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病毒的戰役中,最先熬不住的會是農民嗎?為什麼?

二寶故事


最先熬不住的不一定是農民。因為我本身就是農村的,很瞭解目前農村優勢在哪。簡單嘮嗑一下:

一、蔬菜瓜果不用擔心

現在家裡就有2畝多的田地供自家種農作物。雖然不多,但是老媽媽還租出2畝給別人種植彌猴桃,每年還有1千多的租金用於購買大米,其實購買的大米一年還吃不了那麼多,都準備的很充足。剩下的3分地用於種菜,每個季節種植不同的農作物,地裡隨時能看到滿滿的綠色,基本不用上街購買(除了我們四川不常見的蔬菜以外)。

那麼再看看別家的鄰居,基本都是有2個老人在家種地的,比我們的田地還多,而且大米、油菜都是自家種植,都能滿足一年的需求。其他種菜、種果子的也很多,也不用擔心買不到,當然一些比較貴的水果農村一般都賣的比較少,不能類比。

所以作為農民的我們有一雙很勤勞的手、樸實的心,滿足就好。

二、生活用品足夠多

廚房的食用調料大多家庭平時都儲備的比較多,基本每個地方的農村都有趕集的習慣,隔三天趕一次,每次都很擁擠,就這兩年時間來看,從城裡來的大媽大爺都到村裡購買農產品,因為非常豐富、新鮮、便宜。

再一個就是每個鎮就有個糧站,所需的都有。生活用品不存在不足的問題。

三、5G時代農村人也能趕上

互聯網時代,連我們老百姓都能網上購買東西了,這玩意兒走到大山深處一問,他們都能搞定。說明什麼呢?年輕的外出闖蕩,老一輩的守著根,每個地方的政府人員會不定時的給老百姓培訓講解不同的福利、讓小康家庭帶動貧困戶一起奔小康,他們會隨時跟上新思想、積極參與到互聯網的買賣中,獲得不等的收益。這離不開國家的政策、政府的扶持。

因此老百姓缺什麼會直接在網上購買,補足疫情期間所需要的任何東西。

四、空氣質量好

相比大城市農村的空氣很棒的,住的都帶有院子的房屋,每天都能呼吸清新的氣體,聽聽小鳥的各種叫聲、聞聞菜花香,心情自然愉悅,那麼這種情況下做到不給國家添麻煩,防護到位,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任何事情。

城裡的人們呢,到處都封閉式管理,呆在100平米的地方,最近也是看到網絡上課的孩子跟家長都遇到不同的狀況,估計也會有焦慮的情緒。

結束語

所以,在我看來各有優勢、不能過多比較。

我很嚮往城市的朝氣蓬勃,但更願意農村的平淡生活,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去看待身邊的事物,不去計較得與失,讓我們為祖國加油、為武漢鼓勁,共同愛護這個地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