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汪海林:飯圈文化呼風喚雨,文化精英裝聾作啞令人失望

“和流量明星作戰,必然會被流量攻擊。”

從炮轟“娘炮”文化,到攻擊流量刷榜造假、裝弱勢群體……這幾年來,編劇汪海林一直把自己推向“流量明星”的對立面,成了飯圈“公敵”。


編劇汪海林:飯圈文化呼風喚雨,文化精英裝聾作啞令人失望


在風口浪尖站了這麼久,他每天都頂著攻擊的聲音,在激進粉絲的謾罵聲和路人“蹭流量”的質疑聲下審視娛樂圈。按他的話說,自己已經練就了一身的“抵抗力”。


“粉絲的集中火力攻擊下,程青松關閉了評論,顏寧選擇了休戰,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汪海林說,自己真正反對的不是某個特定的流量明星,而是這個群體文化所帶來的娛樂生態失衡。


在他看來,影視圈沒有哪個人是說不得的,站出來了,就成了“勇敢的人”。


01

粉圈文化帶來的娛樂生態失衡


“我說自己是吹哨人其實帶有調侃意味,去年我就已經明確發出了警告。”


幾個月前,電視劇《陳情令》的爆紅,熱度居高不下。在6月底開播的時候,汪海林就公開批評過一次,那個時候才200多的評論。


“我評價這個劇也是因為人群中多看了它一眼,覺得比較差,我不喜歡。”一部作品,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會引起別人不高興,都在他的正常意料之中。


以前,他也曾經“得罪”過不少流量明星的粉絲,“當時小孩子們罵幾天就散了”,但是他沒想到這次會帶來這樣一種量級的攻擊。


隨著劇粉的增加,等到八九月份他再次批評《陳情令》的時候,不僅被罵上了熱搜,而且攻擊的聲音每天都在持續——“給我的所有作品打低分、給我建黑超話、把我的照片製成遺像、每天艾特問我死了沒有、詛咒我父母孩子,非常惡毒。”


編劇汪海林:飯圈文化呼風喚雨,文化精英裝聾作啞令人失望

表現積極、持續時間長、毫無顧忌沒有底線....這成了飯圈“激進”粉絲們的集體畫像。在汪海林看來,粉圈日益暴露的問題背後,更根本的是這套飯圈模式引進的“水土不服”——


在韓國的造星機制、練習生機制、飯圈商業化逐漸成熟後,韓國公司有意識地耕耘中國大陸市場。在文化和商業的有意佈局下,夾雜著韓國的文化輸出。


“但是,中國跟韓國的情況又不完全一樣。”韓國公司對藝人擁有絕對的控制權,而我們的經紀公司情況卻並非如此。當照搬日韓模式那一套之後,粉絲的狂熱度、活躍度是一樣了,但是管理模式卻差異很大。


這樣的飯圈,勢必要導致中國影視行業的生態失衡。


批評便是影視行業生態,重要的一環。


在如今的粉圈機制下,凡是有一點不認同你的,就要弄死他,網暴他。為了實現這樣“黨同伐異”的目的,粉絲有組織有誘導、有分工、有戰術地對“異樣聲音的人”進行攻擊。


粉圈“反批評”機制暴露出的問題愈演愈烈,最直接的就是“逮誰咬誰”,不去進行問題的討論和辯論,而是控評“打壓”,甚至用一種構陷的方式去攻擊別人。


汪海林回憶,當初自己反對《陳情令》的時候,就被部分粉絲冠上“反對古風中國傳統文化”的帽子,這樣的“強盜”邏輯,在飯圈卻有些習以為常。


在他看來,用構陷、舉報這些方式,無所不用其極來打擊批評者,是非常惡劣的飯圈行為。當粉絲體現出一種淺薄、目空一切的狀態時,是粉絲和團隊互相影響形成的氣質、或者是個別明星粉絲文化的攻擊型基因。“在影視這個圈,沒有說嘚瑟成這樣還能走得長的。”這一點,他一直都相信,所以經紀公司必須要形成一種好的自治,自己解決一些問題。


在粉絲“反社會批評”聲量擴大的同時,粉絲在明星事務上的話語權越來越大,這在汪海林眼中,也成了一種亂象——“以前的番位是讓,現在是撕”


在飯圈文化形成的“藝人保護機制”下,粉絲插手影視行業的“權力”開始擴大,甚至發展到後來變形為粉絲可以“指揮”她的偶像接什麼戲不接什麼戲。在這樣的現象背後,汪海林認為離不開商業性元素的摻雜和資本的融入操縱。


影視行業和其他專業領域一樣,擁有自己的“門檻”和“防火牆”。資本如果不能夠直接操縱,助推粉絲便成了一種娛樂生態的常見現象。


汪海林表示,小粉絲可能想得很簡單,就是他罵了我喜歡的人,但其實後面的資本卻很清楚控評的目的——流量要用來爭搶資源和兌換廣告的。他們支持粉絲改變影視行業的“遊戲規則”,通過投票刷分、數據造假,介入到專業領域。而一旦圈內出現了不同的意見批評,阻礙了資本商業化的目的時,便會集中火力把它“打”下去。


資本的湧入、飯圈文化的肆意生長,讓中國的娛樂生態變得“烏煙瘴氣”了起來。


02

流量明星擺脫不掉的生存困局


“流量明星,說白了就是大IP+流量,這個模式是一個造假的模式。”


在這樣“病態”的娛樂生態下,明星容易收割流量一夜爆紅,但與此同時,也很難擺脫掉虛假背後的生存困局。


汪海林覺得現在的流量明星最害怕“來真格”的,把他們扔到真的市場上去。沒有了放大的數據造假,沒有了偽市場,很容易就“現原形”了。


為什麼大流量去演電影,電影票房就慘敗了,這便是因為大眾市場與飯圈市場不同,電影票房沒法刷假的數據,必須真金白銀投錢買票,“不是說你是大導演大明星大流量,你就一定能賣錢。”再加上如今電視臺的廣告收入銳減,網絡平臺的會員也基本到了“天花板”,這種情況下催生的“付費模式”,對於流量明星儼然已經成為和電影票房一樣的挑戰。


編劇汪海林:飯圈文化呼風喚雨,文化精英裝聾作啞令人失望


因流量而起,但是如何能在市場上真正經得起流量考驗, 是流量明星必須面對的課題。而在市場檢驗之外,他們“真正”的話語權逐漸削弱,也是一大生存困局。


在飯圈文化影響整個影視文化生態的大環境下,流量明星更加噤若寒蟬,生怕一句話說錯、一件事做錯,便“掉”粉絲。流量明星面對的輿論環境更加嚴苛,那他們就只能儘量偽裝自己,把自己的個性鋒芒“藏”起來。


明星停下了,但是背後的粉絲們,卻仍然受到流量模式和流量思維的影響。


在汪海林看來,粉圈的問題和現在的流量模式、購銷機制有很大關係。由於我們的購銷機制不是真正的市場,點擊量也是假的,所以粉絲日漸會產生“你的流量是我刷出來的”的想法,從而形成了和流量明星的共生關係。

“對於流量明星來說,如果他還要依賴流量去獲得資源、獲得機會和廣告代言,那他跟粉絲的關係就擺脫不掉。”

如果流量明星選擇做演員,那勢必要做好擺脫原來生存發展模式的準備。既要接受流量可能有所下降,又要依靠自己的實力去獲得資源。否則,和飯圈間的共生關係、互相利用關係,便無法擺脫。

也正因如此,汪海林認為粉絲的行為,流量明星一定要買單——“他(粉絲)就是你形象的一部分,是一種共生關係,一榮俱榮,一毀俱毀。”

這一點,好比足球俱樂部的球迷鬧事,受懲罰的就是球隊。當有人往賽場裡扔雜物,球隊主隊的隊長會跑到球迷看臺去跟大家示意,叫大家冷靜,馬上就會引起看臺觀眾鼓掌支持,這才是一個正向的引導。


“球迷愛鬧事是吧,那你的球隊就別踢了,取消你的主場;明星也是,你的粉絲愛鬧事是吧,那你別演了,你最近別出面了,這一下他就老實了。”

你說球隊很無辜嗎,並沒有。


編劇汪海林:飯圈文化呼風喚雨,文化精英裝聾作啞令人失望


在汪海林看來,某些激進的飯圈文化,和運營團隊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正主表態不喜歡那些攻擊別人的行為,會影響到自己的粉絲”。所以,在飯圈“毒瘤文化”面前,明星有責任有義務去管理好自己的粉絲,建立一種健康的粉絲文化,並使得粉絲間擁有自己的管理機制,形成一種更正向的文化。

“年輕演員一夜爆紅,會有一個坎,有些人過去了,有些人就過不去。”

汪海林坦言演員這個行業一夜爆紅的情況很多,但一夜爆紅以後要考慮如何把握控制好,一旦團隊沒有這種認知,就很容易“栽”在這個坎兒上。

03

專業人士集體失聲的行業弊病


和部分毒瘤粉絲的“囂張”氣焰形成鮮明對比,汪海林感到最失望的,是文化精英裝聾作啞——

“現在你們媒體站出來了,學者呢,教授呢,導演、編劇、製片人呢?”


採訪中,汪海林對我們感慨,“這麼大一個圈子,成年人怕小孩,還怕得要死,反倒讓他們成了影視圈話事人了”。


近幾年來,文化精英在激進的公共話題上普遍處於一種失語的狀態。汪海林感受到,有的專業人士“被排擠”出了主流話語權,話語方式批評方式跟主流輿論形態存在差異,和當下年輕人的語言方式脫節了,聲音傳遞不到主流的話語平臺上來。


但是,更多的專業人士是主動“放棄”了話語權,在飯圈毒瘤文化影響的“病態”娛樂生態下,逐步放棄意見表達和批評建議的權力。


在《戰狼》《紅海行動》熱點話題被表揚誇讚的時候,他們會站出來;但是一到該批評流量明星的時候,他們就變得非常慎重,主動迴避,怕引火燒身給自己帶來麻煩。


編劇汪海林:飯圈文化呼風喚雨,文化精英裝聾作啞令人失望


國內的飯圈文化導致的“去專業化”,把技術門檻降低,把粉絲和流量的門檻提高。這樣的情況,使得整個影視文化行業的輿論場發生了改變。


飯圈文化下,行業精英專業人士不出來發聲,“導致整個局面很難看”。汪海林指出,經紀公司主導的粉絲文化、飯圈文化在呼風喚雨,他們在整個影視圈的聲量最大,權威的聲音越來越小,所以,大家逐漸變得只能聽任其影響。

相反,在美國的電影電視劇市場,最大的聲量是來自業內權威人士,“意見大權” 不會旁落到粉絲,也不會旁落到和影視劇無關的“銷售方”手裡。

這不代表要讓飯圈禁聲禁言,而是如果主流專業的聲音不出來,文化批評者不站出來,那就變成背後有資本操作的粉圈文化的畸形表達了。

汪海林自認就是那少數能發出專業聲音的行內人,“我代表的是相當一部分人的聲音,業內業外的都有,有些話未必是我本人想說的,某種程度我是代表別的人說的。”

但無論是在微博對明星提出批評,還是在綜藝節目上劍指流量,藉助公共平臺發聲的時候,汪海林的名字經常和“蹭熱度”三個字關聯在一起。對於這樣的“粉絲思維”,他哭笑不得——


“你又不是暖氣片,又不是麻辣香鍋。就算是你有熱度,也不是什麼熱度大家都願意蹭的。不是什麼好事,都要隔離,知道嗎?”


編劇汪海林:飯圈文化呼風喚雨,文化精英裝聾作啞令人失望

如果以後還有這樣的流量事件,還會發聲嗎?


汪海林說,鋼鐵直男的人群是沒有代言人的,這種情況得有人替他們說話——


“誰啊?沒有人,所以只能我來說。”


(文章配圖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