生與死,這是存活了千年生命的老街,這是對話了千年歷史的山塘。

七里山塘 千年古街 姑蘇水鄉第一名街


新民橋下,通貴橋兩岸,已儼然打造出了修復之新的旅遊景區。烏瓦粉牆,紅燈高掛,遊船往來,夜景璀璨。山塘橋上拍一張經典的風光照,周邊任一水鄉古鎮還不就是這樣的標準翻版。這裡成為遊客的新寵,成為蘇州水鄉的代表,可是,這還不是我最愛山塘街的地方。

新民橋向西北望、一街之隔,卻是兩種風物氣象。房屋不那麼齊整美觀了,河道石階有些破落了,有電線杆礙眼了,拍照的視角不再呈現完美的格局,可是,這裡有人氣了,有生活了,我還是更喜歡這樣市井煙火氣的山塘。

七里山塘 千年古街 姑蘇水鄉第一名街


一大早,阿坤滷菜店門已排上了長隊,糕點攤子擺出來了,小吃店開門了,餛飩和生煎是永恆的早餐主題。賣西瓜的開著三輪摩托沿街叫賣,耳邊充斥著聽不懂的姑蘇話。熙熙攘攘,熱熱鬧鬧,水岸兩側的屋榜下消失了紅燈的蹤影,露合上擺出了花草,晾起了衣架。山塘洗去了浮華的裝飾,走入尋常百姓家。

七里山塘 千年古街 姑蘇水鄉第一名街


走過了鬧市,山塘重又歸於清靜。地基紮在水裡的房屋一路默默地倒映於水中,攪碎它們的是對岸洗衣的聲音。自家門口支出幾把藤椅,閒坐著閒聊著,風細柳斜斜,吹過河水的風中帶著蓮子的清香每座石橋有每座石橋的故事,十里街、任清巷、葫蘆廟,紅學家們論證考據的結果就是在這山塘街上新修起了一座新族新的普都神寺。大張旗鼓地宜揚不如靜靜安心地尋訪野芳浜、觀音、普濟橋,山塘兩岸的古蹟何其多。

七里山塘 千年古街 姑蘇水鄉第一名街


隨隨便便走過一處宅院,門楣磚雕無聲中透露出歲月的矜貴,殘有的柱礎界石訴說著古老存的往事,它們曾絕有過怎樣的輝煌無人知曉,無人去關注它們的出身高低與否,尊卑如何,它們靜靜地隨時光流逝,默默地變換著生活的角色。於是會館訂牆爬滿爬山虎,石牌坊前搭上晾衣竿,路過的人有意外的驚喜,探訪的人有滿足的收穫,生活在這裡的人依舊在平平常常地過日子。這樣也好,倘若把一切古蹟遺存重新修復改建,那又是醒天動地浩劫般的工程,保不準又是打造出一場虛假做作的人工假象。不如就讓它們隨意地散落著吧,如果最終的滅亡總是一種歷史的趨勢,那也強過改頭換面充當任人擺佈的傀儡。

七里山塘 千年古街 姑蘇水鄉第一名街


唯一收費的景點是五人墓,你還可以再花上幾元錢在後花園內喝上一杯茶,不是錯落有致的園林,只有幾把放在走廊內的藤椅,看風景的眼睛弱之態,魏黨橫行之時,他們一樣為了抗暴而鬥爭,五名普通市民為了保護更多的百姓生命挺身而出,引頸就刃,慷慨赴義。後來,給魏忠賢歌功頌德的普惠生祠變成了今天的五人墓。當你走過山塘街,可以不去普福禪寺上一炷香,卻應該來五人墓前低一回首,憑弔歷史,義風千古。

七里山塘 千年古街 姑蘇水鄉第一名街


夜色漫上來的時候,新民橋上游告別了白日的生息,漸漸歸於沉寂,而下游的大戲卻剛剛拉開序幕。一盞盞彩燈亮起來了,大戲臺上奏起管絃,燈影搖曳下開始人聲鼎沸。茶樓裡傳來評彈的雅音賣梅花糕的還在挑燈夜戰。有新娘穿著禮服在石橋畔巧笑盼兮,新郎新娘相看儼然。這是充滿世俗詩意的夜晚,這是充滿旖旎風情的山塘想要知道2500年蘇州的模樣,就去走一走山塘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