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的悲哀—記那些不能襲封的大明王朝庶長子們(洪武親王篇)

前言:明太祖朱元璋自建立大明王朝以後就極為重視嫡庶之分,規定親王襲封必須以嫡長子為首選。

(洪武二十八年八月)戊子,詔更定皇太子、親王等封爵、冊寶之制。親王嫡長子,年十歲授以金冊、金寶,立為王世子。次嫡子及庶子,年十歲皆封郡王,授以塗金銀冊、銀印。凡王世子,必以嫡長。如或以庶奪嫡,輕則降為庶人,重則流竄遠方。若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庶子止為郡王。待王與正妃年五十無嫡子,始立庶長子為王世子。(《明太祖實錄卷二百四十》)

庶子的悲哀—記那些不能襲封的大明王朝庶長子們(洪武親王篇)

明太祖朱元璋影視形象

今天筆者就來數一數洪武朝所封的那些親王的兒子們中,有幾個是因為庶子的身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年紀比自己小的弟弟襲封的。

一、秦王府

朱志均,是第二任秦王朱尚炳的長子,生於永樂元年(1403年)。永樂二年四月朱棣大封宗室,尚在襁褓之中的朱志均也被封為渭南王。作為長子,倘若秦王妃無出的話,朱尚炳百年之後,朱志均也可襲封秦王。

但是永樂二年(1404年)八月二十七日,朱尚炳第三子朱志堩出生。由於是秦王妃劉氏所生,因此朱志堩才是秦王府的嫡長子。永樂十年(1412年)三月十一日,秦王朱尚炳去世。當年九月十四日,年紀9歲的朱志堩就被冊封為新一任秦王。

可惜這位新任秦王身體也不怎麼好,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四月十七日,秦王朱志堩去世,年紀21歲。由於朱志堩去世前尚未冊妃,而他本人也沒有留個庶子下來,因此秦府大宗絕嗣。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秦隱王朱尚炳庶長子渭南王朱志均成功逆襲。

(永樂二十二年十月)壬寅,命遣官持節,命秦隱王庶長子志均襲封秦王。其冊文曰:朕惟君天下者必封建王國,子孫世世相傳,藩屏帝室。此古昔帝王不易之大法也。 朕仰遵祖訓,篤敘親親。茲以秦王薨逝,爾志均其子,特命襲封。 秦王尚恪勤忠孝,親賢愛民,永為藩輔。欽哉無怠!(《明仁宗實錄卷五》)

庶子的悲哀—記那些不能襲封的大明王朝庶長子們(洪武親王篇)

西安秦王府宮牆遺址

但是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不是你的那就不是你的。宣德元年(1426年)十月七日,才做了兩年秦王的朱志均也去世了。而他的王妃張氏10天前才剛剛冊封,真是可憐,剛過門就成了寡婦。顯而易見的是,朱志均也沒有子嗣可以繼承王位。兜兜轉轉了一圈,秦王的位子最後給了秦隱王朱尚炳另外一個庶子富平王朱志(土+挈)。

(宣德三年三月)壬寅,命行在禮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張瑛、郎中陳敬為正、副使,持節封秦懷王庶長弟富平王志(土+挈)為秦王,妃陳氏為秦王妃。以懷王無嗣,故令弟襲其爵。(《明宣宗實錄卷之四十》)

二、楚王府

朱孟熜,是首封楚王朱楨的庶長子,生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四月二十九日。不過這位庶長子並沒有不但沒有熬過他老爹朱楨,甚至都沒能熬過他爺爺朱元璋。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月十七日,年紀17歲的朱孟熜去世。不但如此,天象愛好者朱元璋還特地寫信給兒子,認為是他不修身養性,導致了自己孫子的去世。

(洪武三十年三月)壬午,上遣使敕楚王楨曰:自古至今,有土有眾者,務謹身心、觀天道、察人事,不敢自暇自逸。 劉向雲:“人君候五星出入所舍,何分進退休咎,務必知之。 ”蓋人事作於下,則天道應於上,可不謹哉?其分茅胙土之君,亦有一國之休咎。 苟於神人之理,漠然無知,如之何而能膺大貴而有土有眾也?吾諭爾久矣。 前者親與天文書一帙,備載周天列宿,意在爾務知五星出入,洞燭禍福,以修人事也。 舊歲熒惑入太微,不可不慮,況太微居翼軫之度翼軫楚分野也。 太微天庭也,五星無故而入,災必甚。烏自熒惑之入,吾憂不已。 且熒惑徑入而東往猶可也,今順入而逆出已八十日矣。 在內庭十日,有死君者,有死後者,死宰相者,況八十日乎? 今爾子因疾而逝,天象豈不可信?災非止此,更有甚焉。爾當省愆慎德,以迴天心。故諭!(《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五十一》)

庶子的悲哀—記那些不能襲封的大明王朝庶長子們(洪武親王篇)

楚昭王朱楨陵園

而楚王朱楨的第二個兒子朱孟炯也是庶子,生於洪武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比楚王嫡長子朱孟烷大一個月。朱孟炯在建文元年受封永安王。此後永樂二十二年二月楚王朱楨去世,永安王朱孟炯也只能看著弟弟朱孟烷在當年十月襲封楚王。

(永樂二十二年十月)壬寅,命遣官持節,命楚昭王世子孟烷襲封楚王。(《明仁宗實錄卷五》)

三、慶王府

朱秩熒,首封慶王朱栴第四子。慶王府的記錄非常混亂,根據《明太宗實錄》的記載朱栴長子朱秩煃生於永樂三年。但根據《明憲宗實錄》記載朱秩煃生於永樂乙未年,也就是永樂十三年。而根據朱秩煃去世時候的年齡倒推,他確實應該生於永樂十三年。

(永樂三年九月)癸巳朔,慶王栴長子生,賜名秩煃。(《明太宗實錄卷四十六》)

(成化五年十二月)辛酉,慶王秩煃薨。王,靖王之子也,母妃湯氏。永樂乙未生,十九年封為世子,正統四年襲封慶王。至是薨,年五十有五。訃聞,輟朝三日。賜祭葬如制,諡曰康。(《明憲宗實錄卷七十四》)

庶子的悲哀—記那些不能襲封的大明王朝庶長子們(洪武親王篇)

英宗朱祁鎮影視形象

而在正統三年慶王朱栴去世之後,慶府還出現了奪嫡之爭。真寧王朱秩熒稱世子朱秩煃並非嫡子,請求朝廷讓自己以庶長子的身份襲封慶王。對此當時的皇帝英宗朱祁鎮予以了嚴厲批駁。

(正統四年七月)丁未朔,書責真寧王秩熒曰:凡人違背君父之命者,不祥。 永樂十九年四月初二日,皇曾祖太宗文皇帝隆親親之大恩,冊秩煃為慶世子。 是日,亦封爾為真寧王。爾所受冊文曰:“為子莫大乎孝,為臣莫大乎忠。”非忠非孝,何以立身? 恩命之頒,歷今四朝,人無異言。今爾父薨逝未及週期,爾輙奏求改授庶長子冊。 汝言若當理,父存之日,曷不自陳顧於父?歿後言之何耶?蓋汝之心所覬非淺。 忘君父之德,蔑忠孝之道,且貪利背皆,又奏欲分財。是皆市井之行,有人心者所不為也。 汝繼今宜洗心改慮,勉務自新。若再萌非分之圖,悔將無及,其慎之慎之。(《明英宗實錄卷五十七》)

雖然英宗的反駁非常有力,但是筆者卻被搞得有點糊塗了。對於慶王朱栴諸子的冊封,《明太宗實錄》原文的記載是這樣的:

(永樂十九年夏四月)甲午,封慶王栴嫡長子秩煃為慶世子。第二子秩燾為靜寧王,第三子秩炵為安化王, 第四子秩熒為真寧王,第五子秩煉為岐山王,並給賜儀仗。(《明太宗實錄卷二百三十六》)

從順序來看,真寧王朱秩熒上面還有靜寧王和安化王兩位兄長。其中靜寧王雖然早夭,但在正統四年朱秩熒上書朝廷的時候,安化王朱秩炵可還好端端的活著,這庶長子的位子怎麼也輪不到他朱秩熒來左吧?

結語:從以上三個例子來看,大明王朝歷代帝王都嚴格執行了嫡長子繼承製。庶長子要想襲封王位,唯一的機會就是嫡子絕嗣,僅此而已。

參考資料:《明太祖實錄》、《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明英宗實錄》、《明憲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