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出一个超强专注力的孩子?

前度再见


要想培养出一个超强专注力的孩子,我个人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1个方面。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休息时间。在这里我的意思是要让孩子睡到自然醒,在孩子睡觉的时间之内,不要有任何的干扰因素,能让孩子进入深度睡眠,这样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干扰因素有可能是光照噪音,父母的翻动。把这些干扰性因素降到最低,这是孩子专注力成长所必要的条件。

第2个方面。父母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1任导师,父母的任何习惯,不管是说话讲话行为以及交流的任何细节都会被孩子全盘接收,语言,甚至语调细节都会被全盘拷贝到孩子的脑中,如果父母做事专注,那么孩子就会专注,如果父母做事浮躁且不够深刻,那么孩子往往也会有相同的行为特点。

父母的关系要保持融洽。这样孩子才能有安全感。 安全感对于保持超强专注力是极其重要且必要的。这是保持超强专注力的前提,如果,设想一下没有孩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话,那他的注意力会分散在自我保护机制上,而且不会进入到深度的专注状态。所以说有安全感是前提。

第3个方面。需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要有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游戏以及课程需要参加。最重要的是在孩子进行这些课程或游戏的时候,尽可能少的打断或者是减少没有意义的打断。因为如果打断的话,注意力也会随之分散。教孩子注意力也要让孩子有相当的自主性,不要在乎会有什么麻烦,任何开始都不是完美的,要放手让孩子去做,有了自主性孩子就有了自由,思维有了自由孩子才能专注,因为思想是很难被控制的。

总之要想让孩子有超强的专注力,必须把一些能够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因素排除,并且降到最低的可能性,这样的话孩子的思维才是纯净的,这样的孩子才能更可能有超高的专注力。





尼克弓长


我家小朋友1岁3个多月,因为我的一个朋友是蒙氏幼教老师,她邀请我们去了几次她们幼儿园的早教课程。我发觉蒙氏的教育在专注力方面还是很有特点,值得我们家长借鉴的。我就把几次课程,老师提到的一些点分享给大家。

1. 不要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上帝造人的时候,就把这种专注力释放在人的生命当中,所以孩子出生的时候就有了专注力,只是太脆弱了,很容易被破坏掉。2岁前是敏感时期。

① 家长无意识地打断了正在专注做事的宝宝。比如:孩子正在玩一个玩具,家长突然拿给他另外一个玩具。孩子刚伸手要拿什么,大家大声的呵斥。

②给宝宝超过他能力的事情或太简单的事。孩子做不来就会放弃。比如:我家宝宝现在能扫地了,再给他扫帚,他就自己扔掉,觉得很无聊了。

③一下子给孩子玩具太多。比如:我妈妈平时拿给我家宝宝装玩具的收纳箱,然后一股脑倒在宝宝面前让他选!孩子当然是见一个扔一个,没有一个能专注玩一会。

2 要积极训练培养孩子专注力。

① 从感官游戏开始。五官的游戏很重要,孩子天生会爱玩游戏。网上和书籍都有很多资料,家长可以收集起来,每周有计划的给孩子安排。使孩子定期能有效训练。

② 培养全家一起的兴趣爱好,有家长的陪伴,孩子的专注力会改善很多。阅读,游戏,运动,家长都有参与,并适时的督导。

③因为孩子的努力而奖励孩子,而不是因为结果而奖励。

我是阿土婆,分享有价值的育儿信息。


阿土婆


一、 多花时间陪伴孩子

如果家长们细心的话,应该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如果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你在他旁边看着他,他完成作业的效率就比较高。但若是你毫不关心他作业的进度,他也就拖拖拉拉,在写作业时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这就是家长的陪伴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家长们想让孩子提高专注力,就要在孩子习惯养成的时间多陪陪孩子,让孩子体会到你对他的重视和鼓励。建议家长们给孩子准备一些合适的玩具,和孩子一起玩耍,让孩子劳逸结合,学习的效率更高。

二、 制定规律的生活作息

孩子在还小的时候,对很多事情都没有自制力,不知道在空闲的时候做什么。但是家长不可能时时在旁边引导孩子,给他最好的建议。那么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规律的生活作息,比如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可以看会儿电视等等。

有了生活作息表的约束,孩子就不会对漫长的时间感到迷茫,也会懂得在特定的时间段做特定的事。当孩子对自己一天的时间目标明确后,就很容易做到专心致志了。不过这份作息表一定要科学有规律,以免让孩子过度劳累。

三、 营造安静的环境

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安静的环境。试想一下,倘若你在用心想一件事,但是周围环境嘈杂,刚刚有了点思路,不注意就被打断了,你还能专心下去吗?因此家长们最好在孩子做一件事前,尽力给孩子营造好合适的环境。

想让孩子专心地做事情,家长们要首先做好准备。以上的几种方法,家长们学会了吗?如果明了的话,就可以帮助孩子开始实施了哦。“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只要家长们坚持住,相信孩子一定会有收获的。





MBX24


几个公认有效的方法和有助于提高专注力的游戏、绘本推荐!

一、让过程更有趣。

对于某一件事,孩子给予多少注意力取决于他是否在享受这个过程。如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彩笔来画画或者写字。

二、关注孩子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家长的关注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这里我们说的,可不是一边陪着一边刷手机,而是用心的陪伴。掌控注意力的前额叶皮层是我们的大脑对亲子互动最敏感的区域之一,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亲子互动方法来提高和改善孩子的注意力。不过在互动中家长应尽量避免从远处大声的给孩子指令。

三、减少干扰。

无论孩子在做什么。都尽可能让他自己待着专注地去做那件事情。

四、提高注意力的小游戏。

因为不知道你宝宝的年龄,我根据年龄段进行了分类以供参考。

1、0-1岁宝宝:

(1)会出声的小纸团:一张纸揉成个团,听听它发出的声音。你可以试试不同硬度的纸张,看看声音会有什么不同。第一次当着宝宝的面做,让他熟悉一下这种声音。第二次不要让宝宝看到,在他背后或者房间角落揉纸,目的是让他能够准确快速地找到声源。

(2)追球:把玩具球或者其他可以移动的玩具放到宝宝面前,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鼓励宝宝伸手够。在就要碰到时移动玩具,鼓励宝宝爬过去拿。

(3)挑图片:游戏的前提是宝宝已经认识了一些小动物,给宝宝一些识字卡片,问宝宝“小狗在哪里?”让宝宝从卡片中挑出小狗的卡片。挑对了,及时鼓励,挑错了,要给出提示,跳出来也要鼓励。然后问宝宝,小狗怎么叫呀,宝宝发出“汪汪”的声音,就要表扬。再换一种动物,反复玩。

2、1-3岁宝宝:

(1)动物卡片:

给宝宝看动物卡片,故意倒置,看宝宝能不能发现出来,把卡片给宝宝看他会怎么做,适当的时侯给予提示和鼓励。

(2)借助玩具:拼图、迷宫、纸牌游戏

五、带孩子运动。越是静不下来的孩子,越可以尝试用运动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改善注意力。如果你想让孩子专注于某一件事,比如上课听讲,那么课前让他运动运动是很好的方式。

六、设定短期目标。吧任务分解成比较简单的步骤,一次让孩子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也会有助于改善他们的注意力。

七、亲子阅读。3岁前多陪孩子一起阅读,3岁后多给孩子独立阅读的机会。

1、0-3岁:《小金鱼逃走了》《噗噗噗》《谁藏起来了》《幼幼第一本专注力游戏书(套装共2册)》《脸脸各种各样的脸》《小老虎躲在哪里》。

2、3岁+宝宝:《你好,世界》《5分钟玩出专注力》《美国经典专注力培养大书(全8册)》《里面外面》《眼力大搜索系列(共4册)》《米粒小人马戏团》《巴巴爸爸认知故事系列(全6册)》《英文字母猜猜猜》。











琳听吾星


培养专注力,要从小就开始。

大人喜欢用自己的节奏照顾小宝宝,可能小宝宝并不一定需要。

比如:孩子在自己和自己玩的正开心,比如一堆积木,孩子用手抓住扔来扔去,大人觉得积木应该是摆的,搭的,不应该扔,就特意给宝宝说,这样不对啊,要那样啊。然后想带着孩子搭积木,孩子扔的正专心,就这样被打断。比如:孩子在拿着笔涂涂画画,画的正过瘾,当然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画的未必多好看,甚至连画的啥都看不出来。大人看不下去了,过去拿着孩子的手说:应该这样那样画,孩子又一次被打断,很不高兴。

这样的事情多了,不断的被打断,对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很不利。

有这么一条育儿心得:打岔,看上去似乎很有效,在短期内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长期却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比如:孩子想问一个问题,会反复的纠缠着大人问来问去,有些问题不好回答或者大人不会,有人会用打岔的方式把孩子支应过去。比如:孩子问“月亮的背后是什么?为什么月亮有的时候大有点时候小呢?我好想上月亮上去看看,有人上过月亮吗?”,本来是孩子培养好奇心探究世界的的机会,家长没有耐心回答这样的”傻“问题,就会找个借口岔过去”你看看这个大苹果好吃不啊?“孩子本来专注于一个有兴趣的事情,打断后,高高兴兴的拿着苹果走了。这种情况越多,越不利于培养专注力。

总之,孩子专心专意的做事情或者玩耍的时候,不要打断,孩子认真说话的时候,不要打岔好好和他们聊。

多说一句,打岔和转移注意力是家长常用的对付小孩的办法,而且短期很有效。比如孩子受委屈嚎啕大哭,大人不是去关注孩子的情绪安抚孩子,而是赶紧抱着孩子指着别处说“看!看!小蝴蝶!”孩子的注意力确实转移了,哭也忘了。但这样做长远看弊大于利。孩子的不良情绪没有被宣泄出来,都憋在身体里,长期如此,身体的敏锐度会越来越低,成年后也容易生病。这个时候最恰当的办法是抱着孩子,让他先哭一会儿适当宣泄,然后和他聊“妈妈知道你很委屈”,负面情绪被看见后,等于好了一半,事情反而不重要的了。总之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件,最不宜的就是转移注意力。注意力被经常打断,转移,形成习惯模式,就很难集中。


天蓝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情感专家,育儿专家。个人公号“天蓝姐”关注我,有问题就问吧。


心理咨询师天蓝姐


其实孩子的专注力不需要十分刻意地培养的,而应该不去打扰他。比如,孩子玩玩具的时候,不要总是用新的玩具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样的话,孩子的注意力就全部被打破了。专注力是孩子天生就有的,当他的专注力慢慢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变得牢固后,以后他就经常能够独立做好做完一件事了。教之道,贵以专。如果孩子的专注力小时候没有被巩固起来,长大工作后,还可能会存在,做着工作又想看看新闻,新闻没看完又刷朋友圈。很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自控能力极低,不喜欢遵守规则。


其次,父母的指令如果太频繁,也会造成孩子的专注力低下,对手头的事务感到无所适从。其实我们在破坏孩子专注力的时候,也在限制孩子的自由。

只有让孩子自主地探究事物,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比如不被打扰地看一本书或玩一个玩具,他才会慢慢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保持对事物探究的欲望和细心。

当孩子做一件事情,感到困惑时,应该适时给孩子一些启示,帮助孩子继续下去。规定孩子完成任务的时间,给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

当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时,也要耐心找出孩子不耐心的原因。看是任务过重还是环境布置太过复杂,如果是外在原因,要及时作出调整。并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加强注意力的游戏,比如,走迷宫、拼图、猜谜、棋类等。


壹父母


既然注意力是个体的心理活动,那就跟心理有关,就须心安、心静,方能指向明确、持续集中。家庭教育中,什么情况下会导致孩子内心无序、混乱、失衡呢?根据王老师本人十几年的注意力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常常冲突、对立,甚至互相否定与排斥对方;

2、父母感情及自身情绪不稳定,家中常常上演“争吵打骂离”生活剧;

3、父母心理能量低,常把孩子拉扯进成人世界,让孩子过早体验到成人世界的情感痛苦与失败经历,产生心理压力;

4、父母与孩子缺乏情感连接,或在0-3岁由父母之外的抚养人带大,安全感不足。

以上四点,是主要影响因素,也是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四个切入点。此外,还有孩子自身出生方式、五感精细功能发展、工作记忆、阅读理解、表达转换等能力发展因素,也是需要注重的。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到你!


王一惠注意力作者


如何培养孩子超强的专注力?

首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需要做什么?当然是言传身教的以身作则。想要孩子的专注力在线,父母就需要做到一件事情的有始有终,半途而废只会让孩子对事物越来越没有自信心。父母愁孩子学作业不够专注,那么,家长是否给孩子铸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呢?如果孩子正在学作业,家长却在看电视或者玩游戏,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学作业的专注力。

其次,父母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还需要从自身的专注力开始约束。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有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力特别强。有一个喜欢阅读的父母,其背后肯定也会有一个喜欢看书的孩子。父母对阅读的兴趣和专注力,会让孩子产生好奇心,对父母书中的内容充满好奇和探索心。书中自有黄金屋,每个人对书中的了解都层次不穷,孩子在了解书中的奇妙之后,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专注力自然也会有所提升。

最后,父母在培养孩子超强专注力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过度地束缚孩子。有些父母希望孩子的专注力都体现在学习上,其实当孩子专注于某一件事情的时候,说明他正在思考,如果我们此时打断孩子的思考,只会让孩子厌弃父母的束缚,对学习的专注力更是会直线下降。所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父母塑造的轻松空间也少不了。





兰妈谈育儿


一、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很集中的专注力。那么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在家中给孩子一个学习的地方,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进行锻炼。这样能让孩子学习得更加努力,专注力能更好的进行培养。

二、不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学习或读书的时候,不要经常叫孩子,也不要弄出很多的声音来吸引孩子,否则很容易让孩子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对他注意力的培养非常不好,也容易让孩子养成三心二意的习惯。

三,多让孩子自主读书。一个人的习惯要养成,是需要时间和自身的意志力的。因此要让孩子自主做一些事情,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专注力。比如读书,如果他自己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读书时间,并且能按时完成,这样孩子就能学习到很多知识,这对于孩子的专注力是有很大的帮助。

四、让孩子自己定下目标。一个人做事情的专注力是靠动力来推动的。如果有一个目标来指引孩子做事情,孩子会非常积极,但是这个目标让孩子自己来定。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给自己定下一些目标,然后自己去实现,这样才能让自己专注力更好的去做好,这样慢慢的就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

五、给予适当的奖励。有鼓励才能让孩子更有动力,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能推动孩子向前一步的话都是好的。因此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每个时期都可以进行改变,这样也是能很好的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能让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做得非常好。


服装车位


家长必看:直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明了直接提升专注力的方法

直接提升孩子学业成绩与其专注力直接相关。

原因很简单,所有的学习方式中,包括听讲、练习始终都需要思考。思考过程就是消化吸收或对听课内容反复复盘的过程。思维过程的本质在用心的程度,专注力决定于用心的程度。

所以说,这个过程能有多大成效直接决定于思维过程的专注力。用心不专、散乱、被外在事物牵扯精力是目前孩子最大的问题。

家长们应注意观察孩子,孩子们在学习时的神态和精气神。身子歪斜不正的、弓背弯腰的、焉头耷脑的、东摸一下西动一下的、眼神朦胧的、盯着一处长时间没反应的、坐不住的、总想起来找零食吃的、边吃零食边做作业的的等等,这些表象绝对不可能具专注力或持久专注力的。

发现后家长应及时提醒,当然更要懂得这些表象后面的道理,不妨多讲给孩子听,道理明白了,自然会潜移默化地自己纠正。下面就具体讲一下。

首先,学习过程,不论是听讲还是做作业,身形要坐端正。

为什么坐端正很重要,什么叫坐端正?头脑中先加一个“腹部微微一收”的意念。注意不要用强力,形成微微收腹而自然挺胸,腰后面的脊柱一定要直起来。弯腰弓背,阳气真气不畅,气血迟滞,不宜往上达至大脑。因为脊柱乃督脉所在,即阳气总脉所在。

其次,学习时眼睛凝神很重要。

眼睛凝神,实质是用心的真正思维过程,凝聚的是心神。越凝聚心念,眼中就会越有神,眼神就会越亮。越具眼神即意味着用心专一,心无散乱。心之意念凝聚在眼神,利于下丹田气海的真气上引。因为意能领气、引气、导气。意念在哪是关键。

前面“腹部微微一收”这一念很重要,会将全身精气神凝聚起来,当眼神凝聚意念,下丹田微收,真气会自然由下往上行至脑。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大脑得气血涵养而心明眼亮、神清气爽,自然具专注力,思维力必然大增。

从生命修行理论来论,这也是大脑心意识火得肾水元精化元气之涵养的“既济”卦理,心肾之气和合成太极思维状态。生命阴阳平衡,处于最为中和、舒适、清醒状态。

心意识属火是其五行属性,思维过程的心意识火如与肾水元精所化的元气不交,必然背离而得不到肾水滋润,真气(元气)接续不上。心意识火必然上炎成虚火、燥火。结果是头脑易发热,思维转不快、迟滞而反应慢,大脑中易出现意识空白,思维混乱辨正不清、想不清,故而心神无法专注。

即时的生命也必然呈真气散乱,凝不住气,没有定力,气血下坠状态。体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好动、坐不住,挺不直而弓着腰,打瞌睡,手足无措,东看西摸,抠橡皮檫,不是喝水就是撒尿,找东西来填充内心空虚等等外相。

所以,明白这些道理,就可以洞见孩子的学习状态和专注力,及时纠正不良习惯。作为专注力训练,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养成想问题凝神的习惯,坐端正的习惯,所谓坐有坐姿站有站姿。

这其实也是孩子培养正气的过程,与正确做人是一致的,与孟子所说“吾养吾浩然之气”也是一致的,意义很大。

融通顿悟学堂 刘硕斌

2020/2/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